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共混薄膜。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混合物的共混比对聚合物共混薄膜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聚乙二醇的结晶温度随PEG/PVA共混比的减小而升高,当共混比减小到20∶80时,实验观察不到聚乙二醇的结晶;聚乙二醇的熔点基本保持不变,而结晶度随PEG/PVA共混比的减小而降低;在相同的结晶条件下,聚乙二醇的结晶度随其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此外,利用偏光显微镜(POM)对聚合物共混薄膜的结晶形态进行了观察。该共混体系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高分子固-固相转变材料用于热能贮存和温度调节控制。  相似文献   

2.
淀粉基/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淀粉和聚乙烯醇为主要原料,丙三醇为增塑剂,通过流延成膜法制备淀粉基/聚乙烯醇生物薄膜.考察了料液浓度、原料配比及增塑剂含量对复合薄膜力学性能、耐油性能以及结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薄膜的最佳料液浓度为7.5%;聚乙烯醇的含量越高,共混膜的综合性能越好;当淀粉、聚乙烯醇与增塑剂的质量比为6∶6∶4时,制备的淀粉基/聚乙烯醇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达到13.3MPa和160%;偏光显微镜测试结果表明其相应材料的结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复配增塑剂对聚乙烯醇薄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油和乙二醇为复配增塑剂,研究了复配增塑剂对聚乙烯醇的熔融和结晶行为的影响;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乙烯醇薄膜,考察了复合增塑剂对薄膜力学性能、水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增塑剂质量百分含量在10%~30%时可有效降低聚乙烯醇的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当其在30%时,薄膜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拉伸强度为24.9 MPa,断裂伸长率为380%;薄膜的溶解失重率与时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聚乙烯醇(PVA)在油田开发方面具有多种用途,可用为高温地层驱油剂、地层酸化的乳化剂、稠化剂和胶凝剂。能与多种有机和无机试剂交联或络合成凝胶作为压裂工作液。为了改善PVA的水溶性及凝胶的性能,进一步满足油田开发应用技术的要求,作者对醚化聚乙烯醇及其共混物凝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配比的无规聚乙烯醇 (aPVA)和间规聚乙烯醇 (sPVA)进行共混制膜 ,并对共混膜进行热处理 ,用DSC对原始共混体系和经热处理后的共混体系的热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共混体系的DSC曲线上只形成一个吸热峰 ,两种组分配比的变化能引起熔融温度和结晶度的明显变化 ,显然 ,随sPVA含量增加有利于共混体系熔点和结晶度的提高。共混物经热处理后发现 ,sPVA的加入有利于抑制共混物的颜色变化 ,且sPVA也有利于结晶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6.
制备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S),使用红外光谱对合成的OSS进行表征并测试了OSS浆液的黏度.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与聚乙烯醇(PVA)浆液按一定比例共混,分别探究了共混浆液中OSS的变性程度、PVA的聚合度与醇解度、共混比对纯棉和纯涤纶粗纱黏附力的影响.结果表明,OSS浆液黏度随取代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共混浆液中OSS取代度越大,对纯棉粗纱的黏附力越小,而对纯涤纶粗纱的黏附力先增加后变小;共混浆液中PVA的聚合度越大、醇解度越高,对纯棉和纯涤纶两种粗纱的黏附力越好;增加共混浆液中PVA的含量,有利于提高对纯棉与纯涤纶粗纱的黏附力.  相似文献   

