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度,降低施工现场发生突发灾害的概率,研究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工程特性选用更为有效的超前预报方法。比较探讨了TGP206和地质雷达两种超前预报方法的基本探测原理,依托马口排岩溶隧道ZK225+975~ZK225+875,K226+276~K226+251,ZK226+285~ZK226+260里程段为工程背景,介绍了TGP206和地质雷达探测马口排隧道掌子面未施工段围岩异常地质状况的现场工作原理和方法,将超前预报结果与实际施工中的情况对比,验证了两种超前地质预报准确性,并通过比较TGP206和地质雷达在马口排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1)
为对TSP地震波反射法进行研究,以便进一步指导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实施,本文首先对现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概括总结,接着采用TSP法对云南某隧道出口ZK34+089~ZK33+980段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对于指导地质情况类似的隧道掌子面施工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首先,在简述地质雷达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的测线布置、探测方法和探测技术参数的确定原则进行介绍.其次,采用美国GSSI公司SIR-20型地质雷达在竹盖山隧道进行地质超前预报.通过对探测数据和地质雷达扫描图像的研究、分析、以及同隧道掌子面实际开挖地质情况的对照,说明地质雷达是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实用性强,对隧道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对于预测围岩情况、指导隧道施工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GPT技术的原理和在国内外应用的现状,结合马留山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分析论证了GPT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应用的有效性,得出了马留山隧道左线ZK50+735~ZK50+935区段200m范围内的围岩属于中强风化砂岩,局部有渗水,稳定性和完整性稍差,属于IV级围岩,说明了GP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保证隧道施工顺利安全施工的重要地质预报手段,展示出该系统在隧道施工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雪峰山高速公路隧道F2断层带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2断层是雪峰山隧道通过区一条规模较大的断层带,在隧道施工中可能会对围岩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故在隧道施工期间对其开展超前预报。在雪峰山隧道施工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对F2断层带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超前地质预报中以地质分析为主线,运用TSP、洞壁应力测试、断层前兆预测法和断层错动机制解等多种方法开展综合预报。预报结果认为,ZK97+193~ZK97+220段已进入F2断层带的影响带,从ZK97+220开始已进入F2的边缘带,并预报ZK97+235桩号左右就进入F2的主干带。预报结果同实际开挖情况对比可知,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以南峰隧道开挖为例,运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探测里程ZK3+660~ZK3+544范围内的地层情况。将探测结果与开挖后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发现,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可以有效地探测掌子面前方断层破碎带,可以为隧道开挖提供参考。在隧道开挖中,超前地质预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丽燕  王刚 《山西建筑》2014,(25):200-202
阐述了隧道地震勘探的基本工程原理和TSP203超前地质预报设备在某隧道突水超前预报中的应用,并通过对某隧道进口段桩号ZK64+918处的超前地质预报结果与实际工程掌子面开挖揭露情况的对比,证明TSP对该处的超前突水预报是准确的,值得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溶洞、断层及暗河等不良地质环境,容易导致地表下沉、隧道塌方、突水、突泥(沙)等灾害。通过超前地质预报,可以获得掌子面前方地质异常体的位置、产状、以及地下水、CH4等数据,及时进行施工方案调整,保证施工安全。在地质雷达法的探测目的、探测原理、探测特点等基础上,以广东省龙怀高速公路马口排岩溶隧道为工程背景,将地质雷达检测技术应用于隧道右线出口K226+355~K226+330里程段的超前预报,通过对地质雷达图像进行分析,对地质雷达超前预报结合实际开挖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可知地质雷达的预报结果与实际开挖结果基本吻合,地质雷达的预报准确率高,对于其他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特长可溶岩隧道中岩溶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变,规律性较差,盲目施工易造成突泥、突水及坍塌等事故,有效的超前地质预报为隧道安全掘进提供重要保障,目前尚无一种能独立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预报手段。本研究以中老铁路曼勒一号隧道为背景,以地质调查为基础,采用TSP、地质雷达、瞬变电磁及超前水平钻探等方法,对DK446+465~DK448+580段岩溶和地下水发育情况进行了预报,基本探明了预报段地质情况。同时,对各类预报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希望为其他岩溶隧道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0.
