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城际客运通道不同时段交通供需矛盾日渐凸出,存在大量运输资源浪费的现象.为剖析高铁票价变动下不同时段各交通方式的客流敏感性情况,构建广义出行前景成本最小配流模型,计算城际客运通道内不同出行方式各时段的客流量,进一步构建客流敏感性模型及客流敏感度变化率模型.以中国天津至北京城际客运通道作为研究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低票价时各时段各交通方式的客流敏感度变化率接近线性增长;提高票价对各时段各交通方式的影响均较小;在相同票价浮动范围内,负供需差额时段高铁在票价降低和提高时客流敏感性均最大,票价降低对应客流敏感度约为票价提高对应客流敏感度的2倍.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天津至北京城际客运通道交通结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主动脉.以交通中区的客流OD分布为对象,运用动态聚类法和系统聚类法,系统研究城市客运交通需求走廊的大小和位置,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区域运输通道交通方式选择3层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区域运输通道内交通方式的合理配置,建立基于用户最优的通道内交通方式选择3层Nested Logit模型.模型采用分层的建模思想,运用不确定规划理论和随机效用理论,从概率的角度研究了通道内交通方式的选择问题.以京沪通道客运方式选择为例,并以京沪磁浮客流预测调查数据为基础,同时辅以一定量的交通调查,进行数据校合和模型...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等级结构、枢纽布局规划及枢纽交通需求分析等基础上, 从宏观及城市规划的角度研究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规模, 应用时空消耗理论及相关规范分析枢纽内客流和车流的集散及中转换乘问题, 提出站场类设施、集散类设施及车辆在枢纽内行驶所需设施规模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其他客运交通换乘轨道交通协调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轨道交通是城市大运量的客运交通,需要依靠轨道交通车站来吸引客流.本文分析并推导出了从城市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轨道交通时在其车站的平均换乘时间计算公式,依此提出了其他交通方式换乘轨道交通并保持充分协调使其吸引更多客流应采取的措施,以达到乘客换乘时间短,轨道交通运营效益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广交会是广州最重要的商贸展览,客流量大,服务要求高,广州地铁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承担着广交会客流疏运的重任.本文从广交会客运组织的背景入手,结合地铁的运输能力和运作特点,系统分析了广交会客运组织的关键,通过对客流措施以及行车组织的分析,重点提出,类似广交会这样的大型活动,需要客运与行车、票务等各个岗位的协调,OCC与现场的指挥相结合才能完成.随着地铁线网的扩展,进一步探讨有效的组织方法来解决广交会期间线网运输难题,打造地铁的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7.
都市圈客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输系统规划是都市圈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交通流的调查与分析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的前提和条件,而运输流的调查与分析是运输组织和运输场站规划的前提和条件,根据单核都市圈中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特征,分析了其客流的生成规律、增长规律和交流规律,结合国内外实例,对都市圈客流结构、运输方式选择以及中心城市的客流分布特征进行了重点研究,总结出我国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单核都市圈客流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城市间直达运输与结点运输相结合的公路运输组织方式,并对中心城市公路客运场站体系结构和空间布局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轨道建设的快速发展,北京市轨道交通已经进入网络化阶段.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客流特性,收集北京市轨道交通AFC(Auto Fare Collection)刷卡数据,对北京市轨道交通既有线路的客流历年变化规律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特点,从北京市全网客运强度、换乘系数、平均运距方面,分析轨道交通客流特征;其次从线路、站点两个层面,结合站点周边用地特性,阐述北京市轨道交通进出站规律、换乘规律;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未来建设规划中需要注意完善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建立多层次轨道交通管理系统,把握换乘站设计.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相关文献研究进展的梳理,在兰州城市交通与物流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铁路建设对城市交通与物流的影响效应,以兰渝铁路贯通对兰州市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最后针对兰州交通和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先发展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客运与货运相对分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志  邹哲  曹伯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3,39(7):1007-1013,1020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城市客运交通各种出行方式进行碳排放计量.在明确了碳排放计量标准的基础上,以小汽车出行方式为例,对确定分析系统的边界、进行清单分析以及建立计算模型3个步骤进行了说明,分析了小汽车出行方式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及其演化过程.