7.
开展了明胶-壳聚糖共混材料的酪氨酸酶修饰研究,该材料是一种全部由天然高分子构建及修饰的生物材料,即采用蛋白质与生物多糖作为本体材料,采用生物酶作为修饰剂。流变性能测试和凝胶形成实验表明,酪氨酸酶能够催化明胶与壳聚糖进行反应,并使明胶与壳聚糖共混溶液形成凝胶;拉伸测试结果显示,经过酪氨酸酶修饰的明胶-壳聚糖生物材料的拉伸强度比未修饰材料提高了50.22%。此外,与纯明胶材料相比,该生物材料显示出了更好的细菌抑制作用,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提高了40.56%和31.13%。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明胶/聚乙烯醇复合原液流变性的各影响因素,如复合溶液的配比、温度、浓度和交联剂种类及用量等.结果表明:各复合溶液的非牛顿指数n均小于1,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且随着温度的升高,n值不断增大.在所研究的明胶/聚乙烯醇复合原液中,随着浓度和交联剂用量的增大,其非牛顿指数n和结构黏度指数都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各配比下的明胶/聚乙烯醇共混纺丝原液均属非牛顿剪切变稀型流体.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3-羟基丁酸与3-羟基戊酸(PHBV)与明胶共混膜的结晶形貌与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熔体结晶时,PHBV形成环带球晶,随着明胶质量分数的增加环带结构模糊,结晶速率在90℃达到最大值,明胶阻碍了PHBV结晶。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PHBV/明胶共混膜等温结晶时为异相成核,明胶起到了成核作用,结晶过程可以用Avrami方程描述。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共混物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丙烯酸/丙烯酰胺二元共聚物与聚乙烯醇共混后经热交联处理得到吸水性较好的聚丙烯酸/聚乙烯醇共混树脂,利用傅立叶红外光透射谱图(FT-IR)、热重谱图(TG-DTA)和动态力学分析温度谱图(DMA)详细分析了树脂的结构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共混物大分子间形成了有效的化学交联点且二元共聚物与聚乙烯醇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不同组成比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聚碳酸酯(PC)共混物的结晶行为,测定了共混物在185℃的结晶速度,用X射线衍射方法,结合计算机分峰,分别测定了共混物的结晶度(以下用x_B表示)及共混物中PET组分的结晶度(以下用x_(PET)表示),结果表明:随着共混物中PC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结晶速度先是下降;当PC含量大于40%后,共混物的结晶速度又开始上升,并在50/50组成时达到极大值;而后随着PC含量的进一步增加,结晶速度迅速下降。延长共混时间,共混物的结晶速度下降。x_B随共混物中PC的增加而直线下降。但是x_(PET)的变化与结晶速度的变化规律相似。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明胶防术后黏连膜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壳聚糖/明胶防术后黏连共混膜.扫描电镜发现共混膜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分离,随着明胶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断裂伸长率、吸水率和降解速率提高,而抗张强度略有下降.共混膜湿态下的最大抗张强度为17.3 MPa,最大断裂伸长率为99%,最大吸水率为123%.动物试验表明共混膜能抑制成纤细胞的生长,具有较好的防黏连作用.实验表明,通过壳聚糖与明胶共混达到了两者生理功能协同及理化性能改善的效果,能满足防术后黏连的实际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3.
用热引发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乙二醇/聚丙烯酸共混水凝胶.研究了聚乙二醇(PEG)分子量、反应时间、引发剂含量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溶胀度、DSC等的表征.结果表明随着PEG分子量的增加其转化率逐渐增大,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凝胶转化率增大,当反应进行到5 h时,转化率基本不变,当PEG和AA的含量一定时,凝胶转化率随引发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当引发剂含量为PEG和AA总量的0.5%左右时,凝胶转化率最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聚氨酯/钛酸钡(PU/BaTiO3 )杂化材料--不同钛酸钡含量的聚氨酯/钛酸钡杂化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考察了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详细研究了溶胶-凝胶过程的机理以及微波辐射后杂化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的PU/BaTiO3杂化材料中PU和BaTiO3形成了较强的化学作用,而不是简单的共混;BaTiO3较均匀分散在杂化材料中,同时随着BaTiO3含量的增加,材料的介电常数也逐渐增加.指出了该研究在油气田领域的应用前景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可食性复合薄膜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聚糖/明胶/葡萄糖酸内酯/甘油共混膜的拉伸性能、透湿性能、透油性能以及透气性能.结果表明,葡萄糖酸内酯?明胶与甘油的协同作用可以改善复合膜的拉伸性能;随着甘油与明胶含量增加,膜的透湿性增强;在壳聚糖质量分数为1%、明胶质量分数为0.2%、葡萄糖酸内酯质量分数为0.8%、甘油质量浓度为0.6%时制得的复合膜的阻油性与阻气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轴圆筒旋转流变仪和锥-板型转子流变仪研究了聚乙烯醇(PVA)和胶原(COL)共混溶液的稳态和动态流变性能,讨论了温度、共混比、浓度对流动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PVA/COL共混溶液为假塑性流体,其偏离牛顿流动行为的程度与共混物的组成和浓度有关.胶原对于体系流变性质的影响居于主要地位,共混溶液具有和胶原相似的流变行为,如弹性效应占主导(G′>G″)、相似的剪切变稀曲线、相近的动态变性温度等.当PVA含量增至80%时,PVA/COL共混溶液的动态变性温度比纯胶原的提高了约2 ℃,且流动性好.浓度对于PVA/COL共混体系粘弹性的贡献以弹性增加为主;浓度越高,流体弹性特征越显著且结构越稳定.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醇-壳聚糖水凝胶机械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聚乙烯醇与壳聚糖质量比、溶剂醋酸溶液体积、交联剂戊二醛浓度等对聚乙烯醇—壳聚糖水凝胶机械性能的影响,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当m(聚乙烯醇):m(壳聚糖)=4:1、溶剂醋酸体积为80 mL、交联剂戊二醛的浓度为0.213 mol/L时凝胶硬度最大;当m(聚乙烯醇):m(壳聚糖)=6:1、溶剂醋酸体积为100 mL、交联剂戊二醛的浓度为0.213 mol/L时凝胶破裂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18.
用解偏振光法、差热分析(DTA)及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苯乙烯(PS)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发现PEY/PS共混物的结晶速度随PS含量增加而降低,但是Avrami指数不受PS含量影响,均在3.5~4.3之间;共混物的DTA冷结晶温度t_C随PS含量增加而升高;共混物中PET组分的结晶度及微晶尺寸均随P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导致共混物熔点下降。  相似文献   

19.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将聚乙烯醇(PEG)与等规聚丙烯(iPP)共混,发现PEG的加入能提高iPP的冲击强度,当PEG含量(质量分数)低于5%时,iPP/PEG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随PEG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能达到纯iPP的2倍,而拉伸强度只有少量下降;当PEG含量超过5%时,PEG结晶度增加,其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大幅下降。PEG含量较少时就能诱导产生β-iPP,其含量一直稳定在6%~10%的水平。当PEG含量较低时,PEG不能结晶而只能以无定形态嵌入到iPP球晶内部。当PEG含量较高而开始结晶时,由于结晶收缩而使共混物内部产生大量的微孔,这可能是引起iPP抗冲击强度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剂,制备不同质量百分比的聚乙烯醇(PVA)/聚丙烯腈(PAN)共混纺丝液,并对其粘度、宏观相容性进行了研究,进而纺丝,制备共混纤维,并进行磷酰化处理,获得无卤阻燃PVA/PAN共混纤维。结果表明,PVA与PAN在纺丝液中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随着PVA含量的增大,纺丝液粘度呈上升趋势。热重分析表明阻燃PAN/PVA纤维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成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