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润滑下WSi2/MoSi2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M-200型磨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WSi2/MoSi2复合材料与45^#钢配副油润滑时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油润滑可明显改善WSi2/MoSi2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在80-120N时材料具有较好的摩擦磨损综合性能;在油润滑下,WSi2/MoSi2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表现为点蚀磨损和磨粒磨损,偶件45^#钢的损失主要归因于磨粒的切削作用。图6,参13。  相似文献   

2.
陈平  张厚安  龙春光  唐果宁 《矿冶工程》2003,23(6):79-81,85
在M—200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MoSi2/CrWMn钢在20^#机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并比较了该摩擦副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特性。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定点探针观察与分析了摩擦副的表面形貌及其微区成分,讨论了其磨损机理,并探讨了MoSi2材料的配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润滑油改善了MoSi2材料的摩擦学性能,MoSi2/CrWMn钢的主要摩擦机理为塑性变形,MoSi2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高硬度CrWMn钢适合作MoSi2的配副材料。  相似文献   

3.
冯存傲  张德坤  亓健伟  王高磊 《煤炭学报》2015,40(11):2552-2557
根据实际工况简化实验模型并计算确定实验参数,选用20CrMnTi齿轮钢摩擦副在M-2000A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并结合实时动态观察磨损形貌和在线监测温度2种手段,开展不同黏度润滑介质工况下20CrMnTi齿轮钢的滚滑摩擦疲劳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L-CKD320油摩擦因数、磨损量及温度最小,润滑效果最好;L-CKD150油润滑时摩擦因数、磨损量及温度最大,润滑效果最差;L-CKD150油润滑下,疲劳剥落占主导;L-CKD320油润滑下,点蚀、黏着磨损占主导。  相似文献   

4.
通过34GrNi2Mo钢与软氮化35钢在干摩擦、油润滑及不同载荷条件下进行滑动摩擦试验,比较其摩擦磨损性能并分析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干摩擦时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要明显高于油润滑时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在干摩擦与油润滑2种工况下,平均摩擦系数均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加。在200 r/min、400 N载荷条件下,干摩擦表面尤为粗糙不平,磨料颗粒脱落较为严重,出现清晰凹坑以及犁沟状磨痕;油润滑摩擦表面相对干摩擦表面没有出现明显粗糙不平,凹坑以及犁沟状磨痕则略显模糊。  相似文献   

5.
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在20~#机油润条件下研究了金属间化合物MoSi2的摩擦磨损行为,探讨了MoSi2材料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20~#机油润滑可有效地降低MoSi2摩擦副的摩擦系数和材料的磨损率,由于对磨偶件硬度的不同,MoSi2材料的磨损机制稍有差异,MoSi2/CrWMn钢配副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干摩擦和油润滑两种工况下,以34CrNi3Mo作为对摩副,研究软氮化45钢的摩擦磨损行为。结果表明,在干摩擦与油润滑两种工况下,分别在载荷为300N和500N时,软氮化45钢的摩擦因数增加最快。在油润滑工况下,摩擦因数在同一载荷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增加先稳定后稍有上升,并且当载荷达到600N后,其摩擦因数迅速增加,这是微凸体和油膜以及软氮化45钢表面化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干摩擦工况下,当载荷超过400N之后软氮化45钢磨损量的增长率是之前的2倍,当载荷超过500 N后,磨损量急剧增大,这是由过大载荷引起的黏着磨损加剧和表面较硬的化合层被磨损掉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M-200型磨损试验机考察了MoSi2-淬火45^#钢在20^#机油润滑下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微探针仪分析讨论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润滑油明显改善了MoSh材料的摩擦学性能;MoSi2与淬火45^#钢对摩在120~150N载荷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摩擦磨损综合性能;其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疲劳磨损、磨粒磨损和轻微粘着磨损.图4,参10.  相似文献   

