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广州化工》2021,49(19)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资源萎缩、环境恶化的今天,走"绿色化"是化学工业的必然之路,绿色化学教学改革也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能长期发展的必然之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是中国化学工业的中坚力量。将绿色化学教育贯穿于化学工程与工艺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科研、实践教学进行绿色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理念、理论、意识、知识和绿色创新思维、能力,为中国化学工业培养高质量的"绿色"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化工原理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主干专业基础必修课。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英才班的学生,对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了整合课堂教学内容、采用混合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实验及课程设计教学环节,重视工程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作为理工科类院校的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是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在"新工科"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了要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教学的权重,因此,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实践教学成为高校教师、管理者们共同关注的方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北方民族大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对如何开展有成效的实验实践教学,本文结合专业工程应用的特点,提出适用我校"新工科"创新教育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模式,同时也为"新工科"背景下我校所在地区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实践课,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对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目的是有效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和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5.
《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面向21世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中,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对课程学时作了压缩,培养目标强调学生整体性、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化工基础实验作为化工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随着教学学时数的减少和教学要求的提高,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1.教材的更新 科学技术的发展贵在创新,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内容的教材。高水平的教材可以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我们抓住教育部“面向21世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方案”教材立项的契机,承担了“化工基础实验”的编写工作,2000年2月份即可出版。  相似文献   

6.
以国家教育部对"新工科"建设的新要求和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行动指南,探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践教学培养新模式。通过构建"实验+实训+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重组实验内容,丰富学习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凸显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实现学生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无缝接轨。  相似文献   

7.
从教学理念灌输、实验装置改造、实验内容设计、微量实验推广、产物回收处理、教学手段开发等六个方面,对药用基础实验化学课程开展"绿色化"建设,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的绿色化学思维,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地养成,促进教学相长,实现实验教学质量和水平地提升。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化工创新教学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校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框架内构建了融入完整高分子学科基础知识的高分子方向课程体系,确立了"强化基础,注重实践,创新教学方法,诱发学习兴趣,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基本教学思路并付诸实践,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启发了创新意识,确实提高了学生的自学与实践能力,促进了具有高分子基础的化工类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化工工艺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基础课程,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针对化工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我校化工专业的课程培养目标,结合地方企业特色,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化工实习实训等进行探讨。形成"课堂教学-专业实验-企业实习"的点、线、面培养路径。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课程考核方式,采用综合性考试模式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药用基础实验化学》是基础化学类课程结合药学类专业特色独立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在药学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加强实验预习环节,鼓励学生质疑"、"实验教学过程中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融入到实验成绩考核中"、"开设开放性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实验"、"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室"五个方向将创新思维融入到实验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方芳  彭三军  李朝辉 《广东化工》2012,39(2):213-214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类及相近学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是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文章对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增设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等实验内容,建立仿真实验与操作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适应创新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探讨南疆地区化工原理实验的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适应南疆地区特色的化工原理实验,改进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优化考试方法。着手改进实验讲义,设计精品实验,开设创新实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开放实验室,强化工程实际问题;改革考试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化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南哲 《广州化工》2011,(24):166-167
为了适应化学工业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材需求,重新制定了化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并且紧密与化工仿真、化工工艺实验与化工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化工专业实验的特点,结合化工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实践,探讨了如何在化工专业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通过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延伸实验室教学链,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郑建东  葛秀涛  李永红 《山东化工》2013,(11):145-146,149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工类及相近学科学生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结合滁州学院化工原理实验教学,针对实验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加强实验室建设、调整实验项目、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措施,以不断提高化工原理实验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化工原理理论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晋梅  李忠铭 《广东化工》2014,(18):177+184-177
将方法论的概念贯穿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实践中。在教学中,将模型化方法、控制步骤的思路、非线性问题的处理、量纲分析的引入以及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等五个普遍应用于化学反应工程研究中的方法作为重点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邓鑫  杨素文  罗卫华 《广东化工》2012,39(14):183-183,188
《聚合物研究方法》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十分重要的必修课。文章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专业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为目的,针对聚合物研究方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文章认为聚合物研究方法的教学改革应从更新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改革考核方法入手,达到改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王艳蕊  王红军 《广东化工》2012,39(9):211+188-211,188
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工科专业学生能力和素质方面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从实验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了高师工科专业实验、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广花  陈洁 《广东化工》2012,39(16):160-161
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是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高索质、高能力的具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势在必行。依托江苏省化学工程与技术优势学科建设,作者就优化开放性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提高实验教学管理等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以求捉商有机化学开放性实验教学质量,获得最佳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师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化工基础实验是高师化学专业与生产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课程之一,对化工基础实验课程的内容及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是培养新世纪优秀化工人才的重要内容.文章针对师范院校学生的特点,从实验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探讨了高师化工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