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微乳液聚合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香梅  高保娇  刘丰海 《化学世界》2001,42(12):630-632
从苯乙烯 -十二烷基硫酸钠 (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正戊醇 -水微乳液体系入手 ,优选了微乳液体系及最佳的配比点进行微乳液聚合 ,讨论了引发剂种类及引发用量对微乳液聚合生产聚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并与悬浮聚合产品进行比较。用微乳液聚合制得了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 0 5~ 1 0 6数量级的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2.
孙鹏森  惠嘉  李涛 《弹性体》2014,(1):9-14
合成了4种烯丙基硫类不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剂,研究了4种链转移剂在苯乙烯乳液聚合中的应用,考察了4种链转移剂对乳液聚合速率、乳胶粒子大小的影响以及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调控规律。正辛基-2-苯基烯丙基硫加入体系后出现浮油现象,难以有效调节聚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异辛基-2-苯基烯丙基硫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小,对相对分子质量有一定的调控效果;正戊基(2)-2-苯基烯丙基硫和叔丁基-2-苯基烯丙基硫对聚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的调控效率高于异辛基-2-苯基烯丙基硫,但聚合速率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整个聚合过程中正戊基(2)-2-苯基烯丙基硫和叔丁基-2-苯基烯丙基硫体系中聚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几乎保持不变,且改变其用量,可有效调节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的过氧化物引发剂分别与硫酸亚铁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苯乙烯的乳液聚合,研究反应温度和还原剂用量等对聚合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三检测体积排除色谱、动态光散射对单体转化率、聚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乳胶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升高温度或增加还原剂用量均会使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聚合反应速率加快,与常规自由基聚合中温度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不同。动态光散射分析研究证明,升高温度和增加还原剂用量均使乳胶颗粒数增加,从而使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同时升高。  相似文献   

4.
段铃丽  张洪涛  陈莉 《化学与粘合》2006,28(5):330-332,337
介绍了超浓乳液的三个主要特点。从体系状态,单体含量,聚合速度,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形态和设备利用率方面比较了超浓乳液聚合与传统乳液聚合及本体聚合的区别。指出超浓乳液聚合中使用热分解引发剂所产生的问题及使用氧化还原引发剂的原因。还简单介绍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分类,回顾了前人在超浓乳液聚合工作中不同单体体系使用的氧化还原引发剂的情况,总结了不同单体体系中氧化剂还原剂的最佳配比,以及它们对动力学、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最后展望了超浓乳液聚合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酸钠(AANa)、乙酸乙烯酯(VAc)和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为单体进行无皂乳液聚合,合成了P(AANa-VAc-TFEMA)纳米含氟乳液,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对聚合的影响,并着重对聚合物乳液的粒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聚合单体的转化率可达到97.00%以上,聚合得到的无皂乳液稳定性好、粒径分布均匀。通过控制单体配比中AANa的含量及VAc与TFEMA的比例,可以得到纳米含氟乳液。  相似文献   

6.
采用核壳乳液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共聚单体,原位制备了聚合墨粉用含蜡苯丙复合乳液。探讨了巴西棕榈蜡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凝聚率、复合乳液粒径及其分布、Zeta电位、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巴西棕榈蜡的加入对聚合稳定性影响不大;随着其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Zeta电位、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而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当其用量为3%(wt)时,聚合物具有较适宜的Tg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5.9℃和89,000。  相似文献   

7.
以磷酸三钙(TCP)/羟乙基纤维素(HEC)为复合分散体系、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水为介质进行苯乙烯(St)的悬浮聚合,考察了复合分散剂的用量与配比、引发剂种类与用量及聚合温度、搅拌速率、水油比、杂质等因素对悬浮聚合的影响,并表征了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复合分散剂总量占St单体质量的0.24...  相似文献   

8.
乳液聚合法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聚醋酸乙烯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蕾  程原  张巧玲  王平 《国外塑料》2007,25(3):68-70
本文采用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氧化还原体系低温引发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分别讨论了聚合温度、单体用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过硫酸铵用量、亚硫酸氢钠用量等因素对聚醋酸乙烯酯粘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通过调节单体浓度、SDS浓度、过硫酸铵浓度、亚硫酸氢钠浓度和聚合温度,合成出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醋酸乙烯酯,用GPC法对其进行表征,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07×106,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2.75。  相似文献   

