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过热酸助排和液氮助排技术费用高、返排压力低及常规泵返排工艺存在返排不及时和抽油泵腐蚀的问题,提出了新型机械助排工艺。工艺管柱主要由循环阀、助排器、Y241型封隔器、坐封开关、返排专用花管等组成。助排器工作时通过喷嘴将动力液高压势能转变为动能,在喉管内高速动力液与低速地层残液混合进行动量交换。抽汲地层残液进入喉管,在喉管内2种液体混合,扩散管将混合液流速降低,压力增加,通过油管喷射到地面,达到排残酸、残液的目的。应用表明,施工成功率100%,残酸、残液排出彻底率达到80%。  相似文献   

2.
王依明 《石油机械》2005,33(10):26-27
针对传统油井压裂工艺残液返排率低,造成地层污染严重,压裂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研制了系列压裂液快速返排泵。该泵主要由特制泵筒总成、柱塞总成、特制固定阀总成等组成,可满足油田压裂和酸化施工要求。使用时,该泵可作为压裂管柱下入井中,措施完成后,下入特制固定阀,无需重新起下油管,即可实现快速排液及抽油,减少一次起下泵及油管的作业措施。同时,残液得以及时返排,减少了压裂液对地层的二次污染,压裂效果提高10%左右,增效10余万元。节约作业费和入井工具费约3万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酸液浓度、用酸强度和注酸速度等可控制因素对酸化效果的影响 ,进行了高浓度土酸与地层岩芯适应性的研究 ,开发了高浓度土酸酸化工艺。经过冀东油田老爷庙地区庙北断块 7井层的现场酸化施工 ,均获得工业油气流。施工中使用的土酸氢氟酸浓度为 5%~ 10 % ,用酸强度集中在 1.5~ 3m3 / m,分别使用了气化水、水力泵和射流泵返排残酸。实践证明由高浓度土酸酸液技术和射流泵返排残酸技术组成的高浓度土酸酸化工艺可提高试油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部分油井酸压后不能通过自身能量排液、投产,前期主要采取抽汲排液的方式返排残酸,但作业时间长,效率低,还会对储层造成二次污染,影响了油井的酸压效果评价。为此,引进了吐哈钻采院的气举阀气举排液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酸压返排效率,缩短了返排周期,达到了快速返排的目的。本文对气举排液技术的技术原理、工艺设计、动态检测和技术特点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对气举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针对不同油井特点、气举技术及技术应用效果等相互关系,开展了连续气举技术、稠油井气举技术和地层供液不足井气举技术的实施效果研究,对气举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井施工酸化周期的问题,研究应用了不动管柱酸化工艺,该工艺采用油套环空注入酸液,残酸由抽油泵返排,通过对原生产管柱进行镀膜预处理及施工后期泵入残酸处理剂,利用药剂的中和、络合作用提高残酸的pH值,降低矿化度,有效缓解了残酸对管柱的腐蚀作用,并解决了中和后的残酸由于流体性质的改变。解决了残酸对泵、油管、抽油杆的腐蚀问题及返排液中固体颗粒物对泵筒产生堵塞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酸化是解除油井地层污染的有效手段;作用机理以化学溶蚀为主。在油田开发早期,采用在酸液中加入助排剂的方式,依靠地层自身的能量和人工举升方式将残酸返排出地面;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油层压力逐渐降低,油井酸化后形成的残酸很难依靠地层压力排出;残酸中的酸渣在孔喉中析出,对油流通道造成二次堵塞,对地层形成二次伤害;而且,二次伤害在后面的施工中很难以解除。为了强化酸化解堵效果,提高油井措施产量,今年9月,我厂在酸化施工当中,推广应用了热酸助排技术和氮气助排技术,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塔河油田油藏地质特征及井筒条件的复杂多样 ,介绍了塔河油田引进使用液氮气举助排工艺 ,确定适合返排工艺 ,解决诱喷、返排力度不够等问题 ,减少残酸液对储层的污染。解决了抽汲机、抽子在稠油井中下放困难的难题 ,提高了作业安全系数及返排力度 ,达到了诱喷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常规酸化具有酸液分布不均匀、残酸返排不彻底等缺点.泡沫酸对地层渗透率和油水层都具有选择性,泡沫中气体膨胀能为残酸返排提供能量,使得残酸返排更彻底,携带能力强,返排时可将固体颗粒和不溶物携带出井筒.氮气泡沫酸化在华港104-P2井中的应用可以看出,该井在钻井完井过程中,由于固相颗粒侵入地层,黏土膨胀,使近井地带受到了严重伤害,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无效果,泡沫酸化有效地解除了钻井完井过程中造成的地层污染,使油井恢复了正常产能,表明氮气泡沫酸化是一项解决钻完井过程中地层伤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总结以往射孔、压裂、测试井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开发了适用于海上平台射孔、压裂、测试与水力泵快速返排的联作工艺,研制了与该工艺管柱配套的海上专用压裂水力射流泵,7″大套管用防砂卡器,大通径可锁定开关井全通径压控选择测试阀(LPR-N测试阀)。并在中海油某海域探井A井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技术能够满足海上平台不动管柱一次完成射孔、压裂、测试与水力泵快速返排求产的施工要求,安全、可靠,具有试油周期短,作业费用低,快速、及时返排压裂残液,有效地防止压裂残液对油层造成二次污染的特点。该工艺技术的成功实施,为以后海上油田快速评价储层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庆油田海拉尔油区井深、压裂后用抽汲难以返排压裂残液的问题,开发出适用于深井压后返排的水力泵排液工艺,将水力泵排液工艺成功地应用在深井压后残液的返排上取得了良好的排液效果,研制了与该工艺管柱配套使用的短型水力喷射泵、传压托砂皮碗,优选了工艺用封隔器。经现场应用表明,该施工工艺能够适用海拉尔油区深井压后残液返排的要求,避免了砂卡,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压裂助排工艺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提高返排率、减少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实现人工裂缝高导流能力,已经成为油气藏增产改造技术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氮气、CO2的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了液氮、CO2的助排机理,建立气体伴注排液模型,编制了气体伴注设计软件,对影响压裂井气体伴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对助排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随着井深增加和压力梯度的降低,液氮伴注比和氮气伴注排量略有增大;井深每增加100 m,液氮伴注比增加约0.3%;压力梯度每增加0.01 MPa/m,液氮伴注比降低约0.6%。随着泵注排量的增加,液氮伴注比增大。井底压力的变化幅度与井口注入压力的变化幅度基本相同;井口注入压力每增加5 MPa,井底压力也增加约5 MPa。随注入流量的增加,井筒压力逐渐减小;注入流量每增加0.5 m3/min,井底压力降低约1.75 MPa。对胜利油田某井进行液氮助排参数优化设计,压裂液返排率达到90%,压裂井产量增加了2.7倍,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准确可靠,可以用于指导油田现场施工。  相似文献   

