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对常见的传统机械设计与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的简单介绍,对比分析传统机械设计与现代机械设计的设计方法与设计特点,以期得出两者的优劣,为机械设计相关领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面向并行工程的DFC与DTC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面向成本的设计和按费用设计的思想进行了分析 ,指出 DFC与 DTC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DFC是一种设计方法 ,DTC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管理方法 ;DFC主动地运用各种方法降低产品的成本 ,而 DTC是为了获得一个满足给定的目标成本并符合用户要求的设计。两者的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从设计入手考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从两者对成本的重视程度、对设计的改进和产生的时间顺序看 ,可以说 DFC是 DTC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TRIZ方法和田口方法是创新设计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由于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只有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才能给出各领域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案。本文分析了两者在产品设计中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TRIZ方法与田口方法优化集成的创新设计方法。给出了运用TRIZ和田口方法的集成开发改进织物印花操作装置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 (VE—ValueEngineering)方法是降低产品成本的常用方法 ,随着并行工程的深入发展 ,面向成本的设计 (DFC -DesignForCost)应运而生 ,它是DFX方法的一个分支。通过VE与DFC两者的分析和对比认为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在信息收集、改进设计、研究范畴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因此在DFC中可以使用价值工程中的情报收集、功能分析、方案创造和评价等方法 ,并给出了这些方法在DFC中的应用环节和途径 ,为DFC与价值工程方法相结合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SolidWorks是著名的CAD设计软件,而MasterCAM是流行的数控加工软件.充分结合两者优点对模具进行设计和制造.通过手机盖模具设计和加工实例,阐述了使用这两种软件进行模具设计与加工的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6.
3D设计是机械产品设计的趋势,参激化方法是提升3D设计效率的有效方法.两者结合起来,极有利于设计和管理部件近似度极高的电梯产品.简单介绍了3D参数化设计方法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电梯轿箱门板组件的示例,展示了其在电梯行业推广该设计方法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基于Pro/E与MasterCAM的CAD/CAM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国内外产品设计与数控加工领域中,使用较为广泛的CAD/CAM软件为Pro/E和Master-CAM。利用两者各有的优点,结合使用可提高产品设计以及数控加工的质量和效率。通过连杆模型的设计与加工实例,阐述了使用Pro/E和MasterCam软件进行模型设计与加工的方法与流程。  相似文献   

8.
压力容器缺陷评定除采用断裂力学方法以外,首先需要进行缺陷部位的应力应变计算,这涉及到压力容器以应力分析为基础的分析设计法中的应力分析问题。本文论述了缺陷评定中应力分析与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中应力分析两者的一致性,同时引用应力分类的现点论述了缺陷评定中所涉及到的各类应力在处理上与分析设计法的某些差别。  相似文献   

9.
利用Pro/E参数驱动的三维模型设计、工程图功能和AutoCAD灵活方便、功能强大的二维图形标注与编辑功能,结合实例来分析利用此两种软件联合设计机械工程图的方法。两者的结合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与质量,在机械制图领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氏电路中的元件参数在特定范围时,会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行为。为研究蔡氏电路的行为特性,提出了一种LabVIEW与Multisim联合仿真方法,实现了两者数据通信、优势互补。构建好Multisim设计后,利用Multisim API函数和Lab VIEW控制设计与仿真模块,可完成Multisim设计文件的调用、参数设置及输出数据显示等功能,交互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静压气浮导轨的直线电机高性能工作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从鹏  刘强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6,25(10):1212-1216
精密定位技术是精密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由直线电机驱动的气浮直线导轨工作台在超精密运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静压气浮导轨的设计方法,开发了止推气浮轴承设计软件;为了提高气浮导轨的承载能力和刚度,总结提出了几种适用于不同结构气浮导轨的预加载技术;运用气浮轴承设计系统和适合的预加载技术,研制了能满足大惯量、高速度、高精度要求的H型直线电机气浮工作台。  相似文献   

12.
介绍工程数据中较常见的静态数据--数表及线图数据的数字化方法,着重阐述了曲线线图程序化方法及其详细的实现过程,提出两种改进方法,为工程数据的建库提供了依据.工程数据数字化的实现,为计算机辅助设计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和精确的数据查询资料.  相似文献   