8.
在干摩擦和油润滑两种工况下,以34CrNi3Mo作为对摩副,对软氮化45钢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研究,得到其摩擦系数和磨损量以及在不同深度的硬度,据此分析其摩擦特性和磨损机理,并得出结论。结果表明,在干摩擦与油润滑两种工况下,分别在载荷为300N和500N时,软氮化45钢的摩擦系数增加最快。在油润滑工况下,其摩擦系数在同一载荷条件下随着时间的增加先稳定后稍有上升,并且当载荷达到600N后,其摩擦系数迅速增加,这是微凸体和油膜以及软氮化45钢表面化合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干摩擦工况下,当载荷超过400N之后软氮化45钢磨损量的增长率是之前的2倍,当载荷超过500N后,其磨损量急剧增大,这是由过大载荷引起的粘着磨损加剧和表面较硬的化合层被磨损掉共同导致的。  相似文献   

9.
试验条件对C/C 复合材料滑动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M-2000 环-块摩擦试验机上测试了C/C 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行为。通过对试样在不同时间、不同载荷、不同润滑状态下的摩擦磨损试验得出:随时间的延长, C/C 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趋于稳定。在摩擦试验后期, 材料摩擦系数一直保持在0.12。载荷对磨屑膜有着重要影响, 材料平行试样和垂直试样在150 N 摩擦5 h 后, 其摩擦系数仅为0.12。水润滑和油润滑状态下, 材料的摩擦系数降低, 仅为0.05~ 0.08。水润滑时材料磨损量增加, 油润滑时磨损量较小, 干态时磨损量最小。  相似文献   

10.
Al对MoSi2材料干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M-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定了不同载荷条件下Al/MoSi2材料与45钢配对时的干摩擦磨损性能,采用SEM观察了摩擦副表面的形貌,利用X-ray分析了相组成,并探讨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少量Al的添加降低了MoSi2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其摩擦系数和磨损率均可用负荷的4项式表示。随负荷增大,Al/MoSi2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微切削、粘着磨损和凿削式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11.
采用脉冲Nd∶YAG激光器在铝合金试件表面加工出具有规则形貌的圆形凹坑阵列,借助HSR-2M型高速往复摩擦磨损实验机,在滑动速度为0.15m/s、载荷10N的条件下,考察了乏油条件下圆形凹坑表面微织构的几何参数对"球-面"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激光加工对铝合金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并采用超景深显微系统对试件及对偶摩擦副表面的磨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加工提高了铝合金基底的显微硬度;在乏油条件下,微织构化铝合金表面的平均摩擦系数与无织构表面相比明显减小,且波动稳定;经磨痕形貌分析可知,微织构化铝合金表面磨损程度减轻,当微凹坑直径为60μm,即面密度为4.91%时,微织构化铝合金表面具有最佳的减摩、抗磨性能。  相似文献   

12.
《矿冶》2013,(Z1)
工艺润滑是保证压延铜箔轧制性能与表面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没有专用铜箔轧制油,国内多沿用传统的铜板带轧制油,导致尺寸偏差、板面色差、表面光洁度较差等问题,为此本文对新型研制铜箔轧制油SMD-A、SMD-B和国外同类轧制油RN-Q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利用MRS-10A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实验测其摩擦学性能,并通过冷轧实验研究轧制油轧制工艺润滑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工艺润滑后,能够降低轧制摩擦系数和轧制总压力,改善润滑条件;新研制轧制油SMD-B摩擦学性能更优,其PB值达到了559 N,与国外同类轧制油RN-Q相比提高了35.7%,且磨斑直径与摩擦系数分别下降了20.9%和15.8%;使用轧制油SMD-B润滑时,与不润滑时的轧制总压力相比降低了26.6%左右,同时可以使铜箔轧制更薄,最小可轧厚度达到28μm,且轧后表面更光亮、平整。  相似文献   

