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华中建筑》2009,(6):231-231
2009年5月15日~6月15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荷兰建筑百年展”。本次展览由代尔夫特技术大学建筑学院Leen van Dui教授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吕品晶教授共同策划,将展出建筑模型13件,视频2件和反映荷兰建筑历史发展的巨幅建筑年表,以期能够较为完整地反映20世纪荷兰建筑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2017,(1)
20世纪70年代,现代主义热潮进入冷却期,以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展览为契机,美国建筑界开始了一场布扎研究的复兴。本文以美国早期建筑教育为切入点,回顾了布扎与现代主义思想交替发展的历程,并以展览为节点分析复兴前后建筑思潮的变革,最后对其历史影响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3.
正发达国家的建筑产业化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是建筑产业化形成的初期,重点是建立产业化生产体系;20世纪70~80年代是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期,重点是提高建筑生产的质量和性能;20世纪90年代后,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成熟期,重点转向节能、降低住宅的物耗和对环境的负荷、资源的循环利用,倡导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目前,在发达国家的建筑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15日~6月15日“荷兰建筑百年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层~4层展厅举办。“荷兰建筑百年展”通过年表、模型、展板、视频展示20世纪(1901 2000)荷兰建筑集萃。20世纪的荷兰建筑设计主要呈现出5种倾向传统主义,表现主义.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大多数的建筑都可以进行明确的归类.在展览中包括5件:贝尔拉赫的证券交易所(1903),里特维尔德的施罗德住宅(1924).布林克曼和弗洛格特的凡·尼尔工厂(1931).阿尔多·凡·艾克的市立孤儿院(1959)以及库哈斯的舞蹈剧院(1987)。  相似文献   

5.
朱广宇 《华中建筑》2012,(1):168-170
从20世纪初开始,前后三代提契诺建筑师的创作既传承了伦巴第地区文化和阿尔卑斯山区的乡土传统,又结合了现代建筑的基本原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建筑文化。30年代,以瑞诺·塔米为代表的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师开创了提契诺建筑文化的新局面;70年代中期,提契诺学派在"提契诺现代建筑"展览后引起了世人的瞩目;90年代末,门德里西奥建筑学院成为推动提契诺建筑创作继续发展的新力量。在USI校园建设中,提契诺第二代建筑师和新生代建筑师将新理性主义和批判地域主义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了多元共生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6.
玻纤建筑防水材料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面世、70年代逐步推广、80年代在国外迅猛发展的一种新型建筑防水材料。  相似文献   

7.
《天津建材》2005,(4):F0003-F0003
玻纤建筑防水材料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面世、70年代逐步推广、80年代在国外迅猛发展的一种新型建筑防水材料。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宏观视野分析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建筑创作的独特背景对探索建筑的现代性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以微观的视角具体分析20世纪50~80年代一些具有现代性的建筑现象和作品。  相似文献   

9.
李媛 《城市建筑》2014,(3):92-99
布达佩斯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的原有建筑是在20世纪70年代按照经典的模块化布局概念建造的。基于这个概念,机场建筑由三个独立运行的航站楼构成.与公共中心呈对角布局。  相似文献   

10.
正"荷兰病"与"资源诅咒":富不过三代的恐怖寓言20世纪50—60年代,荷兰北海一带发现大量天然气,随着天然气的开采,该国出口急剧增加,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原本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荷兰,此时却成为以天然气出口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的发展被废置逐步萎缩;另外,意外的财富使荷兰的创新动力逐渐消失,最终在多方面失去了国际竞争力,国内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到了70年代,荷兰遭受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  相似文献   

11.
OMA历程展     
成立于1975年的0MA现由以雷姆·库哈斯为主导的七位合伙人率领,并以其大胆的构想、独特的建筑以及对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迷恋而著称。此次展览展出了OMA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大量的图像、影片、手写资料以及其他不曾展露人前的图片资料。  相似文献   

