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含盐高湿环境下沥青混合料耐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含盐高湿环境下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以不同温度和不同质量浓度盐溶液模拟含盐高湿环境进行汉堡车辙试验,并通过试验比较不同类型沥青混合料在含盐高湿环境下的耐久性,使用Origin 8.0对板状和圆柱形的车辙试验结果进行非线性指数拟合,提出含盐高湿环境沥青混合料耐久性的试验评价指标和检测方法,最后分析含盐高湿环境对沥青混合料的侵蚀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改性沥青作结合料可以显著提高含盐高湿环境下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含盐高湿环境下,普通AC混合料的耐久性较差,而SMA混合料的耐久性优于其他类型混合料;60℃、70℃圆柱形试件浸水车辙变形率可以作为沥青路面耐久性的评价和检测指标;高温、盐分、水分及其耦合效应是引起沥青混合料耐久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次干湿循环作用下15%Na2SO4溶液加速劣化试验及四点弯曲疲劳寿命试验,研究了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作用下水镁石纤维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并与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探索了硫酸盐侵蚀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损伤机理及纤维改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效果。结果表明:与纯净水环境相比,沥青混合料在盐蚀环境下的疲劳性能劣化程度更为严重,Na2SO4的结晶型侵蚀是主要诱因;水镁石纤维能够较好地吸附和稳定沥青,且具有优良的增强增韧效应,可以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硫酸盐侵蚀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内外对硫酸盐腐蚀环境下纤维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鲜有研究的现状,采用干湿循环作用下不同浓度(5%、10%)Na2SO4溶液加速劣化试验,研究了水镁石纤维沥青混合料在Na2SO4腐蚀介质中的低温抗裂性变化规律,并与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探索了沥青混合料硫酸盐腐蚀损伤机理及纤维在混合料中的阻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与纯净水环境相比,沥青混合料在盐蚀环境下的低温抗裂性能劣化程度更为严重;Na2SO4溶液渗入沥青混合料空隙和裂缝中发生的结晶型侵蚀是导致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劣化的主要诱因;水镁石纤维具有优良的增强增韧效应,可以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在硫酸盐腐蚀环境下的低温抗裂性。研究成果可为硫酸盐富集地区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含盐高湿地区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首先采用改进的水煮法初步确定各抗剥落剂在含盐高湿环境下的合理掺量;然后对掺有不同抗剥落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和动水压力冲刷劈裂试验,优选适合含盐高湿环境的抗剥落剂种类;最后进行浸水汉堡车辙试验、常规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确定含盐高湿环境下抗剥落剂的最佳掺量范围.结果表明:非胺类抗剥落剂A、T在老化后的性能优于胺类抗剥落剂P、H,掺有抗剥落剂A的混合料冻融劈裂强度比和冲刷劈裂强度比均最大;建议含盐高湿地区采用抗剥落剂A来提高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其最佳掺量范围为沥青用量的0.5%~0.7%.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沿海含盐高湿环境下沥青路面的水稳定性,首先,分析间接拉伸强度( ITS)用于沥青混合料沥青用量设计的可行性;然后,在不同条件下进行间接拉伸试验,分析温度、加载速率和沥青用量对ITS的影响;最后,对不同条件下混合料的ITS与冻融劈裂试验结果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沥青混合料的ITS随试验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小,随加载速率的增加逐渐增大,随沥青用量的增多先增大后减小,并在区间内某一用量下达到峰值;在温度40℃、加载速率5 mm/min的条件下,混合料的ITS与冻融劈裂强度比( TSR)的相关性最高,可以利用该条件下的ITS作为沿海地区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设计的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硫酸盐环境下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对质量分数为10%的Na_2SO_4,10%的MgSO_4溶液中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混凝土进行单轴受压试验,分析了硫酸盐溶液种类对混凝土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弹性模量及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影响,并对损伤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随侵蚀时间增加呈现扁平,整体右移,硫酸镁溶液中侵蚀300d后损伤层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轻微上扬,并出现下凹现象.峰值应力在侵蚀前期下降缓慢,在侵蚀240d后快速下降;弹性模量呈现先增大,后降低趋势;峰值应变在侵蚀240d后快速增加,硫酸镁溶液中峰值应变增长较快.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硫酸盐侵蚀与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并得到了损伤层混凝土应力-应变方程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得到不同掺量、不同侵蚀环境下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性能,研究干湿循环和全浸泡侵蚀环境下,粉煤灰掺量分别为0、10%、20%、30%的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结果表明:全浸泡和干湿循环环境对比,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相差不大;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其抗压强度呈下降趋势;全浸泡和干湿循环环境下的粉煤灰掺量均不宜过大,且粉煤灰掺量在1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复杂环境条件下水泥土的力学特性,设计了水泥土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及干湿循环侵蚀条件下水泥土的强度变化规律,得到了水泥土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无侧限抗压强度随腐蚀时间、氯化钠浓度及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氯化钠溶液浓度以及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逐步降低,且在氯化钠溶液和干湿循环双重条件侵蚀作用下对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相比氯化钠溶液侵蚀条件下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使用醋酸类除冰盐除冰雪后,沥青路面出现沥青软化、沥青膜剥落、混合料松散等新型病害而导致沥青路面耐久性下降.针对新型除冰盐侵蚀破坏沥青混合料问题,提出了以TSR/D作为技术指标的浸没间接拉伸试验方法(ITT),试验结果表明醋酸类除冰盐侵蚀破坏沥青混合料的程度与除冰盐溶液的浓度呈正相关性.研究同时从沥青软化及除冰盐溶液-沥青界面特性二个角度开展除冰盐溶液侵蚀机理试验分析.采用动力粘度试验研究沥青粘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沥青经过高浓度除冰盐溶液浸泡后,沥青粘度明显降低,浸泡溶液浓度越高、浸泡时间越长沥青软化现象越显著;采用核磁共振试验研究除冰盐溶液-沥青界面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除冰盐浓度的增加,除冰盐溶液表面张力降低、除冰盐密度增加,除冰盐液滴渗入沥青膜内部的速度明显增加,进而加速沥青路面的损坏.  相似文献   

10.
