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6 毫秒
1.
水库淤积测量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林  马新明 《中国水利》2004,(11):25-25,24
水库淤积测量是研究河道、水库水文要素变化规律的基础,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基础工作.三门峡水库自建库以来,水库淤积测量主要以断面法为主,每年的汛前、汛后施测,当年大洪水过后进行加测.为了保证资料的准确性,每10年进行一次地形法淤积测量,至今共进行断面法淤积测量162次,总计实测13084个断面次.  相似文献   

2.
黄河下游河道是随着来水来沙不断发生冲淤变化的,特别是主槽变化剧烈、河势变化快。为了观测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情况,一般每年汛前汛后进行大断面观测。由于观测大断面布设间距一般较大,因此要获取每年河道主槽地形是很困难的。根据河道观测大断面资料、河势图及主槽主流线,通过内插断面和地形概化生成的河道主槽地形,在河槽高程、河槽形态及河槽面积上均与实际地形较吻合,能满足黄河二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对地形概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佳木斯水文站监测断面多年的汛前汛后深泓点观测资料统计分析,提出了松花江佳木斯水文站监测断面河床冲刷与淤积变化的总体规律。  相似文献   

4.
4月24日,河北省第三次水文应急测报能力演习比赛在香河县潮白河畔赶水坝断面成功举办。我省第一次、第二次水文应急测报能力演习比赛分别于去年的汛前和汛后举办,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黄河下游王庵切滩导流工程实测资料,对切滩导流过程中引河比降变化、分流比、引河过水断面变化的规律分析表明:引河河势随着引河分流比的加大而变化,引河通过最大流量时对应的分流比为73.3%,引河初始断面与引河最终断面之比小于1/4,原大河河势的变化与引河河势弯化密不可分;初期引河过流流量比较小,大河流量较大,深泓线还在原河道,引河进出口上下游大河河道没有大的变化,但随着引河进口上游大河河道人工扰动的影响和引河流量的加大,大河流量减小,深泓线由大河河道逐步移向引河。  相似文献   

6.
大断面测量是水文测量中的常规测量,每年汛前汛后需要测量两次,在水文测量中常用的仪器是水准仪,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水文站今后都将配备全站仪,全站仪的应用将对常规大断面测量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效率明显提高。文章介绍了全站仪功能模式以及在水文大断面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整理分析了饮马河中下游石头口门和四马架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根据绘制的各水文站历年汛前汛后实测大断面比较图,比较直观的反映了饮马河中下游河道演变的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河道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1概述在通常的河道断面测量中,水下断面的测量方法原始落后,使用工具笨重,而且操作繁琐,效率低,误差大,严重影响了河道断面的测量精度,也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为了改善诸类弊端,提高河道水下断面测量的现代化水平,在总结了现有的测量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我们研  相似文献   

9.
河道断面测量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前期最基础、最主要的工作之一,测量成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施工。本文就如何提供一份高质量的测量成果,对河道测量要点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三河闸工程于20世纪50年代投入使用,为了研究三河闸现状变形沉降结果,采用Trimble DiNi03仪器对每年汛前汛后进行观测,同时选用2018年汛前、汛后的数据进行分析,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备简便、精确等优势。通过分析,三河闸汛前、汛后垂直位移变形量较小,上半年大部分测点呈下沉趋势,下半年呈抬升趋势,规律较为显著。采用Trimble DiNi03仪器对三河闸工程进行垂直位移监测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1.
对2009年汛后黄河河口清+3—清+6断面GPS-RTK联机测量河道断面数据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次测量的平均误差为-0.034~0.013 m,单测次的中误差为0.041~0.068 m;在124个测点中,误差小于0.05 m的测量数据占全部数据的62.90%,误差小于0.10 m的占91.90%,误差大于0.10 m的比例约为8%;水温、声速、波浪等误差是测深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在水文在线监测中,河道断面流速的准确测量是一项重要工作,由于断面流速的数据收集难度高、指标关系方程构建困难,现有的在线测流技术中流量计算误差较大。该文以广东省北江下游马房大桥在线流量站为例,采用基于H-ADCP的河道断面流速测量方式,并进行流量计算,将流量计算结果与船载走航式ADCP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基于H-ADCP的河道断面流速测量和流量计算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并且具有较好的时效性,能够满足水文测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开展西江干流九江大桥段河道汛前、汛后水下地形测量,并生成了水下地形三维图,利用GIS强大的空间分析技术开展汛前、汛后监测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段河床是稳定的,但河床险段下游存在小幅河床冲刷,长期的冲刷可能会对河床产生危害,可采取一定的河床加固措施用以长期稳定该处河床。  相似文献   

