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下回流人工湿地预处理微污染水库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上下回流潜流人工湿地对微污染水库水进行预处理试验。根据试验数据,构建了上下回流潜流人工湿地系统CODCr、TN、TP的一级动力学模拟方程。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0.4m3/(m2.d)条件下,CODCr、TN、NH3-N、TP的平均去除率均分别达到56.06%、58.97%、55.91%和50.56%。湿地系统夏季处理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季节。使用周期按20年考虑,日均进水量3.6m3/d,湿地建设成本为2100元,水的处理成本为0.13元/m3,这表明采用人工湿地预处理微污染水库水是经济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市崇明县森林旅游园区建成郊区污水处理示范工程。采用生物强化絮凝+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充分发挥了物化与生态工艺的互补优势,其中人工湿地占地近6000m2;通过强化预处理对SS和P的去除削减污染负荷,使湿地水力负荷提高到0.6m3/(m2·d);通过优化湿地浸润线使NH3-N、TN同时达标。人工湿地利用林间空地布局,采用自主开发的模拟软件设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工艺并优化运行,实现污水污泥同步资源化利用。工程已运行一年,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863示范工程要求,出水水质可达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3.
李泽峰 《山西水利》2012,(1):28+32-28,32
多年来,汾河沿岸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对汾河造成了较大污染,对此,国家加大投入对汾河进行生态修复,其中人工湿地在污水处理中占重要地位。介绍了汾河人工湿地的实施情况,详细阐述了污水预处理系统、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和景观湿地的实施方法和生化机理及其取得的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净化污水的人工湿地系统并介绍了其除污效果。对不同类型的除污系统进行了试验:单级人工湿地的除污效果高达80%以上,而生物化合物除污效果不到50%,多级复合型人工湿地的除污效率更高。基于试验研究结果,认为应用人工湿地可有效保护水资源,避免其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5.
对官厅水库黑土洼人工湿地系统入水、出水主要污染物去除率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湿地系统在官厅水库水质净化及水环境改善效果进行评估.试验证明,潜流人工湿地受气候影响相对较小.系统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在寒冷的冬季,潜流人工湿地在冰层的覆盖下可以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永定河直接进入官厅水库的受污染水体、削减污染物总量,在黑土洼人工湿地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试验选取永定河引水口和湿地退水渠两个典型监测断面,取样采用标准化方法分析.重点对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官厅水库水质净化及水环境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季节变化会影响湿地的处理效率.该研究为北方地区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河道微污染水体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基质是人工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基质材料对污水的净化能力,设计建设了5种常见基质材料的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效果分析。通过试验,得出了5种湿地基质对污水浊度、溶解氧、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以及总磷的去除效果。根据试验分析结果,筛选出净化能力较强的基质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可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能力、延长材料的使用时间,减少湿地建设的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潜流人工湿地相关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湿地植物、基质填料、微生物、溶解氧、水力学条件以及温度等影响因子出发,综合概述了潜流人工湿地对氮磷、有机和悬浮污染物等的去除机理,总结并探讨了影响因子的去污原理和效应,同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为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设计、运行以及最大化的处理污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给水排水》2004,30(7)
人工湿地去除农业区暴雨径流中氮磷的研究 研究生:张荣社导师:周琪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092) 对滇池流域内暴雨径流的特点及其组成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现场中试试验,对潜流和自由表面人工湿地除磷脱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成人工湿地组合系统控制暴雨径流氮磷污染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基质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由潜流人工湿地和表流人工湿地串联而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了复合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以及温度和基质对人工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人工湿地TP、氨氮平均去除率为33.64%、57.24%;水温降低会导致人工湿地氮磷去除率下降;基质为粗砂的潜流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能力大于基质为砾石的潜流人工湿地。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及其工程的应用,文中系统论述我国在人工湿地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及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分析人工湿地的特点及研究现状,重点探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人工湿地的技术的应用,为完善人工湿地系统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的应用及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侯佳 《海河水利》2016,(3):57-59
人工湿地生态处理作为一种自然生物处理方法,可以改进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能量的循环。填料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中的填料一方面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同时也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了载体和营养物质。选择天津地区常见、经济上可行的人工湿地基质填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它们的理化性质,为后续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建立选择合适的基质填料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比较,认为将页岩与粗砾石组合使用是一个双赢的填料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万珊  张永丽  王君勤 《四川水利》2011,(2):29-30,35
介绍人工湿地的特点和处理污水的机理,包括人工湿地的类型、净化机理等。通过试验证明,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付凌  刘磊 《中国水利》2013,(21):38-40
为研究如何利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永定河直接进入官厅水库的受污染水体,削减污染物总量,在黑土洼人工湿地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试验选取典型监测断面取样,采用标准化方法重点对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系统对官厅水库水质净化及水环境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经过多年运行的湿地,出现了堵塞、水质深度处理能力下降、植物维护等问题,经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该研究为北方低温地区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河道微污染水体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城市水源水的污染导致常规给水工艺处理不能满足安全用水要求,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简便的预处理技术来以减轻常规工艺的负担。人工湿地是一种由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构成,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净化水质的技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文章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应用在微污染水源水预处理方面的技术以及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微污染水中的应用现状与不足。  相似文献   

16.