12.
在压裂酸化作业中,压入地层的酸液或压裂液,返排是否及时彻底是影响施工效果和油气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压裂酸化液中加入CT5-4压裂酸化工艺助排剂,产生极低的表面张力和增大接触角,从而降低毛细管阻力,是促进残液及时彻底返排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17口井现场应用情况,结果表明,CT5-4的加入,促进了残液的返排,返排率达100%,减轻了因液体滞留地层造成的伤害和污染,缩短了压裂酸化排液周期,提高了试油  相似文献   

13.
低压非自喷地层的测试技术通常采用液氮或其它人工助排措施特地层流体举升至地面,但由于液氮气举需要连续油管、液氮车、井口等设备,因而操作费用较高。若采用NAVI泵排液技术,则操作简单、泵效率高,因此对低压非自喷地层,尤其是稠油井的排液,NAVI泵是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海拉尔-塔木察格油区95%的施工井是措施改造井,水力泵排液工艺取得的混合液,无法满足甲方及时搞清地层液性资料的要求;传统时钟式取样器,对于压裂井或出砂比较重的井,附着在取样器阀上的细砂,使取样器阀关不严,导致无法获取地层液样品。适合压裂井且能和水力泵排液工艺配套使用的压控式取样器,完善了水力泵排液工艺,具有较大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5-4压裂酸化工艺助排剂的现场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压裂酸化作业中,压入地层的酸液或压裂液.返排是否及时彻底是影响施工效果和油气增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压裂酸化液中加人CT5-4压裂酸化工艺助排剂,产生极低的表面张力和增大接触角,从而降低毛细管阻力,是促进残液及时彻底返排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17口井现场应用情况,结果表明,CT5-4的加入,促进了残液的返排,返排率达100%,减轻了因液体滞留地层造成的伤害和污染.缩短了压裂酸化排液周期,提高了试油时效,降低了试油成本,提高了酸化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制氮车连续气举排液技术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油田产能建设逐步加大,传统的措施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个别区块经常发生井筒漏失现象,大量非地层流体的侵入,造成了对储层的极大伤害。目前部分油井都需要经过酸化压裂改造储层后才能投产,但是有的措施井由于地层压力影响,酸压改造的液量大,返排困难或者排液速度慢,严重影响正常生产。采用氮气气举可以高效排液,该技术也是今后油田措施改造的重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翟所斌  张晓东 《石油钻采工艺》1996,18(1):104-104,110
热酸助排工艺是将油层化学发热剂与酸化联合使用,解除粘土矿物、机械杂质、胶质、沥青质对地层堵塞的新工艺,能够彻底地排除地层酸化产生物及残酸,从而克服了以往酸化的缺点,对地层有保护作用。此工艺在胜佗油田应用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海上油田酸化存在一些难题,像酸化过程中酸液对电缆以及管柱的腐蚀;残酸液需要返排,且返排残酸无法处理;残酸使原油脱水变得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提出的新型有机酸液SW-1有针对性的解决了海上油田酸化工艺后管线腐蚀、残酸需要返排等难题。通过室内静态、动态溶蚀实验得到,SW-1对岩心粉具有一定的溶蚀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油藏渗透率;同时,SW-1反应速度慢,具有缓速性,可以深部酸化作业。通过SW-1静态腐蚀实验得到SW-1对管柱和设备腐蚀程度低,具有较好的铁离子稳定能力。从室内破乳实验知SW-1对原油脱水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受钻井完井液、修井压井液的污染堵塞,采油井常常需要进行增产措施处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解堵措施仍为酸化解堵。酸化措施的解堵机理以化学溶蚀为主,其中的部分添加助剂,用于解除有机物堵塞伤害、油水乳化物伤害、和水锁伤害及增加返排,减轻残酸液的二次污染。对于跃进二号油藏,目前油井措施的残液几乎无法返排,残酸液的二次沉淀污染尤为明显,大大降低酸化施工有效率。因此,为了强化酸化解堵效果,提高跃进二号油藏油井措施的成功率和有效率,迫切需要进行新的返排工艺技术的试验。  相似文献   

20.
Moleeta油田由12个小油田构成,断裂发育。施工井是苏丹Melut盆地7E区块Moleeta油田的一口常关井,该井采用多氢酸酸液体系和水力射流泵返排一体化工艺进行酸处理作业,措施后增液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