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会  金荷仙  张江徽 《室内设计》2023,38(6):150-155
在利用文献总结名山风景区定义、历 史演变、特征及文化内涵、价值等的基础上,于 CNKI中对1982—2021年54处国家级名山风景 区进行学术文献检索,整理分析总文献量的年 际变化以及各名山文献量的差异特征;进一步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数量排名前五的道教 名山和佛教名山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及关键词 突变分析,在整体总结名山风景区研究热点及演 进历程的同时,探索具有不同宗教文化背景的名 山之间是否存在较为明显的研究差异。结果表 明:名山风景区的研究热点集中在景区资源开发 保护利用、名山历史文化挖掘以及人文(文化) 景观分析方面;整体来看,佛教名山的研究热点 较之道教名山更为清晰,但个体来看,佛教名山 与道教名山研究热点类型并无太多区别;名山 风景区的研究热点演进历程可分为1982—2000 年、2001—2013年及2014—2021年三个时间 段,基本实现了从名山基础文化、典型景观的初 步探索,到名山大旅游资源的系统发掘,再到名 山地域文化深入探究、高质量发展路径初步探 究的转变。并依据国家政策、行业热点提出几点 未来可拓展、深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九华山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文之胜,是中国名山圣地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当前,九华山风景名胜区在保护发展过程中存在寺院传统风貌和文化氛围保护不力、高品质风景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以及社区发展与资源保护矛盾突出等问题。为此,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将寺院建筑的保护与整治、风景游赏空间布局优化、社区分区管控和产业引导等作为研究重点,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对策,为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未来的保护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也为我国其他名山圣地和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寺庙     
伯益 《建筑工人》2010,31(8):1-1
<正>"天下名山僧占多",这是中国宗教文化的特色,西方没有把教堂建到山顶上,大家再去做礼拜的。在中国游览名山大川时,经常会见到各地的寺庙。古寺与名山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名山因有古寺而增添了人文色彩,古寺因在名山中而加重了神秘氛围。导游因既导名山,又导古寺而津津乐道,滔滔不绝,游人因在名山中游古寺,眼观耳听,乐不可支。在中国游寺庙,就像在外国游览教堂,不论信不信教,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有所收获,如增长知识,欣赏建筑,聆听故事,观察社会,探讨哲理等。  相似文献   

4.
温州全域遍布低山丘陵,卧于江 流,濒临海洋,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迥 异的气象,在这样的气象背景下温州传统山 岳空间道教洞天福地被赋予更甚的“神仙” 色彩。重点关注其云雾、潮汐、海市蜃楼等 气象景观,结合史料逐一呈现温州洞天福地 中的气象景观表征,并对比温州与渤海湾地 区之间地理结构、道教聚集、气象景观的耦 合关系,阐明温州洞天福地在气象景观视角 下的地域性特色及其区域性的研究价值。此 外,从洞天福地的核心思想出发,探讨洞天 福地气象景观与理想人居环境之间的渊源。 该研究旨在发掘更多洞天福地气象景观资源 的自然与人文价值,以洞天福地为名山胜境 的代表,为洞天福地的道教风景名山建设提 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21)
云台山作为道教名山,人文史迹,俯拾即是,文化意蕴远古深厚。它与全国道教十大洞天中的第一洞天"小有清虚之天"王屋山以及神农坛一脉相承,道教文化交相辉映。  相似文献   

6.
道教名山是承载道教理想、修仙实践、组织发展、传播信仰的根基。基于中国道教不同发展阶段的教义教理和信仰实践特点,系统总结道教发展对中国名山风景资源的探索、发现、评价、保护、利用和加强的影响。道教自身发展历程及其社会地位的波动影响了道教名山风景区的建设和利用,对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到封建社会中晚期,道教名山的风景建设、旅游建设与宗教建设更加相互影响,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名山的建筑遗产与其所在环境关系解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首先研究了中国传统名山的功能发展历程,然后进一步分析了帝王和儒、释、道等指导名山营建的文化背景与其建筑理念.由此总结出中国风景名胜区的传统建筑创作的根本原则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精神交流及其文化活动的需求,力求名山风景建筑从总布局到宏观、中观、微观的处理,均以自然环境为主,自然与建筑融为一体.作为中国名山风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丰厚的、具有东方色彩的风景建筑文化,完全可以成为今天风景区建设的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8.
