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民以食为天,要树立大食物观,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合理引导食物消费,促使膳食结构转型升级,做到食物供给多样性及摄入营养均衡性。在大食物观理念的诞生、演变和普及过程中,食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食育是以食物为载体进行宣传及普及大食物观的教育形态,融入大食物观理念的食育教育本来是全民教育,但从有效性、持续性角度进行研究,最为有效的食育应从幼儿开始进行普及,因为一个人的口胃和饮食习惯是幼年养成的,如果在幼年时期接受适宜的饮食教育,进而形成科学的饮食理念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将会使人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2.
天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汤凤霞追求天然食物是目前的一种时尚,许多人认为天然食物无毒无害,对健康大有好处。从食物营养的角度来看,天然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成份,污染少,对人体有着极为有利的一面;但不能忽视的是,有些天然食物中也存在一些有害物质,如果食用不当...  相似文献   

3.
GDP对食物构成及营养摄入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看,居民收入水平越高,肉、蛋、奶等动物食品消费量增多,食物营养素摄入量增大,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食物结构是不相同的,食物摄入的质和量并不与居民收入水平成等比例关系,此外还与民族特点、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是对我国人均GDP、食物消费构成和营养摄入变化等因素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我国未来人均GDP变动对人均食物构成及营养摄入可能产生的影响。一、我国人均GDP与食物消费结构变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与食物热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随着人均GD…  相似文献   

4.
一、不可忽略的饭前“总动员” 1.饭前喝汤 从口腔咽喉经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饭前,先喝汤(或进一点水),犹如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同样,饭间进点汤水,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从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相似文献   

5.
致癌食物有哪些 入口 病从口人,如果我们食用了不当的食物,致癌物质就会进入体内。 1、发霉的花生——含黄曲霉素的食物 黄曲霉素是引起胃癌,肝癌,食道癌的罪魁祸首,它是由发霉的粮食,花生所长出的黄曲霉菌产生的。所以,发霉的粮食,花生千万不能吃。  相似文献   

6.
中法两国食物消费及粮食安全问题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两国虽然都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家,但两国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和结构性差异。本文重点从两国居民食物消费数量和结构,以及食物营养消费水平的比较出发,分析两国食物消费及粮食安全问题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食物的品质安全和民众的身体健康存在着关键的联系,所以食物检查十分关键。在食物检查的程序中,一定要确保检查结果,必须经过掌控食物检查的每个步骤,确保检查程序的精准,从样品收集、配置、仪器设施的筹划、检查方式的制定、试验室条件的清洁等环节搞好有关作业,进而保障食物检查的精准性。但是,现在国内的食物检查方式依旧具有很多缺点,致使食物检查的精准性得不到提升。文章主要对食物检查精准性提升的掌控要素开展解析,同时提议了几个比较科学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食品工业》2004,(3):44-46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人民生活在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今后十年,将是我国居民食物结构迅速变化和营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时期。加快食物发展,改善食物结构,提高全民营养水平,增进人民身体健康,是国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为指导我国食物与营养持续,协调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相似文献   

9.
木土  赵杰  彭涛 《烹调知识》2012,(6):30-31
何谓酸味食物?何谓酸性食物?酸味,指的是食物的味道,而味道是指食物作用于舌头味蕾的感觉。诸如:酸、甜、苦、辣、成等。酸性食物的概念是这样的,判断食物的酸碱性,并非根据人们的味觉,也不是根据食物溶于水中的化学性,而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生成的最终代谢物的酸碱性而定。如果食物代谢后所产生的磷酸根、  相似文献   

10.
“垃圾食品”(junk food)从字面上来解释是就像垃圾一样的食物,营养专家称其为“空热量食物”,也就是只有热量,没有太多营养价值的食物,无论是大人或小孩,进食过量都可能损害健康。  相似文献   

11.
《食品科学》2007,28(3):273-273
大蒜是美国家庭中最常见的一种食物添加剂,长期以来人们相信这种食物是治疗多种疾病的有效物质,从常见的感冒到心脏病等等。  相似文献   

