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精心组织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1997年上海要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微观经济体制的运作达到以产权关系清晰为运行基础,以产权流动为运行方式,以权责明确为制约,以政企分开为运行条件,以管理科学为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2.
彭广威 《模具制造》2014,14(11):94-96
《Pro/E机械建模》为我院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通过不断地研究探索与改革实践,逐渐形成了以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为重心、以三维数字化设计为主线、以项目任务驱动为手段、以立体化教学资源为支撑、以企业技术服务与技能竞赛为促进的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于高校来说,以师生成长和发展为宗旨,以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为导引,以校内外的有效沟通为机制,以大力筹措经费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为保障,以营造校园文化为大学组织的凝聚力,是走向成功的重要管理特征。本文通过对美国艾伦大学成功的发展历程及其内部管理特征的分析,对此观点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抚顺铝厂物业公司面对企业机构变化出现的不利状况,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在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职工权益为为已任,以建设和谐企业为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为目标,结合企业实际,积极开展建设职工之家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子建 《铸造》1992,(11):38-41
铸件标准重量系指单位毛坯铸件在铸造生产中处于控制界限内的重量。铸件标准重量管理法是以强化工艺管理为手段,以提高铸件精度为目标,以降低工厂成本为目的,以控制产品单位毛坯重量为考核内容的一种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勘局五一九大队多年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以核心技术为支撑,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客户满意度和获取最大利润为目标,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着重市场开发和项目建设,逐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营销体系。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积极推进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主要研究了《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校本课程开发,构建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并重点介绍了课程建设和课程特色。  相似文献   

8.
232.45钢制硅碳棒成型模用以硼酸为供硼源的膏剂渗硼处理 在由以硼酸为供硼源的渗硼膏剂上,再加覆有一层防护涂料的硅碳棒成型模,不需装箱即可在空气炉中加热进行渗硼,用此法渗硼的模具使用寿命可提高到近千件。 (1)渗剂成分及配制 渗剂以硼酸(含量为20%~50%)为供硼源;以稀土合金(含量为30%~50%)为还原剂;以CaF_2为高温型活化剂;以CaF_2,Na_2SiF_6为中温型活化剂;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色金属》2011,(19):28-29
"十一五"期间,中国铝业公司以加快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科技进步为己任,以提高公司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人员激励机制建立为保障,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进取和不  相似文献   

10.
江西铜业公司贵溪冶炼厂是一个大型炼铜企业,技术先进,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高。工厂以闪速炉为核心,生产工艺系统采用集中控制,仪表电器系统封闭连锁,一环扣一环,一切都处于关联运转之中。多年来,该厂重视现场管理,科学处理现场的多种关系,实现了15年的安全运行,产品产量、质量稳步提高。在多年的探索中初步形成了以定置管理为基础,以敬业精神为倡导,标准化作业为约束,以点检预防维修为手段,以激励创造为动力,班组建设为凝聚,以经济责任制为保证的全方位现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铁路列车折棚式风挡的质量检验为背景,研制一种风挡位移实验台,能够模拟列车运动时的晃动、上下坡、转弯等状况,包括实现铁路部门要求的风挡最小曲线通过能力试验。运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根据风挡在列车运动过程中受到6个自由度方向力而产生的形变,设计三坐标直角位移平台和三坐标转动端组成的试验台模拟其运动状态,并采用PLC控制系统进行操作完成检验。风挡位移试验台的工作结果表明,它显著提高了风挡检验的效率,同时降低了检验需要的经济成本,为六自由度方向检测的试验平台提供了一个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汽车玻璃钢化风栅成型器型面较复杂造成加工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离散化工作型面并采用专用工装装配的技术。首先根据风栅孔的分布对玻璃曲面的等距偏移面进行离散,采用双三次混合Coons曲面片拟合铝片,并利用相交于公共边界的两曲面一阶连续原理,导出各铝片曲面光滑拼接的条件。据此设计风栅铝片的结构和尺寸;通过计算型面最小曲率半径,确定精加工时球头刀的最大允许半径;应用等距偏移曲面法计算出曲面数控精加工刀位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铝片的表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装配出的风栅成型器可以生产出合格的钢化玻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响应面法的挡风梁冲压回弹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182铝合金挡风梁成形后的回弹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向拉伸试验,获取了5182铝合金板料在不同轧制方向及应变速率条件下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并将其引入数值模拟模型,研究了板料成形速度、模具间隙、摩擦系数对5182铝合金挡风梁成形回弹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然后根据响应曲面法建立了5182铝合金挡风梁回弹预测模型,进而通过不同条件下的实验对比,对该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为铝合金板料回弹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流驱动效应的优越性,提出了一种汽车前风挡玻璃振动除水技术。首先采用Stokes长波理论构建了液滴的二维数学模型,然后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ICS多物理场分析软件对玻璃板上的液滴进行二维建模。研究了对称低频振动、正交对称低频运动、非对称振动和对称低频振动对液滴移动状态和移动速度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液滴在振动激励下始终保持一种非对称的往复振荡运动,这种非对称运动合成为液滴在宏观上的位移,验证了微流驱动效应除水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以某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托盘底端的部分塑件为例,介绍封刀片在模具中的作用及双色注射模的结构,生产实践证明,该模具生产的塑件外观精致,硬塑料和软塑料结合部分满足客户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汽车前风窗框检具的功能与特点,从轻量化的角度阐述了以碳纤维材料为主料来制作汽车前风窗框检具的工艺过程。采用该材料制作的检具在保证精度的同时大大减轻了质量,便于操作使用。  相似文献   

