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采油作业三区301队位于新民市大民屯地区,所辖油井64口,所属于沈611、沈161、沈150、沈24四个区块。其中沈611块地面原油密度0.85g/cm^3,粘度4.1—4.9mpa.s,凝固点22-31度,含蜡量4.8—10.26%,胶质+沥青质含量为4.82—9.34%。沈161块地面原油密度0.8343g/cm3,粘度3.58mpa.s,凝固点23.7度,含蜡5.09%,胶质+沥青质8.2%。  相似文献   

2.
单家寺油田单113块超稠油密度大、凝固点高、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原油粘度高。向生产井井底注入表面活性物质,降粘剂在井下与原油相混合后产生乳化或分散作用,形成比较稳定的水包油型乳状液体系。在流动过程中变原油之间内摩擦力为水之间的内摩擦力,因而流动阻力大大降低,达到了降粘开采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蒸汽驱油藏参数筛选标准表明,当原油粘度超过10000m Pa·s,就不能采用蒸汽驱开发。杜229块油品性质为超稠油,50℃时原油粘度达到73900 m Pa·s,通过科学的动态调控,超稠油蒸汽驱获得成功,突破了超稠油开发的认识"禁区",形成了独特的超稠油蒸汽驱开发技术:主要包括超稠油蒸汽驱注采井网选择、超稠油蒸汽驱热启动技术及动态调控技术。超稠油蒸汽驱的成功实施,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内超稠油开发区块目前常采用SAGD方式开采,超稠油具有高密度、高粘度,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等、采出液泥沙含量高、乳化形态复杂、温度高(≥180℃)、泥沙含量高(1%~2%)、泥砂粒径更小(10μm)、具有复杂的O/W多重乳化形态和胶体的电化学特性,以及随着SAGD区块的不断开发,SAGD采出液粘度有增加趋势,这都增加了原油和污水处理难度。对于采出液处理,存在很多处理难点。通过对采出液进行物性分析和处理特点研究,为SAGD采出液今后的常压处理及高温处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杜813块兴隆台油层为超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50℃时脱气原油粘度50000~246000mPa.s,20℃地面原油密度1.011 g/cm~3。蒸汽吞吐开采的加热半径一般仅为30~40m,个别较好的油层可以到50m左右。而杜813块超稠油吞吐动用半径仅为20~30m,开采难度较大。杜813南块兴隆台油层自2003年开始陆续投入开发,目前已进入吞吐开发后期,油井生产轮次高,排水期延长,吞吐效果变差。1-7周期排水期较短,为0-6天,8周期以上,排水期上升到20-30天,地层中大量冷凝水无法采出,含油饱和度下降,部分原油吸附在岩石孔隙表面,注入高温蒸汽无法有效加热剥离这部分剩余油,致使这部分原油浪费了大量热能,却无法采出。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应用CO_2辅助蒸汽吞吐技术,截止目前,累计实施CO_2辅助稠油蒸汽吞吐技术105井次,措施增油14832.2t,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新疆油田公司风城油田作业区超稠油具有密度高、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等特点。处理过程中温度高、沉降时间长、药剂用量大,本文主要针对以上特点,对原油掺柴油后采出液除砂、热化学沉降脱水、水中含油、原油粘度以及对沉降罐出水水质、悬浮物沉降等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对掺柴处理工艺做进一步研究,为特稠油处理站改扩建及特稠油净化油长输管线的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欢17块兴隆台油层位于欢喜岭油田西南部,是一个含油面积仅有0.7km2,地质储量192×104t的小型稠油油藏。开发目的层为兴隆台油层,油层埋藏深度-1070~-1170m,油层物性好,平均有效孔隙度28.3%,平均有效渗透率700×10-3μm2,泥质含量8.14%。该块油质为低粘度稠油,地层原油密度0.934g/cm2,平均粘度155mPa.s;地面原油密度0.9718g/cm2,地面原油粘度159∽2338 mPa.s,含蜡量1.99%,胶质+沥青质含量30.51%。地层水质为NaHCO3,总矿化度4491.06mg/L。  相似文献   

8.
杜813块超稠油油藏开发中由于原油粘度高,胶质沥青质含量高,造成油层供液能力下降,油井产量递减加快,稳产难度大,严重影响了区块的有效开发。为解决杜813南块超稠油开采存在的主要问题,早期采用了电热杆加热的方式生产。但经过生产实践,暴露出许多问题,表现为能耗高、泵下加热困难、管输必须重新加热等。经过不断的探索,我们提出了掺稀油的开采方式,有效延长了油井生产周期,提高了周期产量。  相似文献   

