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解决油田酸液体系和措施工艺单一、作用范围有限的问题,研究对比不同酸液与储层岩石反应规律。通过Crs系列旋转岩盘仪模拟实际油田高温高压环境,对油田典型岩心开展非均相反应动力学和岩心动态刻蚀的酸岩反应研究,观察反应动力学参数、活化能及酸液中氢离子的传递规律,确定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动力学方程;同时,对比酸岩反应前后岩心端面的变化,分析不同条件下各酸液的非均匀刻蚀形态规律。  相似文献   

2.
印尼Kaji油田灰岩储层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尼Kaji油田主要产层为灰岩储层,酸化措施是该地区常用的增产措施,而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如酸盐反应活化能、酸岩反应速度常数以及H+有效传质系数等是酸化设计所需的重要参数。阐述了灰岩与HCl的反应原理、各动力参数求取方法以及实验步骤;利用高温高压旋转岩盘腐蚀测定仪CRS-1000-35系统地测定了印尼Kaji油田某井常规盐酸、胶凝酸、转向酸的酸岩反应动力学方程和上述酸岩反应动力学参数,并对3种酸液体系进行了分析对比,为该地区酸压基质酸化优化设计和酸岩反应规律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酸液三维流动反应数值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浓度分析计算是酸压模拟设计的重要内容,传统的酸岩反应模型都是基于酸液的一维流动,认为酸液在裂缝中段塞式地推进,忽略了裂缝高度方向酸液流动及地层重向非均质等因素引起的酸岩纵向反应速度的变化。酸压裂缝的高度延伸过程中必然导致酸液的纵向流动,推导了了考虑酸液压裂缝中纵向流动反应的三维酸岩反应数值模型,该模型能模拟酸液在裂缝流动过程中沿裂缝长度,宽度及高度方向的浓度变化,比传统酸浓度计算模型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同离子效应和温度场对裂缝中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液有效作用距离是酸压设计的重要参数,也是影响酸压效果的重要因素。酸液中的反应产场(同离子)和裂缝中温度分布对酸液沿裂缝流动时的有效作用距离影响很大。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研究同离子效应和温度场对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综合影响的文章。 本文从酸压设计计算的实际需要出发,考虑影响酸液有效作用距离的主要因素,建立裂缝中酸岩流动反应数学模型,并将该模型与裂缝中温度分布模型、速度场模型和表面反应动力学模型联立求解,编制电算程序,进行系统计算。分析对比,给出了同离子效应、酸液浓度、地层温度、反应生成热等因素对酸液有效作用距离影响的对比数据和图表。 本文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和得到的结论可供酸压施工和设计计算使用。  相似文献   

5.
对川东北普光气田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长兴组碳酸盐岩进行了酸-岩溶蚀性试验和酸-岩刻蚀形态实验.并采用旋转岩盘仪,进行了碳酸盐岩酸-岩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碳酸盐岩储层,由于岩石矿物的非均质性,造成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性和酸-岩刻蚀形态具有明显的差异,导致酸-岩反应速度不同,因此所建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也不同.实验成果完善了川东北区块碳酸盐岩储层酸-岩反应特征研究,为川东北碳酸盐岩储层现场酸化工艺设计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前人以有机玻璃平行板形成模拟裂缝,模拟指进现象与实际的酸液指进在物理化学背景上存在明显差异的问题.采用与地层矿物类型相近的大理石板和双层钢化玻璃板相结合的方式构成裂缝壁面,利用真实的盐酸作为驱替液,实现了酸岩反应条件下酸液指进的模拟,发现了前人研究中未曾报道的酸岩化学反应和酸液自身重力综合影响下的酸液指进行为.采用分形维数对酸液指进的复杂形态进行定量描述,发现所得的酸液指进形态的分形维数分别为1.86、1.75、1.75和1.81,表明酸液指进形态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为分形理论在酸压设计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直接支持.  相似文献   

7.
酸岩反应动力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使用旋转岩盘试验仪,在高温,高压旋转运动条件下,将四川二迭系阳新灰岩、震旦系白云岩以及大理石与不同浓度盐酸液(现场配方)进行了旋转反应试验研究。给出80公斤/厘米~2,60℃、500转/分和1000转/分时酸岩反应系统的反应动力学方程;测出盐酸液与大理石和质纯石灰岩反应的反应级数近于1,白云岩和杂质较多的石灰岩的反应级数大于1。试验证明:温度和转速对酸岩反应的反应级数无影响。用不同温度下的酸岩反应数据,算出酸岩反应系统的反应活化能为6910卡/克分子。  相似文献   

