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建筑随中国文化绵延了千年,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其中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质之一,以南北向主轴和对称式布局为特点,而故宫又是中轴线运用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故宫为例,将以人为本、中庸和谐以及礼制3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探究中轴线所反映的思想文化价值及其意义所在,并把故宫与同样是对称式布局的法国宫廷建筑凡尔赛宫进行了异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中轴线的意义,最后以现代建筑的案例浅析了中轴线在现代的演绎及潜力。  相似文献   

2.
《建筑创作》2006,(12):46-51
唐山机场新区行政中心位于唐山市机场新区中部,规划面积约13.2ha,规划设计从总体布局、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建筑形态、开放空间等方面统筹考虑。设计方案从提升行政中心效率、发挥土地集约效益,满足建设项目的需求和便于城市规划管理等方面深入研究。在总体布局上保留了城市南北向公共中轴线,建筑群体采用中轴对称形式,形成绿色行政中心广场。  相似文献   

3.
张宗荣 《四川建筑》1995,15(1):14-16
武侯词是一座祠庙,也是一处风景名胜。严整均衡的古建筑群掩映在苍翠的古柏之中,以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建筑灵活多变;,庭园配景生趣盎然。从而使寺庙的沉闷和封闭气氛被打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均衡对称的建筑布局我国古代的宫殿、衙署、寺庙、祠堂等建筑,其布局多沿着纵横轴线进行设计,一般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形成封闭性强的庭院。武侯祠的建筑也是如此(见平面布置图)。武侯祠的主体建筑纵列在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上,依次是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五重。除纵轴线上的五重建筑外,又以两大殿为…  相似文献   

4.
马晓  周学鹰 《华中建筑》2013,(10):89-92
广州中山纪念堂及纪念碑是国民政府在全体国民支持下,为纪念中山先生而建的大型建筑群,采用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获头奖的方案建设.纪念堂体量巨大,探索性采用新材料、新科技,外观模拟我国传统高等级官式建筑形象——大木作、小木作、石作等皆然,整体尺度和谐,细部比例与造型手法洗练,取得了优良的视觉效果,设计水平高超.纪念碑采用曲线形收分的形式,不同于我国古代碑体习用的造型,而碑的基座多用传统元素.因此,纪念堂建筑群中各单体造型有所因循、更有所创新.整个建筑群沿中轴线对称布局,主体为纪念堂、纪念碑,在继承传统建筑、规划设计元素的基础上,运用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新材料, “中体西用”,创造出纪念中山先生与满足市民集会的完美统一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范炳远 《建筑》2023,(8):80-83
一、北京中轴线的价值核心北京中轴线是指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其始建于13世纪(元代),形成于16世纪,此后不断完善,并在20世纪实现了公众化转变,历经750余年。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经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正阳门,东西两侧分别对称布局着天坛和先农坛;正阳门向北为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外金水桥和天安门,天安门东西两侧分别对称布局着太庙和社稷坛。  相似文献   

6.
选取夏热冬冷地区的优秀绿色大型公共建筑实例,从建筑总体布局、建筑布局、建筑围护结构设计三个部分简要分析了我国夏热冬冷地区大型公共建筑的被动式节能设计方法,对降低建筑能耗,改善建筑环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规划理念: 1.注重化内涵,突出景区表演性、展示性、功能性等特点,少数重点建筑采用中国古代建筑形式.其余大部分为民居形式,围合成院落。 2.规划中建筑物前后衔接、布局疏密有致,整个景区分三期开发建设,方案注重各期建设的衔接,作到总体布局张弛有序,不同时期都形成较好的视觉景观。  相似文献   

8.
关戈宁 《华中建筑》2009,27(4):155-158
突出“信息城”、“孵化中心”的形象,寓意“知识的大门”展现“人生的阶梯”,以对称布局,展现建筑形体及材料对比,为新校园建筑群中轴线上的标志。建筑面积24000m^2,层数8层,建筑高度32m。  相似文献   

9.
泉州古民居建筑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沈玉水 《福建建筑》1995,(1):11-13,12
<正> 泉州的民居建筑历史悠久,既保持汉民族建筑传统的共同特征,又注意因地制宜,为了适应本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文化的特殊条件,逐渐形成独特的地方建筑风格,在我国民居建筑中独树一帜。泉州古民居建筑特点世代沿承着。还随着泉人移居台湾,这种建筑风格也移植到台湾地区。可以认为泉州的古民居建筑,是我国传统民居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有些建造形式如平面布局、造型体系、院落组合、空间处理、细部装修、木构承重体系、飞檐翘脊,以及大型住宅的中轴线对称、柱高梁粗、墙厚宅深等营建方法,在近代新建住宅时,仍被承袭运用着。  相似文献   

10.
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是利用灵谷寺旧址所建的大型纪念建筑群,在长达1公里中轴线上,顺山势布局。在巧妙继承、利用原有寺院传统规划空间格局、建筑设计元素甚至直接利用原有建筑(无量殿)基础上,运用钢筋混凝土、钢结构等新材料,"中体西用",并通过空间转换、体型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等手法,表达出庄重而又肃穆的氛围,以缅怀先烈。  相似文献   

