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了自制的相容剂聚碳酸酯聚氨酯(PCU)对PC/TPU共混体系相容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PCU的加入,促使共混体系中PC的玻璃化温度进一步降低,增强了两相间的界面黏结作用,改善了 PC/TPU之间的相容性;PCU的加入,提高了PC/TPU共混物的冲击性能,当相容剂用量为6份时,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为未加相容剂时的5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研究了马来酸酐接枝ABS(ABS-g-MAH)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作为相容剂对PC/ABS共混体系相容性、力学性能、形态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相容剂MBS加入PC/ABS共混体系中后,不仅能够显著改善PC/ABS共混物的相容性,明显降低分散相的粒径,而且能够使PC/ABS共混物在保持较高的拉伸强度的同时,大幅度地提高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而相容剂ABS-g-MAH的加入对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的改善不明显,但其断裂伸长率增幅较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作为相容剂对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共混体系相容性、力学性能、形态结构以及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BS添加量的增加,PC/ABS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呈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都呈下降趋势;加入MBS后,PC/ABS的分散相粒径明显减小,PC与ABS两相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互靠拢,因而PC/ABS的相容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4.
吴挡  李玉雪  俞强 《中国塑料》2015,29(12):39-45
制备了具有不同嵌段长度的聚乳酸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LA-b-PMMA),并将其作为大分子相容剂用于聚碳酸酯/聚乳酸(PC/PLA)共混体系,研究嵌段结构对PC/PLA共混体系形态与性能的影响。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嵌段共聚物的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力学性能测试表征共混体系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PLA-b-PMMA的加入改善了PC与PLA之间的相容性,其增容效果取决于PLA-b-PMMA的添加量及两嵌段的长度;当PLA-b-PMMA添加量为6 %时,PC与PLA之间的相容性较好;在PMMA嵌段长度一定时,随着PLA链段长度从3390提高到9780,共混体系中两相的相容性不断改善,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增强;在PLA嵌段长度一定时,随着PMMA链段长度从20680提高到99680,增容效果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PCL增韧PLA共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聚乳酸(PLA)基体中加入聚己内酯(PCL)、柠檬酸三丁酯(TBC),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PLA/PCL共混材料,并对其相容性、力学性能、热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LA/PCL为不相容体系,TBC作为相容剂对体系的韧性和强度影响较大;在TBC的作用下,共混材料两相之间发生了酯交换反应,生成界面相容剂,降低了PCL分散相的尺寸,改善了两相之间的相容性,提高了共混材料的韧性。当PLA与PCL的质量比为80/20、TBC的质量分数占共混材料总质量的8%时,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可达125%,冲击强度值可达9.83kJ/m2。同时,共混材料的冷结晶峰消失,结晶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6.
主要考察了不同相容剂对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复合材料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对PLA和PC进行共混。对所制得的PC/PLA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表征和热学性能表征,确定两者最佳共混比;然后通过加入两种不同种类和比例的相容剂[丙烯酸甲酯含量为8%~40%的乙烯共聚物(EMA)、乙烯-丙烯酸丁酯(EBA)]对PC/PLA复合材料进行配方优化,并对优化配合方后制得的PC/PLA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相容剂后,PLA和PC的相容性有所提高,并极大改善了PLA复合材料的韧性;加入EBA/EMA复合相容剂对复合材料的韧性提高效果更为显著,并且当EBA/EMA的质量份数比为5/5时,其对PLA复合材料的改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相容剂对PBT/PC共混体系性能的改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用DSC方法测试了PBT/PC(50/50,质量份)及经过相容剂(为PS接枝橡胶)处理的共混物,研究了相容剂用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的加入可使共混物中PBT的特点、熔融焓、结晶温度都分别比纯PBT有所降低,熔体流动速率和热变形温度有所下降。采用相容剂提高了PBT/PC共混体系两相间的相容性,改善了PBT的冲击性能,相容剂用量为15质量份时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8.
