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八通缓冲器联接螺栓预紧力控制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八通缓冲器联接螺栓预紧力的控制方法,给出了各种控制方法的工艺参数.通过计算分析得出力矩法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控制手段,而液压拉紧器法是最精确而投资最大的一种预紧力控制手段.螺母转角法,力矩/转角法和预紧力指示垫圈法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螺栓伸长法由于空间限制无法实施.  相似文献   

2.
谢敏 《机械制造》1992,30(6):23-23
工程上普遍采用螺栓来紧固结构。为了增强联接的刚性、紧密性及防松能力,必须对每个紧固螺栓进行拧紧,给予一定的预紧力。预紧力的大小是通过拧紧力矩来控制的,一般工程上采用控制拧紧力矩的方法很多,例如:使用测力矩扳手或定力矩扳手,装配时测量螺栓的伸长量,规定开始拧紧后的扳动角度和圈数等。理论上计算拧紧力矩 T 的公式为 T=T_1+T_2,式中:T_1为螺旋副间的摩擦力矩,T_2为螺母与支承面间的摩擦力矩。由于摩擦力不稳定等种种因素,加在扳手上的力难于准确控制。有时会把螺栓拧得过紧,给以后工作留下隐患;有时会把螺栓拧得太松,而未达到原先要求的预紧。出现上述情况,我们要力求避免。现介绍一种能合理地控制预紧力的液压式预紧螺栓联接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API(美国石油协会英文缩写)采油机械技术标准中有关"当设计规定预载时,螺栓预紧应视为要求确认的过程"的规范要求,而在实际实施中螺栓连接多数采用控制转矩值来间接保证预紧力的问题,文中利用液压拉伸及力矩相结合的螺栓预紧测量方法,研制了一种预紧力-转矩值验证装置,可对不大于M45的各规格螺栓预紧力进行相对直接、准确的测量,实现了对常规使用的测力矩扳手和定转矩扳手使用过程中的实时转矩值与预紧力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4.
《机械强度》2016,(6):1205-1210
开展多螺栓连接结构预紧力实验研究,获得了其在纯拧紧力矩作用下的预紧力及其响应规律。研究采用应变片测试方法,首先对单螺栓连接结构进行了预紧力实验,获得了不同拧紧力矩条件下螺杆上的轴向应变、轴向应力及预紧力,并通过与经验公式计算结果比较,验证了预紧力测试方法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螺栓连接结构预紧力实验研究。为比较相同拧紧力矩条件下,多螺栓连接结构与单螺栓连接结构预紧力水平间的差异,定义了预紧力比例因子K_(pro)。实验结果表明,由于螺栓组内部各螺栓间的相互影响,其预紧力水平明显低于单螺栓结构,并与螺栓拧紧状态相关。就本文所采用的多螺栓连接结构而言,在拧紧力矩较低、螺栓尚未完全拧紧时,K_(pro)为0.7~0.8,其预紧力水平为单螺栓结构的0.7~0.8倍;当拧紧力矩较高、螺栓处于稳定的拧紧状态时,K_(pr)为0.6左右,其预紧力约为单螺栓结构的0.6倍。  相似文献   

5.
新型螺纹联接预紧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大规格螺纹预紧的新型结构FROMO预紧螺母的结构设计,该结构螺栓只承受纯拉应力。对预紧螺栓预紧力、张紧螺钉拧紧力矩及强度进行计算,通过试验测量螺栓实际伸长量,并与其理论伸长量对比。结果表明,该结构强度足够,在紧固时只需用手动力矩扳手就可以精确控制预紧力,提高效率,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并且已在工程中获得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工业生产中,螺纹联接质量的重要性已引起广泛的重视.螺纹联接的质量是保证设备质量及设备正常运转的基础.绝大多数螺纹在联接时都要预紧,目的在于增强联接的刚性、紧密性、防松及防滑.预紧力的适当控制又是确保螺纹联接质量的关键.因为螺纹联接的预紧力将对螺纹的总载荷、联接的临界载荷、抵抗横向载荷的能力和接合面密封能力等产生影响.过大或过小的预紧力均是有害的,所以预紧力的大小、准确度都十分重要.从而使预紧力的控制成为螺纹联接的重要问题之一.常用的方法有力矩法、螺母转角法、螺栓预伸长法、特殊垫圈法等,这四种控制预紧力的方法,都是施加力矩拧紧螺栓联接的,所以始终会遇到一个或几个难以(有的几乎不可能)预知的控制因素.如果改变拧紧方法,给螺栓施加拉力,使之伸长,然后轻轻旋紧螺母,待撤去拉力后,由于螺栓收缩就可在联接中产生和拉力相等的预紧力.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空发动机装配过程中出现的螺栓预紧力误差大、控制精度低等问题,基于TC4钛合金单螺栓连接工艺实验,分析了不同拧紧策略对装配预紧力大小及稳定性的影响,具体包括扭矩法、扭矩-转角法等拧紧方法和拧紧速度。在扭矩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分步拧紧对预紧力的影响。以单螺栓连接结构和航空发动机典型的法兰螺栓连接结构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螺栓预紧力短时衰减规律。结果表明,重复拧紧时扭矩-转角法预紧力标准差大致是扭矩法的三分之一,使用扭矩-转角法、采用分步拧紧和提高拧紧转速均可使拧紧扭矩系数K值趋于平稳,降低预紧力分散程度,提高预紧力控制精度;预紧力在拧紧完成后的短时间内会发生衰减,前5~10min衰减最快,大致占总衰减量的80%,20~30min后预紧力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8.
对扭矩法控制螺栓预紧力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螺栓三维模型.通过前处理软件将网格模型导入ABAQUS软件,运用面面接触分析螺栓预紧状态,计算出不同参数对接触面应力大小及分布影响;就预紧力矩的精确控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螺栓预紧力是衡量联接可靠性的重要指标,目前普遍采用力矩法和转角法上紧螺栓。实验表明,力矩法轴向预紧力较分散,不好控制;而转角法轴向预紧力较集中且好控制,转角法可靠性要优于力矩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BOG压缩机气缸螺栓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预紧螺栓在压力、温度载荷作用下的应力和接触状态.分析了材料属性、预紧力矩值、螺栓排列方式及螺栓个数等对螺栓连接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气缸和缸盖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时预紧力矩应比常温下取得大,而采用Ni35时常温下的预紧力矩即可以满足要求;预紧力矩取值越大,被连接件结合越紧密,但同时螺栓的应力也越大;螺栓排列越靠气缸内侧时,所需预紧力越小;而螺栓个数的选取应兼顾气缸密封状态和螺栓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11.
张宏浩  牛锡传 《机械》1994,21(3):28-29
实现螺栓联接给定预紧力的有效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张宏浩,牛锡传,王文生在螺栓联接中,装配时要适当预紧,以防止结合面受外力时发生松动。这是保证联接强度的前提。设计中,可通过对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确定预紧力。尤其象发动机连杆的大端联接螺栓、汽轮机转子联轴器联...  相似文献   

