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模具工业》2016,(7):23-25
通过对某汽车前翼子板的成形工艺进行分析,提出了零件结构的优化方案,使前翼子板冲压工序数由原来的5道工序减少为4道工序。实践证明,该优化方案可行,降低了模具制造及使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且零件的成形质量达到了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汽车前门外板工序数量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CAE分析软件AutoForm建立CAE分析模型,进行冲压工艺仿真模拟分析,经过多次优化分析得到最优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水切侧减薄率过高,易产生开裂风险,需增加整形工序进行应对,从而有效地解决前门外板成形性问题。后视镜安装孔位于前门外板上,为避免翻边与侧冲孔工序干涉问题,工艺规划需5道工序完成。通过合理的工艺优化和模具结构设计,采用切整工艺和穿刀块侧冲孔模具结构,有效地减少了工序数量,由5序降为3序。利用最少工序生产制造出质量和精度合格的产品,实现了模具降本,降低了产品开发成本和周期。  相似文献   

3.
为了减少侧围外板冲压模具工序数量,降低新车型冲压模具投资,以某SUV车型侧围外板为例,通过对产品成形性和模具结构可实现性进行分析,设计了满足短工序化的冲压工艺方案。引入多种复合模具结构和特殊斜楔,实现了侧修边与侧冲孔、侧翻边与侧冲孔、侧整形与侧翻边等不同工艺内容的同序化,从而将侧围外板冲压模具工序数量由4道工序缩短至3道工序,并完成工业化应用。实践证明,短工序化工艺方案可有效削减模具工序数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模具开发及后期生产成本,满足侧围外板的批量生产需求,对于汽车行业冲压模具的工序优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某汽车覆盖件为例,首先对其冲压工艺进行研究,确定其工艺方案为:拉深、修边冲孔、修边、二次修边冲孔、翻边整形、侧冲孔及剖分6道工序,其中第1道工序采用两制件合并拉深,且进行对称拉深成形,即采用"一出二"的形式,既提高了制件成形精度和表面质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再对制件进行模具设计,将修边+冲孔、修边两工序设置在同一副模具中,将二次修边+冲孔、翻边+整形、侧冲孔+剖分3个工序设置在同一副模具中,即采用多工位复合冲压模具,则可明显减少模具的数量,从而减少了成形设备和操作工人的数量,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以某汽车左前柱下部加强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结构特征,设计了落料→拉伸成形→修边冲孔侧修边→翻边整形→冲孔侧冲孔修边5道工序成形,并运用Auto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冲压成形数值模拟。依据工艺设计内容,运用UG、CATIA和AutoCAD软件,设计出了左前柱下部加强板冲压成形的5副模具。通过预压成形,制件符合各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6.
汽车翼子板是重要的外板覆盖件,搭接部位多,是影响整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介绍了通过合理的冲压工艺排布,用四工序化模具完成了翼子板的生产。详细讲述了第三工序翻边整形模具,由于总体工序数量压缩,该工序包含了修边、整形、翻边、侧冲孔、侧整形多种工艺内容,模具结构紧凑复杂。在保证汽车翼子板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降低工序数量,节省了模具的开发成本和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模具工业》2017,(8):28-30
通过分析轿车侧围外板结构特点及成形工艺过程,采用特殊的复合结构模具,通过修边与整形复合、直翻边整形与斜楔翻边复合及直翻边与斜楔冲孔复合,使轿车侧围外板冲压工序由5道减少至4道。经生产证明:优化后的冲压工艺可行,模具数量减少,缩短了模具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为类似冲压件的工艺设计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某车型行李厢外板三动拉延模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介绍三动拉延模的调试重点,阐述理论设计推动实际调试生产的作用和重要性。汽车冲压件要通过落料、拉延、成形、修边冲孔、翻边整形等多道工序的冲压工艺才能完成。拉延工序是汽车冲压件产品成形的第一道工序,通过拉延模具在压机上将平板料冲压成具有产品基本形状的制件,在合理的冲压工艺的基础上,拉延模结构设计及调试研配是汽车冲压件实现成形要求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汽车后车门内板成形过程中易产生缺陷且零件精度难以保证,通过分析汽车车身覆盖件中轿车后门内板冲压工艺,介绍了一种采用先拉深成形、后反拉深整形的工艺方案。结合整形工序双腔压料芯、复合型整形刀块模具结构设计,有效地避免了零件直接拉深成形造成的开裂等无法解决的问题,降低了模具调试难度。通过对后门内板零件应用立壁部位的修边、整形同序加工工艺方案,有效地减少了模具工序、提升了生产节拍。试验所得的零件质量稳定、精度合格,零件法兰边部分与外板包边配合良好,证明该冲压工艺排布方案有效、可行,为类似零件工艺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模具制造商与主机厂就两款车型稳定杆加强板开展同步开发工作,先将原零件结构进行优化,在保留冲压工序及模具主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采用过拉深和分步成形工艺完成原零件的冲压工艺优化及模具改制。在新开发的稳定杆加强板冲压工艺设计中,过拉深与分步成形工艺、拉深毛坯形状尺寸及其工艺孔的优化设计改善了零件的成形性;采用整形和翻边复合成形工艺节省了原工艺中的局部精修边工序;优化修边工序的冲压方向避免了陡峭立切所产生的冲裁毛刺,新开发的零件质量和生产效益得到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1.
