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提高专业领域中文分词性能,以及弥补专业领域大规模标注语料难以获取的不足,该文提出基于深度学习以及迁移学习的领域自适应分词方法。首先,构建包含词典特征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双向长短期记忆条件随机场(BI-LSTM-CRF)分词模型,在通用领域分词语料上训练得到模型参数;接着,以建设工程法律领域文本作为小规模分词训练语料,对通用领域语料的BI-LSTM-CRF分词模型进行参数微调,同时在模型的词典特征中加入领域词典。实验结果表明,迁移学习减少领域分词模型的迭代次数,同时,与通用领域的BI-LSTM-CRF模型相比,该文提出的分词方法在工程法律领域的分词结果F1值提高了7.02%,与预测时加入领域词典的BI-LSTM-CRF模型相比,分词结果的F1值提高了4.22%。该文提出的分词模型可以减少分词的领域训练语料的标注,同时实现分词模型跨领域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在分词模型跨领域分词时,其性能会有明显的下降。由于标注军队遗留系统开发文档语料的工作比较复杂,本文提出n-gram与词典相结合的中文分词领域自适应方法。该方法通过提取目标语料的n-gram特征训练适应特征领域的分词模型,然后利用领域词典对分词结果进行逆向最大匹配的校正。实验结果表明,在军队遗留系统相关文档语料上,该方法训练的分词模型将F值提高了12.4%。  相似文献   

3.
中文分词是中文信息处理领域的一项关键基础技术。随着中文信息处理应用的发展,专业领域中文分词需求日益增大。然而,现有可用于训练的标注语料多为通用领域(或新闻领域)语料,跨领域移植成为基于统计的中文分词系统的难点。在跨领域分词任务中,由于待分词文本与训练文本构词规则和特征分布差异较大,使得全监督统计学习方法难以获得较好的效果。该文在全监督CRF中引入最小熵正则化框架,提出半监督CRF分词模型,将基于通用领域标注文本的有指导训练和基于目标领域无标记文本的无指导训练相结合。同时,为了综合利用各分词方法的优点,该文将加词典的方法、加标注语料的方法和半监督CRF模型结合起来,提高分词系统的领域适应性。实验表明,半监督CRF较全监督CRF OOV召回率提高了3.2个百分点,F-值提高了1.1个百分点;将多种方法混合使用的分词系统相对于单独在CRF模型中添加标注语料的方法OOV召回率提高了2.9个百分点,F-值提高了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张鑫  周小平  王佳 《图学学报》2021,42(2):316-324
建筑信息模型(BIM)已经成为建筑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方案。随着 BIM 数据不断增长,为 了高效使用 BIM 数据,很多研究将自然语言处理(NLP)引入 BIM 应用中。在中文环境中,由于缺乏建筑行业 的术语特征,导致基础环节的中文分词在建筑领域 BIM 应用中的适应性较差。通过分析当前流行的 BIM 数据 格式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 IFC)文件,从中提取 BIM 模型特征,配合建筑领域术语特征加入分词 模型中,以提高中文分词在建筑领域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条件随机场(CRF)分词模型相比,在建筑 领域测试集上,分词模型的 F-measure 提高了 1.26%,其中,在仅加入 BIM 模型特征时,F-measure 提升了 0.10%, 说明在分词模型中加入 BIM 模型特征对于提高中文分词在建筑领域的性能是有效的。同时,在 BIM 模型测试 集上,相较于仅加入建筑领域术语特征,在加入 BIM 模型特征后,准确率从 46.97%提升至 87.74%,召回率从 67.60%提升至 94.77%,F-measure 从 55.43%提升至 91.12%,提升了 35.69%,有效提高了中文分词在建筑领域 的 BIM 模型自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领域标注语料上训练的中文分词系统在跨领域时性能会有明显下降。针对目标领域的大规模标注语料难以获取的问题,该文提出Active learning算法与n-gram统计特征相结合的领域自适应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目标领域文本与已有标注语料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选择含有最多未标记过的语言现象的小规模语料优先进行人工标注,然后再结合大规模文本中的n-gram统计特征训练目标领域的分词系统。该文采用了CRF训练模型,并在100万句的科技文献领域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评测数据为人工标注的300句科技文献语料。实验结果显示,在科技文献测试语料上,基于Active Learning训练的分词系统在各项评测指标上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该文结合词向量技术和传统统计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无监督新词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传统统计量获得候选新词,然后采用多种策略训练得到词向量,利用词向量构建弱成词词串集合,并使用该集合从候选新词的内部构成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其进行过滤。此外,该文人工标注了一万条微博的分词语料作为发展语料,用于分析传统统计量以及调整变量阈值。实验使用NLPCC2015面向微博的中文分词评测任务的训练语料作为最终的测试语料。实验表明,该文方法对二元新词进行识别的F值比基线系统提高了6.75%,比目前新词识别领域最佳方法之一Overlap Variety方法提高了4.9%。最终,在测试语料上对二元新词和三元新词识别的F值达到了56.2%。  相似文献   