8.
裂缝性油藏酸液滤失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酸液在酸压裂缝内流动时,有少数较大的岩石孔隙或天然裂缝首先受到过量酸液的溶蚀而迅速增长形成蚓孔,使滤失主要在蚓孔内发生.因此研究天然裂缝性油藏酸液滤失,必须考虑酸蚀蚓孔的影响.基于裂缝性油藏酸压中酸液的流动反应特性,建立了酸蚀蚓孔的增长模型、酸液在蚓孔内流动反应模型和滤失的酸液在地层中流动模型,提出了便于现场应用的裂缝性油藏酸压滤失计算方法;就影响蚓孔增长及滤失的裂缝净压力、蚓孔密度和酸液粘度等因素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对于现场酸压施工中有效控制酸液的滤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酸压过程中裂缝内温度变化更接近实际情况,研究分析酸岩反应生成热对缝中温度变化的影响。根据裂缝内流体的能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和滤失带能量守恒方程,建立起裂缝温度场模型,通过化学反应焓变计算给出酸岩反应热的具体计算方法,并将酸岩反应热的计算公式耦合进裂缝温度场模型中。计算实例表明,酸岩反应热对裂缝温度场和酸液有效作用距离有较大影响,在酸压过程中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10.
己二酸二丁酯催化合成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磷钨酸为催化剂、甲苯为带水剂,利用均匀设计实验考察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带水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己二酸二丁酯收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醇酸摩尔比为3.3:1,催化剂用量为酸质量的1.5%,带水剂用量为体系总质量的24%,反应时间为2 h,己二酸二丁酯收率可达99.45%.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获得不同反应条件下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该酯化反应服从二级不可逆动力学模型.反应表观活化能Ea=97.55 kJ·mol-1,指前因子k0=1.75×1011L·min.  相似文献   

11.
马来酸双十六酯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来酸酐和十六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了马来酸双十六酯.运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及携水剂用量对酯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氯乙酸和氨为原料合成了氨基乙酸。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选择了适宜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裁稀土的固体超强酸Ce(Ⅳ)-SO4^2-/TiO2催化剂,以柠檬酸三丁酯的合成为探针反应进行了单因素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Ce(SO4)2-4H2O的质量分数(占浸渍液)为2.0%,H2SO4浸渍液浓度为0.6mol/L,酸醇摩尔比1:4,催化剂用量为1.2g,反应时间为3.0h时,酯化率为86.5%.重复使用5次后,其酯化率仍达78,7%.  相似文献   

14.
以锂云母精矿为原料,考察了用硫酸盐法浸取锂时的煅烧温度、煅烧时间、酸矿质量比、酸化焙烧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适当升高煅烧温度、增加煅烧时间、增大酸矿质量比、增加焙烧时间均有利于锂的溶出。最佳反应条件为:950℃煅烧2h,浓硫酸酸化焙烧3h,酸矿质量比为1.5:1,在此条件下锂的溶出率可达到96.95%。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服装面料的传热传湿性能,在对它们进行分析与比较的基础上,较全面、客观地讨论发真丝的热湿舒适性原理。另外通过穿着不同材料的服装进行运动过程中人体生理反应的测试和分析进一步论证了真丝对人体的卫生保健性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催化光度法研究了亚硝酸根-溴酸钾-二甲基黄体系痕量亚硝酸根的测定,探讨了试验中影响因素的最佳试验条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5.0μg/25 mL,NO-2检出限为2.39×10-9g/mL,相对标准偏差为1.02%,试样加标回收率是98.2%.该方法用于测定水样中亚硝酸根含量,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壳低聚糖铜配合物对尿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壳低聚糖铜配合物对尿素的吸附,探讨了尿素初始质量浓度及反应pH值、温度、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了壳低聚糖铜配合物对尿素吸附的最佳条件.研究发现壳低聚糖铜配合物对尿素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聚酯一厂化工二部氧化装置降低醋酸消耗的实践,着重分析了影响醋酸消耗的原因,并探讨了在实际生产中降低醋酸消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物理抽提与化学反应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润滑油精制过程中氮化物脱除率,即在润滑油糠醛精制过程中加入助剂,使其与氮化物进行反应,从而脱除油中的氮化物,使润滑油基础油的氧化安定性变好。实验考察了加入助剂后糠醛精制过程中助剂加入量、剂油比、精制温度、精制时间等精制条件及白土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加入量、精制温度、精制时间、焙烧温度等条件对碱氮脱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糠醛精制过程中对碱氮脱除率影响最大的是助剂加入量,其次是剂油比,而其它条件几乎无影响;加剂后白土精制的白土加入量对碱氮脱除率的影响相对变弱,在很少的白土加入量下即可满足脱氮要求。  相似文献   

20.
用碳酸二甲酯和环戊二烯制备甲基环戊二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碳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在二乙二醇二甲醚溶剂中,进行环戊二烯催化甲基化的研究。通过实验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物料配比、催化剂量及碘化钾试剂对甲基环戊二烯产率的影响,确定反应最佳条件,甲基环戊二烯产率达8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