13.
对研究湿式多盘制动器所涉及的CAD/CAE技术,模态分析,反求设计等现代设计方法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概述了现代设计方法学在湿式多盘制动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张义民 《机械工程学报》2013,49(20):101-114
随着整个工业生产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机械产品性能日益提高,机械系统和工作环境更加复杂,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问题也就越来越突出。因此研究机械产品的可靠性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非常迫切。机械可靠性设计的基本任务是在数学、力学、物理学、材料学与机械工程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可靠性试验以及故障数据的统计分析,提供机械产品设计的数学力学模型、方法和实践。动态与渐变是机械产品不可避免的随时间变化的形态,对机械产品进行动态与渐变可靠性探究是可靠性研究的递进与升华。结合机械动力学、劣化机理、随机过程、概率统计、可靠性设计等理论与方法,阐述动态与渐变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的内涵与递进,力图阐明机械工程领域动态与渐变可靠性设计概念思路、理论方法和工程实践,从而为机械设计、制造、使用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随着直接转矩控制等高性能控制技术研究的深入与成熟,交流电气调速系统正在逐步扩大其应用领域.交流调速系统往往要求对转速实施闭环控制,这是通过转速PI调节器实现的;但是,转速调节器中的比例常数与积分常数基本上仍通过试凑法确定的,这无疑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文章基于理论推导和工程化设计方法研究了两种参数设计方法,给出了MATLAB中的仿真结果,仿真结果表明工程化设计方法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借助工程数学理论计算机械零件三视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锂  韩国才 《机械》2004,31(Z1):111-112
概要地论述了运用工程数学理论计算机械零件三视图(工程图学)问题,这对参数化设计、制造(如数控加工)的意义是十分重要的.机械零件的表达方法源于数学,随着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还必将回归数学;介绍了应用工程数学手段解决机械零件三视图问题的思想,这类问题将越来越多地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并着重介绍了应用工程数学理论计算机械零件三视图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文中通过某典型实例介绍了军用车载方舱布局设计方法,主要进行了方舱布局、工业设计、工艺布线、表面涂覆、人机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充分考虑了产品的实际使用需求,引入了工业设计,注重人机工程和细节处理。其目的是为了改变传统军用方舱以实现功能为主,在外观审美、人机环境、用户体验等方面欠缺的现状,以求共享当今商用化的技术成果。通过研究创新,军用方舱的布局设计水平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8.
王花平  向平 《光学精密工程》2016,24(6):1233-1241
联系传感器应用的作用机理,根据变形传递方式的不同,对工程中常用的光纤传感器进行了系统的归类分析。基于应变传递理论建立了应变传递系数与测量允许误差的关系,并以此为优化控制方程得到了满足工程测试精度要求的传感器最佳取值,给出了各类传感器具体的优化设计方法及优先设计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应变传递理论的优化设计方法较适用于依靠界面剪应力传递变形的光纤传感器,其优先设计指标依次为粘贴(感知)长度、层间粘结强度、保护层弹性模量和半径、粘贴层厚度;端部扩径型传感器的优化设计则因其应变传递系数能较准确和便利地通过标定试验获取而不依赖应变传递理论,且无明显的优先设计指标。本文充分考虑了传感器工程应用的实际状态,以测试准确性为核心,从力学作用机理角度对传感器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其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工程化光纤传感器的应用设计和标定测试。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论述了当量设计的一般过程和本质,以用于指导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能力设计。通用机械零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不同类型零件的设计方法有时大相径庭,但仔细分析各种设计方法,其中都蕴含着当量设计的思想。明确提出当量设计方法,有助于把握设计的本质,建立工程设计的观念,并为衡量各类方法的先进性和提高设计的精确程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工程变更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作为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工程变更会不同程度地延长产品开发时间,增加开发成本,对工程变更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反映了企业的敏捷性。由于变更传播的复杂性,工程变更管理研究中缺乏工程变更影响分析的有效方法。基于设计结构矩阵,建立工程变更影响分析模型,提出对工程变更的直接与间接影响进行分析的具体方法;综合变更的可能性影响和风险,并结合相关的变更影响计算方法实现了分析工程变更影响程度的预测手段。通过一个摩托车发动机变更设计的实例验证了所提出的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