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UHMWPE/纳米ZnO复合材料的滑动摩擦磨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纳/米ZnO复合材料,采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载荷和相对滑动线速度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低载荷试验条件下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在高载荷试验条件下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而在一定载荷试验条件下,无论相对滑动线速度高或低,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只是在高速情况下粘着磨损程度加大,局部还出现了表面撕裂的痕迹。  相似文献   

2.
采用粉末冶金法和热挤压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增强AZ91镁合金(CNTs/AZ91)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在干滑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磨损形貌及磨损机制,并与AZ91镁合金基体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由于CNTs的自润滑和增强作用,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基体合金的;随着载荷和CNTs质量分数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逐渐降低;随着载荷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量增大;在相同的载荷下,复合材料的磨损量随CNTs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AZ91镁合金的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以轻微的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3.
用热压成型法制备了纳米SiO2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采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纳米粒子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磨损表面形貌,并借助X射线能谱仪对试样磨损表面进行了微区分析。结果表明:纯UHMWPE磨损表面局部存在着大量的粘着变形和疲劳裂纹的特征,填充15%(质量分数)的纳米SiO2能较好地改善UHMWPE/nano-SiO2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其磨损表面只存在粘着撕裂现象,看不到疲劳裂纹特征。当填充纳米SiO2质量分数达到20%时,其磨损表面存在贫Si区和富Si区,同时磨损表面呈现出热裂纹迹象,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改善程度明显下降,并且摩擦因数出现了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外界条件对聚甲醛复合材料摩擦学特性的影响,用摩擦磨损实验对模压法制备的Ekonol/POM和Ekonol/G/MoS2/POM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和转速下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扫描电镜(SEM)对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合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磨损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载荷或转速的增加,聚甲醛(POM)及其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材料的磨损量则随着载荷或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载荷或转速的提高,ZOGM20的磨损机制发生了由粘着磨损到疲劳磨损再向塑性流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聚苯酯填充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摩擦学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采用聚苯酯(Ekonol)、Ekonol/PAB纤维增强聚四氟乙烯(PTFE)制备利用转移膜润滑的摩擦副材料,并研究了两组材料在于摩擦条件下与9Cr18轴承钢对摩时的摩擦学性能;运用扫描电镜分析了两组材料磨损表面形貌和磨损机理。结果表明:随着Ekonol含量的增大,Ekonol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逐渐增大,当Ekonol质量分数超过25%时摩擦因数略有下降,磨损方式由以犁削磨损为主转变为以疲劳磨损为主;而Ekonol/PAB纤维填充门FE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随Ekonol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磨损方式由以粘着磨损为主转变为以疲劳磨损为主。Ekonol/PAB纤维填充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优于Ekonol填充PTFE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6.
利用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预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磨损表面形貌。结果表明:通过140℃、10~15 min的预热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改善UHMWPE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随着预热处理工艺参数的改变,UHMWPE材料的磨损机制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开始未进行预热处理时UHMWPE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特征,随着预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其磨损机制逐渐变为粘着磨损占主导地位,最终又转变为粘着磨损和疲劳磨损相互作用,局部磨损表面呈现了严重的塑性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7.
Ekonol/石墨/MoS2填料对PTFE力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Ekonol含量对Ekonol/石墨/MoS2/P,PTF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以及滑动速度、载荷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磨损后的表面形貌,并探讨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加入填料降低了材料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但提高了弯曲模量和硬度;同时填料能提高材料的磨损性能,但使摩擦因数升高了;当Ekonol含量较低时,磨损机制为粘着磨损,随着填料含量的增加,Ekonol分散到基体中,起到了承载作用,阻止了PTFE基体的带状破坏,磨损机制为疲劳磨损和轻微的粘着磨损;摩擦因数随载荷的增大而减小,随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滑动时间内,磨痕宽度随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纳米锌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复合材料微动摩擦磨损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不同含量纳米锌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复合材料,采用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干摩擦条件下纳米锌含量对复合材料微动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对复合材料断面进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磨损表面及钢球进行表征,探讨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纳米Z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均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当纳米Zn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且对偶钢球表面形成连续的转移膜;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添加锌纳米颗粒,可以提高UHMWPE复合材料的微动摩擦磨损性能,当纳米锌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低的摩擦因数和最优的耐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硬碳为填料制备了PTFE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该复合材料在干摩擦条件下与不锈钢对摩时的摩擦磨损行为,并探讨其磨损机制.实验结果表明:硬碳能提高FIFE硬度,硬碳/PTFE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明显优于纯PTFE.其摩擦因数随着硬碳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复合材料的摩擦表面SEM观察发现:纯PTFE摩擦表面分布着较明显的犁削和粘着磨损的痕迹,硬碳/PTFE的磨痕较浅,表明硬碳作为填料可有效地抑制FTFE的磨损.  相似文献   

10.
用模压方法制备了Ekonol/G/MoS2 /PEEK复合材料 ,通过摩擦磨损实验方法对材料的耐磨性能进行了研究 ,并用SEM对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结果表明 :与PEEK相比 ,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 ;随着Ekonol含量的增加 ,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发生了由粘着磨损向疲劳磨损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基于Duncan方法设计了一种板料成形摩擦系数测试装置,用以考察摩擦圆辊的直径和摩擦包角对摩擦系数计算的影响。正交试验分析表明:随着摩擦圆辊直径和摩擦包角的增大,由板料弯曲和包角边界造成的摩擦系数计算干扰效应将逐级减小,进而计算摩擦系数也逐步减小,并且最终趋向真实摩擦系数。基于最终试验分析结果,得出包角在90°,圆辊直径在30 mm左右时,测得的摩擦系数可以忽略弯曲效应和包角边界效应,能反映真实摩擦状态,可以用于后续的金属板料成形有限元模拟。  相似文献   

