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肉类研究》2016,(9):17-22
目的:建立一种能实时同步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猪肉源性和鸡肉源性成分的Taqman探针双重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应用于动物源性食品的成分掺假快速检验。方法:分别依据猪和鸡的种间保守基因(Cytb)序列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及不同荧光标记(FAM、HEX)的Taqman探针,建立可同步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猪源性和鸡源性成分的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方法。结果:所建立的Taqman探针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仅对猪、鸡成分有扩增;灵敏度高,最低检测到猪源、鸡源DNA的含量分别为0.02、0.10 ng;抗干扰性强,当DNA混样中猪源、鸡源性成分含量在2%以上水平时,所建立的混合检测体系均能对DNA混样给出正确判断。结论:所建立的混合检测体系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能够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猪肉、鸡肉成分的同时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的食品中鸡源性成分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鸡线粒体细胞 色素b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特异性、灵敏性实验及模拟混合肉样和市售肉制品检测,对该体 系进行验证。结果:该鸡源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体系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可检测3.5 pg/μL鸡源DNA 的存在;经含鸡源成分的模拟混合肉样检测,证实体系抗干扰能力强;并且通过市售食品检测表明体系可用于定性 加工食品中的鸡源成分。结论:所建立的鸡源引物探针体系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快速高效等优点,可用于对 食品中鸡源性成分的掺假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的奶制品中掺入大米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水稻的根部表达基因(gos9)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经特异性实验和灵敏度实验验证引物探针可行性,并经模拟含大米奶粉及市售奶类制品检测验证其实际检测能力。结果:该引物探针体系只针对大米DNA进行扩增,与奶类主成分牛、羊及其它谷类和植物性食物DNA均无交叉扩增;最低能检测到0.1ng的大米DNA,对含大米粉的模拟混合奶粉样品,检出限可达0.1%(W/W)。将其应用于21份市售奶制品样品检测,对含大米源性成分的奶制品扩增阳性,检测结果与食品标签相符。结论:该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的优点,可以准确鉴定出奶制品中大米成分,适用于奶类中掺加大米源性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肉制品中鸵鸟源性成分。根据鸵鸟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基因(COX1)序列,用Primer Express和DNAMAN软件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和Taq Man探针,并用阳性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引物和探针对鸵鸟源性成分的特异性良好,与常见物种DNA无非目标扩增,该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达0.27 pg/反应,适用于鸵鸟源性成分的鉴定,从而建立了肉制品中鸵鸟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鉴定方法 。  相似文献   

5.
实时荧光PCR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牛源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基于实时荧光PCR技术的食品中牛源性成分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以牛线粒体细胞色素b为目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特异性、灵敏性实验,及模拟混合肉样和市售肉制品检测,对该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该牛源荧光PCR检测体系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可检测1pg牛源DNA的存在,对于各模拟肉类样品中掺杂的牛源性成分,其检测限低至0.5%,且经市售加工食品验证具有较好的应用能力.结论:所建立的牛引物探针体系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快速高效等优点,可用于对食品中牛源性成分的掺假鉴别检测.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食品中鸡源性成分的标准检测方法,本试验对3种标准检验的引物计、方法及灵敏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实时荧光PCR法引物特异性好、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因此得出结论,两种实时荧光PCR法均可作为鸡源性成分检测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7.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食品中狗源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狗线粒体NADH氧化还原酶亚基2基因(ND2)中的序列设计了狗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食品中狗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区分狗与其他常见的14个物种,引物、Taqman探针特异性良好,检测灵敏度可达100fg,适用于食品中狗源性成分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8.
常见肉类中鸭源性成分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筛选引物、探针体系,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常见肉品中鸭源性DNA的荧光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线粒体基因设计50对引物探针,以鸭DNA为模板,利用PCR和荧光PCR方法筛选引物探针并确定反应条件,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试验,最终确定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引物、探针及反应条件。结果当样本含量为0.1%时,本方法仍可特异、灵敏地检出鸭肉成分,检测Ct值可稳定在20以下。结论建立了常见肉品中鸭源性DNA的荧光PCR检测方法,可用于肉类制品中鸭源性成分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以鸡转化生长因子β-3(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3,TGFB3)基因、猪朊蛋白(prion protein,PRNP)基因和鸭、牛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通过对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同时检测速冻食品中鸡、鸭、猪和牛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只在鸡、鸭、猪或牛源性成分存在时才产生特异性扩增曲线,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且对鸡、鸭、猪和牛源性成分的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可达到10.0、1.0、10.0、10.0 pg/μL,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应用建立的检测方法对市售34份速冻食品鸡、鸭、猪和牛源性成分进行同时检测,能够实现对速冻食品中4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有效检测,进一步分析发现,15份速冻食品源性成分测定结果与外包装标注成分不一致。本研究所建立的同时检测速冻食品中鸡、鸭、猪和牛源性成分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且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能够满足日常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掺入猪肉成分的比例进行鉴定,本研究拟建立基于同源加尾系统(Homo-tag Assisted Non-dimer system,HANDS)的双重实时PCR检测方法,借助简易数学模型将实时PCR的Ct值(循环阈值)换算成猪肉成分的百分比。根据常见家畜、家禽染色体中的管家基因Myostatin序列设计家禽家畜通用引物和探针序列,针对猪染色体beta actin基因设计猪源性成分特异型引物和探针序列,并在所有引物5’端加上同源引物。通过评估以上两套引物和探针的通用性,特异性,优化引物和探针浓度、退火温度,构建同源加尾双重实时PCR检测方法对不同猪源性成分比例的肉样进行检测并换算Ct值得出混合肉样中猪源性成分的比例。所构建的同源加尾双重实时PCR方法两重之间扩增效率相近,通用性引物、探针可以扩增所有家畜家禽成分,特异性引物探针只扩增猪源性成分。通过检测制备的混合肉样显示,该方法换算结果与肉样实际比例接近。  相似文献   

