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天津地铁Z2线工程,在Plaxis3d软件中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等效渗透性的方法来进行渗漏模拟,分析渗漏时隧道埋深、渗漏位置对地面沉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其他条件一定时,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隧道渗漏量会增大,但地面沉降量会减小;当隧道渗漏量一定时,浅埋隧道渗漏所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远大于深埋隧道渗漏所引起的地面沉降量;隧道顶部渗漏引起的地面沉降量最大,侧面渗漏次之,底部渗漏最小,并且隧道底部渗漏时,下卧土层会有隆起现象。  相似文献   

2.
竖向顶管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综合管廊内向上顶进的竖向顶管施工对综合管廊及周围土体的影响。建立垂直向上顶进竖向顶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顶进距离、综合管廊埋置深度、土质条件的变化,分析竖向顶管施工对综合管廊及周围土体的受力和变形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竖向顶管向上顶进距离越大,周围土体的变形越大,但最大地表沉降小于1mm,综合管廊的最大第一主应力也增大;随着作用在管廊内部找平层上的竖向荷载的增大,管廊最大剪应变减小;管廊埋深越大,土质条件越差,周围土体及综合管廊的受力和变形均越大。向上顶进竖向顶管施工方法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施工效益。  相似文献   

3.
浅地层存在空洞是盾构施工导致土体位移过大的重要诱因之一。为有效计算土体位移,首先引入空洞收敛率,推导了空洞收敛变形造成的上部土体位移计算公式,再综合考虑双线盾构施工、空洞移动及收敛变形、正面附加推力、盾壳与土体摩擦力、附加注浆压力的影响,推导了含空洞地层中双线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计算方法,结合算例对不同盾构施工因素、空洞半径、空洞中心埋深、空洞位置影响下的土体位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入不同盾构施工因素能更精确的计算开挖面前方的土体位移;接近先开挖侧隧道的空洞会对土体位移造成更大影响;接近空洞的地表沉降量随空洞埋深的增大而减小,远离空洞的地表沉降量随空洞埋深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4.
浅地层存在空洞是盾构施工导致土体位移过大的重要诱因之一。为有效计算土体位移,首先引入空洞收敛率,推导了空洞收敛变形造成的上部土体位移计算公式,再综合考虑双线盾构施工、空洞移动及收敛变形、正面附加推力、盾壳与土体摩擦力、附加注浆压力的影响,推导了含空洞地层中双线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计算方法,结合算例对不同盾构施工因素、空洞半径、空洞中心埋深、空洞位置影响下的土体位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入不同盾构施工因素能更精确的计算开挖面前方的土体位移;接近先开挖侧隧道的空洞会对土体位移造成更大影响;接近空洞的地表沉降量随空洞埋深的增大而减小,远离空洞的地表沉降量随空洞埋深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预制管廊结构的受力变形规律,依托平潭某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工程,以典型的双舱、三舱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结构为例,采用PLAXIS 3D岩土有限元程序建立15节预制管节纵向连接而成的管廊节段与地层相互作用三维数值模型,研究水位下降、土体固结沉降对预制拼装管廊结构受力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管廊结构与土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刚度差异,土体沉降变形过程中与管廊发生相对位移,对管廊两侧产生剪切作用;差异沉降影响下管廊局部表面可能发生拉裂破坏,预应力筋轴力的增大幅度较小;土体沉降引起的管廊变形和受力与埋深、土质、管节自身等多种因素有关,应严格控制管廊所处区域的地面超载、降水等作用,若遇软土地基或不均匀地基,应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6.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纲  魏新江  陈伟军  姚宁 《市政技术》2009,27(5):487-490
对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变形机理进行分析,比较了暗挖法与盾构法土体变形机理的不同。提出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横向土体变形是由土体损失引起的均匀收敛和初期支护椭圆化变形两部分引起。采用随机介质理论推导了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计算公式。通过3个算例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文中方法计算得到的地面沉降曲线与实测值非常吻合;初期支护椭圆化变形引起的地面变形比较明显,不容忽视;Peck公式假定地面沉降均由土体损失引起,在计算暗挖隧道时会高估土体损失量。  相似文献   

