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弹性联轴器对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属于多自由度扭转振动系统,其轴系的扭转振动是影响其系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文中通过建立某车辆动力传动系统的多自由度质量-弹性-阻尼动力学模型,根据振动理论并依托系统扭振实验研究了3种弹性联轴器对该系统扭振特性的影响规律,着重分析联轴器刚度和阻尼对系统固有频率、固有振型、强迫振动响应等模态参数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获得如下结论.匹配的弹性联轴器可以调整系统的低阶固有频率、避免系统发生共振、衰减共振振幅和发动机输出力矩的幅值不均匀性,即改善动力传动系统的扭振特性。  相似文献   

2.
以大型养路机械的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为研究对象,应用运动学理论分析了当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输入轴做匀速转动时,其输出轴做圆周性不均匀转动的性能。分别从角速比、不均匀系数和角加速度等方面对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定量表达了其不均匀性。结果表明,随着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输入、输出轴夹角、转速的增大,其输出轴最大角加速度增大,使其最大惯性力矩增大。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的输入、输出轴夹角是影响其不均匀性的关键参数,当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输入、输出轴夹角增大时,其输出轴转角波动性增大。减小输入、输出轴夹角是提高十字轴式万向联轴器传动效率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大转矩弹性联轴器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弹性联轴器的静态强度分析、模态分析,得到了弹性联轴器在额定转矩下的应力位移结果和前三阶弹性联轴器的模态振型及其对应的固有频率.同时在额定工作转矩下进一步加载不同的径向外力和转矩载荷,计算出了弹性联轴器的静态径向以及扭转刚度.最后,提出了基于离心应力的极限转速分析方...  相似文献   

4.
角向不对中可调速盘式异步磁力联轴器的转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可调速盘式异步磁力联轴器处于角向不对中工况下的输出转矩特性,首先对该联轴器角向不对中的运动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Ansoft有限元软件对可调速盘式异步磁力联轴器在不同角向不对中量下的运行状态进行三维模拟分析,得到了其磁感应强度分布云图和输出转矩曲线及其对比表,最后进行了误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角向不对中量的增加,可调速盘式异步磁力联轴器的输出转矩出现了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角向不对中量达到2°时,联轴器的输出转矩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精度和效率。分析结果对可调速盘式异步磁力联轴器以及其它磁力联轴器的安装调试及工作性能研究具有很好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相比于传统的永磁涡流联轴器,导体盘开槽结构的涡流联轴器可以规划涡流路径,减少杂散涡流,提高转矩输出,从而增强装置的传动性能;但同时不合理的开槽数量和结构会导致输出转矩降低、转矩波动严重,使涡流联轴器的传动稳定性降低,控制难度加大。通过对永磁涡流联轴器的开槽数量和结构进行分析对比,提出一种合理的开槽数量和结构设计方案,可以为永磁涡流联轴器的设计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深槽异步鼠笼式磁力联轴器在启动阶段齿谐波磁场衍生的谐波电势和附加扭矩会使机器产生振动.本文从斜槽对齿槽转矩的抑制原理入手,研究了内转子斜槽对深槽异步鼠笼式磁力联轴器的齿槽转矩和输出转矩的影响,为磁力联轴器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可调速异步盘式磁力联轴器,通过调节装置改变永磁体盘与铜导体盘间的距离,迅速调整气隙磁场的大小,更好更快地控制不同转速与转矩的输出。同时,采用有限元模拟软件对磁力联轴器进行建模分析,得出盘间距对传动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气隙的轴向磁通密度近似呈周期性分布,周期数为9,即永磁体的磁极对数;随着盘间距的增大,可调速异步盘式磁力联轴器的输出转矩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盘间距h=40 mm时,输出转矩最小,且转矩波动值最大;双边盘式磁力联轴器较普通盘式磁力联轴器而言,轴向力几乎为零。研究结果对可调速盘式磁力联轴器的性能研究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弹性联轴器对动力传动系统扭振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军用履带车辆上的弹性联轴器常见类型有盖斯林格联轴器、膜片联轴器、橡胶联轴器等,文中主要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的联轴器的阻尼和刚度特性,理论研究弹性联轴器对某型车辆动力传动系统固有频率的影响,同时研究不同联轴器对系统集中质量的振动角位移幅值以及轴系的振动附加转矩和附加应力等的影响,为弹性联轴器的设计和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合理匹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三从动轮并联齿轮马达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具有3个从动齿轮的并联齿轮马达的结构原理;得出了输出转速和转矩的计算公式;对功率密度、齿轮径向力及输出转速和转矩的脉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马达转矩输出齿轮所受液压径向力平衡,同等输出转矩下,功率密度增加1倍,空转齿轮所受液压径向力减少;适当选取齿数,可使马达的输出转速和转矩的均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确保风力发电机组设计的安全性,针对某兆瓦级双馈风电机组,对发电机短路工况下风电机组传动链的动力响应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Simpack/ANSYS建立了传动链多体动力学分析模型;然后,以发电机短路工况下的电磁转矩为激励载荷,定量分析了传动链上各级转轴扭矩传递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刹车盘转动惯量、联轴器阻尼比等因素对传动链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最后,为了验证上述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采用GH bladed对相同机组模型、相同工况进行仿真,开展了仿真一致性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发电机短路工况下,齿轮箱高速级输出轴、输入轴处的瞬时扭矩峰值衰减最为显著,两相短路工况下分别比上一级衰减74.7%、47.6%,三相短路工况下分别比上一级衰减70.7%、46.4%;传动链扭矩峰值相比电磁转矩有迟滞性;刹车盘转动惯量和联轴器阻尼比对高速级瞬时扭矩有显著影响,联轴器转动惯量偏大、联轴器阻尼比偏小会导致高速轴瞬时扭矩峰值过大。该研究结果作为发电机短路故障分析、传动链各级零部件安全性评估与设计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柴油机强化过程中曲轴的弯曲振动和润滑性能的耦合关系,基于曲轴动力学和润滑理论,考虑曲轴和轴承座的弹性变形,建立某型12缸柴油机曲轴计算模型,分析主轴颈弯曲振动和最小油膜厚度间的耦合关系,并研究轴承宽度、半径间隙和润滑油黏度对两者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小油膜厚度与弯曲振动变化趋势相反,两者存在耦合关系,同时油膜能够对振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研究范围内,最小油膜厚度随主轴承宽度和润滑油黏度的增加而增加,弯曲振动随之减小;半径间隙对润滑和振动的影响较大,适当增大间隙值,最小油膜厚度增加,过大的间隙值加大轴颈的振动冲击,降低最小油膜厚度。该结果对柴油机强化设计过程中曲轴的润滑与振动预测和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柴油机性能的不断强化,气缸盖的传热与热负荷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首先利用Pro/E软件建立了柴油机气缸盖的几何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简化处理;然后利用Hypermesh8.0对气缸盖进行网格划分,利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得到三维热边界条件;最后通过ABAQUS软件对柴油机整个冷却系统进行一维冷却计算分析,得出气缸盖火力面的温度场云图。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柴油机对工作温度要求高、易损坏、寿命短,从而影响生产的情况,对柴油机风扇电子自动控制装置进行了改进设计,采用温度传感器进行水温检测,通过驱动电磁阀来实现对柴油机风扇的起动和停止操作,使柴油机的水温较为恒定,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的机电耦合特性和轴系的振动特性,研制了由柴油机、电动机和液压泵共轴连接组成的工程机械混合动力系统实验台.设计了由工控机、PCI总线控制卡和组态软件组成的实验台测控系统,分析测控系统输入信号和控制信号的数量与类型,确定测控系统控制策略的设计原则和开发过程.通过在柴油机输出轴的端面布置3个加速度传感器实现柴油机工作时曲轴的振动特性,对不同负载功率下柴油机曲轴的振动特性进行试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柴油机曲轴的振动能量集中在径向,轴向的振动能量可忽略不计;设计的测控系统能实现混合动力系统轴系振动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有机朗肯循环(ORC)系统对某型号船舶柴油机(最大持续功率为996 kW)的余热进行回收,以系统净输出功为指标,对比分析5种不同结构形式的ORC系统的热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回收柴油机排烟余热的基础ORC系统最大净输出功达49.83 kW;增设回热器进一步回收膨胀机出口工质废热后,系统最大净输出功达54.84 kW;...  相似文献   