11.
鸡精调味料中鸡源性成分真实性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建立鸡精调味料中鸡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灵敏,检测限为0.1%。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场上的7个鸡精样品和2个鸡味调味料样品进行检测,在4个名牌鸡精样品中检出鸡源性成分,而在其它3个鸡精样品和2个鸡味调味料中未检出鸡源性成分。该检测方法能够用于鸡精调味料中鸡源性成分真实性鉴别。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方便面调味料的特点及发展趋势,以及纯鸡肉粉、鸡肉膏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特点,通过比较化学合成香精特点,利用其天然、营养、耐高温等特点应用于方便面鸡味调味料中,通过鸡味调味包配方应用举例,确定纯鸡肉粉、鸡肉膏对于提升方便面档次起到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测定鸡精中谷氨酸钠的不确定度来源,对不确定度的各个分量进行评估和合成。方法根据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采用标准SB/T10371-2003《鸡精调味料》中规定方法进行谷氨酸钠的测定。结合实验室日常检测能力和条件,找出影响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的因素,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估和合成。结果不确定度主要来源有标准溶液、样品质量、样品溶液、重复性、滴定溶液的体积;当鸡精中谷氨酸钠的测定值为40.94 g/100 g时,扩展不确定度为0.29 g/100 g,测定结果表示为(40.94±0.29)g/100g,k=2,P=95%。结论鸡精调味料中谷氨酸钠测定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29 g/100 g,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纯鸡粉、鸡肉膏的天然、营养、耐高温等特点,通过生产工艺流程、配方的应用举例,确定了热反应纯鸡粉、鸡肉膏在泡凤爪制品中的应用量。结果表明:在原有风味的基础上,添加热反应风味调味料能帮助肉制品增添新的风味,赋予或提升了产品的鸡肉香味。  相似文献   

15.
鸡精中谷氨酸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有根  周侃 《中国酿造》2004,(10):32-33
对鸡精样品进行预处理后,采用高氯酸滴定法测定鸡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方法重现性RSD为1.53,回收率为98.0%,可应用于鸡精产品中谷氨酸钠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周金玲 《食品科学》2005,26(8):567-569
将HACCP体系应用到鸡精调味料的生产中,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对各工序进行了详尽的危害分析,并确定了5个关键控制点,制定了HACCP计划表,为保证鸡精调味料的安全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鸡精调味料中呈味核苷酸二钠的不确定度。方法根据SB/T 10371-2003《鸡精调味料》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鸡精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进行测定,依据不确定度评定规程,建立不确定度评定的数学模型,进而对整个测量过程中不确定度展开系统性评价。结果当鸡精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测定量为1.520 g/100 g时,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0246 g/100 g (P=95%, k=2),测量结果为(1.520±0.0246) g/100 g。结论方法重复性实验引入的不确定度是鸡精调味品中呈味核苷酸二钠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贡献因子。  相似文献   

18.
根据鸡精复合调味料的使用状况和消费者的需求,纯白汤型鸡精、火锅专用鸡精、炒菜专用鸡精、耐高温蒸煮鸡精等成为鸡精调配技术发展动向。很多企业生产鸡精的生产设备及其工艺不合理、造粒难、造高档鸡精难、维修难、能耗高、损耗大,需要专业自动化、连续、高效节能生产鸡精复合调味料的发展技术。同时针对鸡精复合调味料在销售及其运输过程中的吸潮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原味纯鸡粉在鸡精(粉)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原味纯鸡粉、酶解鸡肉粉、鸡油、鸡肉精油等产生鸡风味的原料进行了分析,认为原味纯鸡粉天然、营养丰富、鸡味足、真实、使用方便,其生产工艺先进、质量稳定,是生产鸡精的最佳的原料。  相似文献   

20.
研究使用食品原料在达到相同风味效果的情况下取代化学的香味物质,运用电子舌采集鸡汤与添加不同物质的鸡肉香精的口感轮廓,得到传感器的响应值,并通过主成分分析(PCA)、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和判别因子分析(DFA)等多元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建议采用基本配方+小麦蛋白+大蒜粉的配方,建议不添加硫胺素.研究表明电子舌技术可以较好的应用于香精的风味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