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松志  秦成  范建红  袁峰 《规划师》2010,26(6):80-83
城市群是城市化高级阶段的产物,云南省已经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形态。从聚集度和联系度两个方面分析云南省城市群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可知,目前只有滇中地区才有可能形成城市群,其他区域尚不具备条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打造"五大城市群"并不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选取代表城市群发育程度的指标,运用系统聚类法,对我国城市群进行层级划分。研究表明我国25个城市群按照发育程度可分为4个等级。本文从发育程度、产业结构和分布形态3个方面对各发育层级城市群的基本形态进行分析。通过对各层级的城市群发育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各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两型社会”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确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战略定位与目标体系,重点从空间、产业、环境、社会、资源、交通等方面表达"两型社会"建设的规划理念。从城市群核心区、功能拓展区域、外围城镇密集地区三个层面分别进行重点空间要素协调。立足"两型社会"建设的空间发展机制,创新发展四大区域。  相似文献   

4.
立足于三大核心观点:①区域联盟发展决定了各个城市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发展前景;②全球化的世界中各个城市的世界地位取决于城市区域的发展基础;③只有通过区域和谐联动才有单个城市的科学发展.通过对长三角城市群规模和等级结构与功能与空间结构的定量解读,特别是对长三角城市群边界、重心、结构的20年演变分析,得出"长三角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与趋势都体现出一种行政区经济影响在空间结构上的反映"的基本判断:继而展开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事件性统计分析,并指出2010上海世博会应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首要因素:最后提出从行政经济走向城市群经济,是长三角发展的破题之作,也是区域未来实现新一轮发展的核心诉求,联盟、创新与转型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未来成长为Global Region 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苏强  韩玲 《城乡建设》2010,(10):33-34
城市群又称为城市集聚区、都市圈、大城市带等,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目前国内外无统一定义,通常认为城市群是地域空间有关联,具有一个或两个特大城市,该城市与周边城市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关联关系,形成联系紧密的城市群体区域。本文分析国内外城市群演变的规律,对城市群发展不同阶段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9)
京津被视为京津廊城市群的两个核心城市。京津廊城市群直至环渤海地区崛起的核心问题就是京津廊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其京津双核的独特空间结构将决定发展形势的特殊性。文章对京津廊一体化区域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阐述,通过重新认识京津之间的廊坊,对京津廊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居环境的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同时也是主要的人居环境。从人居的角度来看,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将受制于在相对狭小的宜居空间内集聚大规模人口的特殊国情,同时受到区域快速交通网络发展的影响。将城市群视为不同尺度空间之叠合,一是在国家/区域尺度上以快速交通网络为骨架的城市节点网络空间;二是在区域/地方尺度上以不同等级城市组成的中心地体系。基于"网络"与"中心地体系"的空间特征,提出了模拟城市群空间格局的"递归近邻搜索法",模拟了快速铁路网络条件下由3个世界级城市群、5个国家重点城市群、以及若干个区域性城市群组成的中国城市群新格局。对城市群的未来格局进行展望,并提出优化我国城市群的人居环境的建议,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群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区域创新已成为当前区域发展与规划的前沿热点,而空间协同是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在既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3C"综合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绩效的评估框架,并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8个地级市为实证案例,从3个层面观察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特征和属性,主要结论有:①3C理论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动态框架,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有一定适用性。②长江中游城市群各城市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存在"中部塌陷"现象;城市群创新网络联系较弱,网络空间上呈现不均衡三角形结构;创新协同网络层次、节点较少,空间结构不明显。③3C评价结果显示3个次级城市群发展困境不同,应制定不同的创新发展策略。④3C结构是一个非线性发展过程,从低水平扩展到开放式均衡发展,若发展不均则进入过均衡式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关于城市群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群空间组织模式,并成为国家空间发展的重心。国务院已颁布一系列与城市群发展相关的规划,以此作为区域发展的引擎。首先,回顾了城市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城市群界定必须建立在都市区基础之上,并提出了5项指标;而后利用五普数据,界定了13个大城市群,并从国家和区域层面分析了大城市群对区域经济的引领作用。其次,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开展城市群界定的工作以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而学界则需进一步探讨城市群的功能从集聚转向扩散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行政区划调整是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进程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手段。在长株潭城市群的构建过程中,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不断地调整以适应经济体制的改革,适应区域一体化的需要,适应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推动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随着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长株潭城市群的行政区划还将不断地调整。  相似文献   

11.
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有机组成,西方国家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经历了向心集中、离心扩散和有机集中三个阶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可概括为古代城市、近代城市和现代城市发展三个阶段,不同时期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特征各异,而居住郊区化和居住分化是当代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演变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周恒  傅林  袁丽 《中外建筑》2012,(5):56-58
随着快速的城市化和经济一体化,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圈时代;2004年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颁布以来,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大规模发展建设时期,中国将迎来一个崭新的高铁时代。城市圈如何应对高铁时代的到来,值得研究。本文沿用城镇体系相关概念,从规模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管理理念等四个方面来解读高铁对城市圈空间布局的影响,为城市圈在高铁时代下的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薛丽华  王欣 《中外建筑》2014,(3):99-100
沿海口岸城市是指由国家指定的拥有一定海岸线,依托海洋资源进行对外往来的门户城市。此类城市的地理区位及环境资源具有一定共性,其城市规划也具有相似点。笔者对香港和大连这两个城市的发展背景、城市结构、规划编制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对沿海口岸城市的规划编制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永秀 《山西建筑》2014,(23):10-11
结合具体的城市规划设计项目,对规划构思作了总体介绍,并分别对城市结构、绿化及道路交通等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期从城市的长期发展战略出发,做好城市规划设计,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间承载着城市经济、社会、政治等活动,也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基于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实施评估的系列研究成果,聚焦区域和市域新城、中心城及其周边地区等不同的空间层次,从回顾历史、研判现状和借鉴经验3个角度,深入分析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圈层特征,并归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国际城市发展规律,提出上海未来城市空间发展的若干思考和建议。摘要  相似文献   

16.
黄兰清 《城市建筑》2013,(22):62-62
高层建筑可以促进城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此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现代建筑空间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以促进现代城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郑州市空间结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结构是目前城市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本文分析了郑州市20世纪初以来的城市演变过程,归纳出四个阶段,即停滞、起步、扩张和加速阶段;总结了城市演变过程和发展方向的规律性,并从市场、交通、规划、自然和区域协作等方面分析了影响城市演变的因素;最后提出了郑州市未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该文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时期(1840-1949)社会与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及近代城市的分类原则,剖析按不同发展模式开始现代化进程的近代城市典型实例上海、大连与济南,并从城市道路系统构成肌理的视角比较研究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进程,探讨中国传统城市与近代城市的本质区别,以及以上海和大连为代表的两种近代城市发展模式的利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回顾青岛市城市规划史,对青岛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探析了青岛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未来发展构想,以期把青岛建成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20.
以东北地区36个城市地域为基本空间单元,研究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强度,结果表明:各城市地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总体来看,东北地区北部资源型区域以及南部沿海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增长快于中部区域,并且差距不断扩大。针对不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城市化响应强度的发展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提出了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城市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协调互动的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