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以开发低碳高氨氮质量浓度的老龄化垃圾渗滤液自养脱氮技术为目标,探讨高NH3-N质量浓度对其短程硝化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DO质量浓度为2.5mg-L-1,进水pH为8.0,NH3-N负荷为3.0kg·m-3·d-1的条件下,SBBR反应器短程硝化能承受的进水NH3-N质量浓度为3000mg·L-1,相应FA抑制质量浓度为179.56mg·L-1,系统的NH3-N去除率为56.7%.  相似文献   

2.
FA与FNA对两级UASB-A/O处理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两级UASB-A/O组合工艺处理实际高氨氮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在获得稳定的有机物与氮同步去除的前提下,重点考察游离氨(FA)与游离亚硝酸(FNA)对短程硝化稳定性的影响。在UASB1中进行反硝化同时产甲烷以去除部分TN和部分COD,在UASB2通过产甲烷进一步去除COD,在A/O反应器中主要实现高氨氮的短程去除和剩余COD的降解。试验共进行104 d,历经短程硝化稳定、破坏和恢复3个阶段。结果表明,当最小FA浓度控制在3.1 mg.L-1以上时,系统可维持稳定的短程硝化,NH+4-N去除率、NO-2-N积累率、TN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9%、95%和86%。当FA浓度小于0.6 mg.L-1时,在原水碱度充足且过曝气的条件下,仅依靠FA对NOB的抑制作用,难于维持短程硝化,NO-2-N积累率下降到29%。前两阶段的FNA浓度均低于0.011 mg.L-1,没有对NOB起到抑制作用,而在第3阶段,FA浓度仍维持在较低浓度,但系统FNA浓度通过降低pH值而大幅度提高(最大值为0.414 mg.L-1),从而利用FA和FNA的协同抑制作用迅速恢复并维持短程硝化,NO-2-N积累率升高到92%。可见FA与FNA是实现并维持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A/A/O氧化沟反应器处理低碳源城市污水,考察了DO浓度对硝化及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分析DO浓度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反应速率的关联性。研究发现,较适宜的DO浓度范围为1.0~1.5 mg/L,DO浓度降低会影响氨氮降解,硝化效果急剧变坏的临界溶解氧浓度范围为0.8~1.5 mg/L,而DO浓度过高则不利于主反应区SND脱氮,同时较多的溶解氧内回流至缺氧区会破坏其脱氮环境。当DO<2.0 mg/L时,NO-3-N生成速率与NH+4-N氧化速率之比与DO之间线性关系较好;SND随着DO浓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当DO>2.0 mg/L时,NO-3-N生成速率与NH+4-N氧化速率之比与DO之间基本不呈线性关系,系统中基本不发生SND反应。  相似文献   

4.
通过SBR短程硝化反硝化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模拟啤酒生产综合废水,为达到稳定的COD、NH4+-N和TP的去除及NO2--N的积累,对该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艺的稳定运行是由进水COD、pH、DO、温度和MLSS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控制较低的DO的质量浓度(<0.5 mg·L-1)是实现NO2--N积累的关键因素之一;过低或过高的进水pH、COD均会影响该工艺的正常运行.温度及MLSS含量会影响氨氧化过程与反硝化过程的反应速率,但不是系统稳定运行的决定因素.当DO的质量浓度为0.3~0.5 mg·L-1、进水COD低于1 100 mg· L-1、pH为7.2~8.4,在12~25℃可获得稳定的NO2--N积累.  相似文献   

5.
DO对亚硝酸型SN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biofilm reactor,SBBR)处理南方地区城市污水,应用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SND)技术进行强化生物脱氮.在进水TN 30 mg·L-1、COD 150~250 mg·L-1、pH值7.20~7.60及常温(24~29℃)等条件下,研究了DO与TN去除率和亚硝酸盐氮积累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40~100 L·h-1曝气量下均会得到稳定的亚硝酸型SND,当曝气量增加到120 L·h-1时,会向全程硝化转化.曝气量60 L·h-1时为SBBR反应器的最佳曝气条件,脱氮效果更好,亚硝酸盐氮积累率可达89.7%,TN去除率最高可达87.8%.  相似文献   