16.
液压挖掘机在工作时,工况变化剧烈,但在每个工作循环中输出功率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对单工作循环能量的回收与利用,能够使柴油机工况稳定。采用二次调节技术对负载功率进行平衡,使柴油机稳定工作在燃油高效区。利用SimulationX对原机系统进行建模,包括液压系统、柴油机、多体动力学模型,并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仿真模型;将油液混合动力系统应用到原机系统,并对主要参数进行匹配;在前馈与压力双控制方案下,对改进后的模型进行功率匹配研究。仿真试验结果研究发现:在前馈与压力双控制方案下,能够减小柴油机装机功率并使柴油机功率输出平稳,基本稳定在燃油高效区。  相似文献   

17.
小型高速柴油机燃烧精细油水煤浆的试验研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台架上对S-195柴油机燃烧精细油水煤浆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精细油水煤浆的燃烧效率与柴油接近,S-195柴油机燃烧精细油水煤浆最大功率可达到原机的93%.排放尾气中的CO、排放微粒的含量有所增加.氮氧化物质量分数远低于燃烧柴油.精细煤浆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柴油替代燃料.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生物柴油对柴油机油的影响,在柴油机油中分别加入质量分数10%和20%油酸甲酯,研究氧化前后油酸甲酯对柴油机油黏度、酸值和正戊烷不溶物含量的影响,量化了不同油酸甲酯含量对柴油机油各理化性能的影响百分比,从而得到不同油酸甲酯含量对柴油机油热氧化性能影响的总体百分比。结果表明:油酸甲酯的加入加快了柴油机油样品中高分子聚合物、酸性物质和正戊烷不溶物的生成,导致黏度和酸值增加;油酸甲酯对柴油机油酸值的影响最大,对黏度的影响其次,对不溶物含量的影响最小,说明加入油酸甲酯后,易较快地生成酸性物质是其诱导柴油机油氧化变质的主要原因;加入油酸甲酯越多,油酸甲酯对柴油机油热氧化性能的影响越大,这是因为随着油酸甲酯的逐渐加入,它的稀释作用会使柴油机油的性能衰减加剧。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presents a novel reverse measurement, CAD/CAM, and practical machining of conjugate cams on a computer-numerical-controlled (CNC) machine. This paper consists of five main components: a novel reverse measurement, displacement curve equations, CAD/CAM, practical machining and tests of the conjugate cams in a diesel engine. The diesel engine can output the 13-horse power and the rotational speed of 3500 rpm at the maximum.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torque and power are in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reverse and the original conjugate cams in a diesel engi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