氯盐环境下桥梁混凝土结构的腐蚀行为及破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氯盐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破坏的问题,通过测试处于氯盐侵蚀环境中混凝土内部Cl-含量、pH值及含碱量的分布规律,探讨了氯盐对混凝土结构的腐蚀行为和破坏机理;揭示了氯盐侵蚀下钢筋混凝土曲线桥梁过早劣化的机理,并对此类病害的防治及治理提出了合理建议。结果表明:干湿循环条件下,大量Cl-侵入混凝土内部并且到达钢筋表面,造成钢筋锈蚀、混凝土胀裂,且随Cl-含量增加,混凝土PH值下降,含碱量增大;在含有Cl-的区域,混凝土PH值均降低;氯盐入侵后,增大了混凝土碱骨料破坏的可能性,混凝土内部孔结构发生了明显粗化。  相似文献   

11.
"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信息和通信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然而,长期以来三门课程的教学各自为政,存在授课内容重复、衔接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而有必要对原有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文章首先阐述了整合的总体思路,其次提出了整合的具体方案,然后分析了整合后课程体系的特点,最后对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VBA与VB应用程序之异同和相互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VBA(VisualBasicforApplications)与VB(VisualBasic)之间的异同点,以及VBA与VB的代码对照,并举例说明了两者之间进行相互移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 ,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以人为本 ,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工作 ,把党性原则和“人情味”联系起来 ,实现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互相转化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方法、手段、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着不相适应的问题.以人为本,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工作,把党性原则和"人情味"联系起来,实现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的互相转化,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脉即城市文化脉络,它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集合,是城市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本.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作为研究对象,从物化城市形态及非物质传统文化两个角度对历史文化名城太原的城市文脉内涵进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保护及开发太原城市文脉的措施.通过对此研究,以期能够促进太原历史文脉的传承及其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6.
花鸟画和花鸟图案虽然在表现的目的、功能和工具材料上相异,但在表现手法和造型规律上却相互融合。在设计艺术中进行工笔花鸟画教学,应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互融性,将设计艺术中的一些有益因素贯穿到花鸟画教学中,这样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工笔花鸟的表现语言,同时也使花鸟画教学和设计艺术专业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7.
今天的中国已进入多元文化时期,文化环境的改变导致了人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的变化。具体而言,在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网络文化的共同作用下,消费者主要形成了从众心理与冲动型消费,攀比心理与炫耀型消费、求异心理与时尚型消费、实惠心理与适用型消费以及享乐心理与奢侈型消费。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集图像、声音和文字为一体的多元教学环境,激发了他们学习语言的兴趣,提高了外语学习效率,而且,充分发挥了学习者自身主体作用和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优势和其创造的语言学习环境,提高外语水平和运用能力。本文从多方面论证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学习者的可理解性输入、输入的主动建构以及在写和说的输出方面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实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泥岩涂抹形成演化与油气运移及封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岩涂抹是断层封闭的主要机制之一,为了建立合理的断层封闭性评价方法,系统研究了泥岩涂抹类型、形成和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泥岩涂抹主要有3种类型:即研磨型、剪切型和注入型.泥岩、页岩、煤层、膏岩、泥质盐岩、碳酸盐岩和粉砂岩均可成为涂抹的原岩,由原岩与周围岩石的强度差异所决定的拉张型叠覆带是泥岩涂抹形成的关键地质因素.叠覆区的几何学特征、断距与泥岩厚度的比率、有效正应力控制着泥岩涂抹的连续性,亚地震断层(断距小于15m)泥岩涂抹连续临界SSF值范围很大,最大可达到50,规模较大的断层(断距大于15m)临界SSF值一般为5~8,有效正应力越大,临界SSF值越大.连续的泥岩涂抹导致断层在盖层段垂向封闭.断层侧向封闭取决于多次涂抹形成断层泥含量,可建立SGR,SSF和CSP与过断层面压力差之间的关系,从而计算断层所能封闭的最大油气柱高度,实现断层侧向封闭性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和总结前人对红藻石和蓝藻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岩石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实例,发现在以往碳酸盐岩颗粒分类中没有红藻石和蓝藻石的合适位置。鉴于红藻石重要的成因意义和造礁作用,有必要明确红藻石的概念和归属。珊瑚藻本身极易钙化,经生物矿化作用最终保存下来的珊瑚藻屑一直放在生物碎屑中,而红藻石是由非固着的珊瑚藻构成的钙质独立结核,因此也可以被划分到生物碎屑中。蓝藻石作为蓝细菌钙化作用的产物,同时鉴于蓝藻石的广泛存在,把钙化蓝细菌形成的核形石命名为蓝藻石,这一重要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被使用。然而蓝绿藻概念已变更为蓝细菌,蓝藻石的形成与藻类无关,显然将其称作蓝菌石更加确切。因此,应将红藻石和蓝藻石分别归为生物碎屑和核形石当中,并用新的术语蓝菌石替代蓝藻石。其意义在于使红藻石和蓝藻石的概念及归属更为规范,并为碳酸盐岩颗粒的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