7.
埋地管道出土处位移与应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且各个影响参数具有非线性相关性。为研究埋地管道在出土处的变形特征以及力学行为相应,以福建省莆田市某管网工程为研究对象,运用ABAQUS软件建立埋地管道与土体三维数值仿真模型,计算埋地管道在不同温度差、管道内压力以及土体致密度条件下的应力和位移变化。结果表明:埋地管道出土处的应力最大值主要发生在埋地反弯点和出地反弯点,埋地管道出土处的变形最大值主要发生在出土直线段;埋地管道出土处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均随着工作温度和管道内压力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最大应力随着土层致密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应变随着土层致密程度的增加而减小;最大应力随着管道埋深的增加而增加,最大位移随着管道埋深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监测数据表明,深基坑会引起周围土体的地面沉降。以上海世博500kV地下变电站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FLAC^3D软件,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模拟基坑降水与开挖过程,计算结果与监测数据基本吻合。讨论了土体弹性模量、墙体刚度、土体渗透系数对墙后地面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土体弹性模量增大,墙后地面沉降量增大,而连续墙刚度和渗透系数对上海世博500kV地下变电站基坑周围地面沉降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9.
收集了杭州市庆春路过江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实测数据,提出了施工阶段地面沉降值的取值办法。结合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天津、深圳地区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损失率实测值,对71个实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体损失率分布在0.20%~3.01%,其中95.77%的实测数据分布在0.20%~2.0%,43.66%的实测数据集中在0.5%~1.0%;黏性土地区土体损失率在0.20%~2.0%。土体损失率主要与施工水平、土质条件和隧道轴线埋深有关。随着隧道轴线埋深增大,土体损失率基本呈减小趋势,当埋深大于25 m后该趋势比较明显,两者关系可近似采用幂函数拟合。  相似文献   

