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采油井的动态监测越来越重要,产液剖面测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生产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对采油井动态异常进行诊断,确定采油井生产状态。分析研究了产液剖面测井在青海油田生产井中找水、找漏及监控井间干扰等方面的应用。实际生产表明,产液剖面测井在青海油田油井生产动态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M油田面临含水率不断升高、产油量降低的问题,需对油田实施动态监测并进行生产措施调整.生产动态测井资料能够对油井产出层位、流体性质进行识别并计算产量,其解释结果对井筒生产状况认识和开发措施调整至关重要.由于生产动态测井曲线质量受管柱条件、施工状况、流体类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解释结果的精度往往较低,影响现场决策.重点研究了复杂管柱条件下生产动态测井资料的精细解释方法,将生产动态测井所提供的产出剖面和注入剖面应用于产水层位识别、封堵作业以及注水方案制定.实际应用表明,生产动态测井在M油田动态监测、增油上产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田淑芳  张鸿文 《测井技术》2005,29(4):382-384
针对曙光油田油层平面、层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渗透率差异,非均质相对较为严重等油藏特点,通过压力、注入剖面、产出剖面、示踪剂等各种生产监测技术在曙光油田的应用效果分析评价,充分认识到生产监测技术在揭示油藏平面、纵向开发矛盾及油藏剩余油研究和挖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生产监测技术应用表明,由注入剖面、产出剖面反映了主力油层动用较好,其余油层动用相对较差,其挖掘潜力在非主力油层;通过定点压力测试井连续监测地层压力,及时调整注采井网,保持地层能量;通过应用环空产液剖面资料确定出水层位,实施堵水措施11井次,有效9井次;应用同位素注水剖面测井,有针对性地与以前所测注水剖面资料进行对比,及时进行分调注措施,年均应用同位素注水剖面技术实施分调注井约60井次,效果明显.生产监测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油藏开发效果,为油藏稳产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生产测井的原理和测井资料的解释方法,并利用生产测井注入剖面、产出剖面资料来判别油田区块开发效果,调整注采系统改造油层,制定增产措施,解决了克拉玛依油田生产中的凝难问题,提高了油田采收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生产测井技术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准确掌握冀东油田油井主要产水层,便于有效堵水,实现油田稳产。通过采取气举找水技术,采用PLT生产测井组合仪进行油井产出剖面参数录取,利用温度、压力、流量和持水综合判断方法,通过两个应用实例有效判断油井地层出液。实际证明该配套方法安全可靠,测试成功率高,分析效果好,是解决冀东油田产出剖面问题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安塞油田老井低液面、低流压、采液和采油指数下降、综合含水上升、产量递减率增大、裂缝主向油井与侧向油井压力差异大等生产特征,就如何提高油田开发效益和最终采收率,分析了安塞油田重复压裂改造工艺和压裂效果及影响油井产量降低的各种因素。找出了油井重复压裂改造工艺技术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低渗油层重复压裂措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孤岛油田生产油井油层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油井油层污染的措施.介绍了应用复射孔、SD-4深部调剖、水力割缝等配套技术治理油层污染严重井的矿场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南油田第二采油厂部分区块油井由于油层低孔低渗或近井地带污染堵塞,造成渗流能力差,生产过程中供液能力差,油井产量低下,开采效果差的现状,通过一系列油层改造技术现场实验,研究并配套应用了压裂充填增产技术,该工艺适用范围广,增产效果明显,有效期长,可提高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油田目前“三高一低”的开发现状,运用现有的调剂、压裂、补孔等工艺技术,结合油田动态管理生产经验,通过对葡南试验区油层注采剖面调整,加大低渗透层改造力度,充分挖掘潜低渗透油层的采出程度,采取一系列综合挖潜配套措施,努力探索提高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3618块火烧油层试验效果跟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动态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跟踪分析高升油田高3618块火烧油层试验过程中火井注入压力、油井生产状况、油层含油饱和度及温度压力等变化规律,分析认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目前火井全部点火成功并处于高温氧化燃烧状态,地下火线逐步推进,油藏温场逐步建立,油井普遍受效并具有一定增油量,油藏含油饱和度变化显示重力泄油特点,注采井...  相似文献   

11.
