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自制一种复合型氨氮吹脱助剂,引入外加场即超声场和磁场来处理氨氮废水,研究反应的最适宜条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1 910~2 000 mg/L的废水在pH为11、助剂的投加量为0.084 8 g/L、水深0.25 m、常温25℃下超声吹脱60 min后氨氮脱除率达到了97%以上,比普通曝气吹脱提高了40%左右;当废水在磁场强度0.27 MT,预磁化时间10 min后,在同等条件下吹脱60 min时氨氮去除率为99.99%,相对于未经磁化的废水脱除率提高了4%左右。  相似文献   

2.
比较普通小球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斜生栅藻在不同氮水平下的生长状况和污水深度脱氮除磷效能,并从生物大分子累积角度解析氮源水平对微藻脱氮除磷的影响机制,为实现污水深度脱氮除磷同时收获微藻生产能源以缓解能源危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硝氮为唯一氮源时,微藻生长状况和脱氮除磷效能明显优于以氨氮为唯一氮源的试验组,叶绿素a含量也高于氨氮组;各试验组中硝氮浓度越高,藻细胞数量越多,且小球藻细胞增长量明显高于斜生栅藻;7天内硝氮浓度≤8 mg/L时氮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8%以上,但氮浓度低的试验组中叶绿素a含量低,这是因为氮是叶绿素合成的重要元素。微藻通过调节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含量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在营养受限制的条件下会消耗自身物质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氮限制条件会引起细胞内脂质积累,证实了氮源水平控制微藻污水深度脱氮除磷耦合生物大分子累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一种新型的空塔吹脱设备代替传统的填料吹脱塔处理高氨氮模拟废水。研究了模拟废水pH值、气液比、温度对氨吹脱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空塔吹脱在废水pH值约为12左右,温度为60℃,鼓风量为150 L/min的操作条件下,氨氮吹脱率达63.16%.空塔吹脱具有操作简单,脱除效率稳定且成本低的优点,适合实际工程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酒糟废水-微藻培育耦合体系的最适氮营养条件,运用室内受控实验,调控酒糟废水总氮浓度,考察莱茵衣藻、二形栅藻分别在单一培养和共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计算酒糟废水中营养盐的去除率.研究结果显示,较之二形栅藻,莱茵衣藻对氮的需求更为敏感.当初始氮磷质量比为2.45,且初始总氮(total nitrogen,TN)质量浓度为40.25 mg/L时,对莱茵衣藻,最终生物量为879.50 mg/L,藻蛋白质量浓度达69.00 mg/L,对总氮、总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3.68%、90.81%和72.57%;对二形栅藻,最终生物量为775.00 mg/L,藻蛋白质量浓度为154.53 mg/L,对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6.85%、70.80%和82.06%.共培养条件下,莱茵衣藻在生长和对氮磷等资源的利用方面受二形栅藻的抑制影响较明显,当初始氮磷质量比为2.45,初始TN质量浓度为40.25 mg/L时,莱茵衣藻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7.37%%和74.74%;共培养条件下微藻对酒糟废水COD的去除结果与二形栅藻类似.研究发现,利用酒糟废水-微藻培育耦合体系、单一培养体系和共培养体系,酒糟废水水质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IV类水总氮(≤1.5 mg/L)和发酵酒精与白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避免养猪场消化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利用微藻去除消化废水中营养物质的二次处理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采用15N质量平衡法研究了鞘藻去除氨氮的主要机理,重点研究了鞘藻生长与氨氮去除的关系以及氨氮去除的主要途径。经高压灭菌后的消化废水在鞘藻培养期的氨氮去除率为96.2%,鞘藻特定生长率为0.04~0.15;稀释后的原消化废水氨氮的去除率为94.1%,鞘藻特定生长率为-0.14~0.13。通过曝气的汽提效应对氨的去除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尤其在高pH值试验条件下更有利于脱氨。15N同位素质量平衡分析表明,原始消化废水中存在的细菌对氨氮的去除影响小,在鞘藻培养期去除原消化废水中氨氮的主要途径是鞘藻的吸收和气体的损失,分别占总氮量的40.97%和32.59%。氨氮的去除与主要影响因素间的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要提高氨氮去除率,需要提高鞘藻Chl-a含量和DO浓度,同时限制或保持pH值在弱碱性状态。  相似文献   

6.