12.
石墨—金属摩擦副的静摩擦系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三种石墨材料与金属Cu17Ni2配对摩擦副的静摩擦系数进行了测试。,测定了不同温度,载荷,润滑方式下的静摩擦系数。试验发现:温度对静摩擦系数的影响较小;油润滑条件下的静摩擦系数最小。  相似文献   

13.
离合器摩擦副表面温度对摩擦因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某型离合器摩擦副的摩擦学小样试验,研究了离合器在结合的滑动摩擦过程中,摩擦面温度对离合器摩擦材料摩擦因数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样件的摩擦表面形貌,探讨了产生影响的机制,并从摩擦因数角度探讨了微车离合器起步发抖和烧蚀的主要原因.微车离合器摩擦材料摩擦因数随着摩擦面温度先升高,然后趋于稳定,最后再降低,其稳定工作的温度区间为130~220℃;在摩擦面温度较低的工况下,摩擦因数较低,微车起步时,离合器传递的扭矩不足以克服道路阻力,引起微车起步发抖的现象;而在摩擦面温度过高的工况下,离合过程中,摩擦因数较低,传递扭矩效率低,导致离合器滑磨时间过长,引起烧蚀现象.  相似文献   

14.
机械密封端面摩擦机制与摩擦状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机械密封端面摩擦状态是决定机械密封工作寿命和密封性能好坏的关键因素.从微观角度探讨了机械密封端面摩擦机制,分析了机械密封端面分别处于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和混合摩擦状态时的工作特性,介绍了机械密封端面摩擦状态的判断方法,分析了端面摩擦状态对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对于普通机械密封,端面的最佳摩擦状态应该是混合摩擦状态,如密封性能要求较高,则应该是边界摩擦状态.  相似文献   

15.
A nonlinear dynamic friction control is dealt with using dynamic friction observer and intelligent control.The adaptive dynamic friction observer based on the LuGre friction is proposed to estimate the friction parameters and a directly immeasurable friction state variable.The dynamic structured Recurrent Fuzzy Neural Network(RFNN)is designed to give additional robustness to the control system under the presence of the friction model uncertainty.A proposed composite control scheme is applied to the position tracking control of the servo system.The performances of the proposed friction observer and the friction controller are demonstrated by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工况下研究半金属基粉末摩擦片与淬火45#钢配副时,载荷和转速对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油润滑和水润滑下,半金属基摩擦片高速下的磨损量要明显低于低速下的磨损量,而干摩擦下其高载高速下的磨损要高于高载低速时的磨损量。油润滑下随载荷的增大,半金属基摩擦片的摩擦因数逐渐升高;水润滑下随载荷的增大,高速时摩擦因数先增大后减小,低速时则逐渐降低;干摩擦下随载荷的增大,高速时摩擦因数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低速时则先升高后降低。干摩擦时摩擦面十分粗糙,有比较明显的沟状磨痕和硬质颗粒脱落后残留的凹坑;而水润滑和油润滑时摩擦面较为光滑。  相似文献   

17.
多片式湿式摩擦制动器工作中产生大量的摩擦热,引起摩擦工作表面产生局部高温、表面氧化和材料系数变化。其中热疲劳磨损和热摩擦因数两者的变化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非常重要,通过建立基于"轴对称"梯度变化的摩擦热流及对流换热热传导数学模型和摩擦因数及热磨损与相关参数响应特性函数模型,分析了摩擦副的瞬态温度、制动时间与摩擦因数、热磨损量、热磨损率之间的对应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温度、时间的变化对摩擦因数、热磨损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控制温度、时间可以改变摩擦副材料的摩擦因数、热磨损量,从而在紧急制动、持续制动过程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在研究新材料的摩擦特性及磨损相关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双-[γ-(三乙氧基硅基)丙基]四硫化物(Si69)和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PAN基碳纤维(CF)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利用SEM、FTIR、EDX对改性前后的CF进行表征,测量接触角和表面能、力学性能和界面性能;通过湿法成形技术,制备不同改性CF增强聚酰亚胺纸基摩擦材料,并测试其孔隙率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与未改性CF相比,Si69和A151能够有效地增加CF表面粗糙度,且新基团的引入使接触角变小,提高了CF表面活性,改善了纤维与树脂之间的结合力,使得A151-CF表面能增加了37.3%,Si69-CF表面能增加了109.4%,A151-CF/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增加了19.1%,Si69-CF/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提高了45.3%;相比未改性CF,Si69改性CF使纸基摩擦材料孔隙率下降了20.2%,A151改性CF使纸基摩擦材料孔隙率下降了8.8%;表面改性CF能够提高纸基摩擦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其中Si69改性CF增强纸基摩擦材料摩擦学性能优于A151改性CF增强纸基摩擦材料。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种摩擦摆实验装置,建立摩擦摆稳定摆动状态下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计算并讨论摩擦副间相对角速度和相对角加速度对摩擦摆自激振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相对加速度有关的交变摩擦力是系统自激振动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控制工程实践中各种摩擦自激振动的途径在于,力求使摩擦副间摩擦力既不随相对速度变化,更不随相对加速度波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