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州,一座拥有2 2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宋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岭南地区的著名商业化都市。历史留下了大量的建筑文化遗产,也使广州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近代,西洋新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和岭南传统建筑形式交汇共存于广州。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广州建设了一批以现代主义手法结合地方形式为特点的、具有岭南风格的优秀建筑。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再一次出现城市建设新高潮,建筑创作十分活跃。在花园酒店一带集中建设了商贸、酒店和写字楼等大型建筑,形成现代城市商务中心区;城市建设进一步向东、南拓展,建成了…  相似文献   

2.
姚安海  金缨 《华中建筑》2008,26(2):31-34
该文对现代建筑出现的背景、原因以及其历史局限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后现代建筑注重了建筑与环境、历史、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等的关系,突破了现代建筑"功能主义"和"简洁主义"的教条.  相似文献   

3.
中国当代实验性建筑的拼图——从理论话语到实践策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从建筑“实验性”的基本内涵和当代中国实验性建筑针对的主流实践和学术意识形态入手,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实验性建筑的发展理解为一幅拼图,而没有建构关于中国实验性建筑发展的整体历史。作者不仅从时间线索上回顾了中国实验性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而且从共时性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理论话语及其对应的建筑设计策略,比如建构、建造、非建构、建筑的地域性,都市主义、观念建筑等。  相似文献   

4.
欧洲的城市化经历了建筑都市主义、绿色都市主义到景观都市主义,体现了从人工技术理性向自然技术理性过渡的思想。中国当前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正处在从建筑都市主义向绿色都市主义的转变过程中。欧洲在绿色基础设施保护、发挥景观元素作为城市基质的作用、基础设施景观化以及景观都市主义理念对未来城市经济建设的作用等研究与实践值得中国借鉴,为解决中国未来面临的高密度、高异质性和城市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地域主义建筑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地域建筑发展阶段及其原生形式的研究,追寻地域建筑在当代社会的创新,探讨当代地域主义建筑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筑乌托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克宁 《建筑师》2005,(4):5-17
城市和建筑乌托邦将建筑和城市作为一种社会改造的实验场。20世纪的现代城市最能表现现代技术的力量和美学观念,它也表达了一种执行社会正义的进步思想。这时期的乌托邦思想家和实践者们相信并且展望一种城市的革命性的重建不仅可以解决该时代的都市危机,而且能够解决社会危机。乌托邦是历史上人类智慧创造出来的“理想”城市建筑和社会。乌托邦也是人类的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认为可以忽略自然条件的限制去创造完善理想的城市和社会。本文探讨了现代主义以来城市建筑中的乌托邦实验,尤其是霍华德的花园城市、未来主义城市建筑、构成主义的理想革命社会、柯布西耶的明日的城市,赖特的广亩城、阿基格拉姆的技术社会、情景主义的偶然和暂时性社会、索托萨斯的反现代主义、库哈斯的发狂的纽约和伍兹的新世界。  相似文献   

7.
从南京民国时期的特殊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分析了南京民国时期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四种建筑类型产生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南京民国建筑从民族化到国际性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访谈由斯坦·艾伦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研究引入到对景观在建筑与城市学之间关系的探讨,由此展开他近年关注的基础设施都市主义、地景建筑和场域建筑的理念,使景观成为衔接建筑与城市学的动态模型,同时结合当代城市复杂性和景观都市主义折射出的问题,提出将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宏观框架而建筑实体在这片场域中自然生长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9.
王盛 《中外建筑》2012,(4):40-42
摘 要:亭是最能代表中国建筑特征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是中国古典建筑意匠的缩影.本文从亭几千年来的发展变化开始讲起,通过对亭的分类、亭的功能和文化内涵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系统阐述了亭这一极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特色的建筑形式,揭示了其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现代建筑的隐喻主义建筑观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主义时期出现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设计方法。由于它不拘泥于后现代,所以将后现代向前推进了一步。隐喻主义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在后现代主义派别中出现的国际式建筑反传统、隔断历史、与环境没有对话、建筑语言贫乏等现象。许多建筑师都用多种手法来创造建筑隐喻,他们强调建筑意义,建筑语言及符号功能,利用符号功能创造出生动而意味深长的建筑形象。隐喻主义手法可以丰富建筑,使建筑易于亲近和熟悉,使建筑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区主义建筑”个探讨现在与过去.现代与传统为形式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概念.区主义这一概念的发展进程。地是一.人从地区建筑与乡土建筑的区别.中国云南地区建筑的描述等几个向度上。浅论了地区建筑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极少主义倾向建筑的形式与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翔敦 《建筑师》2005,(2):31-36
极少主义建筑思潮是对20世纪末纷乱的后现代和解构主义建筑形式的一种反叛,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极少主义建筑思想也产生了变化,从原先密斯的“少就是多”演变出丰富的设计思路。本文对此类建筑形式与技术的关系作重点的研究,指出极少主义倾向建筑在极少的外表下隐藏的极多的技术含量和思想。同时以内在和外在的研究为基础,提倡理性的设计观。  相似文献   