14.
张青松 《治淮》2006,(5):34-35
河道断面的测量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出现了使用全站仪定出河道断面线,再用船只携带超声测深仪在全站仪的指挥下进行河道断面测量的方法。由于河底地形复杂多变、测深点距的控制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漏测,因而不能真实地反映河底地形,对于大量的断面产生的庞大的数据量,在内业编辑上更是任务繁重、效率低下。而利用GPS—RTK及超声波测深仪配合在电脑指挥下进行河道断面测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河道断面测量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前期重要的基础工作,测量成果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设计与施工。以淮安抽水二站为研究对象,为分析河道断面特征变化,分别采用DNA03数字水准仪、过河索法和测深锤等方法,对淮安抽水二站垂直位移、底板测点沉降和上下游冲淤量进行监测分析,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泊岗引河是淮河中游的人工裁弯取直河道,是1952年淮河中游五河县城以下实施干支流分流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1993年、2004年及2018年三次河道实测资料,采用"断面法"分析泊岗引河段河道近期的冲淤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近期河床主要表现为冲刷扩大、河底冲深,但冲刷幅度较运行初期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7.
冯淑娟 《治淮》2003,(12):35-35
一、基本情况沂河属于国家一级河流,是山东省境内最大的山洪河道,该河道弯曲,河岸土质较差,洪水源短流急、峰高量大、暴涨暴落。每逢汛期河道行洪,均会形成新的塌岸险工、老石护毁坏等。为此,国家每年都要投入一定的水利经费用于河道水毁工程的建设,这些工程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为河道安全度汛发挥了重要作用。二、工程施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1、工程施工任务艰巨水毁修复工程一般安排在汛前、汛后施工,时间紧、任务重,尤其是汛前,大多为应急工程,更是要抢时间、抢进度。2、缺少施工管理和技术人才从目前沂河水毁修复工程施工的…  相似文献   

18.
大断面测量是水文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2011年汛后渭河华县水文站大断面测量为实例,详细介绍了利用Trimble SPS881 GPS接收机进行大断面测量的方法,并与传统的水准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论可为水文站大断面测量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南京段河道观测工作的沿革长江南京段的河道观测工作,解放以后,配合港区的护岸工程,开展较早。1949年,长江发生较大洪水,汛后浦口江岸发生崩坍,危及车站码头等建筑物。1950年1月,中央责成交通部会同铁道、水利两部,组成浦口码头抢修委员会进行抢护。并邀请中苏专家到现场勘察研究,决定了“整流为主,护岸为辅”的治理方案。在委员会下,设有测量大队,配合工程进行,测取河段的地形水文等资料。当时的观测范围,主要在西江口以下至七里洲头一段,观测项目有水位、比降、固定断面、水面流速流向及垂线流  相似文献   

20.
河道断面分为纵断面和横断面,水文大断面测量一般为横断面.大断面测量是水文测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测站考证、测深测速垂线布设、测站特性分析、河势变化分析、河道冲淤、河床演变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断面成果质量直接关系到流量测验精度和相关分析结论.测量内容包括起点距和高程测定,方法有很多种,精度要求高.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北斗卫星系统,RTK技术已日益成熟,在水利、农业、交通、国土等行业的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得到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外业作业效率.为了方便准确的对河道大断面进行高程测量,本文根据元龙水文站大断面测量实际,分析论证RTK测绘系统在河道断面测量中具备的优势与适用条件,以便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