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镜、万能试验机和MM1000-Ⅱ型摩擦磨损性能试验机研究了MoS_2含量对Cu-Fe基摩擦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和高速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oS_2在烧结过程中并未分解,或未与其它组元发生反应.随着MoS_2含量的增加,摩擦材料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剪切强度和体积密度逐渐下降,气孔率逐渐上升,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添加MoS_2提高了材料的耐磨性能,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分别在MoS_2含量为4%和2%时达到最小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Fe在铜基粉末冶金航空摩擦材料中的摩擦磨损作用及机理。研究表明:Fe在铜基摩擦材料中起到了摩擦组分的作用,对材料的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Fe能提高铜基摩擦材料的强度、硬度;当Fe含量超过4%后,随Fe含量的增加,材料的摩擦系数及稳定性增加;高速摩擦条件下,Fe能促进摩擦面氧化膜的形成,减小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粉末冶金压烧技术制备了含不同质量分数石墨的铜基摩擦材料,研究了石墨含量对摩擦材料微观组织、磨损性能和磨损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基体的连续性随石墨含量增加而降低,动摩擦系数随石墨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磨损量随着石墨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材料的磨损机理为犁沟式磨料磨损;石墨质量分数为16%时,试样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最高并且稳定,具有最好的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钨含量对制动用铜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钨含量的铜基摩擦材料,对其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铜基摩擦材料的密度随着钨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剪切强度和硬度先增大后减小.钨提高了材料磨损表面微凸体接触的结点强度,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摩擦因数.适量的钨可以有效地减少磨损表...  相似文献   

5.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铜基摩擦材料,研究Al_2O_3的添加量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_2O_3对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与摩擦速度密切相关;随着Al_2O_3含量增加,材料的摩擦因数提高,密度降低,硬度增加,磨损量先减小后增大,Al_2O_3质量分数为9%时,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较高且稳定,磨损量最小。不含Al2O3的材料摩擦表面出现大量凹坑,磨损严重,随着Al_2O_3含量提高,凹坑数量减少,弥散分布的Al_2O_3粒子能强化基体表面强度,从而导致材料磨损量降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反应合成的TiC对铜基摩擦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含量的增加,Ti与铜基摩擦材料中的润滑剂石墨反应生成了硬度较高的TiC;TiC对基体起弥散强化作用,使铜基摩擦材料的硬度相应升高;Ti含量较高的铜基材料在较高的载荷和滑动速度下具有较小的磨损率。  相似文献   

7.
铁铜基湿式烧结摩擦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铁粉含量对烧结湿式铜基摩擦材料的影响,获得一种铁铜基湿式烧结摩擦材料。将该材料在MH-2试验台上与铜基湿式摩擦材料进行了摩擦磨损性能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8.
以电解Cu粉、还原Fe粉、石墨等为主要原料,采用粉末冶金加压烧结工艺制备了Cu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研究了Fe含量及SiO2、Al2O3、SiC等摩擦组元对烧结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e主要影响摩擦材料的力学性能,随Fe含量的增加,摩擦材料的硬度、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显著提高,Fe含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时具有高摩擦系数、较低磨损量和稳定的摩擦过程;添加摩擦组元SiC后的材料强度最高、摩擦系数最大、磨损量最小,但增加了对偶材料的磨损,加SiO2后材料摩擦系数最小、磨损量最大,Al2O3所起作用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别在N2、H2和N2+H2:混合气三种气氛下,采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合金强化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并观察了微观形貌,测试了物理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不同烧结气氛下制备的材料的显微组织相似,但抗压强度和摩擦磨损性能有显著区别:H2气氛烧结的材料挤压强度最低,摩擦系数随转速和制动压力的增加波动较大,且磨损严...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u-Fe基P/M摩擦材料金属基体中Fe、Cu含量变化对材料物理机械性能及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其它组份及含量不变的情况下,随Fe含量增加(Cu含量相应减少)。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及硬度逐渐增大。Fe含量为20%(质量分数)的材料具有摩擦系数高、磨损较少、摩擦过程稳定等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1.
《粉末冶金学》2013,56(24):462-470
Abstract

From studies of the friction between metal surfaces it has been possible to form a new concept of friction in relation to wear. Its basis is the fact that certain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re unlikely to stick on common metals. Friction can be produced by adding a small amount of metal to the intermetallic compound and it is shown theoretically that the condition of friction without wear is then achieved. The elastic vibrations produced in the metals lead to the necessary sticking followed by shearing to cause friction. Practical results are given where the lives of clutches have been prolonged by factors of up to 100; similar improvements are gained for the brakes of trains and aircraft. New phenomena are explained that limit the life of the friction materials even though wear is negligible.  相似文献   

12.
采用流变成型法制备了半固态ZA27—16Vol%Si合金,与常规铸造合金进行了对比,并对其摩擦特性进行了研究,为锌铝合金的半固态加工新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MPV-1500型摩擦试验机的结构,用它测量含油轴承摩擦系数和PV值的方法,以及摩擦表面温升与摩擦系数和pV值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含油轴承破坏的标志,还提出了测量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电测法实验,运用Bland-Ford公式,对铝板冷轧过程的摩擦系数进行了研究测定,建立了摩擦系数的数学模型.实践证明,模型精度很高.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干法生产中粉状热固性酚醛树脂的粒度对半金属摩擦材料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粒度较细的树脂粉末能均匀分散在材料中并起到较好的粘结效果,能提高摩擦材料的机械冲击强度以及摩擦材料性能;同时能降低树脂用量,减少产品成本而不影响材料性能。  相似文献   

16.
汽车摩擦材料增强纤维的选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汽车摩擦材料中增强纤维的选用做了一综述性总结。探讨了石棉、铜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有机纤维、矿物纤维及混杂纤维等在摩擦材料中应用的优缺点及对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指出石棉及代用纤维增强摩擦材料在我国一段时期内还将共存,并逐步转向无石棉半金属基摩擦材料,最终将向高性能纤维增强材料过渡。增强纤维也将由单一纤维变为混杂纤维。  相似文献   

17.
张明如  钟维淳 《钢铁》1998,33(4):24-26
根据圆环压缩的连续速度场上限定理的理论分析,通过圆环试样压缩前后的几何尺寸的变化,能测量润滑剂的摩擦因数和圆环材料的流变应力。本文介绍了这个理论,并且用Gleeble-2000热模拟试验机测量了几种润滑剂的摩擦因数。试验结果表明,该理论可靠、方法简便、数据准确,值得推广使用,同时也拓宽了热模拟试验机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粉末冶金学》2013,56(26):309-318
Abstract

The processes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friction materials for aircraft brakes are outlined. The stringent quality-control procedures adopted at all stages of raw-material testing, mixing, pressing, and sintering are discussed and examples given that show the necessity for these procedures. The control system results in an end product that gives reproducible friction properties and wear rates and can fulfil the requirements of an emergency st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