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作是艺术家的观念意识,通过一定形式技巧的一种物化形象的显现,是艺术家对宇宙世界不断探索的艰辛过程。就艺术作品而言,由于艺术家生活中自然社会的可变性及自身主观意念的变换相适应,就必然导致艺术创作不可能是某种固定思想的再现,技巧程式的重复,而创作中的灵感往往给予创作主体以新的启示和发现,使作品借助某一特定契机而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
陈国亮 《景德镇陶瓷》2011,22(3):I0136-I0137
中国现代陶艺起步较晚,但是中国的现代陶艺家们并没有裹足不前。正如著名美术批评家皮道坚所说,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已经成为"蕴涵着中国当代心理结构和集体无意识层面丰富内容的表现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人性的思索和人生的感悟",这种审美价值的阐述面对的是作为个体存在的艺术家个人丰富的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陶瓷》2020,(3):前插12-前插15
正关于云一的新瓷板画云一是极具个性的艺术家,是一个有自省意识,谦卑情怀自我清晰边界感的人,鲜有一般艺术家的那种狂热、自负与妄念。他经常说,他不是艺术家,只是一个勤于观察,认真干活的手工劳动者。我一直认为:手工劳动是这个世界上最具正当性与正义感的活计,是人之为人的存在身份与重大标记。我最欣赏云一画的"乡村系列"画卷,那里面有一种化不开、擦不掉的浓浓乡愁,与现代的都市文明,城市生活的单调、忙乱、紧张恰成一种强烈的反衬,那是一个早已遗失、而今再也无法回归的世界,是一个只能留存在心中让人咀嚼回味的昨日梦境。  相似文献   

4.
艺术家的创作不能仅仅满足于"象真",而是应该从无数源于生活的具体形象中提取出高于生活的艺术典型。"双色梅桩"茶具的制作工艺来自于大自然的梅花,印证了"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谛。  相似文献   

5.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对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形态有着特别真切的感受.因此,艺术家们常把自然形态经过艺术加工,设计成各种器皿和装饰,创造所谓的"艺术人生"来丰富人类的生活,而利用得天独厚的紫砂原料制作成的紫砂陶,更能表现出人们的意念与大自然美的结合.自然界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紫砂花货是将自然界中物体的形态去粗取精,并进行艺术加工,提炼成为高于生活的艺术品,从而丰富人们的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6.
艺术作品风格本质上是人的思想性格,指作品中体现出来的人的个性,艺术家生活习性是人个性的一部分。本文就陶艺家生活习性对艺术作品题材的选择、作品风格的影响作一简要论述,旨在引导启发艺术家注重投入生活,重视生活习性对艺术创作的风格表现等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艺术的创作观念既是其他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经由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中,又孕育出新的思想观念,通过艺术品的表现形式传达出来,与其他社会文化观念一起支配和改变我们对世界、对生活的认知方式。本文以艺术创作观念的转变为切入点,探求中国自建国以来,艺术创作观念转变的前因后果及其当代意义。特别是艺术创作观念转变对于艺术创作者、欣赏者,以及我们"人"的全面发展发展和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的艺术世界,乃至别的领域,都深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这在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中,使得"文化"这一词语成为国家力量的代名词,区别于西方现代文明之外的其他文明都会被认为是"传统的"或是"非国际化的"。海南三亚"即空间"首次办展,邀请了25位知名艺术家,他们均为近年来活跃在中国和国际艺术舞台前沿的创作者。此次展览设立了影像艺术和公共艺术等单元,邀请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位重要嘉宾出席开幕活动。在西方文化占主导的世界文明中,艺术家们借用平常的艺术语言,希望能带来更多的创新意识,以多种的作品形态——绘  相似文献   

9.
<正>新情新意一个真正的陶瓷艺术家是善于在真情实感中发掘生活的美,以情求生活,以生活激起艺术的灵感。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的邹国华先生的釉下五彩陶瓷艺术作品总是以善于构思、善于表达深刻的意境令人叹服。邹老以为"画于陶瓷必先随形立意,而意必出于我对自然的感受。"创作立意的根本问题是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否有真情实感。"寡于情者,难以言思。"感情是绘画审美  相似文献   