17.
轿车侧挡玻璃弯曲回弹的有限元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凌菲  郭志英 《模具技术》2006,(2):11-13,60
介绍了轿车侧挡玻璃落模弯曲成形中回弹的机理,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利用显式动力算法和隐式静力算法分别对轿车玻璃的落模弯曲和回弹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细分网格保证模拟精度,研究了模具环弯曲半径、玻璃落模高度和加热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弯曲回弹的影响,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某型飞机在厂内试飞阶段,发现有9架飞机的风挡侧窗玻璃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纹.通过对裂纹的形貌特征进行宏观检查、微观分析以及相关验证实验,确定裂纹是在溶剂和应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溶剂腐蚀与座舱气密试验过程中使用含乙酸乙酯溶剂的FN - 303胶粘剂有关.对裂纹较为密集的吊挂螺栓区进行了受力分析,其在装配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附加装...  相似文献   

19.
数值模拟对薄板冲压成形工艺设计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成形数值模拟是板料冲压加工领域中的虚拟制造技术。通过研究薄板冲压成形数值模拟关键技术(弹塑性本构关系、单元技术以及积分求解策略),将一个简单零件的拉深模拟所进行成形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应用在某轿车结构件——风窗横梁加强板,根据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通过修改坯料尺寸、压边力和拉深模压料面形状等工艺边界条件,来实现复杂拉深件成形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最终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拉深件。  相似文献   

20.
The assembly of large components is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number of varieties and a high process influence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this reason the assembly in the field of truck manufacturing is in most cases carried out as a moving line with a high percentage of manual processes. Automation of these assembly process, albeit desired from a quality viewpoint, is presently limited as it requires the workpiece to be stationary. The ability to keep the workpiece on the moving assembly line while keeping the used handling systems flexible can enable business benefits. By assembling for example the windshield of a truck in motion, lead times can be shortened and floor space requirements can be reduced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 quality can be increased. To enable assembly in motion of large components, it must be possible to synchronize the movement between the handling system and the moving workpiece placed on an unguided transport system. With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a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pproach for robotic assembly of large components on moving assembly lines. One approach to synchronize the motion between product and robot is a direct metrological reference between them. This can be done by using an iGPS metrology system in which every handling system can be referenced to every work piece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duction line. The measurement system must be able to detect sufficiently small movements to ensure a reliable synchronization and thereby a high quality of the assembly process. The interaction of several systems makes for a number of restrictions. Here especially the delay times of the measuring system and the preset position for the robot have to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 control the assembly process, a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loop is necessary. Only this control approach can meet the restrictions which are strictly necessary for the assembly. This article shows the first results and describes a demonstrator which has been set up to mount a windshield on a moving truck cabin with the help of a robo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