相容剂对PBT/PC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宏  于杰  罗筑 《中国塑料》2005,19(1):10-13
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碳酸酯(PC)之间的酯交换反应制备了几种PBT与PC的相容剂。相容剂对PBT/PC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的研究表明:加入相容剂改善了PBT与PC两相间的相容性,共混体系力学性能得到提高。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得知,PBT、与PC之间的酯交换反应促进了PBT/PC共混体系的相容性,酯交换反应越强烈,得到的产物作为相容剂对PBT/PC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越明显;酯交换反应程度适中,得到的产物作为相容剂增容作用适中,共混体系综合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ACR增韧聚碳酸酯/聚乳酸合金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类树脂(ACR)作为增韧剂,对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合金进行增韧改性,研究了ACR用量对合金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微观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一定用量的ACR,合金的冲击强度大幅度提高,而其他力学性能影响较小;合金比例为PC/PLA=90/10时,二者的相容性良好,体系只有一个玻璃化温度;ACR的用量对合金的微观形态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塑料》2016,(5)
介绍了完全生物降解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共混物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其相容性、相态结构、熔融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及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合适的相容剂能够有效改善共混体系相容性,提高PLA/PCL共混物的韧性,并使体系产生协同效应。PCL的加入并未改变PLA的晶型,但却降低了PLA的结晶温度和PLA的结晶度。黏度、剪切速率、界面张力等都是相态结构的影响因素,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实现对相态结构的控制。相对于单组分体系,PLA/PCL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得到改善,并适用多种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傅荣政  卢永刚  毕锦斌 《塑料工业》2006,34(Z1):142-144
用动态力学热分析法(DMTA)分析丁马来酸酐(MAH)含量不同的3种苯乙烯/MAH共聚物(SMA)与聚碳酸酯(PC)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SMA与PC共混物的相容性随SMA树脂马来酸酐含量的增加而提高,MAH 质量分数为18%d SMA树脂与PC的共混物在整个组成范围内都只有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丙烯酸酯类核壳结构共聚物(ACR)作冲击改性剂制备了不同组成的PC/SMA合金,测试表明合金有良好的力学强度、冲击强度、高耐热性和优良的耐老化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加工条件对聚碳酸酯/聚芳酯(PC/PAR)合金力学性能、加工性能、形态结构和透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DSDP可有效提高酯交换共混物相容性,保持优异的光学特性和力学性能,并改善其加工性能。70:30的PC/PAR加入TPPi,试样断裂伸长率最高(42%),加入0.4%DSDP在270℃密炼8min,性能最佳,其拉伸强度可达64.7MPa,可见光的透光率可达83.3%。制得的PC/PAR合金可作为高强度透明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13.
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的反应性挤出共混研究(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DSC进一步研究了PC/PS共混物的相容性。考察了在PC/PS混合过程中加入RPS对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PS显示良好的增容作用,使反应性挤出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都高于相应的非反应性共混物。  相似文献   

14.
利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双峰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bPE-g-MAH),将其用作聚碳酸酯/双峰聚乙烯(PC/bPE)共混物的增容剂。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了bPE-g-MAH对共混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PE-g-MAH的加入使得PC和bPE两相的界面黏合作用增强,使PC/bPE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Natural rubber (NR) was melt blended with polylactic acid (PLA) at various ratios using an internal mixer. The impact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PLA/NR blend dramaticall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R content up to 10% (w/w). Glycidyl methacrylate-grafted natural rubber (NR-g-GMA) was used as a compatibilizer for PLA/NR blend. The effects of content and %grafting of NR-g-GMA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LA/NR blend we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NR-g-GMA in PLA/NR ble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mpact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PLA/NR blend when compared with that of neat PLA and PLA/NR blend without NR-g-GMA. The impact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PLA/NR blen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NR-g-GMA content up to 1% (w/w). Moreover, with increasing % grafting of NR-g-GMA in PLA/NR blend up to 4.35, the impact strength and elongation at break of the blend increased. Morphological and thermal property of PLA, PLA/NR, and PLA/NR/NR-g-GMA were elucidated as well.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2  相似文献   

16.
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LA/PPC合金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富露祥  谭敬琢  秦航  李立 《塑料工业》2006,34(11):14-16
利用机械共混法,将聚乳酸(PLA)与聚丙撑碳酸亚丙酯(PPC)熔融共混,制备了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LA/PPC合金,并用FTIR、流变仪等手段研究了其结构、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和熔体流动性,PLA与PPC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PPC的加入使体系拉伸强度下降幅度不大,断裂伸长率升高到23.8%,比纯PLA提高近20倍。共混体系的黏度亦随着PPC的加入逐渐增大,PLA/PPC(50/50)体系的黏流活化能为37.1kJ/mol,同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提高切应力也会使体系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聚乳酸(PLA)/醋酸淀粉(AS)复合材料,研究不同螺杆结构和加工次数对复合材料流变-性能-形态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螺杆Ⅱ、二次挤出后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优,As含量为60%的复合材料拉伸强度达到27.91MPa。动态流变和SEM的结果表明采用螺杆Ⅱ可以提高PLA与As的共混效果。本文也考察了AS含量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S质量含量从45%提高到7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从36.7MPa降低到16.4MPa;其复数黏度和储能模量则随着AS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通过熔融共混制备了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共混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旋转流变仪对其相容性、热性能和黏度等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PBS的加入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和PBS之间是部分相容的,PBS的少量添加并不影响PLA的拉伸强度,且其冲击强度随着PBS含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PBS含量为10份时,共混物的冲击强度最好;与纯PLA相比,共混物的黏度有所增加,且随着PBS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黏度逐渐增大;PBS的添加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PLA的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