13.
动态建筑--多元时代的一种新型设计方向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施国平 《时代建筑》2005,(6):126-13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筑设计和研究出现了一种追求动态空间和形式的运动。它挑战我们现有的静态、惰性和自闭的建筑观念,并在以全球化、多元主义以及信息共享为特征的当代社会中,倡导一种进行都市景观营造的崭新标准。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技术背景、设计理论基础及方法与途径这几方面出发,结合相应的设计案例对这一运动进行解读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建筑结构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在现代化的都市中,多元化的建筑结构越来越多。在这些建筑中,不规则建筑物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文章针对建筑设计中的不规则设计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武昕 《建筑创作》2009,(6):42-43
在历史城区得到很好保护的奥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Graz)新出现了从表现主义到极少主义的多种建筑潮流,尽管如此,这座古城仍在各种对比鲜明的形式之中.保持了强大的历史关联。  相似文献   

16.
张继化  张杰  刘耀程 《居业》2021,(9):23-24
上世纪旧工业建筑作为历史的遗迹,存在着较大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但这类建筑的外观普遍陈旧甚至破落,在现代都市化进程中显得格格不入.旧工业建筑改建为教学建筑,是实现新价值的一种途径.本案主要通过对旧工业建筑改建而来的教学建筑在外观上的研究和再设计,使其具备新的外观形象,散发出新的生命力,使其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同时以新的面貌展现出新的校园氛围.本案的再设计采用了"嵌套"的手法,在不改变建筑主体的情况下,采用的工业风的形式进行外观的重新设计,继承了学校的特色,同时也满足了学校对教学建筑氛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本文深入分析重复性、“山寨现象”建筑,揭示其了历史、城市规划缺陷、以利润为导向建设等根源与因素。提出解决方案:采用区域主义,尊重传统,融入传统元素;强调再利用现有建筑的重要性;笔者呼吁多关注城市历史背景和环境,创建与传统和谐的建筑。其核心思想在呼吁建筑师停止重复建设,推崇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未来,重视历史和文化,实现中国批判性地域主义。同时文章表达了对中国建筑设计未来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实践者,夏昌世远离意识形态的纠葛,始终坚持现代主义与南方地域性征的结合,通过探索和总结遮阳、隔热、通风等气候适应性构造技术及相应形式策略,并通过对地方建筑传统的学习,开启了一条现实主义的地域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夏昌世是岭南传统园林研究的开创者,他与莫伯治一道辨识了岭南园林的庭园特征,从理论和方法等方面为岭南现代庭园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尝试分析夏昌世建筑实践的历史境域与思想脉络,探讨其"现实主义地域主义"的建筑构想。  相似文献   

19.
都市农业是一种在城市中进行食品生产的产业形式。通过简要梳理19世纪至今国外农业与城市关系的演变和发展,总结都市农业的研究历程及代表理论,介绍并分析规划和建筑领域应用都市农业理论进行的设计研究,探讨都市农业项目的建成实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都市农业的研究和发展对于建筑师及规划师意义重大,且能有效推进中国城市向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疆和田墨玉县文化体育中心的建设有志以地域主义的思路来弥补趋同化的现代都市导致的文化身份认同的丧失。地域主义建筑在反对以"现代化"和"国际化"为代表的强势文化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分别是历史复兴倾向的地域主义和"形式跟随气候"的地域主义。墨玉县文体中心建筑的设计手法首先被动地遵从面对自然时"形式跟随气候"的地域主义策略,再主动地以传统建筑文化作为城市情感的纽带,以历史复兴倾向的地域主义手法完成对文化身份认同感的塑造。而在面对舞台布景的幻象所达成的熟悉感、归属感时,呼唤"传统不是怀旧的情绪,传统是生存的必要"成为对地域主义建筑思想的反思。批判的地域主义所关注的内容正是对非怀旧情绪的提倡,也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更为深邃、诗意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