11.
谢浩 《住宅科技》2013,(12):27-29
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文章首先分析岭南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特征;接着探讨典型岭南民居的气候设计经验,具体梳理了竹筒屋、西关大屋、骑楼和围龙屋的布局特点和建造形式,从建筑总体布局到个体建筑空间的节能处理上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岭南民居建筑经验和设计理念,呼吁要重视气候设计,特别是岭南建筑中在布局方面的一些生态节能精髓,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借鉴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12.
所谓私家园林,其实就是宅园。在中国古代的居住文化中,一方面讲究人际关系,注重伦理道德,所以宅舍多以对称中轴线分进布局;但同时也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文化艺术需求,所以多在宅舍一旁造园,园中建筑、林木、池山,往往不对称自由布局。这就叫东宅西园,或前宅后园,如苏州的网师园、拙政园、留园等都是如此。中国古代的宅园,始见于南北朝,后来在唐宋期间有所发展,明清两代则达到登峰造极之地步。若论  相似文献   

13.
谢浩 《门窗》2013,(11):33-35
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本文首先分析岭南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特征;接着探讨典型岭南民居的气候设计经验,具体梳理了竹筒屋、西关大屋、骑楼和围龙屋的布局特点和建造形式,从建筑总体布局到个体建筑空间的节能处理上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岭南民居建筑经验和设计理念。并呼吁要重视气候设计,特别是岭南建筑在布局方面的一些生态节能精髓,以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新建筑》2017,(3)
合理、巧妙使用轴线是中国传统建筑及西方古典建筑常用的设计手法。以杨廷宝设计的校园建筑为研究对象,对校园规划中轴线使用特征、轴线的形成及建筑单体的对称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对于新建校区,杨廷宝倾向采用"十"字轴掌控全局,续建校区则采用小组团布局方式;②利用对称的单体建筑、成对的建筑、对称的开放空间及成对的开放空间4种方式来构建轴线,并依据空间轴线方位选用不同的构成手法以尽可能使建筑具有良好朝向;③早期建筑中,大量采用"T"字形、"U"字形和"工"字形来构建单体建筑的对称性。研究结果对于了解杨廷宝群体建筑设计手法及深入解读其设计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中轴线是明清北京城贯穿整个城市的一条轴线空间(图1),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整个城市的空间基本以此作轴对称布局.然而在中轴线临近北端的地方,什刹三海以其独特的自然形态不仅打破了北京城的棋盘式空间,也突破了中轴线的对称布局.作为中轴线上唯一的公共水景空间(前三海为皇家园林),什刹海也承载着北京市民的日常游憩活动,为中轴线北端带来了无比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黄俊 《华中建筑》2013,(1):146-148
该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两种方法,从总体布局、街道形态、建筑技术等三个方面出发,探讨了临江古镇的整体规划及其建筑特色。临江古镇的规划布局及其建筑兼具各派之长,体现了古越族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同时也是地理、政治、商业等诸多特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杨公风水与村镇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流坑古村为例,从古村的选址、总体布局、村庄交通、建筑布局与特色、给排水工程等方面,阐述了有关杨公风水理论和村镇规划的关系,以期将杨公风水理论运用到村镇规划建设中,延续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8.
欧阳东 《建筑》2020,(10):65-66
正4月22日,习总书记到西安交大参观西迁博物馆。西安交大的校园中轴线上的建筑浸润着中建西北院三代建筑师的耕耘。上个世纪50年代,西迁伊始,选址毗邻唐东市和唐兴庆宫遗址的西安交大因循中国古典建筑的设计手法,对称格局,布局严谨,形成明显的南北中轴线。这条中轴上,历经五十年峥嵘岁月,诞生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建筑。而在这条一公里的轴线上,重要的建筑由北向南延伸:从西迁的第一栋"红屋顶"、腾飞广场及老图书馆、钱学森图书馆到俯瞰整个大学的交通大学主楼、思源广场,跨越半个多世纪。而这罗列在中轴线上的五座建筑的设计者们是来自中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建筑受儒家思想尤其是中庸思想的影响至深,其表现为第一,“执用两中”,注重中轴线的院落式布局。“执用两中”是指在处理事情时必须把握矛盾对立面的两端,进而把握矛盾的诸方面,这样才能符合中道,才能达到仁和礼的完善。表现在建筑布局上,崇尚中央、中轴线,即将主要建筑布置于中央或中轴线上。第二,在“中和”思想指导下,强调建筑与人、建筑与自然以及主次建筑之间的和谐统一。第三,院落式布局实现了仁、礼的完美统一。长辈、尊者居于中轴线的正房,偏房则是晚辈、卑者所住。这既体现了尊卓长幼秩序和名分等级之别,而又…  相似文献   

20.
一、奥林匹克公园概况北京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在北部地区兴建一座奥林匹克公园。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长7.8km,以紫禁城为中心,向南北延伸,贯穿城市。中轴线上的建筑和空间严格对称产生了起伏的城市轮廓线。随着城市的发展,中轴线不断向南北延伸,到达其北端,形成城市空间的高潮区域——“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公园面积约1215公顷,其中包括760公顷的森林绿地、占地50公顷的中华民族博物馆以及占地405公顷的展览馆、体育场馆及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心脏,容纳了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