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恶唑禾草灵在小麦及土壤环境中的残留与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国念  刘惠君 《农药》2000,39(5):19-20,22
报道了除草剂恶唑禾草灵(骠马)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以及在小麦和麦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在小麦苗期、分蘖末期经后,骠马在麦苗和土壤中降解较快,半衰期(T1/2)1.5d左右,代谢物的降解却比母体化合物缓慢,麦苗上的T1/2为3d左右 中为3~5d,土壤中为3~5d。无论是在小麦苗期或分蘖末期施药,收获时,骠主代 物在麦粒中的残留量均≤0.01mg/kg。  相似文献   

2.
在长沙市马坡岭和北京市通县开展了碘甲磺隆钠盐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试验.两地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药剂量为28.2 g a.i./hm2时,长沙市马坡岭试验点碘甲磺隆钠盐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4.1、7.4 d,北京市通县试验点碘甲磺隆钠盐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4、22 d,碘甲磺隆钠盐在小麦茎叶和土壤中都能迅速降解,其中在小麦植株中的降解更快.6.25%碘甲磺隆钠盐水分散粒剂用于小麦田除草,施药剂量分别为18.8、28.2 g a.i./hm2时,施药1次,收获期小麦籽粒、麦秆及土壤中的残留均低于0.003 mg/kg.  相似文献   

3.
利谷隆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允成  赵云和  朱杰丽  张宇  范志先 《农药》2006,45(2):119-120,12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测定了利谷隆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喷施50%利谷隆可湿性粉剂(2812.5g a.i./hm^2)测出在玉米植株上的残留量较低,施药后14d的残留量仅为0.08mg/kg;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为7.02mg/kg,半衰期为2.1d,据施药后第14d采样,消解率为72%。利谷隆属于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效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氯氰菊酯3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海棠果果实、叶片和土壤整个生长系统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商值。[方法]采用高浓度(1∶1000)施药2次(T_1)、高浓度施药1次(T_2)、低浓度(1∶2000)施药2次(T_3),低浓度施药1次(T_4) 4个处理方法,多次施药,多次采样,于第2次施药后1 h,1、3、5、7、9、14、21、28、35 d采取海棠果果实、叶片和土壤样本。[结果] 3种农药在海棠果果实、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降解方程,3种农药在海棠果果实、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均是叶片果实土壤,初始残留量均是T_1T_2T_3T_4;3种农药残留量随喷施剂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喷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半衰期随喷施剂量的增加而增长,随喷药次数的增加而增长,T_1、T_2、T_3、T_4处理,3种农药的半衰期分别为9.9~34.7、9.9~34.7、7.7~17.3、6.3~13.9 d;施药后第21天,3种农药的残留量均低于其MRL值,施药第35天,3种农药在海棠果果实、叶片、土壤中的降解率均大于61.32%。