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C8~18富马酸高级醇酯(FA)和醋酸乙烯酯(VA)为原料、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共聚合成了FA-VA共聚物(PFA),并将其作为柴油降凝剂。在温度80℃、w(BPO)=1%(基于原料)、n(VA)∶n(富马酸十二醇酯)=3∶1的优化条件下,合成了富马酸十二醇酯-VA共聚物(PFA-12)降凝剂。通过对加入PFA降凝剂的大庆原油产-20#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考察了PFA的降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PFA-12降凝剂在-20#柴油中的质量分数为0.1%时,PFA-12降凝剂可将柴油的凝点降低18.0℃、冷滤点降低7.0℃;将PFA-12、富马酸十四醇酯-VA共聚物、富马酸十六醇酯-VA共聚物、富马酸十八醇酯-VA共聚物4种降凝剂按质量比16∶2∶2∶2进行复配得到的复合降凝剂,可将柴油的凝点降低22.0℃、冷滤点降低8.0℃。  相似文献   

2.
在氮气保护下,以摩尔比为9∶5∶1的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为单体,甲苯为溶剂,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在80℃下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马来酸酐-苯乙烯三元共聚物(降凝剂A);在甲苯溶剂中,120℃下分别用脂肪醇/脂肪胺对降凝剂A进行醇解/胺解,合成了降凝剂B/降凝剂C。考察了降凝剂A用于大庆原油降凝时所需的最佳引发剂用量;在大庆原油中分别加入0.5%(w)的降凝剂A,B,C,考察了不同降凝剂对大庆原油的降凝和降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合成降凝剂A的最佳引发剂用量为1.0%(基于总单体质量);降凝剂C在降凝和降黏方面都优于降凝剂A和降凝剂B,使用降凝剂C时大庆原油倾点降幅最高达14℃、黏度最大降幅为56.78%;脂肪醇/脂肪胺的碳数影响降凝剂对原油的降凝和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3.
新型油品降凝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二异辛酯-丙烯酸十八酯三元共聚物用作基础油降凝剂。研究了聚合条件对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体的摩尔比为1:5:6,在80℃下反应7h时,降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马来酸二异辛酯和苯乙烯为原料、甲苯为溶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通过酯化和聚合反应合成甲基丙烯酸高碳醇酯-马来酸二异辛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降凝剂,研究聚合条件对降凝剂降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甲基丙烯酸十四酯) : n(马来酸二异辛酯) : n(苯乙烯)=5:1:1、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用量为0.8%、反应温度为105 ℃、反应时间为5 h的条件下,合成的三元共聚物降凝剂具有最佳的降凝效果;该降凝剂的添加量为1.0%时,可使150SN基础油凝点降低22 ℃。  相似文献   

5.
以高碳十八醇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合成甲基丙烯酸十八酯,然后与马来酸酐、聚乙二醇、丙烯酰胺进行聚合,得到四元共聚物,再以质量比为1∶2.5的比例与十八醇进行醇解,得到醇解型四元共聚物新型柴油降凝剂,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降凝剂可使抚顺石化公司0#柴油冷滤点下降到-9℃,凝点下降到-3.4℃,以1∶2的复配比与市售柴油降凝剂进行复配,使冷滤点下降到-14℃,其降凝效果大大优于市售降凝剂。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高碳醇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降凝剂中间体丙烯酸高碳醇酯的合成和产品分离提纯方法。考察了合成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料丙烯酸与十八醇摩尔比1.2:1,阻聚剂对苯二酚用量占原料总量1.5%,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占原料总量1.5%,反应温度80-86℃,回流反应时间6h条件下,酯化率最高达89%。产品分离提纯方法与传统分离方法比较,所需分离时间短,洗涤用水量少,而产品收率远高于传统分离方法,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高蜡型JENM原油的输送成本,合成了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梳型共聚物降凝剂,考察了降凝剂相对分子质量对降凝效果的影响,并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实现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调控,研究了加剂前后JENM原油的析蜡特性和蜡晶形貌的变化。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升高和反应溶剂用量增加,降凝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降凝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先增大后减小。丙烯酸十八酯-丙烯酸二十二酯-马来酸酐降凝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4000时对JENM原油的降凝效果较好,典型优化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100℃、溶剂用量77%、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合成的降凝剂加剂量为0.3%时,JENM原油凝点由30℃降至17℃,降幅为13℃;30℃时黏度由9.12 Pa·s降至2.24 Pa·s,降黏率为75%,显著改善了JENM原油的低温流动性。结合DSC和显微分析发现,降凝剂的加入使JENM原油析蜡点和析蜡峰温降低,凝点处析蜡量增加。降凝剂的极性基团抑制了蜡晶生长,促进了蜡分子的分散,使晶种在更低温度才开始析出。同时,由于蜡晶更加细小,析蜡量较大时才使原油失去流动性,从而有效降低了原油凝点。图11表2参18。  相似文献   

