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谈饮酒“上头”刘玉明,王福庆,彭建国(牡丹江白酒厂)(哈尔滨白酒厂,150070)饮料酒包括啤酒、白酒、黄酒、葡萄酒、果露酒(含滋补酒)和威士忌、白兰地、兰姆酒、金酒、伏特加等世界著名蒸馏酒,以及日本烧酒、清酒与各种米酒等等。我国年产各种饮料酒约1...  相似文献   

2.
清酒是日本人民喜爱的传统酒,含酒精16—21%,类似我国的黄酒,用大米酿造。目前清酒开发趋向保健低醇、低热量、多品种、多样化。本文介绍日本开发的八种新型清酒酿造技术。  相似文献   

3.
日本清酒芳香成分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酒是我国传统的发酵酒,因其酒度低、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中国黄酒和日本清酒相似。为进一步认识黄酒的香味成分,改善黄酒的风味,现将日本清酒芳香成分研究情况介绍于下,供同行参考。1碳水化合物清酒中的碳水化合物来自原料米的淀粉,以糖类形...  相似文献   

4.
料酒浅谈     
用作烹调佐料的酒称料酒,在我国已有很久的历史了。其实,外国烹调菜肴也用酒作佐料,既有用中国黄酒,日本清酒和葡萄酒的,也有用白兰地、威士忌之类的。中国的料酒一般是指用大米酿制的发酵原酒,因呈黄色,故名黄酒。黍米黄酒、玉米黄酒也可作为料酒使用。大米黄酒,每百毫升含酒精量在十六毫升左右,含琥珀酸、乳酸、乙酸等在零点四克左右。这种料酒一般都是坛装,近年来也出现瓶装的,如杭州酒厂生产的西湖料酒。这种用料酒放有少量盐份,可以使料酒久藏不坏。对于点酒不饮的家庭来说,买一瓶料酒放在那里,随时取用,既方便,又经济。对高级宾馆来说,用瓶装料酒烧菜,质量有保障,又很卫生。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决定黄酒灭菌温度的因素;比较了决定啤酒和日本清酒灭菌温度的因素,阐述了成品黄酒的酸败主要由乳酸杆菌引起,提出了控制成品黄酒酸败的措施。提出了仓贮坛酒、仓贮坛装酸酒和发酵过程中乳酸乙酯的形成机理;推定了黄酒中有烟酸(维生素B4)、维生素B12、生物素(维生素H)、泛酸(维生素B3)、胸腺苷等微量成分存在。  相似文献   

6.
黄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 ,清酒俗称日本酒。黄酒与清酒为同一类型的低度米酒 ,两者在工艺上及成份上虽不尽相同 ,但有许多方面可互相借鉴。为了学习日本清酒生产的先进技术 ,改造我国黄酒的传统生产方法 ,作者用日本清酒技术进行酿造醇清黄酒生产试验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原材料与加工处理1 .1 酿造用米选用中、晚熟粳米 ,以大粒、软质、心白率高、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少、淀粉含量高、酿造容易为最好。醇清黄酒和清酒一样 ,酒质要求高 ,米的精白度也高 ,精米率在 72 %~ 75%。为了得到较低精米率的精白米 ,我们采用竖型精米机 ,利用回转的金…  相似文献   

7.
黄酒工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励建荣 《酿酒》2005,32(1):2-4
黄酒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酒种 ,而当前我国黄酒业发展缓慢 ,工业化和现代化程度不高。借鉴啤酒、葡萄酒、日本清酒工业的成功经验 ,应注重原料选育、科学研究、新品种开发、黄酒文化研究、企业联合、标准化建设等 ,努力把黄酒工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8.
葡萄酒漫谈     
自从人类发明了酒 ,数千年来 ,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享用酒。由于各地的风土、气候不同 ,从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酒。酒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酿造酒 ,主要包括葡萄酒、啤酒、中国的黄酒、日本的清酒等 ;二是蒸馏酒 ,如中国的白酒、威士忌、白兰地、日本的烧酒等 ;三是混合酒 ,如梅酒、薄荷等的利口酒。葡萄酒是以新鲜葡萄或葡萄汁经完全或部分发酵酿造而成的低度饮料酒 ,其酒的酒精体积分数通常为8%~ 16%。葡萄酒被认为是人类最初接触并饮用的酒 ,下面就谈谈葡萄酒的产生与发展 ,酿造葡萄酒的葡萄品种和微生物 ,与葡萄酒相关的产品及葡萄酒的功…  相似文献   

9.
三实际应用应用纸层析——光度法测定了市售的杭州黄酒、上海黄酒、日本清酒、青岛啤酒和烟台葡萄酒中各种氨基酸组分的含量(表4)。以杭州黄酒和上海黄酒为例,黄酒中的氨基酸总量是日本清酒的2倍多,是青岛啤酒的7倍多,是烟台葡萄酒的14倍左右。尤其人体自身不能合成而必须从外界摄取的8种氨基酸中,除色氨酸外,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和组氨酸等黄酒中都有,而且每种都比  相似文献   

10.
管政兵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0):374-378
人体潜在致癌物-氨基甲酸乙酯(EC)是发酵酒精饮料(中国黄酒、葡萄酒、日本清酒等)酿造过程中伴随产生的副产物,不少国家对市场上各酒种中EC的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定标准。黄酒是我国特有传统酒种,当前黄酒中EC含量较高的现状已成为制约我国黄酒业发展尤其是国际化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就近些年国内外已报道的酿造酒中EC形成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的现状进行综述,并分析给予中国黄酒的借鉴作用,以期为解决中国黄酒的EC问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