9.
超稠油油藏原油具有粘度极大,流体不流动的特点,如何降低原油粘度是油田高效开发超稠油油藏的关键出发点。以辽河油田杜84区块为研究目标,分析非烃气体CO_2和N_2对原油粘度的影响效果。通过实验证明:对于超稠油,CO_2和N_2均有降低稠油粘度的特性,N_2的降粘率仅为6%~13%,而CO_2的降粘幅度可达15.8%~25%,相比于N_2,CO_2更易于溶解于原油中,CO_2的降粘效果更加显著;随着温度的增大,N_2和CO_2的降粘作用越来越小。低温条件下,N_2和CO_2降粘幅度较大,而高温条件下,温度成为降粘效果的主控因素;着重考虑降粘效果,对于注入非烃气体提高超稠油采收率,注入CO_2更能提高超稠油油藏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河曙光稠油乳状液粘度大、破乳难、破乳温度高等问题,以曙光稠油为研究对象,从中分离出沥青质和胶质,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其主要官能团,考察沥青质和胶质对稠油乳状液粘度及破乳效果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含量胶质、沥青质对稠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证实,沥青质比胶质含有羟基多,分子间氢键作用强烈,更容易造成原油粘稠。随着叫(胶质)、训(沥青质)升高,稠油乳状液脱水率降低,w(沥青质)超过2.1%,或w(胶质)超过32%时,稠油乳状液的破乳十分困难。w(胶质)、w(沥青质)的增高会使破乳剂水溶液与原油的界面张力增大,w(沥青质)增加0.7%比叫(胶质)增加7%原油的界面张力升高还要大,所以训(沥青质)的增加对油水界面张力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因超稠油一般具有粘度大、密度大、较高凝固点、胶质、沥青质、重金属含量高,流动性差等特点,与一般稠油相比更加难运输,炼油厂的电脱盐操作难度加大,技术加工难度非常大,轻油的收率更低,文章通过某炼油厂加工的两种超稠油对电脱盐系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针对锦25块特稠油油藏原油具有密度大、粘度高、胶质加沥青质含量高、初馏点高的特点。本实验提出了利用微生物的发酵过程来实现稠油降粘的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在培育新型强解烃功能菌种的基础上,配合微生物环境配伍性及跟踪监测技术,确定微生物液量注入、焖井时间及注入方式。达到降低原油粘度,提高稠油周期产量、延长生产周期、降低稠油开采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塔里木哈拉哈塘原油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沥青质含量、含水率、pH值等因素对原油乳状液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含量的增加是造成原油乳状液粘度增加的内在因素,含水率的升高、pH值呈酸性或碱性以及调剖剂的添加是造成原油乳状液粘度增加的外在因素,为了提高原油开采效率,避免形成W/O乳状液。  相似文献   

14.
辽河油田超稠油具有动力粘度大,密度高等特点,解决这种原油的粟输、脱水、外输等地面工艺设施的建设是一个新的攻关难题.根据超稠油开发的需要,对含水超稠油集输、超稠油脱水、脱水超稠油管输工艺技术和相关设备进行7攻关研究,形成了井口含水超稠油管道集输、两段大罐半动态、静态沉降脱水、脱水超稠油长距离管道输送的工艺流程,有效地实现了超稠油的集输、脱水等生产工艺需求.  相似文献   

15.
在连续脱酸装置中对苏丹达混原油进行脱酸,发现脱酸后原油粘度低温时降低,高温时增加,水含量和钠含量增加;原油脱酸后180~350℃间的馏分油,密度、闪点、冷滤点升高而收率下降;进一步催化裂化后与原油直接催化裂化相比,干气量、液化气量、焦炭量、损失量均下降,柴油、重油馏分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陈奇  杨树田 《中国橡胶》1997,(23):15-16
多年来,我公司在轮胎胶料中一直使用机械油和松焦油为软化剂。这两种软化剂由于烷烃含量和胶质沥青含量高,使用性能均不理想,且价格较高。因此,进行了以新型橡胶加工专用软化剂──低凝芳烃油(牌号1215D)代替机械油和松焦油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低凝芳烃油使用性能超过了前两者水平,且降低软化剂使用成本约45%。低凝芳烃油含有:芳烃76.3%,烷烃17.8%,蜡质0.25%,胶质0.9%,沥青0.9%,折光率1.573,凝点-8℃,恩氏粘度(60℃)12.3°E,闪点(开口)207℃,灰分0.0075%,密度0.980Mg/m3,外观为暗色。1.在胎…  相似文献   

17.
针对塔河原油密度大、粘度高、硫含量高、沥青质高、金属含量高的特点,从塔河原油对洛阳石化常压装置的腐蚀状况入手,分析了易受腐蚀的常顶系统设备的腐蚀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无烟煤、水葫芦、添加剂等制备生物质水煤浆,研究了其流变特性。结果表明:添加3%~3.5%的水葫芦及1%的分散剂制得的生物质水煤浆粘度在0.8~1.2Pa·s之间,且稳定性较好。生物质含量提高,生物质水煤浆的粘度逐渐上升;分散剂含量为1%时,能够制得流变性较佳的生物质水煤浆;搅拌强度的增加能够使生物质水煤浆的粘度降低;当温度低于60℃时生物质水煤浆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当温度高于60℃时,生物质水煤浆的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19.
3石油基炭黑原料油 3.1乙烯焦油 3.1.1乙烯和乙烯焦油生产现状 乙烯焦油是乙烯裂解装置副产的CIO以上的塔底油,亦称乙烯裂解燃料油。中国生产的乙烯焦油,密度在1.06~1.09之间,粘度(SSU100℃)在11~13之间,相关指数在130~140之间,残留物(大体相当于沥青质)在20%~26%之间,硫含量低于0.2%,钠含量低于10ppm,  相似文献   

20.
无机盐存在下微波辐射超稠原油脱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于超稠油粘度高、密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油水界面膜强度大,常规化学沉降脱水法以及电化学脱水法难以达到理想的脱水效果。采用添加无机盐的微波辐射法脱水,脱水效果大大提高。微波辐射3min,系统压强0.1MPa,辐射功率225W,静置沉降1min,研究了氯化钠、碘化钠、醋酸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6种钠盐以及氯化钠、氯化钾、氯化钙、氯化钡、氯化镁、氯化铝6种氯化物对微波辐射超稠原油脱水率以及对脱出水的透光率的影响,简要分析了无机盐作用下W/O型乳状液吸收微波的机理。结果表明,极少量的无机盐能大大提高原油的微波破乳效果,尤其是在醋酸钠的存在下,脱水率达到了99.43%。阳离子对微波破乳的影响与阳离子的极化力有关,阴离子对微波破乳的影响与阴离子半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