10.
以某地下3层综合管廊为例,基于连续介质有限元法,利用ABAQUS建立土体和管廊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土体及管廊在正常使用阶段的应力分布和位移变化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对管廊在不同埋深情况下关键部位的应力和位移变化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上海黄浦江越江隧道具有直径大、接缝长、埋藏深、水压高等特点,隧道周围软土又极易引起隧道结构变形,从而造成隧道结构防水的复杂性。上海越江隧道防水理论和防水技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盾构法隧道管片自防水能力和接缝防水技术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步。通过对当前隧道渗漏情况的调查表明,新建的盾构隧道渗漏量较好地控制在0.1L/m2/d以下,矩形段渗漏量相对较大。调查还表明越江隧道的渗漏主要集中于圆形隧道段管片的环缝、纵缝、注浆孔、螺栓孔及管片裂缝、圆形隧道与竖井的井圈部位、竖井与矩形段连接部位、矩形暗挖段的变形缝(施工缝)、结构裂缝等。分析还表明越江隧道渗漏量与沉降累积值并无直接的联系,隧道沉降量大的地方渗漏反而不是最严重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地下综合管廊渗漏规律不明确的现状,文中建立有限差分模型,首先对相邻两节段管廊施加荷载,对比分析单舱、双舱、三舱管廊在不同接头构造下、不同止水橡胶垫初始应力情况下,管廊接头渗漏的临界转角规律。结果表明,无论预应力钢筋连接还是螺栓连接,单舱、双舱、三舱管廊的连接处转角都与荷载成正比例关系,且预应力钢筋连接比螺栓连接防水性能好。沉降缝处的转角也与荷载成正比例关系,并且防水性能主要取决于止水橡胶垫的初始应力,与管片结构刚度关系不大。最后,以上海某隧道实际沉降数据为依据,研究管廊在不同沉降阶段止水橡胶垫和接头螺栓的受力,分析管廊沉降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3.
管片接头是盾构隧道衬砌的渗漏水多发区域,长期渗流导致荷载分布和受力模式变化,危及结构安全。针对现有研究难以对接头渗漏下盾构隧道力学特性准确模拟的现状,提出一种新的模拟分析思路,基于开发的接头联接单元模拟盾构衬砌接头位置的力学变形响应,采用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数值实现接头渗流,要点在于密封垫张开引起的接触应力和外水压力动态变化的迭代分析,进而建立管片接头渗流下的盾构隧道流固耦合数值模型。结合上海地铁盾构隧道工程实例,对不同接头渗流、渗流量、接头刚度和防水性能等因素影响下的隧道力学变形机理和地表沉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管片接头位置与渗流量对于衬砌结构的内力存在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弯矩明显增加而轴力略微减小,拱腰接头发生渗流对结构内力的影响最大。隧道结构的变形随着渗流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基本呈正比关系;拱腰、拱底和拱顶接头发生渗流时对结构侧向移动和变形的影响依次减小。隧道结构和地表沉降随着管片接头渗流量增加而增加,且基本呈正比关系;拱顶接头发生渗流时,地表沉降最大但隧道沉降最小;拱底接头发生渗流时,地表沉降最小但隧道沉降最大。研究成果对完善盾构隧道流固耦合分析模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类矩形盾构隧道开挖使土体以不均匀沉降形式作用于地下管线,导致管线产生纵向变形、破坏。针对类矩形盾构隧道施工,采用室内缩尺寸模型试验,综合考虑管隧相对位置、管线埋深及土体损失率3个影响因素,研究类矩形盾构隧道在砂土地层中施工,地下管线沉降、变形及地表沉降的规律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管隧垂直工况时,管线竖向位移曲线呈高斯分布,竖线位移反弯点出现在隧道轴线附近处,管线弯矩呈"M"型分布,最大竖向位移及弯矩位于隧道轴线正上方;管隧斜交工况所受影响比管隧垂直工况影响更大;管线埋深越大,管线受影响程度越深;管线竖向位移随土体损失率减小相应降低,隧道轴线正上方管线竖向位移与管线最大正弯矩及两个较大负弯矩减小幅度较大,管线两端受影响程度较小;地表沉降受土体损失影响较大,沉降值比管线大。  相似文献   

15.
纵向穿越软硬突变地层的盾构隧道在外部施工因素影响下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从而诱发管片环间错台、螺栓剪断和接缝渗漏水等病害。为进一步研究外部因素对其竖向位移的影响,基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推导任意荷载作用下隧道竖向位移公式,结合Boussinesq解采用两段分析法分析地面堆载大小、尺寸以及隧道埋深对盾构隧道竖向位移规律的影响。以厦门地铁2号线某区间为工程实例,验证理论公式的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面堆载作用下,隧道竖向位移曲线多数服从正态曲线分布,且软土区盾构隧道竖向位移普遍大于硬土区;堆载长度对最大竖向位移的影响有限,当堆载长度超过一定界限时,最大竖向位移不再增大,但其范围会随之扩大;当堆载宽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竖向位移曲线基本不再发生变化;当埋深较浅时,软硬土交界处盾构隧道两侧竖向位移差异不大,随着埋深的增大,隧道最大竖向位移逐渐向软土区偏移。研究结果可为纵向穿越软硬突变土层地铁盾构隧道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运营地铁盾构隧道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包括收敛变形、结构型式、赋存地层、隧道埋深以及运营时间等关键样本元素在内的上海地铁盾构隧道收敛变形数据库,样本总数超过58 000个。分析了不同样本元素对于盾构隧道收敛变形的影响规律,在相同条件下,单圆错缝盾构隧道收敛变形小于单圆通缝隧道,当隧道同样赋存于淤泥质粘性土中时,该特征相对明显。此外,赋存于砂性土单圆通缝盾构隧道的收敛变形相对小于粘性土,2-3地层样本隧道收敛状况明显好于44地层样本,砂性土地层有助于控制盾构隧道收敛变形;根据2011年至2015年长期收敛变形监测数据统计,盾构隧道收敛逐年存在微幅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梁荣柱      王理想  李忠超  康成  高坤    柯宅邦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3,(3):130-141
临时基坑开挖弃土和建筑垃圾引起的地表堆载将对盾构隧道产生不利影响,威胁盾构隧道运营安全,因此有必要评估地表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的变形。利用非线性Pasternak地基模型,考虑地基非线性变形特点,通过接头非连续盾构隧道计算模型反映盾构隧道环间接头的影响,利用两阶段法,推导得到地表堆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纵向变形简化计算方法。首先,通过Boussineq解求得地表堆载下盾构隧道所受附加荷载; 其次,将附加荷载作用于盾构隧道,结合接头非连续盾构隧道模型推导得到盾构隧道在地表堆载作用下的纵向变形方程,并使用有限差分法对方程进行求解,最后结合2个工程案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增加盾构隧道环间接头的转动刚度对减小隧道沉降的作用较小,但可以有效减小接头张开量; 增加堆载长度会同时增大盾构隧道沉降量和沉降范围,而增加堆载宽度只会导致隧道沉降量缓慢增加,但不会引起隧道沉降范围增大; 增大堆载边界线到隧道轴线的距离会有效减少堆载引起的沉降量。  相似文献   

