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阳 《西北水电》2014,(2):107-110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依赖土地生存繁衍。中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短缺,再加上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缺乏合理的规划,土地资源的利用潜能未能深入挖掘,导致耕地资源严重短缺。这将迫使中国面临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极不协调的严峻形势,影响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以及挖掘最大的耕地利用潜能是解决人地矛盾的关键,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  相似文献   

2.
三峡库区基于滑坡治理的土地整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历史上三峡地区滑坡灾害对当地社会经济的危害、灾毁土地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剖析新滩滑坡这一典型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技术方法、工程措施、社会经济及生态效果,总结出了库区滑坡灾毁土地整理的一般模式,该模式在库区即将大规模启动的土地整理工程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缓解目前三峡库区人地矛盾,保证三峡工程和移民迁建顺利完工,解决库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欣  伏永朋  潘玉珍  常宏  黄华 《人民长江》2009,40(15):33-35
山区滑坡综合治理与土地利用正日益引起广大技术人员的重视,以往的滑坡治理方法多着眼于保证其稳定性,忽略了滑坡塑造新的地貌资源及土地利用研究。采用“开发性治理”和“绿色设计”的指导思想,将滑坡体的整治与土地综合开发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缓解了山区人地矛盾;另一方面解决了部分移民安置问题。力图倡导一种滑坡治理、节约土地资源及再生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于一体的设计理念,为今后滑坡治理与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琳  何鑫 《人民黄河》2007,29(7):77-78
东平湖库区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人地矛盾突出、无地及少地移民数量众多,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现象严重,土地肥力退化,生态环境恶化加剧。土地可持续利用对策是: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提高耕地产量;发展多种经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山区土地利用率;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利用土地后备资源;合理开发旅游用地,调整乡镇企业和农村居民点布局,集约利用城镇土地等。  相似文献   

5.
开发性移民面临的矛盾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开发性移民是我国首倡的移民方针,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在开发性移民中遇到了不少新的矛盾和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开发性移民遇到的若干问题与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开发性移民面临的矛盾与问题 1.土地资源稀缺性问题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一切财富之母。耕地是人类社会最为珍贵的土地资源,在我国只占国土的10%左右,却要养活12亿的人口。随着人口的增长,耕地的减少,土地资源成为最稀缺的资源之一,人地矛盾日益尖锐。对农村移民进行开发性安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是指国家为解决人口、环境和资源问题,对其管辖下的国土资源、空间、环境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和建设布局。土地整理是国家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主要途径,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增加土地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部局,协调土地权益人关系。土地开发整理的目的之一是保护耕地,集  相似文献   

7.
黄登水电站在移民搬迁安置实施过程中,通过研究库区地形地貌,分析土地资源状况,结合移民生产生活习惯,提出了"大分散、小集中"移民自行组团的方式进行安置,很好的解决了人地矛盾,移民组团安置点更加完善,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8.
拜振英  齐锡蕊 《人民长江》2015,46(1):101-104
以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河南省淅川县移民安置为例,对库区10个乡镇73个移民村土地整合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土地未整合的原因,针对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可耕地匮乏、耕种困难、土地权属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土地整合计划、转变就业方式,减轻移民对土地的依赖度,以及出台水库消落地利用管理办法等意见和建议,以达到缓解库区人地矛盾、确保移民社会稳定和水库水质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理项目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水资源平衡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以滑县八里营等两乡土地整理项目为例,通过对项目区内的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了数据计算分析最终表明:该项目的水资源可供给量大于灌溉需水量,能够满足项目区的农业灌溉用水,通过实施土地整理使水资源得到了充分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城市中的各种资源也变得越来越珍贵,其中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表现得尤为突出。现如今,在城市建设中,对土地的利用率也在不断地提高,所以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设中,各种建筑物不断向空中发展,出现了许多高层建筑,所以对高层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分析高层建筑的规划与建筑设计,期待为优化高层建筑的施工规划与设计提供借鉴。一、问题的产生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1.
泗河经济宁市石桥镇南部注入南四湖,经过多年沉积,泗河入湖口形成了三角洲。与泗河入湖口紧临的济宁市石桥镇新闸村由于采煤造成大量土地塌陷,人地矛盾极为突出。本文对泗河入湖口进行疏浚并利用疏浚土方对采煤塌陷地复垦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供有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中的水资源平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增进  张钰睛 《人民长江》2009,40(11):51-53
介绍了土地整理在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的作用,而水资源平衡分析是进行土地整理的前提和基础。针对项目区的来水量和可供水量的基本情况,进行水资源平衡分析计算求得水资源供需平衡,可为土地的整理开发提供依据。以河南省民权县东南部土地整理项目为例,计算了项目区的水资源供需情况。结果表明:项目区供水量大于需水量,能够满足项目区农业灌溉的需要,通过实施土地整理使水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13.
冲洗改良盐碱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增加与土地减少、资源短缺及生态恶化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盐碱土上农作物产量很低,但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开发利用盐碱地来缓解危机,盐碱土资源已成为一种很重要的土地资源。对盐碱土的改良和利用也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消落区土地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消落区土地整理的研究,从保护和整治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库岸、确保城(集)镇安全、缓解"人多地少"基础性矛盾、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几方面阐述了消落区土地整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城镇发展面临哪些主要挑战?首先,我们国家和其他任何一个大国不同的是,我们国家适宜于居住的土地和水资源非常稀缺,人地矛盾异常尖锐。按照人类居住评价度来讲,我们只有40%的土地是适宜居住的,最适宜居住的土地是26%,而且这26%的  相似文献   

16.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有限,能够耕种的土地更为珍贵.每年仅因土壤退化就要损失耕地46.6~53.3万hm2,因自然灾害而丧失耕地约10万hm2.耕地面积在减少,每年人口却增加1 400万人,如这两个逆向增长继续下去,我国的人地矛盾将更加突出.由于水土流失与土壤退化日趋严重,生物生存空间日益缩小,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目前,解决我国水资源与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措施就加强水利工程的建设,旨在能够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土资源,缓解人、水、土三者之间的矛盾,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泉斌  孙璐  王春晓  谭波 《人民长江》2009,40(13):57-59
消落带土地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可利用资源。通过对消落带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对缓解当地人的矛盾有重要作用。根据三峡重庆库区消落带土地资源的特点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不同的高程(145~150、150~160、160~175 m ),不同的坡度(<15°、15~25°、>25°),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基础,提出了自然生态区、湿地农业生态区、农林区、边缘区、陡坡区几种土地利用方式,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地矛盾及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研究适宜性区划是处理好人口与土地、资源等问题的关键。通过查阅文献和调研,探究基于GIS的适宜性区划方法的发展历程、核心模型(多准则决策模型)与各方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与人工智能法)的优缺点等,归纳其在作物种植用地、建设开发用地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区划方法将朝着动态化、精确化、综合化和广泛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可利用土地资源缺乏的矛盾日益突出。滨海滩涂及人海口滩地作为后备土地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科学全面地利用滩涂资源,是促使增加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当前.滨海滩涂的开发治理工作尚不正规,缺乏切实可行的开发治理措施,导致生态环境的明显恶化,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南方亚高山古梯田的水土保持机理及其保护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高山古梯田是我国南方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主要研究了亚高山梯田从旱作到稻作形成过程及维护中自然与人相互作用,以及古梯田的水土保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亚高山古梯田形成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10世纪左右,在满足粮食生产的同时,产生了保护自然环境、维系水土的生态效益,为我国大规模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