13.
应用离子渗氮与离子渗硫技术,在钻杆接头材料35CrMo钢表面制备了硫氮复合处理层。采用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对比研究了原始渗氮表面与硫氮复合表面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抗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干摩擦的条件下,由于摩擦副的接触表面缺乏润滑,硬度较高的渗氮层会加剧接触表面的磨损。而硫氮复合处理层由于在表面存在一层硫化亚铁固体润滑层,在磨损过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因此其在干摩擦条件下具备更好的抗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4.
《煤矿机械》2016,(1):77-79
针对煤矿刮板输送机中部槽中的4种典型中板材料,在3体摩擦磨损、腐蚀摩擦磨损、加速腐蚀摩擦磨损3种条件下对其抗磨损性能进行研究,通过磨损率、金相组织分析和外观形貌的观察,结果表明,4#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耐磨性最好,但材料性能不稳定,在腐蚀状态下,耐磨性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添加MoS2质量分数为4%的Ti3SiC2复合陶瓷,对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该复合陶瓷与GCr15钢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载荷为38 N和转速为400r/min下,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为0.176~0.283,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为0.062~0.134,磨损率分别为2.657μmm3.N-1.m-1和0.1968μmm3.N-1.m-1.添加MoS2的Ti3SiC2复合陶瓷良好的摩擦磨损特性归因于摩擦面形成了氧化薄膜,该薄膜由非晶态的Ti,Al,Si,Fe和Cr的混合氧化物组成,具有良好的润滑-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添加MoS2质量分数为4%的Ti3SiC2复合陶瓷,对在干摩擦和油润滑条件下该复合陶瓷与GCr15钢的摩擦磨损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载荷为38 N和转速为400 r/min下,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为0.176~0.283,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为0.062~0.134,磨损率分别为2.657μmm3·N-1·m-1和0.1968 μmm3·N-1·m-1.添加MoS2的Ti3SiC2复合陶瓷良好的摩擦磨损特性归因于摩擦面形成了氧化薄膜,该薄膜由非晶态的Ti,Al,Si,Fe和Cr的混合氧化物组成,具有良好的润滑-减摩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小行 《煤矿机械》2007,28(10):70-72
采煤机在重载低速工况下工作,弹性流体动压润滑分析表明其齿轮传动系统形成流体润滑较为困难,在高负荷下,摩擦副表面微凸体挤压在一起,产生黏着磨损,工况条件恶劣时形成齿轮胶合、咬死。因此加强边界润滑,提高油膜与摩擦副表面的结合强度,保持一定的润滑油黏度,防止超载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能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忡.据估计.全世界大约1/2~1/3的能源以各种形式消耗在摩擦上,而摩擦导致的磨损是机械失效的主要原因,大约有80%的损坏零件是由于各种形式的磨损引起的。因此,较好地应用润滑知识,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对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润滑方式在载荷、冲击过大,起动停车过于频繁或速度过低,以及表面过于粗糙的情况下.要保证形成流体动压油膜相当困难,使得金属之间直接接触,从而将出现剧烈磨损和胶合。金属抗磨剂是国际上推广多年的高科技产品,它是润滑油、压力油和油脂的强化剂,该添加…  相似文献   

19.
采用N-N'-4,4'-二苯甲烷型双马来酰亚胺(BMI)改性丁腈橡胶,并将其增韧的酚醛树脂应用于聚合物基摩擦材料中.通过对同一摩擦材料配方体系条件下,采用不同的改性树脂得到的摩擦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如冲击强度、吸油、吸水性能及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表征,对比研究了采用不同BMI改性工艺后摩擦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指出以8%BMI改性的制品较为优良.  相似文献   

20.
用304不锈钢球和氧化铝球做对偶件,研究了铜锰铝合金在H2SO4、NaCl和NaOH溶液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以不锈钢球为对偶件时,在H2SO4溶液中合金产生了严重的黏着磨损,摩擦因数大;在NaCl溶液中合金磨损表面产生氯脆,导致表层材料脆性剥落;在N aO H溶液中合金发生了溶解和氧化反应,磨损机制为腐蚀+磨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