18.
 以70余座浅埋暗挖法修建的隧道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对影响地层变形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浅埋暗挖隧道的最大沉降量计算公式。同时还得到几点地层变形规律,如:最大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值的概率分布近似成正态分布;随着围岩稳定性由好变坏,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值也呈逐渐增大的趋势;隧道跨度为5~10 m时,II,III,V类围岩条件下的最大地表沉降值与上覆土层厚度关系呈凸形状,II,III类围岩的最大拱顶沉降值在埋深25 m范围内随隧道埋深增大而增大;拱顶沉降与地表沉降比值多为0.5~1.5;在埋深小于20 m范围内,沉降槽宽度多为(8~12)R(R为等效半径)。最后对50余座产生塌方隧道的坍落高度和塌方量进行统计,并对影响隧道塌方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该研究成果为隧道进一步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e liquefaction of soils under earthquake loadings has always been a main concern for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actices. As an earthquake causes the ground to liquefy, the effective stress and hence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soil decreases sharply, and large deformations happen in the area. This phenomenon occurs only rarely when the liquefaction occurs at a large depth. However, deformations increase extensively when this layer is located in shallow depths near the ground level. In this case super structures and also underground structures may be severely damaged. The tunnels which are constructed in this layer may be affected by the liquefaction as well. In this condition the liquefaction may cause settlement in the ground, deformation in the tunnel shield, buoyancy in the underground buildings, reduction in bearing capacity and increases in lateral spread and pore pressures. In this paper the FLAC software has been used to model the pore pressure changes during earthquakes that lead to soil liquefaction. The studies thus far have been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the soil liquefaction on the tunnels constructed in this area. According to the studies, the buoyancy and uplifting forces due to liquefaction have major effects on the behavior of underground structures. Increasing the soil parameters such as friction angle and damping ratio causes the liquefaction effects on the tunnel to decrease, and increasing the geometric parameters such as tunnel diameter and location depth causes these effects to increase.  相似文献   

20.
 隧道变形是衡量隧道结构体系稳定性的重要指标,该指标可以科学、及时、可靠、便捷地反映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在收集、整理我国103座山岭隧道836个拱顶沉降数据、806个水平收敛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围岩变形量、围岩变形稳定时间与围岩级别、隧道开挖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隧道围岩变形数据主要集中在低值区间,中高值区间数据较少但分布范围较广,随着围岩级别增大,围岩变形值增大,数据集中区间增大,变形分布区间增大;隧道断面面积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较大,随着隧道断面面积的增大,变形值增大;实测数据表明,隧道围岩变形与隧道埋深并没有明显的联系;隧道围岩变形稳定时间主要集中在中低值区间,高值区间的数据相对较少,随着围岩级别增大,围岩变形稳定时间增大,分布区间增大。根据统计结果,提出不同围岩级别下,隧道变形的建议控制值以及变形稳定时间参考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