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手枪项目手枪分为10m、25m和50m三个项目,要求射手采用立姿、无依托进行射击.资格赛阶段,射手每发枪弹的成绩计为整数10环、9环、8环……,依次类推.在决赛阶段,每环又被细分为10个环值,最高成绩为10.9环,计算成绩时,每个小项都采用电子靶.  相似文献   

2.
影响连发射击武器射击精度的因素很多,在射击过程中,由于火药燃气冲击及运动件间的相互撞击引起枪一肩系统运动状态的变化,导致武器枪口偏移起始量而造成武器连发射击精度变差。为客观地反映武器系统的连发射击精度,研制反映武器系统真实射效的智能有控枪架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立姿无依托连发武器的特点建立主动态下枪一肩系统的抵肩力及枪一肩运动的电测系统,介绍测量系统的组成及枪一肩系统抵肩力的修正方法,利用电测数据求取枪一肩系统的机械导纳函数,采用正交分量法对枪一肩系统的导纳函数进行模态识别,并探讨立姿无依托连发武器系统被动态与主动态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3.
连发射击枪口运动特性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建东  王昌明 《弹道学报》2010,22(3):43-45,77
为研究连发射击枪口运动特性,采用压电陀螺和加速度计组成的测试系统,测量了被动态(3发射击)和主动态(8发射击)2种状态的枪口运动特性.引入稳定因子μ,采用稳定化的数值积分算法,对角速度信号进行修正,并对修正前后的角速度、角位移进行了比较.获得了连发射击状态下枪口运动特性,反映了射手的控枪过程.为人一枪运动特性分析和有控枪架的设计提供了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式据枪姿势是我国警察射击教官王秀宇于一九八五年在手枪双臂悬空据枪姿势的基础上,大胆将步枪立姿据枪姿势中手臂依托身体躯干形成支点的动作,合理移植于手枪训练,并在实践中改进、论证、创造出的适应实战的据枪姿势。王式据枪姿势创新后,先在部分警察院校试用。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在首届公安部射击培训  相似文献   

5.
宫鹏涵  周克栋  康小勇  赫雷 《兵工学报》2015,36(12):2224-2230
自动武器射击时的人-枪运动特性是武器人机工效评价和人-枪系统动力学建模的重要依据。为了获得某无托型自动步枪射击时的人-枪运动特性以及定量对人-枪运动参数作出估计,探索了高速摄影与MTI惯性运动测量相结合测量人-枪运动特性的新方法。采用高速摄影机从侧面获得人-枪系统运动特征点的运动信息,经过相关处理获得射击过程中步枪前后及俯仰的运动特征,同时运用MTI惯性测量系统测得步枪枪管轴线三维角运动参数。结合射击时自动机的实际运动情况,通过对高速摄影与惯性姿态测得的俯仰角运动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验证了高速摄影与MTI惯性运动测量结果的可信性。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相互补充能更全面地反映人-枪运动特性,为人-枪运动参数的获取提供了新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6.
张惠忠 《轻兵器》2001,(8):19-20
西湖牌XH Ⅳ型慢射运动手枪(以下称XH Ⅳ型慢射手枪)是原XH Ⅰ型慢射手枪的改进型,XH Ⅰ型慢射手枪曾荣获1983年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奖,多年来服役于各省市射击队,为各队取得优异成绩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射击运  相似文献   

7.
手枪是近距离歼敌的自卫武器,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携带使用方便、战斗性能好等特点。但手枪又是一种较难掌握的武器。很多射手在射击过程中会出现射弹偏低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点头”现象。据分析,造成“点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手指的“连动”现象 手枪由于重量轻、体积小,又是单臂无依托握枪射击,扳机拉力较大(五四手枪扳机拉力约是自动步枪的两倍),因此,会造成射手扣扳机的食指疲劳和过分加力,从而  相似文献   

8.
无依托射击是步枪射击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无依托射击技能,重点是保持据枪稳定和动作平衡,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注重据枪训练,提高动作稳定性 无依托射击,据枪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据枪动作是否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武器的构造特点和发射规律。射击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运动,射击过程就是射手身体各部位协调动作的过程。因此,据枪  相似文献   