[结论]按照推荐浓度1:2000倍液及推荐浓度2倍浓度1∶1000倍施药,不会引发膳食安全问题,风险商值小于69.35%,处于人群可接受的健康风险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灭多威在棉花及土壤中的残留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灭多威施用后在棉田中的残留降解行为,全面准确评价灭多威的生态环境安全性,指导其科学合理施用,笔者通过动态及残留实验.研究了灭多威在棉花及其土壤上的动态降解及最终残留行为。结果表明:施药3d后,灭多威在棉田土壤和棉叶中的消解率均大于50%:施药28d后,灭多威在棉田土壤和棉叶中的消解率均在90%以上。灭多威在湖南长沙的棉田土壤和棉叶中的半衰期为11.39d和10.04d;在河北石家庄的棉田土壤和棉叶中的半衰期为9.99d和8.94d。灭多威在棉田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50mg/kg;在棉叶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40mg/kg:在棉籽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最小检出量0.02mg/kg。研究表明灭多威在棉田土壤和棉叶中的降解速度较快,属易降解农药。按推荐剂量在棉田中使用,对棉田环境影响较低,可在生产实际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氯氰菊酯在荔枝和土壤中的残留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李畅方  何强  罗时华  徐伟松  孙海滨 《农药》2004,43(7):331-333
2000~2001年我们在广东省电白县进行了5%氯氰菊酯乳油在荔枝和土壤中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氯氰菊酯在荔枝和土壤中消解较快,荔枝上的半衰期为2.3~2.5d,土壤中的半衰期为6.5d。在使用浓度1000倍、施药2次的情况下.最后一次施药距收获间隔期14d,荔枝全果中残留量为0.041~0.089,在果肉和土壤中的残量均低于0.001mg/kg。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6,(6)
[目的]为阿维菌素B_2在番茄上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进行2年3地的田间试验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分析方法研究5%阿维菌素B_2乳油通过灌根施药的方式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情况。[结果]在消解动态试验中,以450 g a.i./hm~2的施药剂量施药1次,阿维菌素B_2在所有的番茄样品中均未检出;阿维菌素B_2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半衰期为1.83~2.96 d。在最终残留试验中,以300、450 g a.i./hm~2的施药剂量施药1~2次,施药后1~3 d,在所有的番茄样品中依然没有阿维菌素B_2检出;其中以300 g a.i./hm~2的施药剂量进行施药1~2次,施药后2 d,土壤中即无阿维菌素B_2检出,以450 g a.i./hm~2的施药剂量进行施药1~2次,施药后1~3 d,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10~0.070 mg/kg。[结论]根据以上结果并参照我国规定阿维菌素在番茄中的MRL值(0.02 mg/kg),如果按照推荐剂量(300 g a.i./hm~2)和推荐次数(1次)以及正确的施药方式施药,同时建议安全间隔期至少为1 d,5%阿维菌素B_2乳油在番茄上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2005--2007年在四川和山东两池进行了12.5%喹·氰EC在小麦植株、籽粒和土壤巾的残留试验。研究提供了不同施药剂量下喹硫磷和氰戊菊酯在样本巾的最终残留量和残留消解动态方程等结果。56.25-75ga.i./hm2 1次施药,采收间隔期为21d情况下,收获的小麦籽粒喹硫磷、氰戊菊酯残留量均低于0.2mg/kg。  相似文献   