12.
航空结构中螺栓连接预紧力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螺栓预紧力表示的是螺栓在拧紧过程中,螺栓与其他连接件之间在拧紧力矩的作用下沿螺栓轴线方向的力。影响螺栓预紧力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螺母与连接件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螺母与螺栓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以及螺栓的拧紧力矩。航空结构中有许多部位需要螺栓连接的,因此,研究航空结构中的螺栓预紧力对于飞机整体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以螺纹副基本力学原理分析预紧力矩的关系,确定普通螺栓联接承受横向工作载荷所需预紧力的计算,并分析螺栓的应力状态。同时结合实例的工作条件和螺栓性能等级确定预紧力矩的值。  相似文献   

14.
以螺纹副基本力学原理分析预紧力矩的关系,确定普通螺栓联接承受横向工作载荷所需预紧力的计算,并分析螺栓的应力状态。同时结合实例的工作条件和螺栓性能等级确定预紧力矩的值。  相似文献   

15.
吴晨 《机电工程》2020,37(1):78-82
针对风电机组高强螺栓拆卸后,二次使用时螺栓预紧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的问题,基于超声波法测量螺栓预紧力技术,采用了一款高精度的小型便携式超声波螺栓预紧力测试仪,对基于扭矩法安装的轮毂与变桨轴承连接位置高强螺栓初次使用和二次使用时的预紧力分布进行了实验测试与分析。比较了实际现场装配中螺栓获取的预紧力与理论计算预紧力的偏差,以及二次使用对螺栓预紧力的影响,提出了用超声波法测量和控制风电机组高强螺栓预紧力的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高强螺栓初次使用时,预紧力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高强螺栓二次使用时,预紧力平均下降13%左右,分散度变化不大,预紧力分布范围仍符合设计要求;在保持施拧扭矩不变或适当提高施拧扭矩的情况下,高强螺栓可二次使用。  相似文献   

16.
刘福林 《机械》1995,22(3):25-26
研究了当工作温度与初始预紧温度相差较大时,不同材料组成的紧螺栓联接中的力-变形关系,提出了一个简便的图解方法,导出了振动条件下考虑热弹变形影响的紧螺栓联接预紧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以某轴流压缩机为例,计算了机壳中分面螺栓的理论预紧力和预紧力矩,分析机壳螺牙是螺栓连接强度的限制因素,对机壳螺牙的强度作了校核,确定出了预紧力矩值的范围,并与实际情况作了对比验证,总结了轴流压缩机机壳中分面螺栓预紧力的分析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控制螺母转角和采用专用量具控制螺栓伸长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定量控制法兰预紧力。通过定量控制法兰预紧力的试验研究,确定螺母转角与螺栓力的对应关系,验证了专用量具的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法兰的装配规程。  相似文献   

19.
螺栓预紧力对大型压机的使用稳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针对某大型压机使用过程中出现机架松动现象,建立大型压机机架有限元模型,得到机架的垂直刚度与角刚度。根据预紧力压缩变形量应不少于偏心载荷的等效力与力矩产生的侧隙量,计算出等效载荷系数,结合有限元预紧力接触模型得到预紧力大小,进而确定预紧螺母旋进量,为指导设备设计及检修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现行星滚柱丝杠正反转双向精密驱动,迫切需要开展含预紧的行星滚柱丝杠传动研究。构建了一种柱销式双螺母行星滚柱丝杠无背隙传动构型。它利用双螺母的相对转角提供预紧力,并使用柱销固定该转角从而维持预紧力。建立了包含有双螺母、双滚柱以及丝杠螺纹双向受载状态的静力学模型。提出了仅受预紧力与考虑外载荷时,柱销式双螺母行星滚柱丝杠的受力和变形计算方法。通过与有限元模型载荷分布和预紧力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初始预紧力对螺母相对转角和柱销剪切力的影响,以及不同外载荷作用下,螺母预紧力、柱销剪切力和螺纹载荷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较小的螺母相对转角便会产生较大的初始预紧力,柱销剪切力远小于初始预紧力或外载荷。当外载荷增加时,螺母#1所受预紧力和柱销剪切力均会增加,螺母#2所受预紧力会减小。使得螺母#2预紧力消失时的外载荷远大于初始预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