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安全: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动安全包括:ABS、视见性、车距报警、夜间目标检测、轮胎压力温度报警、翻车警告、驾驶员防困、主动悬架等。被动安全包括对车内乘员和车外行人的保护,包括交通事故报告系统。  相似文献   

2.
较系统地介绍了汽车的主被动安全技术主动安全技术包括制动系统、悬挂系统、转向系统和驾驶员视野等新技术;被动安全技术包括车辆完整性装置和能量吸收装置等的设计,现代安全带、安全气囊装置,以及儿童安全装置等。  相似文献   

3.
王小明 《机电技术》2013,(1):150-152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普及的代步工具;然而,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迅速猛增,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汽车的安全性能也因此备受关注。汽车的安全技术包括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被动安全仅在事故发生时起保护作用,而主动安全则作用于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主动安全技术也越来越受车厂和消费者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主动安全技术被开发出来并应用到汽车上。主动安全技术中,如LDWS、TPMS、BSW、并道辅助系统等,这些系统仅为驾驶者提供辅助或报警信息,而不直接参与汽车控制,因此将这些系统称为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4.
汪浩然 《装备制造》2014,(Z1):16+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汽车,与之相关的是,全球范围内的交通安全问题也日益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汽车被动安全技术,已经太落后了,远远不能适应汽车安全的需要,为此,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得到了汽车一族的广泛关注,正在逐渐被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了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胡元  程珩 《机械管理开发》2007,(2):44-46,48
介绍了当代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而阐明汽车安全技术中的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是相辅相成的,并对未来的汽车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主动技术和被动技术的单一性或者主动技术和被动技术简单相加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安全距离模型的主动测距与被动碰撞吸能相结合的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CST)技术。即以单片机技术为核心,通过毫米波雷达测得本车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距离,运用行车安全距离模型确定本车的安全状态,一旦发现两车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则立即启动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从而实现根据汽车所处的安全距离自动确定螺纹剪切式汽车碰撞吸能系统工作状态。并以此制作相应的电路板,以干燥路面情况下车速为36 km/h和速度84 km/h的危险状况进行实验。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通过比较实际车辆之间的距离与安全距离大小,以此来控制CST的伸缩。  相似文献   

7.
《机械》2014,(5):I0003-I0003
正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在"2014年全球汽车及零部件企业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认为,未来汽车技术发展有以下三大趋势。首先,未来安全技术会越来越受关注。被动安全日益精细化,主动安全会继续得到大幅提升,被动和主动安全技术的相互融合将越来越明显。未来汽车将从"零死亡"向"零伤亡"再向"零事故"的终极目标不断前进。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会越来越快,尽管完全的无人驾驶可能尚需时日,但区域的、部分工况下的自动驾驶将作为一项核心的安全技术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汽车有许多安全性的设计.阐述了宝骏汽车为了保护驾秉人员的安全,采用的很多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方面的措施,以及很多安全方面的设计设想.  相似文献   

9.
针对电动汽车交通事故的特点,设计出了一种基于扭簧的电池组被动安全缓冲装置;并针对电动汽车被动安全防护存在的弊端与不足,设计出一种基于加速度感应的主被动结合安全防护系统,以提高电池组缓冲装置的可靠性。为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在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性设计出一套基于超声波测距模块的主动安全防护系统。  相似文献   

10.
汽车安全技术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种。在传统的观念中,汽车内饰件,如汽车仪表板总成、门内饰总成、立柱和侧围等都被认为是装饰件,没有和整车安全真正联系起来。整车安全规范,如整车正面碰撞、侧面碰撞、柱碰、行人保护等取决于车身结构、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等约束系统的设计,与汽车内饰的联系很小甚  相似文献   

11.
结合某款氢燃料电池电动客车整车研发,介绍氢系统与动力电池安全防护措施的开发背景和设计方案。该方案在控制系统主动检测保护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储氢系统碰撞布置设计,安装氢气泄露检测报警系统、烟雾探测报警系统、铺设隔热阻燃防火材料,以及配置电池箱专用灭火装置等被动防护措施,进一步提高燃料电池客车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叉车主动安全技术主要用于叉车工作过程中的状态控制,增加叉车的安全系数,避免叉车因不安全的驾驶方式导致叉车运行出现事故。介绍目前已经应用的叉车主动安全技术现状并总结相关技术的属性,同时解析相关主动安全技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被成功应用到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提高了汽车安全性能。论文针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目前汽车上常用的八种主动安全技术进行了功能介绍和原理说明,同时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电子技术被成功应用到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提高了汽车安全性能。论文针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目前汽车上常用的八种主动安全技术进行了功能介绍和原理说明,同时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安全距离模型计算的精确性与合理性。运用综合加权的方法分析了驾驶员状态、车况以及自然环境与路况因素对安全车距模型参数的影响。通过不同行驶工况下的仿真以及实车实验验证了提出的安全车距修正模型对不同驾驶员状态、车况以及自然环境与路况的适应性。分析说明了自然环境与路况以及车况的差异既影响报警安全车距也影响极限安全车距,驾驶员状态的差异主要影响报警安全车距但对极限安全车距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6.
吕彩霞  高玉霞 《山西机械》2012,(5):153-154,157
运用传感器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控制理论,研究了基于雷达、自车传感器和单片机控制的汽车电控主动安全系统,并且在自动制动系统方面做了深入研究。该系统可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减少碰撞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弥补被动安全系统的不足,引进了磁力作用式主动安全概念,采用速度、距离传感器测定两车间的距离和速度差,然后分析制动距离特性;引入了危险估计系统,当结果为危险时,发送信息至前车,使两车电磁铁形成相同极性的磁场,从而产生"排斥力"阻止两车相撞。结合理论计算和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对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在汽车设计时会研究防撞系统。汽车安全性设计可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主动安全设计为可避免汽车发生安全事故,被动安全设计为在汽车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确保驾乘人员的安全性。现阶段我国汽车安全设计主要以被动安全设计为主,随着安全需求的提升,主动安全设计成为汽车设计发展的重要趋势。文章主要对主动防撞系统研究开发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尽可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汽车零部件》2012,(6):33-37
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是困扰当今国际交通领域的三大难题,尤其以交通安全问题最为严重。据专家研究,采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能提高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50%以上。为此,世界各发达国家竟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大规模的智能交通技术研究试验。汽车安全对于车辆来说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大方面。主动安全就是尽量自如的操纵控制汽车。无论是直线上的制动与加速还是左右打方向都应该尽量平稳,不至于偏离既定的行进路线,而且不影响司机的视野与舒适性。这样的汽车,当然就有着比较高的避免事故能力,尤其在突发情况的条件下保证汽车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电梯主要通过各种电气安全装置及安全部件的配合使用来保障运行安全,各类安全保护装置基本采用电气技术或机械技术的被动安全保护措施。特别是永磁同步电动机作为曳引主机时,许多功能严重依赖制动器本身的安全可靠程度,当制动器失效时,采用制动器作为制停部件的安全保护装置也随之失效。在即将实施的新标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1部分: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GB/T 7588.1—2020)中增加了安全转矩取消(STO)功能作为断开电动机运转供电的方法之一。现对该技术进行了介绍,此新功能结合目前先进的矢量控制(FOC)技术,为电梯采用主动安全保护措施提供了坚实基础,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