12.
杨子莹  周睿 《丝网印刷》2023,(19):13-15
食物设计为饮食文化生活构画提供了新式的探寻方向。从创意设计与工匠精神理念切入,以翻糖蛋糕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工匠文化视野下的食物设计路径。从多角度出发,对翻糖蛋糕的食物设计进行分析,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工匠文化精神,推动食物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Autumn 《美食》2023,(1):45-56
<正>又是隆冬时节,食物总能简单、直接、有效地把温暖传递给人。冬日里,“锅”变得很特别,它不仅是烹饪的器具,也是盛装食物的食器。一锅食物完整地直接从炉火上取下来端上桌,或是本就在桌上烹饪,令人心里那种迫不及待地想拥有一切美食的欲望,格外多地被满足。汤汁还在翻滚的声响,扑鼻而来的香味,升腾而起的层层热气,食物还未入口,氛围感已经铺垫到位。暖锅,让冬天的味觉幸福翻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982—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饮食结构与心血管疾病变化趋势,为中国人健康和心血管疾病患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公共科学数据库和世界卫生组织死亡数据库公开的1982—2019年中国居民饮食和心血管疾病死亡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比例食物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相关性。结果:中国城乡居民谷类食物占总食物摄入量从71.3%降低为54.2%,动物性食物占总食物摄入量从7.9%增加到15.3%,热能性食物占总食物摄入量从7.7%增加到16.7%。中国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也从86.8人/10万人上升到150.4人/10万人,谷类食物摄入占比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负相关,动物性食物摄入占比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呈正相关。结论:饮食结构改变与中国城乡居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合理调整谷类和动物性食物占比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相似文献   

15.
所谓食物结构,就是指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是以动物食物为主还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以及这些食物是如何搭配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食物结构是由传统的饮食习惯、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资源及消费能力所决定的。当前世界上的食物结构、基本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新城 《美食》2007,(6):24-25
你知道吗?食物营养也很狡猾,不留神,它就从你手边偷偷溜走。每天,妈妈总是关心如何丰富宝宝的餐桌,让宝宝获得足够的营养长得壮壮的。可是在我们准备和烹制这些食物的过程中,食物营养会因为各自特性的不同而大量流失。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食物营养究竟是通过哪些路线逃跑的。  相似文献   

17.
张子平 《中国食品》2011,(19):70-71
从大约250万年前东非地区出现人类到大约公元前4000年,历史上称为石器时代。人类在这一阶段从简单的采摘、狩猎食物发展到培育种植谷物,繁殖饲养家畜。在石器时代结束时世界上已同时存在众多食物发源地并广泛传播,这时的人类可以通过农业有规律地获取食物,减少先前对“手一嘴”采摘食物的依靠了。大约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  相似文献   

18.
食物的安全属性与不对称信息下的供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搜寻品、经验品和信用品的特征角度,分析食物安全的属性,并从不对称信息下的供求问题来论述政府加强食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区各族城乡居民的膳食结构已从单调的几种逐渐发展为食物多样化,已从过去只追求吃饱肚子的食物消费心理逐渐转变为现在有目的的选购富有营养的食品消费。但是,从1982年和1992年两次新疆营养调查来看,新疆人民的膳食结构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从食物各种营养素结构分析新疆人民膳食结构的主要特点1、食物结构以谷薯类为主1982年和1992年两次营养调查均显示以谷薯类为主的膳食特点,分别占总食物摄入量的51.8%和56.7%;10年来,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几乎没有变化,不足1%;动物性…  相似文献   

20.
易腐食物的保藏是食品技术中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食品保藏工艺起源于十七世纪末期,从各种食品的保藏方法被授予专利权开始,人类的食物基本上来源于植物和动物。食物的腐败变质是由微生物的生长和(或)食物内部的化学或生物化学反应引起的。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往往比生物化学变质更显著,且危害性更大。因此,成功并可行的食品保藏技术最关键的一点是设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赋于人类营养的食物对许多引起腐败的微生物都很敏感。总的说来,任何一种抑制微生物生长或使微生物失活,并防止随后的食物污染的工艺都可以用于食品保藏。加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