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山西境内神庙建筑遗存丰富,且广泛参与到民间社会生活中,正殿、献殿及东西配殿构成了神庙中重要的祭祀空间。通过调研和案例收集,文章发现宋元至明清时期神庙空间格局中献殿位置发生了明显变迁:宋元时期,献殿往往远离正殿;到了明清时期,献殿一般建于正殿之前,二者屋檐相接,形制趋同。从社会民俗学角度看,献殿位置的变化与神庙格局中观演空间扩大有很大关系,民间神庙在历史发展中逐步由祭祀性向娱乐性转变。  相似文献   

2.
梁烨 《广州建筑》2013,(5):3-11
本文以肇庆七星岩石峒古庙的构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庙正殿及献殿的斗科构造及其承重结构的构成进行剖析.从而得知其构架在保留中原地域的一些古老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上,又极具技术的独创性,同时充分体现岭南殿堂建筑的技术特征,是研究岭南现存早期殿堂建筑营造工艺的珍贵遗存。  相似文献   

3.
关王庙,位于山西省定襄县城北关,为定襄二中所占,现仅存大殿,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殿内现存元至正碑一通,金泰和八年碣一块。据清雍正《定襄县志》和现存碑碣,关王庙始建于唐,为悯忠祠,元至正年间更名寿圣寺。现存大殿原为寿圣寺西配殿。元末寺废,独存西配殿,改用并称为关王庙至今。雍正《定  相似文献   

4.
<正>山西省平顺县九天圣母庙建筑历史久远,如圣母殿的宋代建筑形制被保存下来,献殿为清建明式建筑,梳妆楼等其它各殿皆为清代形制。庙内各种建筑形式争奇斗艳,如圣母殿为单檐歇山顶,献殿的单檐庑殿式在文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2,(4)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对山西定襄关王庙大殿现存木构建筑和相关文献的梳理,认为定襄关王庙大殿在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初建时,前檐应为三开间,使用制同后檐的阑普组合,且平柱应在现明间两侧补间铺作下。元至正年间对大殿进行修葺时,前檐改用檐额,并改换前檐平柱,移至今天的位置。定襄关王庙大殿是檐额制度在元代继续使用的重要例证。通过对檐额做法和金代早期木构建筑使用内额做法的分析,笔者认为,二者在做法上应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二郎庙位于高平市城西北8.5km寺庄镇王报村,建筑于村北的土岗上,这里地势平坦,西面群山连绵如屏,东面丹水潺流含烟,是一块美丽富饶的地方。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二郎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郎庙坐北面南,单进院,占地面积1433m~2。该庙创建年代不详,至迟在唐代时已有。历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有:戏台、献殿、正殿,东西垛殿、  相似文献   

7.
定襄县关王庙构造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襄县关王庙构造浅探山西省忻州地区文物管理处李有成山西省定襄县城北关王庙,亦称关帝庙。该庙早年为寿圣寺西配殿,因寺久废,独存的西配殿便成为一座庙宇。据《定襄县志》载:“悯忠祠在北关,祀定襄王李大恩,元至元间改为寿圣寺。”《五代会要》载:天福二年八月“...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大中汉三嵕庙的地理位置、整体布局及特点、历史沿革,分析了正殿、耳殿、配殿和戏台的建筑形制,并通过与宋《营造法式》《清式营造则例》、当地元代建筑、当地清代建筑的比较,总结出大中汉三嵕庙正殿、耳殿、配殿和戏台的建筑形制特点。  相似文献   