8.
新型润滑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季戊四醇、硬脂酸为原料,经酯化反应合成了季戊四醇硬脂酸酯,考察了酯化反应条件;又以季戊四醇硬脂酸酯、苯乙烯、富马酸为原料,进一步合成了季戊四醇硬脂酸酯-苯乙烯-富马酸三组分共聚物(PSSF 降凝剂),考察了聚合反应条件;同时研究了 PSSF 降凝剂的降凝效果。合成季戊四醇硬脂酸酯的较佳条件:n(季戊四醇):n(硬脂酸)=1:1.4、温度200℃、时间4.5 h、对甲苯磺酸用量(占季戊四醇和硬脂酸的总质量)2.0%、甲苯用量(占季戊四醇和硬脂酸的总质量)80%;聚合反应的较佳条件:n(富马酸):n(苯乙烯)=1:4、聚合温度90℃、聚合时问4.0 h、过氧化苯甲酰用量(占季戊四醇硬脂酸酯、苯乙烯和富马酸的总质量)0.6%。当润滑油基础油中添加5.0%(质量分数)的 PSSF 降凝剂时,降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十六烯降凝剂的合成及其降凝效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α-甲基丙烯酸和十四醇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TDMA);以甲苯为溶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TDMA与十六烯(HE)共聚生成了降凝剂α-甲基丙烯酸十四酯-十六烯二元共聚物(AH);对TDMA和AH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考察了影响AH降凝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及将AH与两种市售降凝剂分别复配后的降凝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在n(TDMA)∶n(HE)=6∶1、BPO用量(相对于单体TDMA和HE的质量分数)1.0%、甲苯用量(相对于单体TDMA和HE的质量分数)75%、聚合时间5h的条件下合成的AH为降凝剂,在AH用量(相对于基础油的质量分数)为0.5%时,AH的降凝效果最佳,可使燕山500SN、燕山200SN、河南、湖南和大庆5种基础油的凝点分别降低29,31,20,6,18℃;AH与市售降凝剂复配后,复配物对基础油的降凝效果基本优于单独使用市售降凝剂的降凝效果。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酸高碳醇酯合成及其对油品降凝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成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十二、十四、十六、十六酯、研究其结果对油品降凝的影响,发现:(1)聚丙烯酸十二、十四酯对4号油有较大的降凝作用,500ppm[η]=7.43mL/g的聚丙烯十四酯,可将4号油的凝点从-11℃降到-36℃,添加500ppm[η]=19.91mL/g的聚丙烯酸十二酯,可将4号油的凝点从-11℃降到-33℃;聚丙烯酸十二、十四酯对1、2、3号油的降凝作用不明显。(2)聚丙烯酸十六酯和聚丙烯酸十八酯对1、2、3、4号油的降凝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以十四醇、十六醇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甲基丙烯酸混合酯.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酸混合酯-苯乙烯-油酸丁酯三元共聚柴油降凝剂,以正交实验法确定的最佳聚合条件是:n(甲基丙烯酸混合酯):n(油酸丁酯):n(苯乙烯)=8:1:1、引发剂加量1.0%、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3 h.评价结果表明,加...  相似文献   

12.
高凝原油降凝剂的合成及复配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高凝原油组成以及降凝剂对原油的感受性确定了合成降凝剂的高碳醇的碳数,以丙烯酸和C18~C22混合醇为原料,合成丙烯酸高碳醇酯,得到三种聚合物:丙烯酸酯自聚物(AM),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AMV)和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AVS)。比较了三种聚合物的降凝效果,选出AVS考察其合成条件并且与常用降凝剂EVA进行复配。实验结果表明:丙烯酸酯、醋酸乙烯酯、苯乙烯最佳配比为1∶1∶0.5,引发剂用量为1.2%,单体质量浓度30%,反应时间为7h时,三元共聚物AVS与EVA的复配物CPR可以使魏岗原油凝固点降低10℃,防蜡率达到40.62%。  相似文献   

