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合成孔径雷达通过二维脉冲压缩处理获得了距离-方位二维处理增益,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介绍了一种新的相干干扰技术——卷积干扰,利用雷达发射信号与干扰信号函数卷积形成干扰信号,降低对干扰功率的要求.理论分析证明,卷积干扰对SAR具有显著的干扰效果,根据干扰函数的不同,可以产生欺骗干扰和噪声压制干扰两种效果.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线性调频脉冲信号在雷达中应用广泛,其优点是具有脉内相干性。传统的噪声干扰进入雷达后无法获得处理增益,因而在功率有限的情况下往往干扰效果不佳。相对于噪声干扰,卷积调制干扰的优点是可获得雷达较大的处理增益。对基于LFM信号的卷积调制干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该信号进入雷达后的干扰效果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低频超宽带合成孔径雷达(SAR)实施有效的图像欺骗干扰,提出基于卷积技术的欺骗干扰方法。基于SAR目标回波特性,推导了干扰调制函数解析式。在产生干扰信号时,需要对解析式进行近似处理,针对低频超宽带SAR二维强耦合特性以及超宽带SAR成像处理算法,将干扰调制函数精确到三次相位项,并对各级系数进行分析和简化处理。最后通过仿真实例验证了对干扰产生函数改进的必要性及干扰的有效性。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均表明,改进后的干扰方法可以对超宽带SAR实施有效的图像欺骗干扰。  相似文献   

4.
SAR作为相干体制雷达,通过距离向和方位向的匹配处理可获得很高的空间分辨率及抗干扰性能,对SAR的有效干扰成为SAR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难点。文章从干扰方程入手,开展了SAR有源相干干扰和非相干干扰对比研究,首次规范和详细推导了两种干扰下信噪比、杂噪比、信杂比、信干比、杂干比、信号干扰噪声比以及信号干扰杂波噪声比等功率比指标的理论表达式,分析了信号、干扰、杂波、噪声等功率因素对干扰效果的影响,研究了各功率指标及干扰效果随分辨率的变化关系。通过算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该研究对SAR干扰的实施和干扰功率的管理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SAR的虚假动目标干扰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干扰的新方法一虚假动目标干扰,它可以获得动目标成像雷达二维压缩增益,实现对雷达的欺骗动目标干扰效果;对于常规SAR可获得距离向增益和部分方位向增益,实现对雷达较好的压制干扰效果。该技术大大降低了干扰机输出功率的要求,提高了干扰效率。通过控制干扰机对接收到的每个方位信号延迟规律,可以实现按照不同方式运动的虚假欺骗动目标,从而保护己方重要动目标;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地面运动目标指示(SAR‐GMTI)的快速发展,有效的干扰措施将是对抗SAR‐GMTI的关键。虚假运动目标干扰能够产生逼真的虚假目标,但产生的虚假目标数量有限;噪声卷积干扰能够获得雷达匹配的处理增益,并且能够产生压制式的干扰效果。结合2种干扰特性,提出一种对SAR‐GMTI的噪声卷积密集假目标干扰技术,该干扰技术能够产生大量的虚假运动目标,并且兼具欺骗式和压制式干扰效果。计算机仿真表明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根据频率步进雷达信号处理的特点,提出一种灵巧噪声干扰方式,即将干扰机接收并储存的雷达发射信号与视频噪声相卷积,经放大后转发,以获得匹配处理增益。分析了频率步进雷达信号的时频特性,阐述了灵巧式噪声干扰的机理,进行了干扰效能分析。理论和仿真结果表明,该灵巧噪声干扰能够有效干扰步进雷达信号,具有很高的干扰功率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脉冲卷积干扰技术在超宽带SAR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脉冲卷积干扰技术在超宽带SAR中应用的可行性,详细分析了距离像和二维像的干扰效果,发现在二维图像中,方位向的聚焦性能明显下降。通过对目标回波和干扰信号处理流程的分析,发现超宽带SAR空变特性是导致二维图像散焦的根本原因。提出对干扰信号进行相位调制,调整干扰信号的分布曲线,以降低空变特性的影响,取得了较好的干扰效果。研究表明,距离向的干扰效果与常规雷达一致,可以形成滞后的假目标欺骗干扰,改进的脉冲卷积干扰大大提高了方位向聚焦性能,用于对超宽带SAR进行假目标干扰。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方位积累对雷达和目标距离的相对精度要求较高,绝对精度要求较低的特点,提出利用SAR相邻发射脉冲比相的测距方法获得相对精度较高的距离值,从而得到一种能获取二维处理增益的高效SAR干扰方法,克服了以往干扰方法因难以测量SAR平台轨迹而不能获取方位处理增益的缺陷。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都表明该方法既能完成干扰机附近的假目标干扰,也能在较低干扰功率下实现噪声压制干扰。  相似文献   