12.
王正 《建筑师》2023,(1):123-126
<正>阿道夫·贝内(Adolf Behne,1885—1948)的《现代功能性建筑》(Der moderne Zweckbau)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新建筑运动(Neues Bauen)的一部重要论著。书中对20世纪初至20年代早期德语地区(包括荷兰在内)的建筑实践及思想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和讨论,是理解后来被统括于“现代主义”名下的各种设计探索及其观念的关键文献。该书成稿于1923年,出版于1926年(图1、图2),并在时隔70年之后由盖蒂中心首次出版了这本英译本(图3)。贝内此作融历史、评论及理论于一体,并早于这一时期绝大部分同类书籍出版((1)),对后续建筑实践及理论探索产生的影响不可忽略,其自身也成为德国新建筑运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5)
文章分析了中国当代陶艺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的历程,即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末期、21世纪至今三个时期,最后总结了我国目前陶艺教育事业所面临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在全球化趋势下构建中国当代陶艺语言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加气混凝土制品在世界各国大规模发展起来。用这种制品最早修建的建筑是于20世纪30年代初建于瑞典斯德哥尔摩远郊的1栋2层住宅,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北京大量推行这种节能墙体,应用建筑有北京加气厂办公楼、白家庄建材局的家属宿舍楼(这2栋建筑内外墙、屋面板、楼板都是加气混凝土制品)  相似文献   

15.
一、长谷川逸子建筑哲理思想Hasegawa Itsuko不仅在日本以及国际舞台上有着广泛的建筑实践经验,而且在建筑设计理念上具有明显的特征。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2,(2)
<正>当形式诉说:日本建筑新趋势(1995-2020)展览时间:2021.11.24-2022.02.19展览地点:巴黎日本文化会馆本次展览由日本建筑设计学会和巴黎日本文化会馆共同举办,展出35组日本建筑家的64组建筑设计作品,呈现泡沫经济时代以来日本建筑界的探索与发展。受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崩溃与1995年阪神大地震的双重影响,日本建筑逐渐脱离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  相似文献   

17.
S.I.安德松,丹麦知名风景园林师,20世纪60年代以Bastad的创新性展览花园和Hoganas市政厅庭院获得声誉,70年代后,维也纳卡尔斯广场的建成,奠定了他在欧洲的影响力。S.I.安德松作品有强的建筑观念,擅长将景观、城市规划与建筑相融合设计。其对具有历史意义地段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在欧洲享有盛誉。尽管S.I.安德松深受索伦森的影响,但其“以小见大”和“场所精神”的设计哲学,却标示出他鲜明的个人特征。他对索伦森风格的继承和创新,成为20世纪丹麦景观的继往开来者。  相似文献   

18.
“荷兰病”与“资源诅咒”:富不过三代的恐怖寓言 20世纪50-60年代,荷兰北海一带发现大量天然气,随着天然气的开采,该国出口急剧增加,国际收支出现顺差,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原本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荷兰,此时却成为以天然气出口为主的国家,其他工业的发展被废置逐步萎缩;另外,意外的财富使荷兰的创新动力逐渐消失,最终在多方面失去了国际竞争力,国内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到了70年代,荷兰遭受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  相似文献   

19.
《建筑师》2015,(6)
钢筋混凝土的使用在现代巴西建筑历史中有着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早期作为一种激发了多米诺体系多样潜能的结构材料到"二战"后因其结构特性与建筑形式相结合兴起的长达30年的粗野主义浪潮,再到20世纪70年代因对现代主义的批判所引发的隔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逐渐消散,20世纪90年代混凝土材料重返主流并为巴西现代建筑带来了新的发展,而在每一时期对该材料的使用方式则都体现了巴西建筑师对钢筋混凝土及现代建筑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20.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于2009年5月16日至6月15日在3层,4层展厅举办“荷兰建筑百年展”,并于5月15日15点举行媒体招待会,16点举行开幕式,荷兰建筑百年展.通过年表、模型、展板、视频等形式展示20世纪(1901-2000)荷兰建筑集萃。20世纪的荷兰建筑设计主要呈现出5种倾向:传统主义.表现主义.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大多数的建筑都可以进行明确的归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