9.
希拉木伦召历史上为漠南蒙古土默特地区知名寺庙席力图召的一座属庙,其汉藏结合式正殿建筑效仿主庙正殿建造,在诸多方面存在相似性。但由于建造年代、建筑等级、时代审美意趣的差异,使得其在效仿的同时在建筑形态、装饰手法方面表现出自身的建筑特色,对研究清代中期蒙古土默特地区汉藏结合式寺庙殿堂的发展特征有重要的实例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乾隆为恢复陪都坛庙之制,"命重修盛京天坛、地坛、移建太庙于大清门东"。于是工部奉旨将景官移至德盛门内重新建造,并将太庙移建于景宫旧址。庙正殿5间,殿前西侧有焚帛砖楼1座,东、西配殿各3间,配殿之南各有顺山耳房2间,南中为庙门3间,东西各有角门一座,各殿屋顶皆为黄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4)
清代大同府关帝祭祀以五月十三最为普遍。一方面源于明嘉靖国家祀典定制,另一方面亦与民俗节日有关。对关羽的称谓亦有所差异,如关壮缪、关王、关帝、伏魔帝君、关圣等,原因即在于中国历朝历代对于关羽都有不同的封号。大同关王庙是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关庙之一。关帝庙会多在每年祭祀时举行,流传于近世的有两个庙会。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4)
清代大同府关帝祭祀以五月十三最为普遍。一方面源于明嘉靖国家祀典定制,另一方面亦与民俗节日有关。对关羽的称谓亦有所差异,如关壮缪、关王、关帝、伏魔帝君、关圣等,原因即在于中国历朝历代对于关羽都有不同的封号。大同关王庙是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关庙之一。关帝庙会多在每年祭祀时举行,流传于近世的有两个庙会。  相似文献   

13.
献殿是中国古代祠庙制度中一项重要内容,供祭拜礼仪之用。其名称又有“拜殿”、“献亭”、“拜亭”、“香亭”等多种。献殿之设始于北宋,在皇家与民间各有不同称呼。金元之际,献殿进一步发展,至明清时,祠庙里建献殿已非常普遍,几成定制。陈列供品、献演乐舞是献殿的两大功用。此外,在祠庙演戏时,它还可暂作看亭。追述建筑献殿的直接原因,则是它能遮蔽风雨。  相似文献   

14.
"过街庙"是川渝地区山地场镇中的一种特殊的会馆建筑形式,其通过与街道的紧密融合,巧妙解决了山地场镇用地局促与会馆建筑进深深远的矛盾,并拉近了会馆与居民的关系。根据与街道的布局关系,"过街庙"可分为街道穿两厢、街道穿正殿、街道纵贯中轴线三类。  相似文献   

15.
献殿是庙宇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庙宇内献享空间的形成与变化有重要影响,但在学界缺乏对献殿系统的研究。该文以山西庙宇建筑中献殿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庙宇建筑中献殿这一特殊单体建筑的发展规律,分析了献殿在庙宇建筑中的空间布局规律以及对庙宇空间形态的影响,同时对理解传统祭祀建筑的演变过程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发现化羊庙献殿所具有的典型性与特殊性,以其反常的建筑现象,实例明证出传统木构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空间-结构-构造关联的设计方法,并探究了其中所蕴含的设计原则、设计审美、设计变通等议题。揭示出视知觉的空间体验是传统木构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的一类内在设计原则,依此原则综合协调建筑的室外形象营造和室内空间氛围塑造。  相似文献   

17.
结合文献资料,对内蒙古席力图召古佛殿的正殿属性进行了研究,从建筑角度得出其具有正殿属性,是明末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早期寺院的正殿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群众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独具一格的古代建筑,更是源远流长,光彩照人。 我国古建筑采用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体系,是世界上一个独立的建筑体系。古建筑在全国比比皆是。现存最早的古建筑有唐朝的五台山南禅寺大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平顺天台庵正殿等,最大的古建筑群有北京的故宫、明十三陵、孔府(含孔庙、孔陵)、清东陵等。木构架结构的古建筑最大的缺点在于木构架结构的材料是可燃物,极易发生火灾。古建筑火灾的直接原因,以往是用火不慎、雷击、放火、战火等几种。但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古建筑内使用电气设备的越来越多,并采用了煤气、石油气、汽  相似文献   

19.
“明清佛寺的布局一般是由中轴线上的门、殿和两侧的配殿、廊庑组成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主轴线上最前方为山门,门内左右有钟鼓楼,门北正面为天王殿,多做成穿堂。天王殿北为正殿,一般称大雄宝殿,是寺中最主要的建筑。正殿左右多有配殿,配殿有时可做成二层楼房。  相似文献   

20.
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山西重点文物建筑——晋祠进行了详细介绍,分别阐述了晋祠中三大国宝建筑——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的布局、建筑风格、特色及历史沿革,为今后古建筑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