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传统的国产油菜籽加工工艺流程及设备来加工进口双低油菜籽,为取得满意的工艺效果,其工艺操作参数须作相应调整,提出了加工过程中几个重要工序的工艺操作参数控制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相溶剂添加表面活性剂对双低油菜籽冷榨饼进行脱毒。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醇浓度为85%,平衡温度为76℃,每次平衡时间为45min,溶剂比为7:1(v/w),脱毒次数为3次,并添加0.2%的助剂油酸钠的条件下,硫甙含量降为0.43mg/g,残油率在3%左右。  相似文献   

3.
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之一、国内第一个优质低毒的双低油菜新品种—甘兰型“51”双低油菜在河南选育成功,正式通过技术鉴定.油菜是我国食用植物油的主要来源,目前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长期以来,我国油菜籽品质普遍较差,菜籽油的营养价值低,气味欠佳,影响销售;菜籽饼本来是含有丰富粗蛋白的优质饲料,但由于饼粕中含有毒物质,长期以来,也只能做肥料.其主要原因是芥酸和硫甙含量偏高,前者高达40%—50%,后者达12%—18%,远远超过了国际上规定的芥酸低于5%、硫甙低于0.3%的商品标准.  相似文献   

4.
双低菜籽制备复合氨基酸粉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低油菜籽脱脂粕为原料,采用硫酸高温短时酸解法制备天然复合氨基酸粉,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酸解温度130℃,时间2h,硫酸浓度6mol/L,液固比3:1.并对氨基酸液的粗制品采用CaCO3中和、减压蒸发浓缩、冷冻干燥等方法进行精制.经本工艺生产的氨基酸产品色泽为橙红色,香气正常,无异味,鲜咸适口,产品得率为38.70%,氨基氮含量为5.13%,总氮含量为8.28%,总水解度为87.50%.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油菜籽中硫苷酶及其酶解性质。完整油菜籽中内源硫苷酶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其最适酶解条件为50-70℃,pH6-8。只有有效地打破油菜籽中硫苷酶与硫苷的区域化分布,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酶解率。油菜籽粒度过小,给油脂浸出过程带来较大的困难。因此,在现行油菜籽加工工艺中的蒸炒阶段引入自动酶解脱毒法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研究流化槽烘干机烘干高水分油菜籽的可行性为目的。探讨了油菜籽适烘的干燥介质温度和干燥工艺。通过模拟烘干试验和生产性烘干试验,得出流化槽烘干机烘干高水分油菜籽是可行的;热风温度以控制在160—180℃为宜;种用以不超过140℃为宜。生产性烘干应采取“干燥—迅即冷却”的干燥工艺。油菜籽经高温快速烘干后,对含油量和发芽率等品质基本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甘蓝型油菜籽为材料,研究了含水量(6.8%、8.3%、9.8%)、储藏温度(20℃、25℃、30 ℃、35℃)、储藏方式(充氮气调、常规密闭)等不同条件下油菜籽电导率、发芽率、发芽势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120 d期间,油菜籽电导率呈升高趋势,发芽率、发芽势呈降低趋势,其升高或降低幅度与储藏条件有关.在20℃、充氮条件下,含水量6.8%的油菜籽电导率数值低、升幅小,其发芽率高、降幅小.低水分、准低温(20℃)加充氮气调更能保持油菜籽的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8.
现行油菜籽加工过程中各种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油菜籽加工过程中各种营养成分与抗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探讨影响菜籽饲用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改进现行油菜籽加工工艺以提高菜籽粕饲用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油菜籽干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薄层干燥是研究在一定温度、压力和湿度条件下,谷物水分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得出其干燥方程.本文用薄层干燥实验台进行了油菜籽的薄层干燥试验,确定了各参数(介质温度、湿度,谷物的初始温度、水分)对干燥速度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油菜籽薄层干燥的数学模型,并依据油菜籽的干燥特性,确定油菜籽干燥的合理工艺及工作参数,并结合玉米、水稻的干燥工艺及作业参数,研究一种适合油菜籽、玉米、水稻等物料的干燥设备,实现一机多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工作时,通过对干燥设备的调整实现预热-干燥-缓苏—冷却和预热—干燥—冷却的工艺以及实现适合三种作物不同的干燥作业参数.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基础上,对油菜籽脱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其结果为:对于含自然水分和蒸炒水分的油菜籽,于100℃条件下,加热处理10min,获得的脱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柠檬酸、乳酸和食品防腐剂己二烯酸混合使用时的防霉和防菌效果,用抑菌圈法测定其抗微生物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柠檬酸和乳酸量的增加,防霉和防菌效果显著增加,最佳比例为己二烯酸:柠檬酸:乳酸为1:2:4.另外,还对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的混合效果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酸滴定法测定了三峡库区四种典型土壤的酸缓冲容量,并用土壤的酸缓冲容量计算了四种土壤对酸雨的临界负荷。结果表明:土壤的pH值和CEC含量越高,盐基离子释放量越大,土壤酸缓冲容量越大;三峡库区四种典型土壤的临界负荷存在明显的差异,临界负荷的大小顺序为:红棕紫泥>红紫泥>灰棕紫泥>黄壤,红棕紫泥土壤对酸敏感程度显著小于其它三种土壤。  相似文献   