煤气化废水是一种高酚高氨的典型高浓度有机废水,实验研究了高酚浓度下吹脱氨的影响因素。通过正交实验研究,考察了温度、p H值、曝气量等因素对氨氮吹脱的影响,并确定了主次顺序,最终确定吹脱氨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同时考察了氨氮去除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而为获得煤气化废水氨氮回收价值的最大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南昌水专学报》2013,(4):42-46
近年来,我国养猪业得以快速发展,猪场粪污废水因含有极高浓度的有机物、悬浮物、氨氮等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和不良影响正日益突出.目前,规模化养猪厂粪污废水的处理模式主要有还田模式、自然处理模式、工业化处理模式3种,但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受诸多限制因素而影响其处理效果.利用养猪废水资源化培养能源微藻制备生物柴油,不仅能降低生物柴油生产成本、缓解能源危机,而且可以实现废水净化目的.对养猪废水资源化培养小球藻进行了初步探究,发现小球藻耐污、耐冲击能力强,能够在养猪废水环境中优势生长,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小氮肥企业高氨氮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小氮肥厂生产废水的排放现状及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影响,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高含氨氮废水的空气吹脱—好氧硝化处理工艺。空气吹脱可有效地去除解吸液中的氨氮,氨氮浓度由1869.3mg/L降至408.3mg/L,去除率为78%;好氧生物硝化可有效地去除混合生产废水中的氨氮,氨氮浓度由241mg/L降低为23.2mg/L,去除率达90%,达到国家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在污水培养微藻的光生物反应器中加入钢渣,考察钢渣对小球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对微藻生长具有“低促高抑”的剂量效应,1 g/L钢渣浸出了20 mg/L Ca2+,是小球藻生长的最佳促进浓度,微藻生物量为对照组的1.3倍,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增加29%、20%,产氧增强;钢渣投加量大于2 g/L则抑制微藻生长。相关性分析表明,Ca2+和pH值是微藻生长的关键因素,Ca2+小于30 mg/L、pH值为9~10时刺激微藻生长,过量则损伤叶绿素a。钢渣浸出的重金属离子浓度未超过污水排放标准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既实现了钢渣金属元素循环利用,又提供了一种钢渣和微藻协同固碳方式。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吹脱-Fenton氧化法对某制药厂头孢类废水进行预处理,综合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吹脱实验中,在pH值为12,反应温度35℃,吹脱时间120min,气液比1 800下,废水的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5.4%;Fenton氧化出水最优工艺条件为pH值4,反应时间60min,n(Fe~(2+))/n(H_2O_2)为1/3,H_2O_2的投入量20mL·L~(-1),此时,CODCr去除率为40.8%。制药废水经预处理后,废水的可生化性由初始的0.16上升至0.55,生化性显著提高,为后续生化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好氧曝气的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处理氨氮废水过程中,亚硝化的快速启动以及亚硝化污泥颗粒化过程.SBR反应器在室温下运行,由4个电子计时器控制进水、曝气、沉降、排水的交替时间.结果表明:SBR反应器在沉淀时间2 min、进水氨氮质量浓度300 mg/L及表面气速1.3 cm/s的条件下运行6 d后,氨氮去除率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处理稀土高氨氮废水,可综合应用吹脱-粉煤灰吸附技术。通过调节吹脱时的pH、时间、鼓气量,对氨氮进行预处理。再以不同的改性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对氨氮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在pH为11,吹脱时间为48 h,鼓气量为2.5 L·min-1时,氨氮预处理效果为最佳;吸附效果排序为:粉煤灰碱改性粉煤灰>碳酸钠改性粉煤灰>酸改性粉煤灰>沸石粉联合粉煤灰处理>粉煤灰(粒径小于0.147 mm)>粉煤灰沸石粉灼烧>粉煤灰,采用2 mol·L-1氢氧化钠改性后的粉煤灰,在吸附5 h时吸附达到最佳,此时吸附量为1.31 mg·g-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人工构建的高效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脱氮效果,为优化培养条件、提高高盐废水的脱氮效率和处理实际废水提供运行参数.方法在转速125r/min的恒温振荡培养箱中,按6%接种复合菌剂,控制初始氨氮质量浓度100mg/L,进行36h静态脱氮试验.结果耐盐脱氮复合菌剂的脱氮最适m(C):m(N)为15,最适氯化钠质量分数为3%,pH为7,温度为30℃.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在氯化钠质量分数为3%~7%均能获得良好的生长和脱氮性能,脱氮率达到99.02%,反应末氨氮质量浓度低于1mg/L.结论耐盐脱氮复合菌剂具有一定耐盐性,脱氮过程中无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积累,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能提高高盐废水生物处理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4.