9.
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小麦分蘖末期,施用10%恶唑禾草灵EC防除麦田野燕麦,看麦娘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能迅速控制杂草危害。最佳用药量为525-1050ml/hm^2,对野燕麦和看麦娘株防效分别达到92.00%和82.30%;鲜重防效分别达到94.58%及85.90%;药剂持效期达30天,与进口6.9%骠马CES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0.
曹方元 《现代农药》2002,1(6):42-43
为了明确新型除草剂精骠对小麦田看麦娘的防除效果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我们于2001~2002年度进行了精骠防除小麦田看麦娘的田间小区药效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10%精骠EC(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6.9%骠马EW(德国艾格福公司生产,宜兴兴农化工制品有限公司分装,市售) 1.2 试验设计和方法 试验在盐都县潘黄镇刘朋村七组进行,供试品种为扬麦158小麦,2001年10月23日播种。 试验设冬前(2001年12月15日施药,小麦5.5叶,看麦娘4~5叶期)、春季(2002年2月20日施药,小麦…  相似文献   

11.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16字方针应当成为我们未来创新活动的指南。建设创新型国家把自主创新放在首位,并提出了引领未来的高标准要求。钢铁科技创新必须突出重点,抓住创新成果产业化这个关键,支撑起行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相比已经完善丰富的开采和勘探技术,油气的运输以及储存却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我国对能源安全提出更加严格要求的同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也有足够重视。因此,保障油气管道的安全则成为了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在阐释油气管道现阶段在储运安全保障技术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现存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手段,并指出未来可能使用的目标策略,为今后研究者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Solid solutions of diphosphates of zinc and copper and of zinc and cobalt were synthesized from mixtures of pure diphosphates at temperatures up to 1000°C. Their X-ray diffractometry patterns varied continuously from one end member to the other. Solid solutions of orthophosphates of composition Zn3−xCox(PO4)2, with x = 0.4–1.6, were formed at temperatures up to 950°C; all exhibited the structure of γ-Zn3(PO4)2. Solid solutions of orthophosphates of composition Zn3−xCux(PO4)2 exhibited more-complex behavior. At 1000°C and copper contents of 20–80 mol%, a phase that is related to Cu3(PO4)2, termed here the "ε-phase," predominated. At 850°–950°C and in the region from 20 mol% to ∼33 mol% of copper, the solid solutions (the "η-phase") adopted the structure of graftonite. At 800°–900°C and 10–15 mol% of copper, the solid solutions exhibited a new structure (the "δ-phase"), which we found to be related to the mineral sarcopside. At temperatures 950°C, the solutions that contained 5–15 mol% of copper (the "β-phase") had the structure of β-Zn3(PO4)2, whereas at 800°–850°C, solutions with 5 mol% of copper (the "-phase") exhibited the structure of γ-Zn3(PO4)2. Attempts to synthesize Cu+ZnPO4 and Cu+Cu2+Zn3(PO4)3 were unsuccessful.  相似文献   

14.
膜的污染和劣化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膜污染和劣化的定义和特点,因膜污染和劣化而造成的膜性能变化,以及如何预防、减少或清除膜污染和劣化的一些通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e composition and solubility properties of eight ammonium and potassium orthophosphites and hypophosphites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of these classes of materials for increasing the plant nutrient content of liquid fertilizers. Phase relationships for the systems (NH4)2O-P2O3-H2O, K2O-P2O3-H2O, (NH4)2O-P2O-H2O, and K2O-P2O-H2O were determined along with the crystallographic properties (X-ray and optical) of the solid phases. Toxicity and phosphite response was tested in greenhouse experiments for the compounds.  相似文献   

16.
通过引用Excel对象实例和ADO对象,解决VB中的数据与Excel数据导入、导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Tetra(arylalkynyl)pyridines and tetra(arylalkenyl)pyridines and their benzene analogues were prepared by palladium‐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from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hlorinated substrates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selected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and compared to each other. Very good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s were observed, especially for the pyridine derivatives.  相似文献   

18.
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及涂层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几种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及涂层的结构、防水透气原理及其成型加工工艺。阐述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及涂层在衣物及医用制品如高档服装、运动服、手术服、伤口敷料及手术巾等方面的应用。指出防水透气聚氨酯薄膜及涂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绿色火炸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昕 《火炸药学报》2006,29(5):67-71
综述了绿色火炸药及其生产工艺、销毁以及回收利用方面具有“绿色”特征的改进和应用研究成果。绿色火炸药包括洁净固体推进剂、无铅双基推进剂、TPE发射药、无毒发射药、无铅点火药和起爆药。绿色制造技术包括N2O5作硝化剂的含能硝基化合物化学合成,过硝酸盐作硝化剂、微生物作催化剂的生物合成技术,连续化柔性制造技术,基于双螺杆混合成型火炸药生产技术,火炸药生产中挥发性污染物的安全消除技术和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Sol-Gel制备技术。绿色销毁和回收利用技术包括销毁产品的熔盐氧化技术、摧毁含含能化合物废水的光催化技术以及火炸药的回收再利用(R^3)技术。评述了上述火炸药及相关技术的最新状况和发展方向,附参考文献25篇。  相似文献   

20.
陈勇  谢洪泉 《弹性体》2005,15(2):67-72
SBS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是含有聚苯乙烯玻璃化微区及聚丁二烯连续相的多相聚合物,具有热塑性橡胶的性质。它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耐湿性、透气性、溶解性及抗滑性,而被大量用于橡胶制品、粘舍剂及沥青和树脂的改性剂等。其缺点是耐油性差,与极性物质不相容,不粘接等。用环氧化及顺酐化改性可改进这方面的缺点。SBS的环氧化改性多半使用过甲酸或过乙酸在溶液中进行。产物可作为压敏胶、热熔胶、密封胶等,用于粘接极性材料,也可作为耐油热塑性橡胶。SBS的顺酐化改性可在熔融态进行,也可在溶液中进行。产物可用作极性聚合物与非极性聚合物的共混增容剂、胶粘剂及进一步合成离聚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