《中外建筑》2009,(5):4-5
层峦叠翠的岳麓山景.一碧万顷的北去湘江,郁郡葱葱的橘子洲头,加上地块内4万平米原生态私家湖,阳光100可谓得名山之脉,从湘水之流,依橘洲之美,湖湘大地最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胜景举目尽揽,占据着最稀缺的世界级宜居资源阳光100·后海峰景,驭海而筑,打造专属于长沙峰层人士的高端品味生活,沉醉一生还不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5)
齐云山古称"白岳",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古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道教为齐云山增添了人文色彩,赋予了其四大道教名山的重要地位。本文分别从创建时期、鼎盛时期、衰落时期与恢复时期四个阶段对齐云山道教的发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郊野公园的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本文选取国内发展相对完善的香港郊野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调研的方式探析香港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与保护利用情况,主要以水塘水坝、古民居、战争遗迹这三类人文资源为例分析香港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与保护利用,对今后国内郊野公园人文资源的特色挖掘与保护利用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振江 《城乡建设》2006,(12):56-59
一、修订条例的必要性 风景名胜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切实保护好这些资源,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课题.风景名胜资源可分为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两大类,既珍贵,又脆弱,一旦破坏,不可再生.因此,我国明确规定,具有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物、人文景物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规模和范围的区域,划定为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在维系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资源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是,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西安自古是一座山水之都,南依秦岭为屏、八水绕城更兼“六岗十一塬”独特的地形地貌是古代城市中人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近几年西安提出“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城市战略,挖掘古都底蕴、探索西安模式,形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3.
声景是重要的风景资源,声景欣赏是中国山水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山这一历史名山的重要景观。基于声景的基础理论,以明末清初开发肇始期间的黄山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梳理历史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从声景声源、人文感知、声景的景观环境、特殊历史声景等多个方面剖析了黄山声景的基本情形与特征,重点分析了鸣弦泉等景点的声景与环境,以及低山游线的声景意义与特点。判定了黄山声景与审美欣赏的同构性,揭示了黄山历史声景的丰富性与景观价值,提出了当代保护与利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肖遥 《古建园林技术》2020,(149):79-82转下期
峨眉山作为四大名山之一,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整体,是中国名山风景区景观理法的典型代表。以峨眉山为切入点,对名山自然意境与人文景观结合的理景方式进行研究 。从自然意境的视角探讨峨眉山的历史沿革。并从空间营造与鉴赏指引两个方面,分析寺庵择址、朝向、尺度形态、庭院环境塑造意境,题名、题对、诗文、民间传说引导意境认知的过程。提取并总结了峨眉山寺庵空间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的特征与具体方法,对名山风景区景观理法研究具有支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肖遥 《古建园林技术》2020,(150):10-11转16
峨眉山作为四大名山之一,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整体,是中国名山风景区景观理法的典型代表。以峨眉山为切入点,对名山自然意境与人文景观结合的理景方式进行研究 。从自然意境的视角探讨峨眉山的历史沿革。并从空间营造与鉴赏指引两个方面,分析寺庵择址、朝向、尺度形态、庭院环境塑造意境,题名、题对、诗文、民间传说引导意境认知的过程。提取并总结了峨眉山寺庵空间与自然景观相互交融的特征与具体方法,对名山风景区景观理法研究具有支持意义。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372-376
四川省名山地区钙芒硝矿成矿类型属晚白垩世内陆湖相—咸湖相硫酸盐沉积型,南庙沟钙芒硝矿位于川西台陷雅安穹褶束之名山向斜缓展起伏的东翼,矿体严格受白垩系上统灌口组上段地层控制。本文对南庙沟钙芒硝矿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对本区芒硝矿的资源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岳崇拜观念是推动仙都发展成为名山的文化基因.仙都的发展变迁过程实质上是人们从畏惧到信奉再到利用山岳的变化过程,也是人们对仙都美好生活环境发掘、建设的过程.随着仙都山岳崇拜观念的产生、物化和延伸,仙都发生了"神山—缙云坛、黄帝祠宇—仙都祈仙洞天"的变化,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成熟3个时期,极大地促进了仙都山岳资源的开发与利...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3):372-376
四川省名山地区钙芒硝矿成矿类型属晚白垩世内陆湖相—咸湖相硫酸盐沉积型,南庙沟钙芒硝矿位于川西台陷雅安穹褶束之名山向斜缓展起伏的东翼,矿体严格受白垩系上统灌口组上段地层控制。本文对南庙沟钙芒硝矿矿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总结了成矿规律和找矿标志,对本区芒硝矿的资源勘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城市规划要体现地方人文特性.<北京宪章>将文物保护纳人城市总体规划中,并对历史文物保护与城市规划的内容、方法及操作控制手段提出要求.在此通过分析指出在城市发展良性机制中,人文因素作为赋予城市记忆与特色的一种重要资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着"隐性"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应予高度重视和制定相关措施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20.
孟兆祯 《中国园林》2006,22(11):26-28
中日韩地理位置相邻,天然地形和地带性气候相近及长期文化交流,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园林的相似性。又由于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差异而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特色。独特性大于相似性。从理念、园林追求的境界、自然山水园布局、园林建筑、置石与掇山、自然式的植物种植方面论述了相似性与独特性。由于地带毗邻且相近,就自然环境而言,滨海、多山、富水、产石,自然资源有相似性。加以文化交流,人文资源也有相似性。自然与人文资源融为一体的园林便有区别于西方园林的东方园林美。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又造就各自园林的民族特色,自立于世界园林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