13.
酒石酸、柠檬酸、草酸和二氧化锗热回流,可以制得有机酸锗化合物。该化合物难溶于乙醇,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且在空气中有吸湿性。由差热分析曲线测得了它们的熔点和分解温度。  相似文献   

14.
以古龙酸母液为原料,硝酸为氧化剂,在五氧化二钒和铁盐复合催化剂以及硫酸的助催化作用下合成草酸,采用正交试验研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硝酸用量,硫酸用量以及催化剂配比对草酸收率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制备条件:即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7 h,古龙酸母液(质量分数15%)用量20 g,硝酸用量16.2 mL,硫酸用量6.0 mL,催化剂V2O5与Fe3+摩尔配比1∶20.草酸的平均收率为84.09%,纯度达99.50%,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T1626-88)的工业一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15.
由五倍子制取鞣花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五倍子为原料浸取单宁酸 ,由单宁酸氧化制备鞣花酸。选用 Na2 CO3 作添加剂 ,降低单宁酸的浓度 ,增长反应时间 ,鞣花酸的产率可高达 54 %。采用红外光谱 ( IR)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对制备的鞣花酸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由乙二醛硝酸氧化法合成乙醛酸的方法 .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通过探求乙醛酸、草酸和乙二醛的分离方法 ,为进一步合成乙醛酸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乙二醛硝酸氧化法合成乙醛酸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考察了乙二醛、硝酸浓度、硝酸与乙二醛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盐酸及催化剂的髟量等因素对醛酸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风化煤催化氧解制备腐植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南风化煤为对象,硝酸催化氧解制备腐植酸,考察不同载体的催化剂对风化煤氧解制备腐植酸收率和结构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纯硫酸镍催化剂活性低,腐植酸产率较低;活性炭负载硫酸镍和二氧化硅负载硫酸镍作为催化剂时,腐植酸的产率较高,较不加催化剂时产率提高11.2%和14.73%;碳纳米管负载硫酸镍作为催化剂时,腐植酸产率提高15.84%.  相似文献   

19.
以硫代乙酸、甲基丙烯酸为原料,经过加成反应、甲基环己烷重结晶得到3-乙酰巯基-2-甲基丙酸,考察了加料顺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升温速率对收率的影响,并且探索了工业化生产的条件。结果表明,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硫代乙酸与甲基丙烯酸摩尔比为1.4∶1、反应温度为90℃时,反应产物收率可以达到99.3%。产物经核磁、质谱和红外分析证实为3-乙酰巯基-2-甲基丙酸。工业化生产时添加等摩尔的甲苯作为溶剂,可有效防止反应温度急剧升高,保证产品收率。  相似文献   

20.
蚕蛹制备复合氨基酸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用硫酸水解蚕蛹制备复合氨基酸及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复合氨基酸的方法.考察了溶剂用量对蚕蛹脱脂、硫酸用量和酸解时间对氨基酸收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