7.
汉语分词是搭建汉语到其他语言的统计机器翻译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单语语料中训练得到的传统分词模型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机器翻译[1]。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单语和双语知识的适应于统计机器翻译系统的分词方法。首先利用对齐可信度的概念从双语字对齐语料中抽取可信对齐集合,然后根据可信对齐集合对双语语料中的中文部分重新分词;接着将重新分词的结果和单语分词工具的分词结果相融合,得到新的分词结果,并将其作为训练语料,利用条件随机场模型训练出一个融合了单双语知识的分词工具。该文用该工具对机器翻译所需的训练集、开发集和测试集进行分词,并在基于短语的统计机器翻译系统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的方法提高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8.
受限于标注语料的领域和规模以及类别不均衡,中文人名识别性能偏低。相比人名识别训练语料,人名词典获取较为容易,利用词典提升人名识别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提取人名词典特征,融入到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模型中,在损失函数中提高人名标签权重,设计加权条件随机场(WCRF)。从人名词典中获取姓和名相关的特征信息,Bi-LSTM网络捕获句子中上下文信息,WCRF提高人名识别的召回率。在《人民日报》语料和工程法律领域语料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 在领域测试语料上,与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相比,人名识别的F1值提高18.34%,与传统Bi-LSTM-CRF模型相比,召回率提高15.53%,F1提高8.83%。WCRF还可以应用到其他类别不均衡的序列标注或分类问题中。  相似文献   

9.
针对条件随机场分词不具有良好的领域自适应性,提出一种条件随机场与领域词典相结合的方法提高领域自适应性,并根据构词规则提出了固定词串消解,动词消解,词概率消解三种方法消除歧义。实验结果表明,该分词流程和方法,提高了分词的准确率和自适应性,在计算机领域和医学领域的分词结果F值分别提升了7.6%和8.7%。  相似文献   

10.
在专业领域分词任务中,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的性能受限于缺少专业领域的标注语料,而基于词典的分词方法在处理新词和歧义词方面还有待提高。针对专业领域分词的特殊性,提出统计与词典相结合的分词方法,完善领域词典构建流程,设计基于规则和字表的二次分词歧义消解方法。在工程法领域语料上进行分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工程法领域的分词结果准确率为92.08%,召回率为94.26%,F值为93.16%。该方法还可与新词发现等方法结合,改善未登录词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分词是汉语自然语言处理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早先的研究中,最大熵模型和条件随机场(CRF)模型已经广泛运用到汉语自动分词的工作中。最大间隔马尔可夫网(M3N)模型是近年来由B.Taskar等[1]人提出的一种新型结构学习模型。该文尝试将这一模型用于汉语分词建模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基于给定的训练语料与测试语料,分词精度可以达到95%,表明基于最大间隔马尔科夫网的汉语分词方法可以取得较高的分词精度,是一种有效的汉语分词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特定领域的汉英机器翻译系统开发过程中,大量新词的出现导致汉语分词精度下降,而特定领域缺少标注语料使得有监督学习技术的性能难以提高。这直接导致抽取的翻译知识中出现很多错误,严重影响翻译质量。为解决这个问题,该文实现了基于生语料的领域自适应分词模型和双语引导的汉语分词,并提出融合多种分词结果的方法,通过构建格状结构(Lattice)并使用动态规划算法得到最佳汉语分词结果。为了验证所提方法,我们在NTCIR-10的汉英数据集上进行了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融合多种分词结果的汉语分词方法在分词精度F值和统计机器翻译的BLEU值上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字串内部结合紧密度的汉语自动抽词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自动抽词是文本信息处理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比较通行的解决策略是通过评估候选字串内部结合紧密度来判断该串成词与否。本文分别考察了九种常用统计量在汉语自动抽词中的表现,进而尝试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以期提高性能。为了达到尽可能好的组合效果,采用了遗传算法来自动调整组合权重。对二字词的自动抽词实验结果表明,这九种常用统计量中,互信息的抽词能力最强,F-measure可达54.77% ,而组合后的F-measure为55.47% ,仅比互信息提高了0.70% ,效果并不显著。我们的结论是: (1) 上述统计量并不具备良好的互补性; (2) 通常情况下,建议直接选用互信息进行自动抽词,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4.
庞宁  杨尔弘 《中文信息学报》2008,22(2):24-27,54
共指是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常见现象。良好的处理共指现象,是进行信息提取的基本必要过程。本文采用最大熵模型对汉语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共指现象进行消解,目的是提取出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指向同一实体的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根据问题特点,算法选择了8类特征作为模型的特征,该模型在20万字的新闻语料上进行训练,在10万字规模的语料上进行测试,最终的测试得到系统的F值为64.5%。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语广播新闻连续语音敏感词检索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语音信号来源于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新闻的敏感词语音语料库的建设。然后用该语料库进行基于HMM的模型训练。模型训练中详细介绍识别基元端点检测、特征提取、矢量量化、码本构建、HMM模型训练过程和结果。最后用该语料库和HMM训练模型对维吾尔语广播新闻连续语音信号进行敏感词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混合模型的中国人名自动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支持向量机(SVM)和概率统计模型相结合的中国人名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按字抽取特征向量的属性得到训练集,采用多项式核函数建立SVM人名识别模型,然后在特征空间中计算测试样本到SVM最优超平面的距离,当该距离大于给定的阈值时使用SVM对测试样本进行分类,否则使用概率统计方法。实验表明,采用混合模型,对样本在空间的不同分布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取得比单独使用SVM或概率统计更好的分类效果,系统开式综合指标F-值比单纯使用支持向量机方法提高了1.51%。  相似文献   

17.
汉语框架语义角色识别是汉语框架语义分析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基于汉语词语、词性等特征的分布式表示,使用一种多特征融合的神经网络结构来构建汉语框架语义角色识别模型。鉴于可用的训练语料规模有限,该文采用了Dropout正则化技术来改进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实验结果表明,Dropout正则化的加入有效地缓解了模型的过拟合现象,使得模型的F值有了近7%的提高。该文进一步优化了学习率以及分布式表示的初始值,最终的汉语框架语义角色识别的F值达到70.54%,较原有的最优结果提升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