6.
在SBR中对自养环境下短程硝化过程动力学和维持初始DO质量浓度不变的条件下有机物对短程硝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养环境下,短程硝化过程动力学可以用Monod模型表示,NH4+-N对污泥的最大比氧化速率vmax为13.05mg·g1·h-1,NH4+-N半饱和常数Ks为21.98 mg·L-1.DO充足的条件下,低浓度有机物对短程硝化作用影响不大,系统中主要反应为短程硝化;高浓度有机环境下,氨氮降解速率略有下降,亚硝氮积累率降幅较大,TN有损失,系统中除了短程硝化外,还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作用.动力学参数vmax随着有机物浓度的增加先变大后减小,在C/N体积比为0.6左右时,vmax达到最大值58.72 mg·g-1·h-1.  相似文献   

7.
针对受硝酸盐污染的水源水,建立了以琼脂凝胶为反硝化菌的碳源和微生物载体的反应器,通过生物反硝化作用去除水源水中的硝酸盐.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源水自然接种的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驯化培养可以顺利启动琼脂凝胶反应器;系统的反硝化效果受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DO质量浓度的影响较明显,进水NO3-N质量浓度对系统的反硝化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改变进水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反硝化效率;在温度为21~23℃、进水NO3-N质量浓度为24.74mg·L-1、HRT为7.1 h、进水DO质量浓度不控制的条件下,NO3-N的去除率能达到76.25‰此时出水COD和NO2-N质量浓度分别为16.57mg·L-1和0.387mg·L-1.研究指出,琼脂凝胶生物反硝化系统能够有效地脱除水源水中的硝酸盐氮.  相似文献   

8.
生活污水不同生物脱氮过程中N_2O产量及控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巩有奎  王赛  彭永臻  王淑莹 《化工学报》2010,61(5):1286-1292
利用好氧-缺氧SBR反应器和全程曝气SBBR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分别实现了全程、短程和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研究了不同脱氮过程中N2O的产生及释放情况,同时考察了不同DO条件下同步脱氮效率及N2O产生量。结果表明,全程、短程生物脱氮过程中N2O主要产生于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有利于降低系统N2O产量。全程、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中N2O产量分别为4.67、6.48和0.35mg.L-1。硝化过程中NO2-N的积累是导致系统N2O产生的主要原因。部分AOB在限氧条件下以NH4+-N作为电子供体,NO2-N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最终产物是N2O。不同DO条件下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N2O的产生表明:控制SBBR系统中DO浓度达到稳定的同步脱氮效率可使系统N2O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9.
在DO质量浓度为1.5 mg/L、温度为28℃等条件下,NO2--N积累率>50%,系统实现短程硝化。硝化率为77.35%,反硝化率83.25%,SND率64.74%,HMBR实现同步短程硝化反硝化。COD平均去除率为91.61%,NH3-N去除率77.34%,TP去除率45.13%,且膜对COD、TP有截留作用。在系统实现耦合作用后对有机物有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有机碳源和DO对短程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SBR反应器中控制温度为(30±1)℃,pH为7.5~8.5,DO质量浓度为0.6~1.8mg·L-1,MLSS质量浓度稳定在5 000 mg·L-1左右,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并在C/N为1/1、1/2、1/4和DO质量浓度为0.3~O.4、0.4~0.6、0.6~1.6、1.6~2.0 mg·L-1的情况下,对亚硝酸氮累积的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氨氮的去除率随着C/N的增加而降低,C/N=1/4时氨氮去除率达到98.3%,亚硝态氮的累积率达到了99.95%,DO质量浓度为0.6~1.6mg·L-1时最适合于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脱氮.出水氨氮质量浓度为0.57mg·L-1,亚硝态盐氮质量浓度为125.78mg·L-1,硝酸盐氮质量浓度为O.26mg·L-1.  相似文献   

