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9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从项目目标、地理位置的选择、可升值的建筑类型及参与式设计等方面编译了Elemental~([1])的"Quinta Monroy"项目,旨在论述匮乏资金下的社会性住宅如何从消耗品转变为升值品。在智利住房市场的运作下,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住户个体参与对实现建筑类型"Parallel Building Typology"的升值具有根本意义,并使居住者逐渐实现中产阶级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国外建筑史学基础理论大致有三条研究路径。一是艺术史的路径,英国D·Watkin的The Rise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1980年)[1]一书阐述了西方建筑史学研究兴起之时,其基础理论前提来自于艺术理论,其研究方法与艺术风格史方法基本相同。由于艺术史学的发展与美学同步,因而西方建筑史学研究很早受到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思维的深刻影响,建筑史的艺术、哲学研究向度成为西方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从历史哲学、科学哲学的话语中提出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问题逻辑,英国Dana Arnold的Reading Architectural History[2](2002年)一书选辑历史哲学、科学哲学相关专题论文,藉此系统论述了建筑史学基础理论问题,包括史学性质、建筑性质、建筑史性质以及建筑史编史理论、建筑史跨学科的文化研究、建筑史研究方法等等。在这方面,希腊建筑理论学者帕纳约蒂斯·图尼基沃蒂斯的《现代建筑的历史编纂》[3]表现得尤为明显。三是在建筑理论层面确立建筑观与历史观的关系,从而形成建筑史学基础理论,如英国Hazel Conway 与Rowan Roenisch合著的Understanding Architecture:An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e and architectural history[4](2005年)系统思考了建筑理论与建筑史学基础理论诸多相互关联的问题。现代建筑史学家大多从建筑理论层面构建了建筑史学的基础理论,诸如布鲁诺·赛维的《建筑空间论》、吉迪恩的《空间·时间·建筑》等。在这方面,尤以舒尔茨的系列研究最为典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安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内及周边村民生活生产区共57处土壤进行实测与问卷调查,运用IPA分析方法,从村民景观生态感知角度出发,探讨村民对周边垃圾填埋场实际景观生态感知与期望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村民景观生态感知的重要因素,得出景观生态满意度模型。对影响景观生态感知因素的重要性与满意度进行测量,同时生成IPA表现值与期望值,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土壤实验结论,运用景观生态恢复技术,对垃圾填埋场的景观生态恢复提出了相关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体验、测绘调研、历史图像、现存结构的综合分析,提出并应用基于大木作的空间体积分析方法,认为韩城文庙明伦堂运用构架的结构、用材、辅助构件等差异,形成了明间、次间与梢间不同的空间品质(结构与氛围).这一案例表明,地方木构建筑在一定结构规则限制下的空间设计变通,体现了现存韩城明伦堂在结构与空间上的关联设计特征.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建筑理论和传统建筑理论内涵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体验问题在建筑理论思维中具有奠基作用。在建筑学领域,体验与形式分析具有内在的关联性,由此展开的传统建筑理论教育,将会产生很大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择整理秦汉时期典型建筑考古资料,从受力特征角度展开柱与地面连接方式的探讨对于秦汉建筑结构的研究更具有效性和必要性.与早期建筑相比,秦汉建筑基址柱的稳定并非主要依靠柱脚与地面的刚接,而是更多依靠墙体对柱的固定以及柱与上部构件连接组成的整体结构来承担.明柱、壁柱、暗柱的综合使用及其变化体现了这一时期建筑结构的基本特征.其中,壁柱现象是秦汉时期高台建筑结构中最重要的特点,与壁柱相配合的明柱在结构当中的作用逐步增强.从柱与地面的连接方式,逐渐引出更为丰富的柱与上部梁架的关系问题使得对中国建筑技术史在秦汉时期结构逻辑发展环节的认识更为清晰.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类整理南北朝至隋代北方地区大量考古实物与图像资料,扩展了以往相关研究的样本,进一步归纳并分析了北朝木构建筑檐下结构的演进与特征。关注檐柱、纵架、横架之间的细节关系,将其概括出五大关系类别及特征,并按时间及地域进行梳理,初步得出北朝木构建筑檐下结构演进线索,发现其檐柱和纵架、纵架同横架之间的整合过程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且诸如铺作、下昂等主要技术特征在北朝前期均已得到体现,后世惯用的阑额普拍枋组合作法也可找到缘起痕迹。  相似文献   
9.
西汉建章宫在中国建筑史、园林史上占有重要且独特的地位。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和历史图像综合考证,对建章宫的宫殿形制以及空间要素进行研究,并尝试对其平面布局进行复原探索,揭示和佐证建章宫“度高未央”的营造思想。  相似文献   
10.
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任务是反思建筑史学研究活动的性质及其方法论,在深层次上梳理建筑史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通过对中国建筑史学的学术史回顾总结,归纳提炼其中有关建筑史学基础理论的各类特征,并探寻各种基础理论问题出现的根源,这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建筑史学的学科自明性及其应有的基础知识价值和建筑文化批判功能,这也为构建中国建筑理论所需的建筑史学基础理论,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