氮形态对钝顶螺旋藻深度除氮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合成二级出水中不同氮形态(氨氮、亚硝氮、硝氮、尿素)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及除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在氮形态不同的模拟二级出水中均可生长并有效去除其中的氮。当二级出水中的氮源分别为氨氮(质量浓度为29.3 mg/L)、硝氮(28.3 mg/L)、亚硝氮(28.6 mg/L)、尿素(29.1 mg/L)时,处理5 d后,总氮的质量浓度分别降至3.5、6.8、4.6、4.0 mg/L。二级出水中75%以上的氮被微藻同化积累在藻体内,仅4%~10%以气态氮形式被去除。为二级出水中氮的深度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微藻培养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硝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的硝化负荷能力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反应器中膜污染的情况及原因,污泥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污泥质量浓度仅为6 g/L的情况下,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1.5 g/L,容积负荷为1.6 kg/(m3*d)的废水的去除率在90%以上.污泥质量浓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过高或过低都不利用于氨氮的去除,对于污泥层引起的膜污染可用空曝气的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T)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来研究曝气量对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对不同曝气量(AR)下的系统氨氮和总氮去除效率进行了考察,并分析了不同曝气量下主反应区的溶解氧浓度变化.结果表明:三种曝气量(AR1=0.1,m3/h,AR2=0.2,m3/h,AR3=0.3,m3/h)条件下工艺氨氮去除效率为AR3〉AR2〉AR1,系统总氮去除效率则为AR2〉AR1〉AR3.0.2,m3/h的曝气量在主反应区形成的溶解氧浓度水平(0.0~2.0,mg/L)有利于工艺脱氮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SBR法(反应期缺氧/好氧相结合)处理屠宰废水。考察了SBR工艺的运行方式、曝气时间、污泥负荷等对COD、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COD质量浓度为750-2100mg/L,氨氮质量浓度为35-75mg/L,去除率分别达到87%和72%。  相似文献   

18.
菌藻系统对废水中氮磷去除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水中氮、磷浓度过高引起了日益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菌藻系统能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氮、磷、有机质等污染物,并将其转化为生物质,具有良好的环境与经济效益。文章分别选用活性污泥、混合藻及两者混合物处理二级出水,观察不同处理阶段的群落组成,研究活性污泥、混合藻及菌藻系统对氮、磷的去除效率以及转化的生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二级出水的组成中,混合藻中主要为小球藻和栅藻,活性污泥中主要为菌类,菌藻系统是由菌类和微藻共同组成;菌藻系统对氨氮、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4.16%、83.30%,优于混合藻和活性污泥的;菌藻系统具有更高的生物质产出量,其蛋白质、多糖、总脂的含量分别为53.20、16.69、21.16 mg/100 mg。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硝化菌在养鱼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海水养殖系统中关键性的硝化过程,在60L的水族缸富集驯化海洋硝化细菌,并通过固定化对海水循环养殖系统的废水进行生物脱氮.模拟养殖水体环境条件,通过不断提高氨氮质量浓度对海洋硝化细菌直接进行富集驯化,46d后,氨氧化速率和亚硝酸氧化速率均在8mg/(L·d)以上.以聚乙烯醇(PVA)大球、小球及颗粒活性炭为载体,对驯化好的硝化细菌进行15d的吸附挂膜,采取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连续运行,进行养殖废水的生物脱氮试验.停留时间为1h,进水氨氮质量浓度小于0.6mg/L时,氨氮降解效率可达100%.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0.5mg/L,停留时间在10~90min时,最佳停留时间的测定结果表明:活性炭柱、PVA小球柱、PVA大球柱最佳停留时间分别为15min、18min和22min左右,此时氨氮去除速率依次为70g/(m3·d)、58g/(m3·d)和48g/(m3·d).该研究成果有利于封闭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利用弗罗里硅土吸附脱除石化低浓度废水中的氨氮。分别采用BET、SEM及XRF对弗罗里硅土进行表征。考察剂液比、吸附时间、pH、吸附温度及氨氮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脱除氨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氮初始质量浓度为50.00 mg/L、剂液比为2 g/L、pH为7、吸附温度为293.15 K和吸附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氨氮去除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处理石化低质量浓度氨氮废水,氨氮质量浓度从17.53 mg/L降至5.16 mg/L,去除率达到70.6%,满足GB 31570-2015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