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棉仁低温压榨饼为原料,采用己烷浸出脱脂,然后用甲醇浸出脱除棉酚,制备棉籽蛋白粉.以粕中残油率、游离棉酚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己烷脱脂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55 ℃,原料粒度0.75 cm,水分9%以下,料液比1∶1.2,浸出次数8次(每次15 min);甲醇脱酚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60 ℃,粒度0.75 cm,料液比1∶1.3,浸出次数6次(每次15 min).在最佳脱脂脱酚工艺条件下,制得棉籽蛋白粉,其残油率为0.52%,游离棉酚含量为250 mg/kg,粗蛋白含量达到52.10%(N×6.25,干基).  相似文献   

2.
棉籽仁胚混合溶剂浸出去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醇水溶液和工业己烷的混合物作溶剂,既从棉籽仁胚中浸出棉籽油,又降低粕中毒素“游离棉酚”的含量,使浸出棉籽粕达到饲用标准。详细叙述了棉籽仁胚混合溶剂浸出去毒技术。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脱酚处理对棉籽粕消化性的影响,采用甲醇脱酚处理获得不同游离棉酚含量的棉籽粕,比较了各棉籽粕的蛋白质体外消化性,并进一步以豆粕为对照,比较了市售高温脱酚棉籽粕、市售甲醇脱酚棉籽粕和自制脱酚棉籽粕的蛋白质体内外消化性差异,确定游离棉酚的含量与棉籽粕蛋白质消化性的平衡关系,明确脱酚处理对棉籽粕消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将高温棉籽粕进行甲醇处理可有效降低其游离棉酚含量(从大于1 000 mg/kg降至500 mg/kg以下),并提高其消化率(从70%升至80%),但并不是游离棉酚含量越低其蛋白质消化性最高。当自制脱酚棉籽粕的游离棉酚含量在689 mg/kg时,其体内外消化率均可达90%以上,而市售甲醇棉籽粕的游离棉酚仅为364 mg/kg,但体内外消化率为82.2%~85.4%。这说明适度的脱酚处理在降低游离棉酚的同时,也有利于蛋白质消化率的提升。由此建议企业在实际的生产中,适度进行脱酚处理(约600~800 mg/kg),既可以有效保障产品的安全性,更可以提升蛋白质的消化性。  相似文献   

4.
浅谈棉籽膨化浸出及棉籽粕脱酚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马云肖  王毓蓬 《中国油脂》2004,29(10):20-22
主要介绍了棉籽膨化浸出及棉籽粕脱酚生产工艺.棉籽膨化浸出包括棉籽预处理、挤压膨化和浸出3个工艺过程,通过此工艺生产棉籽油具有生产稳定性好、浸出油质量高、粕中残油少、溶耗低等特点,浸出后的棉籽粕再用甲醇萃取其中的棉酚,可以达到脱除棉酚的效果.棉籽粕脱酚后,使用价值得到提高,可作为饲料蛋白广泛应用于奶牛等养殖业中.  相似文献   

5.
孙亚森  韩文杰  杨伟国  王如南 《中国油脂》2023,48(11):96-99+111
为了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含量,通过实验室及生产线跟踪研究了溶剂萃取法脱酚工艺参数、脱酚方法(膨化预处理法、溶剂萃取法)、原料产地和储存时间对棉籽粕脱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生产中,在棉坯粉末度25%~28%、棉坯水分含量3.5%~4.5%、甲醇体积分数85%~90%、脱酚温度55℃左右、逆流萃取脱酚料液比(物料质量与新鲜甲醇溶剂体积比) 1∶(0.5~0.6)条件下,棉籽粕脱酚效果较好;溶剂萃取法脱酚效果优于膨化预处理法;对于棉籽原料产地,棉酚的脱除容易程度为北疆>南疆>河北,与棉籽的粗脂肪酸值大小正好相反;棉籽储存时间越长,棉酚越难以脱除。因此,选择新鲜、粗脂肪酸值低的棉籽原料,严格控制溶剂萃取脱酚工艺参数,可以得到更低游离棉酚含量的棉籽粕。  相似文献   

6.
杨锐 《中国油脂》2007,32(5):24-26
棉仁蛋白是一种潜在的重要食品资源,由于棉酚的存在一直未被人类充分利用。通过甲醇脱酚、4#溶剂脱脂、低温连续脱溶的棉籽粕生产工艺和碱溶酸沉的蛋白生产工艺,于2001年首次实现了工业化利用有腺体棉籽粕生产食用棉仁分离蛋白的实践,获得了高安全性的棉仁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以棉籽为原料,在预榨浸出、一次浸出、膨化浸出、低温脱酚萃取不同生产工艺处理下的关键指标,如游离棉酚含量、能耗、棉粕色泽等。经研究分析,选择膨化浸出生产工艺制取高蛋白棉粕,经过清理、剥壳、仁壳分离、软化、轧胚、调质、膨化、冷却、浸出、蒸脱、研磨、筛分,最后得到蛋白含量高达50%~53%的棉粕。  相似文献   

8.
95%乙醇浸出棉仁低温压榨饼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95%的乙醇为溶剂对棉仁低温压榨饼进行浸出,同时浸出饼中油脂和脱除所含游离棉酚.探讨了原料粒度、原料水分、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和固液比等因素对粕中残油率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7.5 mm,原料水分小于9%,浸出温度78 ℃,浸出次数12次(每次15 min),固液比1∶ 3.在此条件下,浸出棉粕中残油率为0.91%,游离棉酚含量为0.012 9%,粗蛋白含量为51.81%(N×6.25,干基).  相似文献   

9.
刘大川  阎杰 《中国油脂》1998,23(6):7-10
用丙酮/己烷/水非均混合溶剂浸出冷榨棉饼提油和脱酚的最佳工艺条件,调节生胚的水分使冷榨棉饼含水13%左右,丙酮/己烷/水非均相混合液剂配比为:50/50/6(VV/V)浸出温度47℃,溶剂/饼=5:1(ml/g)浸出时间150min,在此条件下可使棉籽粕中残留的游离棉酚〈0.045%,总棉酚〈.61%,残油率〈1.0%。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公司在棉籽加工枝术中采取的各项改进措施,对棉籽加工过程中影响棉粕蛋白质含量的各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在仁壳分离工艺中采用多道循环筛分工艺,将阶梯筛和平面回转筛进行优化组合;在棉仁压坯过程中通入蒸汽,提高坯片的软化效果;对浸出器增加预浸和料翅改造,有利于棉粕中棉酚的脱除;湿粕经离心机分离、圆盘烘干机低温烘干、蒸脱机脱溶,可缩短湿粕的烘干时间,降低烘干温度,减少蛋白质变性。通过各关键控制点的控制,棉粕产品中残油一般在0.5%以下,粗蛋白质含量可达60%~62%,氢氧化钾溶解度达70%~75%,游离棉酚含量不高于200 mg/kg,大大改善了棉粕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