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单菁菁 《工程研究》2011,3(3):240-248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人口和产业向城市加速聚集.从已有的国际经验看,在这一阶段城市快速发展与防灾能力不足的矛盾将日益尖锐,城市脆弱性将日益突出.作为目前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城市脆弱性,切实有效地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推动城市化安全和健康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借鉴...  相似文献   

2.
杨振山  蔡建明 《工程研究》2011,3(3):233-239
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到49.68%,我国城市建设已经步入关键时期,城市健康发展成为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和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议题.审视过去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尤其是城市发展战略缺少全球化的视角,本文引入并阐述城市竞争力与健康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认识二者关系能够帮助城市更好地参与竞争,创造发展优势,克服或减少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方叶兵 《工程研究》2013,5(3):279-287
利用安徽省宿州市1999—2010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塞尔奎因-钱纳里标准法分析其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阶段,采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对其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宿州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均处于初期发展阶段;2)宿州城市化与工业化有高度相关关系,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3)宿州当前城市化发展是工业化发展的Granger原因,加快城市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工业化水平提高;4)宿州城市化水平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具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与非农就业人口比重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5)宿州城市化水平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21和0.86,说明其城市化水平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要比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更大一些。因此宿州市应促进人口向中心城区的集聚,发挥城市化对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城市化与经济建设一道,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深刻影响着国家和人民的物质和文化建设风貌与人民的福祉。未来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国家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忧戚相关。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然气产业链经历了引入阶段、过渡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不仅积累了实践经验,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1)与替代能源价格比,天然气价格过低;2)进口高价气销售问题;3)产业链下游区域市场发展不平衡;4)中国天然气产业链结构向竞争型演变过程中存在阻碍;5)大规模用气的调峰问题;6)城市燃气的安全问题.结合国内外天然气产业链的发展经验,对中国天然气产业链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1)通过多种资源、构建多个渠道保障未来天然气的需求;2)抓好产业链长期、有效衔接运行制度的建设;3)积极稳妥地加快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4)确保产业链向竞争型结构演变;5)推进全产业链调峰错谷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白玮  邱爱军  郑明媚  郗望 《工程研究》2011,3(3):211-221
以统计数据及文献资料为基础,系统分析新中国城镇化历程,认为目前中国仍处于快速城镇化过程中.深入剖析了快速城镇化使城镇发展面临不完全城镇化、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病及扭曲的城镇建设等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提出科学规划是消解城镇发展当前所面临问题的重要手段,并提出:科学规划要加快体制和机制改革,以"常住人口"为基础规...  相似文献   

7.
李振宇 《工程研究》2011,3(2):105-112
低碳交通建设是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低碳城市交通建设刚刚起步,加上城市交通问题本身的复杂性,低碳发展的模式尚不十分清晰.本文首先给出了低碳城市交通的定义、内涵和特性,分析了我国低碳城市交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水下机器人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水下机器人不断涌现。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混合式水下机器人——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ARV),ARV结合了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和遥控水下机器人(ROV)的特点,自带能源并携带光纤微缆,具有多种工作模式,可实现大范围的精确调查和局部区域的定点作业,文章重点介绍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成功应用的案例。  相似文献   

9.
李聪  王显光  孙小年 《工程研究》2013,5(4):395-406
从德国交通管理体制变迁及其现状、特点的角度系统研究了其交通运输的发展问题.结合德国关键的历史时间节点,回顾了自德意志帝国至现今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期间,其交通管理体制的变迁历程;重点分析了德国现行交通管理体制的运作情况,在对德国联邦层级和地方层级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德国联邦层级的交通运输管理机构——联邦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部的组织形式和主要职责等;总结了德国交通管理体制的成效;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了德国交通管理体制对我国的启示,力求在新的交通运输大部制的背景下,对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周平  杨磊  渠涛 《工程研究》2011,3(3):297-304
道路交通在城市空间结构的塑造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对两者关系的研究一直都是经济学家、城市地理学家、城市规划学家关注的热点.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各种城市问题相继产生.因此,如何有效的结合道路交通,创造一个集约的城市空间结构,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从道路...  相似文献   

11.
刘瑞强  张沛  李莎莎 《工程研究》2011,3(3):256-264
本文从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了基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下的西部地区城镇化的主导模式选择与路径设计,架构了以主体功能区为基本空间单元的西部地区城镇化多维模式选择框架,并设计出西部地区的"1132"城镇化总体路径,即一个核心--迁转并重,一条主线--多元集聚,三个手段--市场组织、政府规划和环境创新,两支...  相似文献   

12.
张燕 《工程研究》2011,3(3):273-279
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运用EMS1.3.0软件测算2003-2009年全国各省市(区)的生态效率评价值,并通过建立城镇化的生态效率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效率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水平与生态效率之间呈正U型变化关系,即在城镇化的初期阶段,生态效率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金吾伦 《工程研究》2009,1(2):201-205
介绍中国著名建筑教育家、两院院士、人居环境科学的创立者和奠基人昊良镛教授在中国的城市化和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以及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术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作者将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即传统建筑学阶段、广义建筑学阶段和人居环境科学阶段,特别指明了人居环境科学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内涵和城乡规划设计建设的方法论特色。在此基础上,作者尝试从方法论角度剖析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走向工程实践所依托的三大平台及其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邓波 《工程研究》2009,1(2):133-142
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研究必须把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在坚持工程研究“经验转向”的立场下,通过对中国城市建设中实践与发展战略规划之间矛盾与冲突的分析,通过对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变的反思,力图从工程研究的角度,来探索城市建设发展战略规划思想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5.
Wang Yu  Yang Libin 《工程研究》2012,4(2):150-156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neighborhood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any respects, such as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ecological safety, food safety,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But the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biggest restrictive factor for its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West-Route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pattern, as well as the most fundamental approach to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water shortage of Yellow River. The condi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he demand of future development, the solution of water shortage, and the function of West-Route Project are all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West-Route project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ational energy security, ecological safety, food safety, and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6.
Du Shanshan  Han Fei 《工程研究》2011,3(3):280-287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of urban agriculture and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and their interactions.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policy optimization approaches and 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measures in coping with the urbanization problems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