顶盖是最大的车身覆盖件之一,其冲压工艺生产中常含有拉伸、修边、冲孔、整形、侧修边、侧冲孔及侧整形等工序,非常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韦义权  唐松林 《模具技术》2009,(5):17-19,27
通过对长丰汽车自主开发的猎豹CS7地板承载梁加强板进行功能性分析,结合该件的结构特点,提出了4种可以实现的冲压工艺方式,在充分考虑了工件的尺寸精度、生产效率、产量、成本、开发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出了最优的零件冲压工艺。同时,结合该零件最优冲压工艺的实现,简单介绍了其相应模具的排样与定位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离合器罩盖原冲压工艺方案与模具结构设计,经分析后对原冲压工艺方案与模具结构作了改进,将落料拉深、冲孔、整形等冲压工序整合到一副复合模中,并设计了一副可以消除工序件定位误差的斜楔式侧向冲孔模。实践表明,改进后的冲压工艺与模具结构更加合理,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和加工效率,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4.
根据机壳制件的图样技术要求,对它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公差等级、表面质量、装配关系等要求进行工艺分析,确定落料、拉伸、冲孔、翻孔4个不同工序完成的复合模具,从模具设计的角度分析其工艺方案是否合理,经过生产实践证明,此副冲模能大大提高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陈婵娟 《锻压技术》2021,46(3):192-197
分析了订书机钣金外壳零件的结构特点和冲压工艺性,将成形难度锁定在产品侧面的小孔及小孔沉头,结合生产要求,提出了采用14工位的级进模工艺方案,依方案确定级进模的料带图。根据成形难度,重点介绍了该模具滑块与侧冲针的结构,将滑块的斜楔设置在滑块的两侧,将侧冲针的头部设计为圆锥形状,锥形起定位作用,使侧孔的形状稳定。在冲侧孔时,合理地利用钣金外壳的回弹,使产品侧边小孔的沉头在回弹作用下脱离凸模的凹陷位,从而实现顺利脱模,并用吸气的方式实现排屑。最后,绘制模具装配图,并阐述其工作过程。结果表明:钉书机钣金外壳件采用一套级进模成形,可连续进行冲孔、折弯、压凸、成形等工序,实现高效率的冲压生产,为同类制件的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微型轿车后制动器支承块原冲压工艺、模具结构的分析,制定了一种新的冲压工艺,设计出了结构合理的利用定距侧刃冲切条料两侧面、冲孔、切断及对两侧面修边的无废料级进模,有效的解决了原冲压工艺模具套数多、工艺路线长、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工人操作安全性差的难题,并为以后此类零件冲压工艺的编制及模具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杨海鹏 《锻压技术》2011,36(3):95-97
针对双桶洗衣机脱水桶密封圈骨架零件需要冲孔、翻孔、修边3道工序,3套模具冲压成形的问题,通过工序合并,实现了在一套复合模上一次冲压完成3道成形工序,达到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对该模具从整体结构、工作原理、主要零件设计及选材、热处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同类型冲压制品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某轿车机盖铰链左右臂原冲压成形工艺方案,为减少生产成本,对原冲压成形工艺和成形模结构进行改进,叙述了改进工艺后的模具结构与模具工作过程,采用改进后的工艺,降低了零件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金龙建 《模具制造》2012,(12):39-43
通过对A侧管的工艺分析及计算,提出了落料、冲孔、拉伸成形工艺,介绍了连续拉伸模的冲压方案。经多年来生产及验证,该模具结构合理、可靠,加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对此类零件的级进模设计工作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沈小强 《锻压技术》2021,46(3):82-88
为了制作合格的上外罩零件,对其结构、成形工艺难点和工序内容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落料拉深、冲凸台、车边、冲孔、整形、压印等8道制作工序。结合冲压模具设计的知识和经验,设计了1副复合模和各单工序模,并对每1道制作工序和各模具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了保证车边工序的质量,设计了1副车边夹具,并对夹具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说明。经批量生产证明:上外罩零件的制作工艺、成形方法和工序顺序符合零件的结构特点;所生产的产品完全符合图纸要求,且质量稳定,不良品率低;模具的结构紧凑、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可互换性好;车边夹具操作简便、工件拆装快捷、夹紧力可调,解决了薄壁类零件装夹的难题,为结构类似的零件的生产提供了借鉴与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