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储量丰度小,井网控制程度低,储量较难有效动用。通过研究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含油饱和度分布、油井产出规律,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确定油水过渡带油井投产经济技术界限的方法,理清了油水过渡带产油能力、储量丰度等地质条件与投产经济技术界限的关系。基于实际油田特点和开发要求,建立不同条件下油井投产经济技术界限图版。该图版可以指导断块油藏油水过渡带调整井部署。  相似文献   

2.
构造精细解释在CB油田滚动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CB油田辚复杂断块、断鼻型圈闭油藏,地面河网发育,地下构造复杂。为了科学、高效地滚动开发该油田,充分利用构造精细解释,地该区层位和断层进行准确标定和解释,为CB油田滚动开发提供了准确的地下构造模型,一次性部署了井网,节约了大量投资,同时在滚动开发中,使该区的含油面积和地质储量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3.
复杂小断块油藏立体井网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杂小断块油藏由于断块分割作用,断块碎小、形态各异.每个断块就是一个独立的开发单元。开发上主要表现为油藏能量明显不足,且由于断块面积小,很难用完善的常规面积井网进行注水开发,致使油藏产量递减快。针对复杂小断块油藏的地质和开发的特殊性,提出了以最大限度控制储量为前提,以“少井高产”为理念,以水平井控制优势油砂体,直井、定向井完善注采关系为布井方法的立体井网优化控制理论。在部署井网时,主要考虑断块平面几何形态、断块规模、油砂体空间分布特征等因素,同时考虑储层非均质性、渗透率方向性对水驱效果的影响。实际小断块油藏的虚拟开发结果表明,基于立体井网理论的水平井一直井联合井网,较直井井网能够更好地开发复杂小断块油藏.  相似文献   

4.
低渗透断块油藏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透断块油藏储量丰度小,渗透率较低,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很难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差,而且含油面积小、形状复杂,很多属于典型的窄条状油藏,难以形成规则的注水井网,后期井网调整困难,需要一次布井成功,所以注采井距一定要选取合理.采用油藏实际岩心,通过物理模拟实验,得到了低渗透油藏的启动压力参数;利用实验结果,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重点研究了启动压力梯度和储层条件等对有效井距、合理井距和井网形式的影响.提出了首先将物理模拟实验、油藏工程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计算得到低渗透断块油藏的合理注采井距,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井网部署的方法.研究结果应用于油田实际区块的井网部署中,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与同类油藏相比采收率可提高1.86% ~ 2.6%.  相似文献   

5.
东庄油田为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发育9个小断块,含油面积4.3 km2,石油地质储量259×104t。储层物性差,埋藏深,原油含蜡高,凝固点高。因储量品位低,开发难度大,发现30多年未投入开发。针对东庄油田的地质特点,对其经济有效开发的可行性,注水开发的适应性、井网井距、合理压力水平以及单井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油田开发的实施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6.
小断块油藏井网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研国内外小断块油藏开发历程,井网部署的基础上,讨论了小断块油田的地质特征,开发特点和井网部署的一般原则,并用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方法对辽河油田小断块油藏的井网密度确定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给出了原形油藏井网密度的具体值,得出了一些指导小断块油藏井网密度确定的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文明寨油田明六区块属于复杂断块油田,突出的地质特征是断层多、断块小而破碎、构造极复杂、含油层系多、含油井段长、油层物性好、油藏高度小、储量丰度高;针对该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开发特点,采用了地质资料和开发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块复杂构造进行了重新认识和分析;在重新认识的基础上,部署了调整治理方案,实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江苏油田复杂小断块油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油田整体属于复杂小断块油田,储集层平面展布形状对开发井网部署起着不可忽视的控制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储量的品位,现有油藏分类研究未能针对性地全面考虑。以复杂性科学研究为指导思想,提出了综合考虑储集层物性、分布形状及流体性质等因素,采用权重评判计算方法,构造了一种动静态结合、量化的油藏分类评价方法。该方法首次将储集层平面展布因素考虑到复杂小断块油藏分类评价中,结果表明,储集层平面展布不但对复杂小断块油气田油藏分类影响较大,而且提高了油藏分类对复杂小断块油藏开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14-18块是位于海1块北部断层附近的复杂小断块,针对该块油藏认识程度低、注采井网不完善、长期低速开发的现状,开展了构造精细研究、测井二次评价、注采井网优化等研究,确定了分层系开发思路。实现新增含油面积0.33km~2,新增地质储量151.3×10~4t,部署实施加密调整井14口,断块日产油达到105t,采油速度1.36%,复杂断块得到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0.
对锦98块杜家台油层进行地质精细研究,并与VSP测井资料相结合,重新落实了构造,新增含油面积0.37 km2,新增石油地质储量50×104t,有效地实现了断块扩边增储,带动了新井部署,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油藏特征与储量参数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目前已完钻各类井119口,井网基本完善,井控程度大幅提高,地质构造和油藏特征认识不断加深,储量计算发生较大的变化,油藏储量规模需要重新评估。通过对该区块油藏特征的新认识,分析了各项计算参数变化情况及其对储量规模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储量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的是含油面积、有效厚度和含油饱和度,三项参数的变化共导致储量减少6.98×104 t。  相似文献   