10.
针对超宽带雷达信号复制转发式干扰应用,研究了一种基于光处理的超宽带模拟射频存储技术,相比传统的数字射频存储技术,它大幅提升了干扰源的瞬时带宽。结合对光学射频存储的理论分析结果,采用低噪声光学放大与光学自适应幅度均衡技术精确控制光纤复制环路增益,实现对采样信号的高质量、大数量的相参复制。利用可调光纤延迟技术实现拖距、拖速等干扰效果,并通过实验验证与仿真分析证明了光学射频存储技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雷达中的广泛应用.作战雷达的电子防御能力整体提升。通过分析欺骗干扰对各种雷达的作用机理,给出了欺骗干扰信号与雷达回波信号的细微差别。以雷达对目标的检测识别过程为依据,提出了提高雷达有源欺骗干扰有效性的方法和措施,并探索了未来欺骗干扰对抗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干扰方法因干扰信号维度单一而难以在空时二维联合域对空时自适应处理器(Space-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产生有效干扰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能覆盖整个空时二维平面的投散射宽时限扫频式干扰方法.该方法是向特定区域投射具有多普勒带宽的扫频信号,利用散射回波干扰STAP雷达.地形散射使干扰信号具有空时耦合特性,干扰信号空域连续,STAP处理器无法从空域识别抑制;宽时限扫频方式导致脉冲间多普勒频率存在差异,使雷达无法提取干扰信号多普勒频率,能占用处理器大量自由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产生的干扰功率谱能覆盖整个空时平面,使处理器自由度严重损失,导致STAP处理器性能下降,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以数字射频存储技术(DRFM)为代表的有源相参干扰是对抗合成孔径雷达(SAR)一种行之有效的干扰方式,传统线 性调频信号(LFM)合成孔径雷达对抗有源相参干扰能力较差。文中采用一种新的相位扰动线性调频信号(PPLFM),与传统 LFM 信号相比,增加了波形的复杂性,可有效提高其抗干扰能力。文中首先给出了PPLFM 信号的设计方法,重点优化了其扰动幅度矩阵;随后,分析了不同扰动参数时PPLFM信号的抗干扰性能与成像性能;最后,对其抗假目标干扰和移频干扰能力与 LFM 信号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LFM信号相比,新的PPLFM信号可以有效抑制有源相参干扰。  相似文献   

14.
现代海战中,反舰导弹正面临舰艇电子干扰的极大挑战。毫米波末制导雷达具有很强的抗无源干扰能力,十分适合应用于反舰导弹的末制导雷达。通过对比厘米波制导雷达和毫米波制导雷达的特性,分析了毫米波雷达末制导反舰导弹的抗质心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对解线调处理的ISAR的相干干扰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煜  董春曦  崔艳鹏  杨绍全 《电子学报》2006,34(9):1590-1594
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通常采用解线调处理的方法来得到频域距离像.本文提出一种附加调制的相干干扰方法,即对接收的雷达信号产生附加的频率调制后转发,干扰谱就能覆盖距离像的频域范围,破坏ISAR一维距离成像;对频率调制后的信号再附加相位调制,就能破坏ISAR二维多普勒成像.这种干扰信号能获得一定的处理增益,因此能节省干扰功率.  相似文献   

16.
李锋 《电子对抗》2010,(1):17-21
逆合成孔径雷达具有极高的两维分辨率,可对运动目标进行精确的成像跟踪,在导弹防御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其信号处理增益极高,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此,传统的干扰方式很难起到对抗效果。利用数字存储和信号处理技术,可根据雷达信号产生两维相参的干扰信号,利用较小的辐射功率实现对抗的目的,是ISAR对抗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7.
戴幻尧  刘勇  黄振宇  张杨 《雷达学报》2016,5(2):156-163
多路径干扰是对抗机载火控雷达或雷达导引头的有效自卫干扰方式之一,兼具距离、速度、角度维的欺骗干扰效果,目前对该干扰样式难以进行有效识别和抑制。该文提出采用极化雷达导引头工作体制,分析了多路径干扰对雷达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多路径干扰和直达干扰信号的回波信号正交极化信号模型,提出了基于信号极化相位统计特性差异的多路径干扰检测方法。该方法物理内涵清晰,实现简单,不仅可以判断干扰信号的存在和类型,还能够鉴别干扰的极化。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有效对抗多路径干扰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线性调频雷达发射信号特点,提出一种新的应答式干扰技术—三角波加权调频干扰,即干扰机利用三角波频率调制接收到的雷达信号,再经放大之后转发出去。阐述了具体的干扰机理,分析了干扰信号的时频特性和干扰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调制参数条件下可以达到欺骗性和遮盖性干扰效果,且干扰信号与发射信号具有相干性可以获得脉压增益,从而降低功率要求。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problem of detecting and classifying a radar target signal and a jamming signal produced by a deception electronic counter measure (ECM) system based on a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memory (DRFM) device. The disturbance is modeled as a complex correlated Gaussian process. The jamming is modeled as a signal belonging to a cone whose axis is the true target signal. Two different approaches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adaptive coherent estimator (ACE) and on the generalized likelihood ratio test (GLRT), yielding both to a two-block devi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detection/classification algorithms are evaluated, analytically, when possible, and by Monte Carlo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