9.
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共聚单体,石蜡为连续相,Span80和OP10为复合型乳化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制备高分子阳离子共聚物P(DMC-AM),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单体质量分数、油水质量比以及聚合体系pH值等聚合条件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引发剂V-50用量为1.4‰、乳化剂用量为6%,EDTA-2Na用量为1.0‰、亲水亲油平衡值为6、单体质量分数为40%、单体配比为n(DMC):n(AM)=5:95,油水质量比为1.1:1.0,pH值为5、反应温度为50℃及反应时间为4 h.在上述条件下,所得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达589×10~4.并通过FT-IR和DSC-TGA对产物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乳液聚合,合成了结构明确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的聚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催化剂、引发剂、乳化剂等都影响ATRP乳液聚合,使用非离子型乳化剂油醇聚氧乙烯醚所得乳液稳定,只有少量凝胶出现,所得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实际值与理论值较为一致。随着乳化剂、催化剂、引发剂用量的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聚合反应速率逐渐加快。ATRP乳液聚合可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为1.44,乳胶粒粒径为105.0 nm,粒径分布为0.211,凝胶质量分数为15%,可稳定贮存三个月的聚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乳液。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丁苯乳液聚合过程中加入第三单体异戊二烯得到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并通过改变实验条件研究了聚合转化率、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调节剂用量和单体配比等因素对聚合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时各单体投入量是影响聚合物组成的主要因素;其次,转化率的升高和聚合温度的升高会导致聚苯乙烯含量增加和聚异戊二烯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杨震  卿宁 《涂料工业》2012,42(3):32-35,39
以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i-D4)为有机硅单体,在乳液体系中开环聚合得到有机硅中间体,采用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与丙烯酸单体共聚得到高硅含量的硅丙乳液。研究了体系的pH、加料方式、乳化剂的用量、引发剂的用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发现Vi-D4在pH=3下开环聚合,引发剂用量为单体总量的0.4%,且其配比为3∶2,乳化剂的用量为3%,控制丙烯酸有机硅中间体的滴加时间分别为2 h和3 h制得的乳液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3.
通过乳液聚合合成了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集成橡胶(E-SIBR),通过红外和核磁测试对产品进行表征,并详细研究了聚合过程中单体配比的变化对聚合物微观结构单元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玻璃化转变温度以及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将异戊二烯作为单体引入到低温乳液聚合过程中,制得丙烯腈一异戊二烯一丙烯酸丁酯S三元共聚物。考察了不同单体配比、引发剂及调节剂用量对三元乳聚橡胶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反应速率随着异戊二烯与丙烯酸丁酯单体比例的增大而降低,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调节剂硫醇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调节较为明显,随着其用量的增加,聚合物的生胶凝胶量减少,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并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  相似文献   

15.
高固含量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种子预乳化半连续法制得具有高固含量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其乳液固含量达到41%。研究了引发剂、反应性乳化剂、乳液的软硬单体配比与聚合温度对乳液聚合稳定性和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液聚合体系中,引发剂用量为0.5%,反应性乳化剂用量为0.5%,软硬单体配比(MMA/BA)为2.0:1,聚合温度为80℃时,制备的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最佳性能以及对木材良好的封油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甲基丙烯酸(M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聚合单体,通过乳液聚合方式,合成了具有内增塑性能的肠溶型丙烯酸树脂。考察了原料配比、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分子量调节剂、加料方式对乳液稳定性及膜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对聚合物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用DSC测试了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用黏度法测定了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并且测试了膜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失重率,并且对包衣片崩解性能进行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较好,相对分子质量在15—20万之间,膜在碱性条件下失重率较大,而在酸性条件下失重率较小,符合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阳离子度为50%,相对分子质量100000~200000的低相对分子质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研究了单体配比、投加浓度、聚合温度、引发体系等对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通过加入质量分数0.5%的抗交联剂CPL和螯合剂EDTA·2Na.采用三元复合引发体系可以将聚合反应不饱和单体的转化率提高到96%以上,并且通过控制分子质量调节剂SF的用量可以得到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的阳离子聚合物.该产品对高含水原油采出液有独特的预脱水性能,可提高油田采出液油水分离设备的效率和油水分离效果,与反相破乳剂、净水剂等配合使用还可以提高其对含油污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三氯氧钒为主催化剂,以混合烷基铝为助催化剂,形成了三氯氧钒和混合烷基铝并用的催化体系,用该催化体系合成了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宽的高门尼粘度乙丙橡胶。研究了混合烷基铝中三氯三乙基二铝(AQ)与三异丁基铝(AT)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影响,并研究了氢气用量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和门尼粘度的调节作用、主催化剂的加入量对聚合物门尼粘度的影响以及m(A1)/m(V)配比对聚合催化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辽宁化工》2021,50(5)
以苯乙烯、丙烯酸乙酯为主要单体,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OP-10)组成混合乳化体系,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采用半连续微乳液聚合的方式制备丙烯酸酯微乳液。考察了单体配比、聚合温度、乳化体系配比、引发剂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当单体配比为m(EA)∶m(MMA)=1∶1、聚合温度为75~76℃、乳化剂用量共计25 g且SDS/OP-10=3∶2、引发剂用量为1.0g,且采取聚合中期补加KPS溶液的方式补加、丙烯酸用量为3%,体系的p H值在7~8时制得的微乳液的产品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20.
改性五氯化钼催化剂合成3,4-聚异戊二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正辛醇改性五氯化钼催化体系催化异戊二烯聚合得到了3,4-聚异戊二烯。研究了n(Mo)/n(Ip)、n(Al)/n(Mo)、间甲酚用量等聚合条件对聚合活性和聚合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利用红外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红外谱图研究了聚合温度对聚合物3,4-结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五氯化钼催化得到的聚合产物与铁系低分子聚合物具有相近的3,4-结构含量(质量分数为55%~61%),并且3,4-结构含量随着聚合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对聚合物进行特性粘数和GPC的表征表明,合成的3,4-聚异戊二烯特性粘数为1.2~2,多分散系数小于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