针对人工湿地中有机碳源不足造成脱氮效率较差的问题,寻找更高效的植物碳源以改善人工湿地内部碳氮比低的状况。通过试验比较芦苇穗(芦穗)、芦苇茎(芦茎)和芦苇根(芦根)3个部位在不同预处理方式下的静态释放规律,筛选出最佳的植物碳源,并通过小试人工湿地试验分析其作为植物碳源对脱氮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碱热处理能够提高COD释放量,相较其它预处理方式,其最大COD释放浓度提高10%,并提前释放一部分氮类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芦穗碱热处理初期COD释放量达到各部位中的最高值182.00 mg/L;从144 h内的平均TN释放量来看,芦穗碱热处理(6.16 mg/L)>芦根碱热处理(4.21 mg/L)>芦茎碱热处理(2.99 mg/L),芦茎释放量最少,比芦穗少一半以上;经过碱泡、碱热处理后,TN、TP、NH+4-N、NO-3-N和NO-2-N释放量均小于简单处理。碱热处理后的芦苇茎是最佳植物碳源,具有较强的持续释碳能力,并且对氮、磷积累的影响最小;在小试人工湿地系统中添加碱热处理后的芦茎在不显著提高系统出水COD前提下,显著提高了TN和TP的去除率,相对对照组分别提高了61.14%和32.53%,达到同步强化脱氮除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作用和选择   总被引:66,自引:2,他引:64  
综述国内外有关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在污水净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选择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人工湿地系统水生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主要作用为:吸收利用和吸附富集污染物质、传输氧到湿地系统、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维持系统的稳定、积累有机物质。人工湿地系统要选择栽种耐污能力强、去污效果好、适合当地环境、根系发达、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方人工湿地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植物生长萎靡、微生物活性低下、脱氮除磷效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研究新型铁碳湿地材料,利用其微电解产生的[Fe2+]和[H]给硝化细菌做电子供体,将硝酸盐氮还原为N2,实现物化-生物耦合脱氮,并在实验室构建不同介质、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试验中对比了传统填料人工湿地与新型铁碳人工湿地的运行状况。结果表明:进行间歇曝气情况下,采用脱氮除磷功能材料的人工湿地在水力停留时间24 h的情况下对氨氮、总磷、COD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9%、76%、67%,均高于传统填料去除效率,尤其是对氨氮;采用脱氮除磷功能材料的人工湿地植物生长良好,表明脱氮除磷功能材料作为新型湿地填料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力学条件是潜流型人工湿地建立及维持最重要的决定因子,直接关系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流速、流态、停留时间以及与植物生长关系密切的水面线控制等水力因子的设计和确定。概括分析了潜流型人工湿地水力设计的原则和类型,提出了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水力模型构建的方法,以及形成系统的水流条件控制方法的研究路线,以期为潜流人工湿地优化设计、优化运行及机理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保护饮用水源的实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述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专有技术的由来,并结合石岩人工湿地一期工程叙述了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工艺原理、技术特点、植物特点、处理效果等,结果表明采用垂直流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系统保护饮用水源,能达到污水净化和美化环境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