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螺旋槽管管内换热与阻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以螺旋槽管应用于电站锅炉空预器为背景,利用可得到较高精度试验数据的试验装置,对以空气为工质的螺旋槽管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传热与阻力计算公式,并对螺旋槽管的热力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异形凹槽螺旋槽管传热及流动阻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在螺旋槽管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新型强化管一异形凹槽螺旋槽管,对5根不同结构参数的异形凹槽螺旋槽管的换热特性和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时Re在8000-30000间,所有实验数据均在管外冷凝条件下获得的,对大量实验数据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得到了具有较高精度的异形凹槽螺旋槽管的传热系数及摩擦系数的统计关联式,分析了影响异形凹槽螺旋槽管传热与流阻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换热器的设计及改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螺旋槽管空气预热器在传热强化、减轻低温腐蚀及减少堵灰方面进行了性能分析,并对以气体为工质的螺旋槽管研究结果进行了评价,同时还介绍了螺旋槽管空气预热器的工业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修兴京 《陕西电力》2002,30(4):56-58
对螺旋槽管空气预热器在传热强化、减轻低温腐蚀及减少堵灰方面进行了性能分析,并对以气体为工质的螺旋槽管研究结果进行了评价,同时还介绍了螺旋槽管空气预热器的工业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我国火力发电站用冷凝管的发展和现状。对新型冷凝管在高耐蚀性和高效节能性方面作了较详尽的说明,并介绍了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及水阻特性的试验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6.
对管内插入扭带、螺旋槽管、光管等3种不同传热元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和比较,认为炉前重油加热器中的重油处于层流或过渡流动状态,不宜采用螺旋槽管而应采用插入扭带的强化传热方式,并给出了经验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螺旋槽管用于凝汽器强化传热的改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楼波  梁平  龙新峰 《中国电力》2001,34(10):80-82
介绍采用螺旋槽管作为凝汽器传热管的优点,对传热管的管外强化、管内强化、结垢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用热耗率下降对凝汽器的改造效益进行综合经济评价,指出螺旋槽管对凝汽器的强化传热是可行的和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螺旋槽管强化传热技术在凝汽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螺旋槽管取代光管在凝汽器中的使用,多头螺旋槽的传热处理、材料的选取,多头螺旋槽旋轧设备及装机实践。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管式空气预热器螺旋槽管的数值优化及能效评价。CREO软件建立螺旋槽管的三维模型,通过ANSYS分析其传热系数和阻力系数。应用能效评价方法优化螺旋槽管的结构参数,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火电厂锅炉所配置的光管式空气预热器在运行中存在的漏风,堵灰,热风温度低等问题,文章提出了用螺旋槽管空气预热器替代光管式空气预热器的改造方案,分析了螺旋槽管强化传热等特性,并介绍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该文运用数学和力学方法分析证明了渐近螺旋管无论从占地、受力、阻力、传热诸方面要优于现行的锅炉蛇形管。运用渐近螺旋管制成锅炉对流受热面可以减轻对流受热面爆管 ,缩短锅炉启动时间并提高传热效率。图 5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系统的整体数学模型,主要包括煤热解气化反应模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热模型、焦油热裂解模型等。运用该模型进行了130 t/h循环流化床热电气多联产系统的设计计算,并就锅炉变负荷工况对系统性能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再热器吸热量矩阵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严格的数学推导构建了再热器吸热量矩阵计算模型,其适用于热力系统设备局部定量分析中对再热器吸热量的计算。模型采用矩阵语言描述繁杂的物理分析过程,具有精确度高、通用性强、适合计算机计算的特点,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花妮  左霖  罗建平 《热力发电》2012,41(6):1-5,10
对超临界锅炉螺旋管圈和内螺纹垂直管圈2种水冷壁的结构特点、优缺点以及稳压吹管阶段和机组各负荷阶段的热偏差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螺旋管圈水冷壁对机组负荷变化、燃料变化的适应性较好,但阻力较大,焊接工作量大,系统结构复杂;内螺纹型垂直管圈水冷壁阻力小,安装焊缝少,支撑结构和刚性梁结构简单,但对吸热偏差较敏感。二者在性能上各有特点,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选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火力发电厂无铜化运行需求.研制并加工出一种钢质双侧强化传热管一内螺旋外棘齿管。采用通用的强化传热管试验装置,对5根不同结构参数的内螺旋外棘齿管进行了水平单管管外蒸汽冷凝和流阻特性试验研究。根据大量实验数据,拟合出实验雷诺数尺P范围内的管内换热努塞尔数Nu及阻力系数f的计算关联式,并对内螺旋外棘齿管的热力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研究发现:所有内螺旋外棘齿管管内换热系数比光滑管提高了42%~152%,同时阻力系数增加了48%~350%。最后得出结论:无论在何种工况下运行。内螺旋外棘齿管的换热与流阻综合性能均优于光滑管。可用做发电厂换热设备的管芯。大大提高电厂热能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发电机定子线棒槽放电是影响发电机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在传统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发电机槽放电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通过击穿电压与气隙高度的非线性关系,对槽放电的材料和结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模型计算,得到了在低阻磨损和未磨损情况下,槽内气隙电位差分布状态和关键参数对气隙放电的影响。结果表明:低阻磨损长度大于4mm时,易引起槽放电;低阻的阻值大于107Ω时,存在较大风险的槽放电。该模型对于指导线棒低阻防晕和槽内固定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胜利发电厂670t/h锅炉空气预热器由回转式改为spiralslottube螺旋槽管+热管组合式后,出现的严重振动和噪声问题,通过试验和分析,找出了原因,确定了在空器预热器管箱间加装防振隔板消除振动和噪声的技术方案,实施后解决了空气预热器振动和噪声。  相似文献   

18.
复合笼条转子感应电动机温度场计算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建立电机定子绕组等效热模型,通过对电机定转子之间气隙热传递关系的确定,给出了定转子之间的热交换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此为基础,建立复合笼条转子感应电动机(induction motor with compound cage rotor,IMCCR)电磁场和全域温度场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电磁场与温度场的单向弱耦合,计算电机额定负载和不同负载时电机定转子全域稳态温度场,分析定子绕组温度及转子槽的温度,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电机温度场计算模型的合理性以及计算结果的正确性。研究转子槽中使用不同电阻率和磁导率材料时的电机温度场,分析不同材料特性对电机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对指导电机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单狭缝、双狭缝和四狭缝射流冲击柱状凸形表面的流动换热特性,应用Realizable k-模型对其展开数值研究。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的适用性,比较探讨了单、多狭缝冲击射流的流场分布、边界层分离现象和冲击换热特点。结果表明:单、多狭缝射流冲击柱状凸形表面,气体分别在流动阻力和相邻狭缝射流逆向相遇阻力形成的逆压梯度作用下,发生边界层分离;随流动发展,多狭缝射流在相邻射流逆向相遇作用下,Nu迅速下降至最低值,随后在逆流作用下有所回升;每狭缝具有相同雷诺数Re条件下,当狭缝数目增加时,Re的增加对提高平均努塞尔数Num的效果相对较小,当无量纲曲率半径(D/B)增大时,Num对Re的变化更加敏感,增大Re将有效地增加表面Num;狭缝射流总流量一定时,狭缝数目越多,Num越小,局部努塞尔数Nu分布越均匀。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某台135MW发电机组直接空冷排汽管道内湿蒸汽两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对典型工况下汽轮机的排汽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所得结果可为空冷排汽管道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