F2断层是雪峰山隧道通过区一条规模较大的断层带,在隧道施工中可能会对围岩稳定产生较大的影响,故在隧道施工期间对其开展超前预报。在雪峰山隧道施工过程中,运用多种方法对F2断层带进行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在超前地质预报中以地质分析为主线,运用TSP、洞壁应力测试、断层前兆预测法和断层错动机制解等多种方法开展综合预报。预报结果认为,ZK97+193~ZK97+220段已进入F2断层带的影响带,从ZK97+220开始已进入F2的边缘带,并预报ZK97+235桩号左右就进入F2的主干带。预报结果同实际开挖情况对比可知,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结合地质雷达技术在罗曲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应用,对地质雷达技术的工作原理、测线布置及数据采集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并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合地质雷达成果图对探测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了描述。通过这一工程实例,文章阐述了地质雷达技术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作用,对具体的现场施工提供了预报性的指导意见,为施工过程提供了实时的地质预报资料,确保了施工的安全进行,也为必要的设计变更提供了依据。与此同时,针对工程具体应用,文章总结了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选择办法和经济对比,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隧道掌子面地质超前预报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有红外探水法、地质雷达法和TSP超前地质预报。实际工作中,红外探水法主要对隧道掌子面前方有无含水做定性评价,地质雷达法为短距离定量精确预报,TSP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主要用于长距离预报。这三种方法若能合理组合,可以相互佐证,提高预报结果的准确性,现在综合物探方法已经成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通过这三种物探方法在某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的实施情况可知,综合物探方法取得了很好的预报效果,给施工单位提供了有效而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以某隧道为研究背景,综合采用TST和地质雷达法相结合方式进行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对比预报结果,分析研究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采用超前钻探法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两种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相互验证并结合地质勘查资料,可以更加准确、详细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且地质雷达法可以准确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地下水位置及分布情况,有效弥补TST技术无法探测掌子面前方水文地质情况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结合礼让隧道现场地质地形特点,提出了综合超前预报的探测方法,针对不同地质情况,综合采用地质雷达,TGP和超前钻孔方法对礼让隧道进行超前预报探测,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保证了隧道施工进度和安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地质雷达已经广泛应用于复杂地质情况下隧道围岩的超前预报工作。文章介绍了SIR-20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并以舟白复线隧道的超前预报为例,详细地论述了使用SIR-20地质雷达进行超前探测的布点、数据处理及雷达特征图像的分析等问题。并将探测预报结果与围岩实际情况进行比较,验证了这种超前探测技术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6.
以松建高速慈口隧道为例,通过对地质雷达扫描图像的具体分析,对隧道实际开挖进行现场跟踪,并对设计、预报成果和实际揭露资料进行对比,表明地质雷达是隧道施工中对断层、富水区的一种较好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平顶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参数设置、测线布置及数据采集,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解释预测了未开挖掌子面的地质情况。与此同时,还总结了影响地质雷达预报效果的因素,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沈洪伟 《建筑安全》2023,(4):13-16+20
在我国西南地区岩溶隧道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突泥、突水等地质灾害,为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需要利用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来查清开挖工作面前方不良地质情况。结合四川某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采用宏观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地质雷达法与超前地质钻孔法相结合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探明了隧道掌子面前方溶蚀管道、溶洞及隐伏含水体的空间位置分布情况,提高了地质预报精确度,降低了隧道施工风险。  相似文献   

19.
赵世文 《广州建筑》2008,36(1):32-35
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分析了各种地质预报的预报距离及其优缺点,结合地质雷达在实际隧道施工中超前地质预测结果与实际开挖断面岩层的对比,说明在隧道开挖过程中采用科学的、先进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预测、预报隧道开挖工作面前方的地质构造,能够较为准确地查出隧道掘进方向的围岩性状、结构面发育情况,特别是溶洞、断层、破碎带和含水情况,可以减少隧道施工的盲目性,进而有效地防止工程事故,加快施工进度以及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龙潭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为工程实例,采用TSP、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和超前地质钻孔四种方法,通过不同方法的取长补短成功预报一个特大充填富水型溶洞的位置。总结TSP、地质雷达和红外探水三种物探手段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其进行科学运用,同时注重超前水平钻孔的验证工作,在高风险岩溶段达到了准确预报不良地质的目的,避免了地质灾害发生。三种物探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的结论,以及不同物探方法相结合并辅以地质钻孔验证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对后续隧道工程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