下二门油田核二段Ⅱ油组属于普通稠油油藏,油层厚度薄、非均质严重、地下原油粘度大。经过20多年的水驱、聚合物驱及后续水驱开发后,油藏采收率低、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综合含水高,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二次聚合物驱采用井网调整技术、注采参数优化技术、全过程调剖技术、动态调整技术等关键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矿场应用效果。实践表明二次聚合物驱能较好地改善该油藏的开发效果,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下二门油田核二段Ⅱ油组普通稠油油藏二次聚合物驱是国内第一个开展二次聚合物驱的单元,其成功经验为类似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海上A稠油油田低产井生产状况,针对原油流动性差的问题,提出采用化学吞吐降黏改善原油流动性以提高产量。运用室内实验、油藏工程方法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研究化学吞吐试验选井原则、进行化学吞吐体系室内实验和注入量优化,并在海上A稠油油田现场试验应用。结果表明:①选井原则为主力油层井控制储量大于50×104 m 3,储集层厚度大于3 m,泥质含量小于15%,孔隙度大于25%及渗透率大于200 mPa·s等;②化学吞吐体系为CH-4作为稠油乳化降黏主剂,添加防乳化剂和润湿反转剂形成;③推荐试验井最优注入量为500 m 3,吞吐后有增液增油效果,有效期为113 d,累增油756 m 3。以上成果认识,对同类油田具有一定的推广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油气井井下分层计量技术是检查油气井井下产出状况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介绍了中原油田常用的三种井下分层计量技术的计量原理、仪器指标及特点,通过多年的现场应用,该技术在识别油气井产出状况、流体性质、确定套管破损、漏失位置、检查堵水工程措施效果等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证明该技术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水平井技术在小构造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伟 《断块油气田》2005,12(1):50-51,i004
安丰油田安丰1断块K2t31是典型底水油藏,在直井开发16年后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针对开发调整难度大,含水上升快的开发特征,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技术以及水平井优化设计技术界限,提出了水平井技术在小构造油藏挖潜中的应用并现场实施.投产后效果很好,初产高,含水低,大大提高了断块的采油速率,采收率由25%提高到38%,单井增加可采储量3.5×104 t,相当于直井的3倍多.  相似文献   

15.
非均质注水开发油藏提高水驱油效率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范  侯平舒  张士建  高玉香  谢权 《钻采工艺》2003,26(6):48-49,65
以过渡带隔相注水工艺、实行微破裂压力注水及调剖、调驱等多种工艺结合进行合理注水,可以达到对非均质油藏系统开发,使低渗层水驱动用程度及驱油效率得以提高,对应油井地层压力上升、产能增加;这一水驱油工艺在桥口油田应用,实现了油田连续6年控水稳油,证实可以有效减缓油田自然递减,保持油田持续稳产高产,为同类油藏的控水稳油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曲堤油田和东辛油田营13块东营组一段油藏原油粘度高,开采中出砂严重的特点,分析了油井出砂的原因,实施了配套的系列防砂工艺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明显地改善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于锦州9-3油田驱油技术的聚合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油技术适用于非均质的中质和较重质油藏,与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比较起来相对简单,更符合海上油田安全环保要求。根据渤海锦州9-3油田油藏特性和聚合物结构性能,结合海上平台特点,研制出具有高效增黏、较好的抗剪切性、良好流动性和驱油效果的高抗盐聚合物3640D。该聚合物首次用于海上油田单井聚合物驱先导试验见到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正在进行中的井组聚合物驱试验也已初步显示出增产效果,表明聚合物3640D作为锦州9-3油田的驱油剂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海上类似油田的聚合物驱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八面台油田单井产能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表明,八面台油田油井产能主要受断层、沉积微相和储层物性控制。对于构造油藏,位于断层上升盘的油井在投产初期要比位于下降盘上的油井产油量高、含水低、开发效果好。同时,高产井主要分布在距离断层50~100m的范围内,油井距离断层越远。获得高产井的概率越小,获得低产井、特低产井的概率就越大。岩性油藏的单井油气产能主要受沉积砂体控制,八面台油田部署在分流河道砂体上的油井开发效果最好,而位于三角洲前缘席状砂上的油井开发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9.
在油藏评价阶段利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朝阳阶地川3井区试油资料,优选开发目的层系,明确开发区块的油水分布关系,为油田开发提供借鉴;利用川3井区试采资料判断储层规模,给出采油强度、流压等参数,利用物质平衡法给出单井控制储量,为油田开发提供资料;利用该井分析结果建立动态地质模型进行储层规模预测比较合理,同时利用解释出的探测半径,边界情况等,为合理编制开发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常规数据分析方法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低,难以满足海上油田开发规律深度挖掘的需求,基于标准化数据平台建设和大数据程序开发,在渤海L油田开展了大规模、多专业和复杂生产规律下的油田开发数据的高效分析和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油井生产数据参数相关性分析和产液规律数据挖掘,可完成油井产液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综合储层物性与注采动态等多专业数据,可完成不同井区平面及纵向注水状况分析;结合油藏大数据体构建与机器学习方法,可完成优势产能潜力区域筛选。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油田实际措施优选与方案优化后,达到了提高油田精细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