此外,对比了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常规公交、地铁、出租车以及小汽车出行方式之间温室气体单位里程的排放情况.提出了城市低碳交通发展途径,结合问卷调查和多项Logit模型对行政管理政策和定价收费政策进行了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基于Link-node仿真的北京奥运应急交通疏散预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对奥运交通需求的预测,制定了奥运高峰日应急交通疏散预案,提出了基于link-node的路网仿真及疏散时间算法模型,根据现场调查数据和奥运交通规划搭建了奥林匹克中心应急疏散仿真路网,并对奥运高峰日疏散预案进行了仿真,得到总疏散时间、可能拥堵路段、疏散交通量、疏散行程时间及其他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奥运观众交通需求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的观众出行进行了交通需求预测.根据场馆分布、比赛日程安排、上座率等因素对奥运公园进行了高峰日观众总量的预测,由往届奥运会的经验及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对观众来源进行了分析,应用各出行小区的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建立模型进行观众交通分布预测,对公交情况及路网容量制约进行了各出行小区到各场馆的观众出行方式及比例预测,从而为观众交通组织及公交的运营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东京奥运会疫情与舆情的分析来评估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疫情及舆情方面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新冠疫情和东京奥运的舆情之间存在较强的时滞相关性。对于疫情,在城市层面,使用多主体建模方法对赛事举办城市内可能的疾病传播进行了模拟;在奥运村层面,基于SEIR传播模型,对北京冬奥会期间奥运村中的病毒传播情况进行了模拟;结合时序预测模型对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进行了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交通需求管理规划研究框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北京奥运交通的特点,论述了奥运赛时交通需求管理目标、原则,以及可以采取的各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提出了奥运相关道路交通流量预测流程构架及各类需求预测的方法,为北京市制定奥运交通需求管理策略提供了有力支持.并以奥运区域的路网容量为约束条件,针对奥运赛时的交通需求管理目标,建立了奥运区域交通需求管理最佳决策的优化模型,同时借助计算机模拟结果分析确定了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已经胜利召开,有关奥运会的报道也随处可见。然而媒体对奥运会报道的体育术语的英文翻译有所不同,英语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对北京奥运会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的翻译进行探讨,揭示中色英语存在的必要性以及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将在我国举办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了办好本届奥运会,必须建立质量水平一流、高效有序运转的服务系统.根据历届举办奥运会的经验,迎送服务在服务系统中关联度高、影响度大.运用系统的方法,建立迎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模式并提出过程要求,为奥运会迎送服务质量的有效管理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交通运输问题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行业。发达的交通运输业对于产业结构的协调、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行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别就我国货运、客地经济的影响作用进行了经济分析。并通过建立Logistic曲线模型,推算出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果对于制定正确的交通运输投资政策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奥运既能创造无限商机,也能带来“奥运泡沫”。从宏观调控与节俭办奥运的相互关系入手,指出只有遵循宏观调控政策和节俭办奥运的原则,才能延长奥运景气商机周期,减少“奥运泡沫”。同时还探寻了在宏观调控下节俭办奥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三大增长极在时间演化、空间演化以及区域内经济格局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表现出一些新的演化特征.通过对三大增长极1985年-2005年各城市客货运量、基础设施密度指数、人口流和客货交换量进行归纳整理,采用相关模型公式和计算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三大增长极的演化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得到了三大增长极的演化特点,进而探索三大增长极物流经济联系未来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文中的结论对于正在谋求成为第四增长极的其它增长极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新形势下道路运输统计工作的基本现状,存在的问题,道路运输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做好道路运输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如何加强道路运输统计的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如何准确反映道路客货运输发展状况都作了说明;并对道路客货运输统计的统计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