12.
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层块分类评价方法与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为进一步提高其水驱采收率,适应精细开发需要,综合考虑静态地质特点和动态开发特征,对复杂断块油藏提出层块分类综合评价的方法,制定了研究区层块分类的量化标准,并提出不同层块组合开发与调整的方法。分类中静态因素按照断块形状、含油面积、储层厚度及储层物性的先后顺序考虑,动态因素主要考虑水驱油规律、剩余油分布及驱动类型,不分先后顺序,将层块划分为Ⅰ,Ⅱ,Ⅲ和Ⅳ共4类。Ⅰ类层块是开发的主力阵地,开发调整思路主要是在构造高部位、油层顶部部署水平井单层开发,在原始油水边界外实施人工仿强边水实现高效水驱;Ⅱ和Ⅲ类层块存在层间干扰,储量动用不均衡,应依据相似组合原则进行合理组合;IV类层块储量控制程度低,井网完善难度大,开发中采取复杂结构井或就近挂靠的原则提高储量控制与动用。  相似文献   

13.
边水断块油藏具有纵向上含油层系多、层间非均质性强及各小层的含油条带宽度和水体倍数差异大等特点,当含油条带宽度和水体倍数相差较大的小层组合为一套层系进行开发时,对井网的部署及开发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在层系重组时,除考虑渗透率级差和粘度级差等政策界限外,还应考虑含油条带宽度级差和水体倍数级差界限。通过分析含油条带宽度和水体倍数不同的小层组合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层系重组的含油条带宽度级差和水体倍数级差政策界限,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东辛油田辛11-21断块油藏沙二段11—W砂层组的层系重组方案中,增加可采储量为19.32×104t,最终采收率由46.5%提高到50.4%,能够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油砂山油田Ⅰ、Ⅱ断块是油砂山油田的主体部位,油层厚度大,储量丰度高,但纵向油层薄、多、非均质性严重,层间干扰严重,储量动用程度低。在2004年以前采用一套井网一套层系的开发方式,水井混注,油井混采,为了改善Ⅰ、Ⅱ断块开发效果,2004~2007年,油田Ⅰ~Ⅱ断块实施三套层系开发井网。目前,将Ⅰ、Ⅱ断块Ⅰ层系油层厚度较大的局部区域进一步细分为Ⅰ上、Ⅰ下两套层系,Ⅱ层系、Ⅲ层系部分水井分层系注水,同时加密、完善井网,不仅减缓了层间矛盾,而且较好地发挥了油藏生产能力,目前,该方案已应用于油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小集油田官162断块属于非均质砂岩油藏,经历多年高速开发,目前已经入特高含水阶段。为了盘活小集油田产量困局,稳定断块产量,通过对断块存在问题深入剖析,并开展剩余储量研究、驱油效率分析等,提出井网完善、调驱调剖等适合该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为后续开发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梳理了复杂断块单元的构造、储层、能量、井网等地质开发特征,提出了失控储量分类的11种不同类型,并建立分类标准,为明晰不同类型失控储量有效动用技术及潜力测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江苏中低渗油藏开发初期合理井网密度方法的确定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文斌  骆瑛 《海洋石油》2003,23(4):47-50
合理井网密度是指导油田初期布井的关键决策参数 ,它的准确与否 ,直接和井数相关 ,特别是在小断块油田 ,井数不多的情况下 ,一两口井的多少直接影响该块的经济效益。文章运用谢尔卡乔夫关系式 ,回归出符合江苏小断块注水开发油田的流度与井网指数的经验关系式 ,并结合经济评价 ,建立油藏开发初期井网密度计算关系式。通过图解法确定合理实用井网密度 ,为油田开发初期整体井网部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数值试井技术及其在复杂边界油气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数值试井解释技术对孔G1断块油藏进行分析评价,确定了油藏类型、地层参数、气油界面的位置、面积,并结合低部位试油、测井资料进一步圈定了含油面积,为该断块的井位部署提供了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9.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井网优选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的几何形状以及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都对井网部署有影响。针对不同几何形状的特低渗透断块油藏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注采井网,以江苏油田花17断块为例,在考虑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的前提下,应用研发的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对每种井网形式进行了开发效果评价。研究表明,对于可以部署两排直井的条带状断块油藏,注水井“隔一布一”地正对采油井部署的方式相对最优;小型条带状油藏选择水平井采油直井注水时,注水井的相对最优位置为水平井井趾的外围;对于可以部署少量直井的小三角形油藏,注水井置于采油井排外侧有利于提高开发效果。此项研究为特低渗透断块油藏的井网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滨海一区滨深8区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 091.75×104t,占滨海一区总探明石油地质储量的61.1%。为了实现区块整体压裂改造的目的,根据地质开发井网部署,在该区块采用常规井、水平井两种井型共部署6口井,其中常规井5口、水平井1口。针对滨深8区块含油储集层埋藏深、井段长、砂泥岩薄互层、低孔、特低渗、温度高、敏感性强及自然产能低等改造难点,通过室内大量实验研究,优选出了针对性强的压裂工艺及液体体系,经先导性试验,取得了显著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