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铭华  刘景和 《压电与声光》1993,15(5):47-50,55
报道了Fe:LiNbO3晶体的生长。测试了晶体的放大率,指数增益系数,衍射效率相位共轭反射率和响应时间;对Fe:LiNbO3晶体的光折变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双掺杂Zn,Fe:LiNbO3晶体的二波耦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铭华  孙尚文 《压电与声光》1997,19(4):262-264,281
在固液同成分LiNbO3中,同时掺入6%ZnO(摩尔比)和0.05%Fe2O3(摩尔比),用提拉法生长了双掺杂Zn,Fe,LiNbO3晶体,这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光折变晶体材料。文章用二波耦合技术研究了晶体的耦合增益和衍射效率,Zn,Fe:LiNbO3的光致折射率变化值达10^-5,且响应速率达到秒量级,这是双掺Zn,Fe两种杂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Zn:Fe:LiNbO3晶体的生长及位相共轭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LiNbO3中掺进ZnO和Fe2O3生长出Zn:Fe:LiNbO3晶体。测试了晶体抗光致散射能力、位相共轭反射率和响应时间。研究了Zn:Fe:LiNbO3位相共轭效应增强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光束耦合的原理及实验结果,计算了纯LiNbO3和Fe:LiNbO3晶体中的有效载流子密度,对结果进行了讨论,指出光折变LiNbO3中氧空位色心也是载流子施主之一,且被激发的Fe2+仅占晶体中Fe2+浓度的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5.
赵业权  王继扬 《压电与声光》1999,21(3):207-209,213
在LiNbO3中掺进ZnO和Fe2O3生长了Zn:Fe:LiNbO3晶体,测试了晶体抗光致散射能力和响应时间,以Zn:Fe:LNbO3晶体为位相共轭镜,氦氖气体激活介质,构成了外泵浦位相共轭激光器。  相似文献   

6.
Eu:Fe:LiNbO_3晶体光折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Eu:Fe:LiNbO3晶体的指数增益系数,位相共轭反射率和光折变温度效应,以Eu:Fe:LiNbO3晶体作相位共轭镜,实现了实时关联存储。  相似文献   

7.
激光晶体Nd:ZnO:LiNbO_3的生长及其光学性能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在LiNbO3中同时掺入Nd2O3和ZnO,生长了Nd:ZnO:LiNbO3晶体。它具有同Nd:MgO:LiNbO3晶体相当的抗光损伤能力。Zn2+离子的掺入,不影响Nd3+离子在晶体中的光谱性质。可成为新型激光晶体。  相似文献   

8.
采用激光感生荧光技术测量了Nd:MgO:LiNbO3晶体的偏振荧光光谱,简要地说明了Nd:MgO:LiNbO3双晶体腔内互倍频的基本原理,并在实验中用染料激光作泵浦源实现了其双晶体腔内互倍频运转;得到543nm横模倍频绿光单端输出约YMW,腔前泵浦阈值约38MW,总转换效率约为1.3%。  相似文献   

9.
Ce:Fe:LiNbO_3在红光波段的光折变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掺铈、铁LiNbO3(简写为Ce:Fe:LN)晶体在633nm波段的光折变特性.其光折变灵敏度约为400mJ/cm2,指数增益系数约为45cm-1。用该晶体记录的傅里叶变换全息图分辨率超过70lp/mm。  相似文献   

10.
用质子交换法制备了Nd:MgO:LiNbO3波导。通过测量平面波导的二次离子质谱,得到了波导的原子组分分布,并测量了Nd:MgO:LiNbO3晶体的吸收谱线,最后利用端面耦合,分别得到了条波导内和衬底内激光诱导的荧光谱线。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四价掺杂(包括铪和锆)铌酸锂晶体的研究进展.掺铪铌酸锂晶体具有与掺镁铌酸锂晶体相似的抗光折变性能,而掺锆铌酸锂晶体的抗光折变性能远优于掺镁铌酸锂晶体.铪铁双掺与锆铁双掺铌酸锂晶体兼有高光折变灵敏度和高光折变衍射效率的性质.并且在掺杂量超过阈值时,铪离子和锆离子在铌酸锂晶体中都具有接近于1的有效分凝系数.这些实验结果表明,四价掺杂铌酸锂有望成为出色的非线性光学晶体.  相似文献   

