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相法白炭黑表面酸性气体脱附是其生产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关系到纳米二氧化硅产品的品质及表面性能。系统研究了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在流化床中的干热、湿热氮气脱附工艺中的酸性气体脱附机理及其对粉体性能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了气相法白炭黑粉体在干热氮气、湿热氮气2种工艺中的酸性气体的脱附时间、脱附温度、表面羟基个数等参数的变化及粉体团聚行为的差异等。采用比表面测试仪、激光粒度仪、透射电镜等手段对脱酸后的粉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湿热氮气脱附工艺更适合气相法白炭黑表面脱酸,并从理论上对脱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氮气和水的吸附一脱附法、质谱分析法、FTIR、NMR、热刺激去极化电流法(TSDC)、光子相关光谱法(PCS)、‘电势法、电位滴定法、俄歇电子能谱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在气体和液体介质中生成和处理的几种气相法白炭黑和混合气相氧化物。随着比表面积(SBET)减小,原生粒子和吸附容量(Vp)降低,氮吸附一脱附等温线的滞后环线缩短。但是,同类物质的氮吸附一脱附等温线形状与SnET大小无关。随着SBSET减小,孔隙大小分布(聚集体和附聚体中无孔隙原生粒子间隙)的主峰向大孔隙转变,其强度下降。吸水度随SBET,增大而增加,但是,观察到含表面羟基(mmol/m^2)的物质的情况恰好相反。水的结合脱附度[2(≡Si-OH)→=-Si-O-Si≡+H2O]同时取决于气相法白炭黑的形态和合成条件。白炭黑的溶解速度随SBET和pH值增大而增加。但表面电荷密度和‘电势的模量随SBET减小而增大。PCS、^1HNMR、TSDC谱证明,气相法白炭黑分散体按照SB盯和白炭黑浓度(CsiO2),在含水悬浮液中重新分布。在对应于初始白炭黑粉末堆积密度的CsiO2处,观察到分散体呈特殊状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动态吸附试验,综合考虑吸附量、脱附效果确定资源化硫辛酸生产废水中硫辛酸的最佳树脂是NG-16大孔吸附树脂,最佳的工艺条件为:pH 5~5.5,室温,吸附流量3 BV·h-1,双柱串联处理量25 BV·批-1,在30℃下,用3 BV甲醇+2BV水脱附,流量为1 BV·h-1,高浓度脱附液调pH至7.2~7.8,蒸馏回收硫辛酸和甲醇,低浓度脱附液套用,每吨废水可回收纯度80%左右的硫辛酸1.1 kg.处理后废水中硫辛酸的质量浓度从1 300~1 500mg·L-1降为0,总硫的质量浓度从400~450mg·L-1降为0.05mg·L-1,B/C从0.30提高到0.65,为硫辛酸废水的后续处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气相法白炭黑的晶体结构、表面结构、制备方法及脱酸机理,介绍了热空气加醇法、热空气加氨法、干热空气法、湿热空气法、减压振动流化脱酸及脱酸后的性能表征,指出了今后气相法白炭黑脱酸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比较不同类型的分子筛吸水与脱水性能,筛选最优的分子筛脱水干燥剂。建立一种分子筛有效吸附水、有效脱附水与有效残留水的计算方法,比较在不同温度下的水含量分布。随脱附温度升高,分子筛有效脱附水增加,有效残留水减少,吸水率增大;真空气氛脱附后分子筛吸脱水能力优于非真空空气气氛吸脱水能力;在脱附温度为250℃时,13X与NaLSX的有效残留水为2.0%左右,5A分子筛的有效残留水基本完全脱除;当正常工作脱附温度为200~250℃时,13X分子筛脱附再生后的吸水能力最强,是最优的脱水干燥剂。  相似文献   

6.
絮凝沉淀-吸附两步法预处理松节油加工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絮凝沉淀-吸附两步法预处理松节油加工废水。筛选了絮凝剂和树脂类吸附材料,研究了吸附温度、时间、流量对吸附过程的影响,脱附剂及脱附液体积对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下,pH值为7时,PAM为最佳的絮凝剂,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达36.1%;温度为30℃,pH值为7时,吸附流量为1 BV/h,聚氨酯为最佳的吸附材料,废水中CODCr的去除率可达35.7%;室温下依次以3 BV质量分数为6%的H2SO4溶液和2BV的水作为脱附剂,脱附流量为1 BV/h,脱附液体积为5 BV,脱附率可以达到92.3%;聚氨酯经过5次吸附-脱附后仍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7.
王珊  王高锋  孙文  郑水林 《硅酸盐通报》2017,36(7):2326-2331
以伊利石为载体、葡萄糖为碳源,采用水热碳化、低温热处理法制备出富氧官能团纳米碳/伊利石复合材料,结合红外吸收光谱(FTIR)、热重(TG)、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和N2吸附-脱附曲线、Boehm滴定等表征手段,探究富氧官能团纳米碳/伊利石复合材料的表面性质,并对影响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水热产物以无定形纳米碳形式均匀负载在伊利石表面,使复合材料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得到增加;在水热碳矿比3:1,煅烧温度300 ℃,溶液初始pH=8的条件下,复合材料对溶液中亚甲基蓝吸附效果最好,亚甲基蓝的去除率为99.368%.  相似文献   

8.
祁晓静  段梅  段文生  崔建兰 《应用化工》2009,38(11):1652-1655
对邻甲酚含量1.992 g/L,COD值高达15 568.4 mg/L,pH约为2的含酚废水进行处理,确定N3520树脂为最佳吸附剂,最佳处理条件为:温度为室温;流速4 BV/h,最大处理量为26 BV,经吸附法处理后,吸附流出液中邻甲酚含量<0.5 mg/L,邻甲酚去除率>99%,COD去除率为97.6%。树脂采用5%NaOH-60%乙醇作脱附剂,最佳脱附条件为:温度40℃,流速1.0 BV/h,用量2 BV。经脱附处理可回收邻甲酚。  相似文献   

9.
负载于Y分子筛的纳米Ce-Cu-K催化剂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浸渍法制备了负载于Y分子筛的纳米铈、铜、钾复合氧化物颗粒催化剂,考察了对氯化氢氧化制氯反应的催化性能,运用XRD、N2等温吸附脱附、UV-Vis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催化剂颗粒的抗压碎强度.研究结果显示,当负载量超过24.9%时,活性组分在分子筛表面形成了20~25 nm的纳米晶...  相似文献   

10.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磷酸铁锂(LiFePO4,简称LFP).将LFP和胺基化石墨烯(GNs)制成悬浮液,以滴涂法制备了磷酸铁锂和胺基化石墨烯修饰钛网电极(LFP/GNs/Ti).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了电极的形貌和微观结构,结果显示:LFP和GNs混合物均匀地分散在钛网电极表面,LFP纳米球颗粒的平均直径为(20±2)nm.以LFP/GNs/Ti电极,采用电化学辅助吸附?脱附法研究了盐溶液中锂离子(Li+)的分离行为,考察了pH、电位、时间等因素对Li+分离效果的影响.恒电位静态吸附过程中,LFP/GNs/Ti电极对Li+的吸附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模型.在Li+初始浓度75 mg/L、pH 6、25°C、?0.3 V、6 h的条件下,Li+的吸附容量为30.1 mg/g.在循环伏安法脱附过程中,以pH为4的0.5 mol/L NH4Cl盐酸溶液作为脱附液,在25°C、+0.8 V至?0.8 V的范围内扫描300圈,Li+的脱附率可达90%,LFP/GNs/Ti电极得到同步再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