13.
大港原油高效降凝剂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大港油田原油含蜡高的特点 ,以丙烯酸高碳醇酯 (HAA)、顺丁烯二酸酐 (MA)、苯乙烯 (ST)和醋酸乙烯酯 (VAc)为原料研制出适用的降凝剂 ,其中的HAA是用C1 8~C2 2 醇与丙烯酸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 ,以对苯二酚为阻聚剂合成的 ,并采用自制的HJ 10 0无机试剂 (5 %NaNO3 水溶液 )回收了对苯二酚 ,回收率 99.2 %。将HAA/MA/ST/VAc按摩尔比 9∶1∶1∶1及 9∶1∶1∶0在 80℃ ,用过氧化苯甲酰引发 ,以N2 为保护气体 ,以甲苯为溶剂 ,回流 7h ,分别合成了四元共聚和三元共聚原油降凝剂A和B。当降凝剂A或B加入量为原油量的0 .2 %时 ,能使大港原油倾点下降 17℃和 9℃。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倾点石蜡基油品在低温环境下的储存、运输、装卸中存在的难题,合成了由丙烯腈和丙烯酸高级醇酯二元自由基共聚的倾点抑制剂PAAN,并对PAAN的聚合反应条件和过程进行了考察。n(丙烯酸)/n (丙烯腈)=3:1,■=4.75×10~4,收率88%,产物降倾点效果较好,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初步探讨了其共晶-吸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以丙烯酸和高碳醇为原料、固体酸为催化剂,采用熔融酯化法合成了不同碳链长度的丙烯酸高碳醇酯纯品。反应中不使用甲苯,并优化了精制过程,在优化的条件下酯化率大于95%;经折光率、熔点、红外、核磁表征证明所得产物为较纯的丙烯酸高碳醇酯,并考察了丙烯酸高碳醇聚合物的降凝助滤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十二酯(LMA)、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为原料,Salen-N-Salicylaldehyde配合物/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催化体系,在甲苯溶剂中,通过溶液聚合,在Schlenk装置上合成了甲基丙烯酸十二酯-甲基丙烯酸十八酯共聚物(PH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测定了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并对其降凝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甲基丙烯酸十八酯与甲基丙烯酸十二酯摩尔比为5∶1、助催化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与催化剂(Salen-N-Salicylaldehyde)摩尔比为6∶1、反应温度为90 ℃、反应时间为10 h、单体总量与催化剂摩尔比为3600∶1时,催化剂的活性为11.035×10.4 g/(mol·h)。合成的共聚物(PHMA)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0.864×105~2.532×105,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较窄,反应可控。当油品中共聚物(PHMA)加剂质量分数为0.5%时,可将300~350℃柴油馏分和380~400℃润滑油馏分凝点分别降低7~10 ℃和10~15 ℃,且共聚物的降凝效果比相应均聚物的共混物降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用作降凝剂的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三元共聚物。研究表明,当苯乙烯、马来酸酐、丙烯酸十八烷基酯三种单体摩尔比为1∶3∶3,原油预热温度为60℃,三元共聚物在江汉原油中加量为300mg/L时,此三元共聚物可使江汉原油的凝固点为28℃降到13℃。它是一种新型的原油降凝剂。  相似文献   

18.
SSM共聚物柴油降凝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降凝剂,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对聚合物助滤效果的影响。红外光谱对化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分子结构和设计目标分子结构相符。此降凝剂可使大庆0^#柴油的凝点降低6℃,对其他柴油也有一定的降凝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α-甲基丙烯酸混合醇酯(AE)-马来酸酐(MA)-苯乙烯(St)三元共聚物(AMS)降凝剂;考察了AMS的最佳聚合条件及其对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降滤效果;用GC技术分析了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中正构烷烃碳数的分布;用1HNMR技术表征了AE和AMS的结构。AMS的最佳聚合条件为:n(AE)∶n(MA)∶n(St)=3∶1∶1,时间5h,温度80℃;AMS降凝剂的适宜添加量(占柴油的质量分数)为0.08%,此时中原0#柴油和燕化0#柴油的冷滤点降幅分别为4℃和6℃。对于正构烷烃含量较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较宽且较均匀的柴油,使用AMS降凝剂时,降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