12.
双掺杂和三掺杂铌酸锂晶体稳定全息存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两种不同氧化 还原处理下的四种不同掺杂Cu∶Ce ,Mn∶Cu∶Ce ,Mn∶Fe和Mn∶Fe∶Mg的铌酸锂晶体进行了红光和紫光光色效应稳定全息存储的实验研究 ,实现了LiNbO3∶Cu∶Ce和LiNbO3∶Mn∶Cu∶Ce晶体中的稳定全息存储。实验结果表明只有高氧化的晶体才能实现稳定全息存储。在高信噪比前提下 ,LiNbO3∶Cu∶Ce晶体稳定衍射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3.
掺镁铌酸锂晶体抗光折变微观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掺镁掺铁铌酸锂晶体的紫外,可见及红外光谱,首次发现当掺镁量超过通常所说的阈值(第一阀值)时,Fe^3 离子和部分Fe^2 离子的晶格占位由锂位变为铌位,但仍有部分Fe^2 离子留在锂位,晶体缺陷化学分析表明,继续增加掺镁量,占锂位的Fe^2 离子数瘵逐渐减小,当掺镁量达到另一个适当的值(第二阀值)时,全部Fe^2 都占铌位,晶体的抗光折变能力空前提高,这种现象称作双阀值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Czchrzlski技术生长出优质的Mg:Er:LiNbO3[(X=2%, 4%, 6%, 8%, y=% (mol%))]晶体,测试Mg:Er:LiNbO3晶体的光损伤阈值,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Mg2+浓度增加抗光损伤能力增加,其中Mg(6mol%):Er:LiNbO3和Mg(8mol%):Er:LiNbO3晶体抗光损伤阈值比LiNbO3晶体提高二个数量级以上。它们的红外光谱OH-吸收峰移到3535cm-1附近。Mg:Er:LiNbO3晶体中随着Mg2+浓度增加吸收边紫移程度增大。研究Mg:Er:LiNbO3晶体抗光损伤阈值增强机理,OH-吸收峰移动机理和吸收边移动机理。采用0.523μm激光进行泵浦获得高的利用率。在波长510—580nm范围内得到Mg:Er:LiNbO3晶体稳态发射谱。掺进4mol%的MgO是Mg:Er:LiNbO3晶体寿命最长的晶体。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试Zr:Fe:LiNbO3晶体的红外光谱、抗光折变阈值、位相共轭和全息关联存储性能,采用Czochralski方法生长Zr:Fe:LiNbO3晶体。通过实验得出Zr:Fe:LiNbO3晶体红外光谱对应的OH-吸收峰移到3488cm-1;随着Zr4+摩尔分数的增加,Zr(摩尔分数xZr=0.06):Fe:LiNbO3晶体抗光折变阈值比Fe:LiNbO3晶体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且晶体的位相共轭响应速度增加,而位相共轭反射率有所下降,Zr(xZr=0.02):Fe:LiNbO3晶体响应速度比Fe:LiNbO3晶体提高一个数量级;另外,以Zr(xZr=0.04):Fe(质量分数wFe=0.0003):LiNbO3作为存储介质,Zr(xZr=0.06):Fe(wFe=0.0003):LiNbO3晶体作为位相共轭镜,进行全息关联存储实验,在输出平面上接收到较完整的存储图像。结果表明,Zr:Fe:LiNbO3晶体具有强的抗光折变能力与优良的关联存储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双中心记录方案在双掺杂LiNbO3∶Fe∶Rh晶体中实现了近红外非挥发全息记录,研究了LiNbO3∶Fe∶Rh晶体在633 nm,752 nm,799 nm波长下的全息记录性能。结果表明,在使用近红外记录光时,其记录灵敏度随敏化光强的变化趋势与双中心短波长记录时的不同。通过和LiNbO3∶Fe∶Mn等传统双掺杂铌酸锂晶体的近红外波段记录效果对比,发现同时掺杂Fe和Rh可增强晶体对近红外光的吸收,获得更高的浅中心Fe光生伏特系数,从而能够在LiNbO3∶Fe∶Rh晶体中实现近红外波段的光折变全息记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读出过程中全息数据的擦除问题,研究了新型双掺杂LiNbOa:Fe:Ru晶体的全息读出特性。分析了双中心和单中心记录方案光栅的读出特性,并联立双中心物质方程和耦合波方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双中心记录所得到的饱和全息的读出时间常数远低于LiNbO2:Fe:Mn晶体的读出时间常数;单色光记录可以实现有效的全息,且其读出时间常数远大于记录时间常数,表现为准态非挥发读出。分析表明,这可能由于Ru的能级比Mn更靠近Fe,更易被红光激发,从而使得双中心记录所得饱和光栅的存贮持久性降低;单色光记录中红光能够同时充当记录光和抽运光,记录过程中红光能够在Fe上记录光栅并将其转移到Ru上,而在读出过程中则由于Ru能级较深,擦除缓慢。  相似文献   

18.
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周期极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汽相输运平衡技术制备出了高质量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 ,系统研究了晶体中的 [Li]/ [Nb]比含量对其畴极化电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晶体中 [Li]/ [Nb]比的提高 ,畴极化反转电场呈明显下降趋势 ,使用近化学计量比掺镁铌酸锂晶体 ,我们在 3.5± 0 .1kV/mm大小的外加极化电场条件下 ,成功地实现了 1.0mm厚度的周期极化畴反转 .我们用铌酸锂晶体的缺陷模型对实验结果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