9.
点射模式在人枪系统中的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永娟  陈效华 《兵工学报》1999,20(2):108-110
通过建立立姿无依托人枪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步枪在点射模式状态下的响应特性进行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通过对56式冲锋枪、尼克诺夫步枪、G11无壳弹枪的人枪系统响应特性的对比分析,揭示了点射状态下三类自动步枪的响应规律,并为深入研究这三类枪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射弹散布范围,也称射弹散布形状,是指同一武器在相同射击条件下连续射击时,射弹的弹着点散布区域。如果射手没有掌握射击要领,射击瞬间产生动作误差,必然导致不同的射弹散布形状。笔者根据用54式手枪进行实弹射击的经验(散布情况是以右手握枪射击为例,若用左手射击,散布情况与此相反),并参考美国人D.E.雷蒙的总结,将射弹散布几种情况及射手动作加以分析。这或许对取得理想的射击精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模拟手枪空枪射击试验,采集模拟射击时垂直方向上高性能姿态测量数据,在深入统计、分析各种试验数据的基础之上,研究手枪在击发瞬间因用力不均和猛扣扳机产生的人枪系统垂直分量上的响应,并对比分析不同手枪、不同人员的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与实际现象基本符合,为提高手枪射击精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并为研发具有补偿机构的智能手枪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2.
手枪弹对带软防护的明胶靶标侵彻机理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杀伤元与有防护目标的相互作用机理,基于弹头侵彻防护特点,分析手枪弹侵彻时软防护破坏形式。结合高应变率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本构模型,并引入明胶弹性模型,建立手枪弹侵彻带软防护的明胶靶标运动模型。选取9 mm全铜弹(均一硬质结构)和92式5.8 mm手枪弹(钢芯铅柱被甲结构)为杀伤元,对运动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运动模型能够准确描述手枪弹侵彻带防护的明胶靶标运动过程,可为有防护目标杀伤机理和防护性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红外成像系统像移补偿问题,对像移补偿的扫描电机控制系统模型进行研究.分析像移补偿的原理,介绍扫描电机选取的原则,对所采用的电机建立控制系统模型,并开展仿真研究.结果显示:在100 Hz扫描频率下,凝视时间大于5 ms,表明该控制系统动态性能满足红外成像系统像移补偿的要求,可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制导跟踪模拟仿真训练过程中实装跟踪机构复杂,导致机械加工、角度转换和瞄准控制设计难度较大的问题,设计一种由旋转编码器和可编程门阵列芯片组成的射手跟踪瞄准系统.分析系统组成、旋转编码器角度转换和设计的原理,并给出仿真结果.实际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射手的跟踪角度信息输出和瞄准"十字线"的移动控制,具有结果简单、成本低和操作方便等特点,对提高射手操作能力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洋  王亚平  徐诚  张伟 《兵工学报》2016,37(11):2050-2057
为了研究负重大小和负重位置对士兵行军步态的影响,采用三维运动捕捉测试技术获取士兵负重行走下肢步态,采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得到足底步态。试验结果表明:负重大小对士兵的步态有显著的影响,当负重大于20 kg时表现出显著变化。虽然较小质量的负重布置位置对士兵的主观感受未产生影响,但试验结果却表明较小质量的负重改变了士兵行军的步态,其中前后左右均匀布置重物对士兵行军步态影响最小。该研究结果为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负重布局和士兵负重标准的制定提供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防弹头盔虽然能有效防御手枪弹的贯穿性杀伤,但是头盔的瞬态变形仍有可能对人体头部造成严重损伤。为研究头盔致头部钝击伤,采用仿真软件Abaqus用户材料子程序 VUMAT编 写适用于模拟复合材料防弹头盔力学性能的渐进损伤本构模型,基于防弹头盔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法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开展9 mm铅芯手枪弹以343 m/s的速度撞击佩戴防弹头盔人体头颈部靶标的数值模拟,获得头盔鼓包高度、颅骨应力、颅内压力和颈椎应力等钝击效应特征量。研究结果表明:头盔未佩戴在人体头部时,顶部弹着点处的瞬态最大鼓包高度可以达到 27.7 mm; 头盔佩戴在人体头部后,由于头部的支撑作用,弹着点处的头盔壳瞬态最大变形量减小为10.73 mm;钝击过程中颅骨上的最大应力达到46.97 MPa,并有单元失效,表明颅骨发生了凹陷性骨折;颅内压力最大值达到208.7 kPa,能够造成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中度损伤;各颈椎骨上均有较大应力;各椎间盘中心髓核处应力较大,C2~C3椎间盘上的应力最大,达到2.65 MPa。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数据链支持的作战条件下,仅利用导弹主动雷达导引头量测的弹间相对位置和相对速度等参数,基于多智能体一致性理论,提出一种适用于解决领从结构导弹编队队形控制问题的制导律算法。该算法在实现过程中无需各弹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即无需弹间数据链传递编队成员的绝对位置信息,就可实现既定队形的收敛和速度一致。应用代数图论证明了闭环制导控制系统的渐进稳定性,并基于坐标变换和导弹运动学方程,建立了编队控制过程中所需的导弹控制力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适用于导弹编队系统的总体设计。  相似文献   

18.
旋转弹头水平入水空泡及弹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数字式高速录像机实验研究了头部为半球形的弹头与手枪普通制式弹头在两个水深、6种速度下水平入水时的空泡及弹道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弹头形状对弹头空泡与入水弹道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半球形弹头表现出较好的弹道稳定性,而普通制式弹头的弹道不稳定,呈现出特有的藕节形空泡。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弹头入水的速度衰减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表现出极强的速度衰减特性。建立了弹头水中速度衰减规律的数学预报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理论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9.
吴骏雄  林德福  王辉  袁亦方 《兵工学报》2018,39(12):2399-2409
光纤制导过程中射手对于光电显示的响应及其控制行为将直接影响弹药的制导控制性能。针对此问题,将最大似然估计法应用于射手模型辨识研究中。为解决辨识过程中遇到的非线性优化问题,采用遗传算法和高斯-牛顿优化算法混合策略提高寻找全局最优解的概率,并使用单纯形法提高算法鲁棒性。基于交叉原理提出适用于导引头回路的精确模型,设计仿真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多轮次人在回路实验,将输出误差框架下的最大似然估计方法成功应用于实验数据中。结果表明:混合梯度优化算法能够找到全局最优值,辨识模型能够准确反映射手本身的动态特性,辨识方法和辨识的射手模型对于光纤寻的弹药制导控制系统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吕佳乐 《兵工自动化》2021,40(10):85-90
为准确识别人体下肢步态运动,设计一种识别下肢步态摆动相和支撑相的方法.通过4个姿态传感器和足底压力鞋垫采集人体下肢角度信息和足底压力信息,将数据信息进行归一化、比例化处理后提取特征;利用模糊原理将传感器信息进行模糊化,将双腿步态划分为4种情况;利用MATLAB对下肢角度信息和足底压力信息采用不同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进行识别;以同一人在不同步态速率下直线行走的步态和不同身高腿长的人在速率为0.6 m/s下的直线行走的步态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有效、适用的,识别准确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