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5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推测信息时代工业将分散 ,因而主张重点发展小城市 ,反对发展大城市。实际上信息技术使全球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管理的高层次集聚 ,生产的低层次扩散” ,城市极化现象加剧 ,大城市规模将会更加巨大。我们应该重新考虑对大城市发展的限制政策 ,尽快使若干大城市成为国际化大都市 ,以其为金融、高科技基地 ,推动我国产业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大城市经济、生态综合效益显著。信息技术将为大城市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理论百家 建筑百花 建筑形式的“千篇一律”,已经上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建筑师们很不情愿的事,人们都在议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言谈之间,许多同行认为,我们的创作上不去,主要因为建筑理论跟不上;或者说,我们缺乏指导创作的建筑理论。提倡研究理论是很有道理的:综观现代建筑运动,凡有影响的建筑师,大约都有自已的建筑理论,以支持自己的作品;或者说,以自己的建筑作品,来支持自己的理论。可是,这建筑理论究竟  相似文献   
3.
一、建筑理论何须再定位建筑理论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在建筑活动中的地位、组成要素及其运动规律,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这里的所谓“定位”,是一个阶段性认识:一是认识建筑理论在建筑活动中地位的变化;二是认识各个要素本身及其相互运动规律在新条件下的变化。建筑师在不断的理论定位中,把自己的创作活动,调整在一个时期合理的路线上。1949年以来30年间,至少有两次建筑理论高潮,在建筑理论的基本定位方面有着广泛的共识。一次在建国不久的50年代之初,“一边倒”全面引进苏联建筑理论过程中的理论初潮;另一次是从19…  相似文献   
4.
当代建筑理论的再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德侬 《建筑学报》2001,(10):22-24
一、建筑理论何须再定位 建筑理论是一个开放系统,它在建筑活动中的地位、组成要素及其运动规律,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变化.这里的所谓“定位”,是一个阶段性认识:一是认识建筑理论在建筑活动中地位的变化;二是认识各个要素本身及其相互运动规律在新条件下的变化.建筑师在不断的理论定位中,把自己的创作活动,调整在一个时期合理的路线上.  相似文献   
5.
邹德侬 《建筑创作》2007,(4):126-126
2006年9月,我的书稿《中国现代建筑艺术论题》在一家出版社进入了“三校”,好心的责编通知我,稿中我对“年代”的表示,上级还是不能通过,如果硬要坚持这种表示法,肯定不给发稿,假若要找权威部门仲裁,输官司的也肯定是我。为了让书稿活着,我只得吞声服从规定,放弃我用的年代表示法:把20世纪70年代,表示为1970年代(其余类推,如19世  相似文献   
6.
我们反后现代的引进有可能只说了一半,基本上是詹克斯式的;对解构的介绍有可能过于宽泛,包括了并不是真正解构的反构成主义建筑等。也是受到了詹氏的影响。虽然在我国并不存在本土的后现代建筑思潮,但和詹氏后现代错接的条件是存在的。后现代和解构的理论缤纷而深奥,其共同点是背离建筑的基本目标。世界建筑需要回归基本目标;中国建筑需要回归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优秀建筑论──淡化“风格”“流派”,创造“优秀建筑”邹德侬,杨昌鸣,孙雨红改革开放十余年来,建筑创作领域突破"千篇一律"的局面已经形成,可以说,建筑创作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建筑市场被一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价值取...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化看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是一个不短也不算长的时间,从历史长河看十分短暂,从发生的巨大变革看却又很不寻常。对这样重要的历史事件从个人角度做出客观而准确的评价是十分困难的,因为这需要时间的检验,需要理性的比较和冷静的思考。但我们这一代人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我们有改革开放前与后的亲身感受,所以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  相似文献   
9.
1962年10月,我毕业分配到著名的青岛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在设计科当了一名产品的美工设计师。在这片交大毕业生的乐土上,我曾幻想过回归建筑设计队伍,却从来没有想到,能与中国现代建筑史结缘,我学习中国现代建筑史,纯系偶然,是误入史林。回头想来,却也有点滴征兆,把我往这条路上点化。  相似文献   
10.
“解构主义”这个译名独具匠心。它简单、明了,符合中文习惯,确实表达了Deconstruction这个词的某些基本含义,特别是用“解构”当动词使用时,易使文句顺理成章。我在学习解构主义建筑时又发现,“解构主义”这个从哲学引来的译名,在表达这类建筑倾向的特征方面,还存在某些不足。它和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