11.
液氮洗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董忠民  冯永发 《大氮肥》1998,21(4):264-266
讨论液氮洗工艺及鲁奇装置中液氮洗工艺运行中所遇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永华  张晓晖  吴卫民  黄晓东 《大氮肥》2015,38(1):31-33,39
合成回路冷态开车及热态降温过程,会造成工艺气放空浪费,为确保装置运行的经济性,同时缩短合成氨装置的整体开、停车时间,采用氮气循环为合成回路升温或降温,而不影响前端的开车或停车进度。为保证氮气循环的安全性,利用2014年消缺检修机会,合成气压缩机以氮气为运行工况介质,对合成回路进行了氮气循环试运行,考察机组及合成回路各设备的运行情况,为今后合成塔升、降温提供实际的运行经验。  相似文献   

13.
SBR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介绍了循序间歇式反应器用于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讨论了影响循序间歇式反应的因素.分析认为循序间歇式生物脱氮工艺是一种新的、不需要外加碳源的脱氮方法,并具有操作灵活、能适应多种处理要求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4.
氮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纯纳米二氧化钛禁带较宽,只能在紫外光下激发。拓宽二氧化钛的光谱响应范围,实现可见光激发,是二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氮掺杂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是具有可见光响应的二氧化钛基光催化材料的典型代表,近十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氮掺杂二氧化钛可见光响应机理和提高光催化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值得关注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薛长吉  Xue Chang-ji 《玻璃》2006,33(4):36-37
在浮法玻璃生产过程中,氮气流量保持恒定,是保持锡槽工况稳定的重要条件,是生产优质浮法玻璃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只有制氮设备的稳定运行,才能保证氮气供应.本文就制氮空压机运行中出现的故障现象、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6.
煤焦燃烧中氢氧化物生成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波  刘皓 《化工学报》1995,46(6):717-724
在一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3种煤焦在不同氧浓度、不同温度下燃烧时NO及N_2O生成特性,还研究了燃烧后气体停留时间对NO和N_2O生成的影响,以及NO的加入对N_2O对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煤焦燃烧中NO主要由氧气吸附于(-CN)基上形成(-CNO)基后而生成,而N_2O的生成机理则有3个,本文比较了这3个反应机理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变压吸附空分制氮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卢洪  李成岳 《化工学报》2000,21(5):586-591
建立了一套中试装置 ,对以商业炭分子筛为吸附剂的变压吸附 (PSA)空分制氮循环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 .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相应实验进行模拟并将模型预测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模型是可靠的 .  相似文献   

18.
在一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3种煤焦在不同氧浓度、不同温度下燃烧时NO及N_2O生成特性,还研究了燃烧后气体停留时间对NO和N_2O生成的影响,以及NO的加入对N_2O对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煤焦燃烧中NO主要由氧气吸附于(-CN)基上形成(-CNO)基后而生成,而N_2O的生成机理则有3个,本文比较了这3个反应机理的相对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克服常规脱氮除磷与反硝化除磷技术缺点的基础上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设计了具有一个主反应池和两个较小污泥池的双泥SBR新工艺。处理臬宾馆实际生活污水,试验结果表明:COD、TN和TP的去除率达到90%、82%、93%,出水水质指标满足现行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的要求。同时讨论了DO、污泥龄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原位氮饥饿发酵工艺中梯度补氮对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The effects of uniform and gradient fed nitrogen on glutamine synthetase (GS), 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 and glutamate synthase ((K)GAT)were investigated in glutamine production by fermentation of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NS611 after 3 h of in-situ nitrogen starvation. It was shown that the strain in the later growth phase entered naturally into in-situ nitrogen starvation by controlling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urea and the biomass was slightly decreased. The pH value reached 6.5 again in the culture system, which confirmed the beginning of nitrogen starvation in the culture system. After 3 h nitrogen starvation the activity of GS was increased over two folds and the time of high activity of GS persisted three folds longer in the gradient fed nitrogen system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fed batch. The higher activity of GDH was also maintained. The glutamine production increased by 72 % than the original technology of nitrogen starvation and the time of fermentation was shortened by above 12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