10.
杨紫淳 《陶瓷》2024,(4):74-78
在自然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境下,笔者发现在众多的展览和作品中,许多具备生态意识或是传递自然精神的现代陶瓷雕塑作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利用陶瓷媒介去抒发情感,或是表达天人合一的精神体悟,或是表现生命的脆弱与美好,抑或是表现对自然现状的关切。这一部分作品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现实的反思,成为现代陶瓷艺术中一股新风。笔者将选取艺术家解丁泉《SKIN》案例进行说明,探讨生态意识对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陶瓷艺术与人工智能,随着技术模拟的发展而产生了自然的融合。陶瓷艺术的创作至少包含两个方面:意识,囊括了制作的形式和过程,如拉坯、雕刻或制模;潜意识/无意识,涉及表面装饰,如上釉、绘画和装饰。目前,已经可以通过计算机3D建模程序来进行陶瓷造型的制作和设计,但这只不过是有意识的模拟,任何人都能通过这种方式制作陶瓷,而不仅仅是艺术家。看到这些机器在工作,充其量是一种令人兴奋的视觉观察。但由于人工智能在原创性、创造力和美学方面的局限性,它的装饰、绘画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正>蒙古族艺术家GAMA儿时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之后移居到德国工作,这些经历对GAMA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德国,接触到的西方艺术让GAMA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表现手法,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他童年的记忆,还表现了脑海中的幻想。《海市蜃楼》是GAMA以"九色鹿"为主题的作品展,把鹿变成了一个新的主角形象。从爱德温·亨利·兰塞尔爵士的"幽谷之王"到弗兰茨·马尔克的"林中小鹿",艺术家们  相似文献   

13.
"造境"不是随意的,脱离现实生活的"臆造",而是有目的苦心"经营"。就包括陶瓷绘画在内的中国绘画而言,所表现的都是芸芸众生的一个"浓缩点",这个"浓缩点"是物象的灵魂,意境的窗口,是艺术家深入观察和深刻认识对象后,艰苦提炼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杰出的艺术家是具有高人力资本价值的人才,是当代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和战略资源。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视角,将陶瓷艺术家成长分解为职业选择和获取"职称称号"两阶段。通过研究发现:在职业选择阶段,父辈的艺术成就越高,经济社会影响力越大,子女选择陶瓷艺术的可能性就越大;在"职称称号"获取阶段,"地缘"和"学缘"等社会资本因素均对陶瓷艺术家的"职称称号"获取有显著影响。其它如"参展参评次数和经费支出"以及"大师作品的市场价格"等控制变量也对"职称称号"影响显著,这说明市场经济大潮也在深刻影响陶瓷艺术家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现代陶艺指的是"具有明确现代自我意识和反思精神的现代艺术家,运用‘土’与‘火’的艺术语言,不以实用为目的,而以对现代社会进行反思,对现代人的情感、自我与存在进行关注和表现的一种现代艺术"。现代陶艺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超越对自身所属专业的局部性关怀,参与到对社会问题和时代性趣味等问题的探讨中来,其创作的趣味性既蕴含了创作者的主观意识又体现在对陶瓷材质多样性的探索,观者能从作品中体会到趣味性实则是作品嫁接起了创作者与观者之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6.
瓷都景德镇陶瓷艺术人才辈出,一批批优秀的陶瓷艺术家不仅丰富了瓷都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为景德镇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陶瓷艺术家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与现如今中国盛世繁荣的国家形象和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是风不开的。权利与义务从来就是相生相伴的,陶瓷艺术家作为瓷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在社会责任的承担上自然比普通民众要更多,如依法纳税、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年轻的艺术工作者搭建平台、繁荣瓷都陶瓷文化、为与外界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安全意识、工程意识、合作意识和经济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结合教学实践,对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龙泉青瓷艺术设计逐渐由无意识创作转变为有审美意蕴创作,是人类文化进程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传统青瓷艺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现代龙泉青瓷艺术作品的构思和设计,以达到龙泉青瓷文化与现代人们高品质、深厚文化底蕴的生活情调更好的融合,突出龙泉青瓷独到的"形态美"审美意蕴,从而达到艺术性与寓意性,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如果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陶瓷艺术家就必须将生活融入到作品当中去。生活分布在大自然的各个层面,需要艺术家去感悟它,去美化它,揭示它,捕捉它。好的艺术作品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甚至可以使人心灵上得到净化。艺术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灵感的助推剂。当你深入到生活中,脑海中自然而然地就会把感受  相似文献   

20.
透明生长     
正玻璃已是当下生活中最常见的材质之一,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周围。在光线照耀下,透明的它却能带来缤纷的世界,对人们产生无穷的吸引力。在"天元奖——2016中国学生玻璃艺术作品邀请展"上,年轻艺术家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把人们带到一个熟悉又陌生的玻璃艺术世界里。这次活动由中央美术学院张所家教授担任总策划和总策展,是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